小學一年級經常不及格、成績墊底,未來有成功逆襲成學霸的可能嗎?

新中醫


提出問題的應該是孩子的家長吧,客觀的說,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成了學霸呢?

不過,如果你只是把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自己不做任何努力,那你可以醒醒了。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的概念和意義,對於孩子來說,同樣適用這個邏輯。一個學習成績好、學習積極主動的孩子,會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成就感和榮譽感,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這種熱情又能夠幫助孩子繼續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就是良性循環。而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學習成績不好,又沒有外部的力量來幫助孩子改善這種情況,那麼這個孩子將不得不從小體驗太多失敗的挫折感,這種挫折感,會大大的消磨一個孩子的激情和鬥志,讓孩子產生厭學、放棄的情緒,這種情緒作用下,只會導致學習意願越來越差,學習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

你指望著不做任何努力,孩子自己能夠突然有朝一日頓悟,奮起直追,成功逆襲學霸?

醒醒吧!

至少在我的經歷裡面,從來沒有看到過任何一個學習成績墊底的孩子,成功逆襲的。

學齡前幼兒的成長和習慣養成,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最大

能夠進入正常小學就讀的孩子,首先智力水平一定是在正常範圍的,否則就送去特殊學校了。那麼你的孩子為什麼會經常不及格、成績墊底呢?

有句老話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其原因往往是因為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目標導向和自律的意識、沒有時間觀念和責任心等等,所有這些習性的根源,全都是因為家庭教育的不到位!

家長的問題可能在哪裡?

有些家庭的父母,將孩子的教育視為老師的責任,指望著幼兒園、中小學的老師能夠幫助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這些家長,自身不去做一個好的榜樣,看電視、玩手機、打牌、不愛學習,做事情拖拖拉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早期教育不進行關注,不懂得陪著孩子玩智力玩具、閱讀繪本培養學習習慣。

這樣的做法,會深深的影響孩子的性格、習慣的形成,導致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學習興趣等問題。

怎麼補救呢?

說實話,難度挺大的。

有句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年級的孩子已經6、7歲了,很多習慣、意識已經形成,這樣的狀態下,你想在短時間內讓孩子有一個打性情變化,真的很難,只能慢慢改善。

更重要的時候,如果你只是指望孩子能夠頓悟,自己不做改變、家庭環境不做改變的話,那你一定會面臨失望的結局。作為父母,你要首先思考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對的地方,關掉電視機、推掉牌局、放下手機,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陪在一旁讀書,在孩子閒暇的時候,陪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拓展智力,訓練專注力。

最重要的,保持耐心,降低期望,一步步來,不要期待著孩子一朝逆襲,而是幫助孩子腳踏實地一點點的提升,這樣,才是幫助孩子贏得未來的做法。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實踐家,多平臺獨立撰稿人,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小學一年級,人生才剛開始,未來有無限可能性,當然也有成為學霸的可能。

一、身邊學渣逆轉成學霸的例子。

我讀書的時候班裡就有兩個男生,低年級時成績一直處於班裡的下游水平,到了高年級,特別明顯是六年級的時候,成績一下子就上來了,一躍成為班裡的尖子生,成績數一數二。

這也是差生逆轉成學霸的例子,當然這與他們自身的覺醒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成為學霸的條件。

既然有當學霸的心,就要有學霸的勁。因為要當學霸不是單喊幾句口號:我要當學霸!就能成為學霸的。

學霸幾乎都有如下特點:聰明+勤奮+學習方法。

就我見過的學霸來說,也並非所有的學霸都是班裡最聰明的。有的人僅憑勤奮加學習方法就穩坐學霸之位,可見這兩點的重要性。

三、成為學霸的方法:

一年級的學生如畫紙一張,你想在上面畫什麼,他就會成為什麼樣。過早地給孩子貼上學渣或學霸標籤都是不現實的。如果想將來成為學霸,就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1、找出原來成績墊底的原因。

2、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打下紮實的學習基礎。

綜上所述,要想孩子學習好,可以先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以後取得好成績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十安育兒


我小學一年級確實只能考60多分,和另外一個學生輪流墊底。當時其他小朋友基本上都是雙百分。

後來三年級之後,我的成績變成中游,兩科都90出頭的樣子。學霸們都雙科98。

六年級的時候,我是全班第一,後來都一路順遂。

一年級的成績,真的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可能是比較貪玩,或者發育得比較晚而已。父母最好還是鼓勵為主,不要打擊他,讓他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不要拿他和別人比較。

最重要的是要讓他養成好習慣,我覺得我當年能夠“逆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習習慣很好。


小白升職記


我想,現在先別想著未來是否能成學霸。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目前的成績提上去,一年級不強求一定要能考雙百分,但至少每科90分還是需要的。


如果一年級不及格,成績墊底,未來成為學霸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之小。甚至可以說,即便是有,那也和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

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學霸的幾個特徵:

1、早期教育很充分,智力發展得很好

可以說,絕大多數學霸都是從小就是學霸。這裡我不能給出準確的統計數字,但是根據經驗,真正的學霸級人物,都是從小就出眾的。

人的大腦發育有其特定的階段,如果大腦早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那麼往後也不大可能大幅趕超。


2、學霸,需要很強的積累

這種積累,不僅是知識上的,還有心理上。

所謂的正循環是:自己掌握了知識,並且在考試中證明了自己,同時得到了身邊權威人士的認可。

那麼對於經常不及格的孩子來說,知識沒掌握,考試被否定掉了,老師和家長給的評價都不會高,這就是典型的負循環。


3、一年級成績這樣差,說明家庭對教育沒有重視

如果說一次不及格,我們說是偶然。但是經常不及格,那麼可以說明:

孩子不知道如何學習,基礎薄弱;父母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或者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同時,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習慣都遠遠沒有培養到位,這些情況一旦持續一段時間,想要糾正就比較難了。

我們拋開學霸的目標,把孩子定位在能否考上大學上來,可能更為合適一些。

但是我更建議把目標放在能否儘快把成績提高到90分以上。因為一年級考90分是不難的,同時這也是一個稍微看得過去的分數。如果長期不及格,孩子的內心可能就會崩潰,到時候如果出現厭學或者是對學習產生恐懼的情況,要想再糾正過來就非常困難了。


最後就一個建議:立足當下,先把成績提升上來。這樣的小目標,比成為學霸的目標更切實際。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一年級經常不及格如果想突破,非得需要家長下功夫不可,如果想指望學校老師給成績如此差的孩子去提高成績,很難,很難,很難!為什麼呢?

第一,經常不及格,說明該生不具備入學條件。一年級所學知道非常簡單,如果孩子經常不及格,說明各方面能力比較差。但是有些家長卻不以為然,總是認為學校教師教不好。如果這麼想,真就把孩子給耽誤了,因為家長壓根就沒有想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第二,家長必須要充分意識到孩子心智發展滯後問題。我每年都會跟蹤指導幾例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案例,每一個學困生都有共同的特點,即心智發展遲滯。雖然人上一年級了,但是認知和分辨,理解和接受知識能力仍停留在幼兒園中班或大班水平。如果家長知道原因,並接受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晚一年上小學,在家做入學前的準備。

第三,如果孩子無法休學,只能靠家長課外多下功夫。一年級兒童學習成績的獲取,主要看孩子平時視覺、聽覺和思維的專注力是能夠集中。同時對基本生活常識是否有學習,幾乎每一個一年級學困生,家長都皆忽視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無法休學的情況下,家長必須要多利用課外時間結合生活常識去教孩子。

第四,給孩子補課需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點講起。小學課堂知識雖然簡單,但是越簡單的知識越不容易給孩子講透,因此,需要家長從課本知識抓起,結合生活場景,做一些親子游戲互動,或者利用講童話故事,來增強孩子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只要多鼓勵孩子,不要嫌棄,不要沒道理地斥責孩子,就能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第五,有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讓孩子成績有全面的提高。我跟蹤指導過的一年級學困生家長,只要能按著指導要求和方法堅持半年,或者一年下來,孩子們基本上都能達到及格以下水平。這說明方法很重要,並不是孩子笨。同時最考驗的是家長是否真的能抽時間,每天堅持陪伴孩子,做有效學習輔導。

希望正處於學習困難階段的一年級孩子家長能看到我寫的內容,如果你認為我給的建議有道理,不妨參考一下。


寒石冷月


看了這個問題,我本來不想回答。但既然有人認為逆襲是做夢,那我還是給你鼓鼓勁兒吧。

我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的鄉村,就讀的是村小學。因為沒人照看,所以五歲多就拎著小板凳去上學了。據小學老師回憶:我是一個無比淘氣的孩子,根本坐不住,用不了二節課就被老師攆回家。據我媽媽記憶:當時班主任曾經對她說,將來誰能出息,你家這個孩子都不能。當然,懵懵懂懂的我不知道這一切,只記得小學二年級期末,老師公佈期末成績,淅淅瀝瀝的雨點中,成績好的先進教室,成績差的後進教師,而我屬於倒數第三名,進教室時已經成了落湯雞。

到了小學四年級,送走畢業班的哥哥的班主任接了我們班,因為哥哥是個好學生,老師對我也很不錯,不知不覺間,我的學習成績好了許多,五年級還去鎮上參加過一次數學競賽,當然,沒有拿到任何獎項。

村小到鎮中學需要騎車30分鐘,風裡來雨裡去的三年,父母常對我說:去了就要好好讀書,不讀書就要下地拔草。你帶個眼鏡可咋種地呀!為了不種地,我只能堅持著去上學。鎮中學的老師非常好,一位語文老師的話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課,眼睛要時刻盯著老師。多年來,我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學習習慣。現在,我也把這句話告訴給自己的孩子,讓她作為學習的金科玉律。

初中畢業,我以優異成績被中師提前錄取,後來又保送大學、攻讀碩士。可以說,我是典型的逆襲學霸。

時代不同,但學習規律是一樣。要想成功逆襲,就需要內在覺醒,當一個人自己想走向成功的時候,攔都攔不住。所以,對待孩子,要給他希望、給他動力,讓他對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


入青0601


當然有可能!

你去問那些學霸,一年級對他後來的人生成就影響大嗎?

一般來說都想不起來一年級和自己的學業有什麼關係了。

但實際上,好的啟蒙老師和好的環境對人影響很大,正常學霸自己感受不到!

所以,我的建議是:趕緊換一個學校,重新開始。

孩子現在不適應。大了一歲,智力發育不一樣了。新的學校,新的環境,重新開始,一路優秀,還是有可能的。


加加爸爸2019


這裡是【知書爸媽】,專注親子領域創作。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影響到你,支持請關注。

首先,能,而且可能性非常的大。

你的孩子才一年級,都還只是開始,不過是馬拉松比賽在起跑處慢了點,就算是高一都有逆襲成學霸的可能,何況只是剛念小學一年級的孩子。

其次,父母處理很重要。

孩子剛剛從每天只要玩升到需要學習知識的小學,成績不好,父母要幫孩子分析原因,找到癥結:

  1. 跟不上:孩子在幼兒園到小學的學前教育沒有做好,導致孩子在課堂聽不懂老師講什麼。
  2. 不感興趣:孩子對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學科不感興趣,父母應該考慮怎麼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興趣,把學習穿插到玩中去,讓孩子慢慢的喜歡上語文數學英語,從而提高成績。
  3. 有其他愛好:之前李玫瑾教授的演講就有提到,不一定要成績好,如果成龍的父母只要成績,沒看到他對動作感興趣,就不會有現在的成龍。所以,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把它培養起來很重要。


最後,父母心態放好

父母應該放下成績攀比的心,孩子除去努力和興趣,可能能力方面也有差異,或者發現速度都有差異,父母不應該一味的看重成績,心態放好,如果孩子努力了,成績還是跟不上,父母要學會放下。


知書爸媽


小學一年級經常不及格、成績墊底,說明孩子的學習,確實存在不少的問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同樣的學霸也不是天生的,只要努力並用對方法,誰都有可能成為學霸。要想成為學霸要做些什麼呢?

分析試卷

家長對於孩子上課的表現,是不可能完全知道的,什麼是家長了解孩子最快捷的方式,當然是考試卷。拿到考試卷,家長就知道孩子是哪裡沒掌握好,因為是一年級,學習的知識還比較簡單,家長可以把錯題講解給孩子聽,幫孩子補上學習上的漏洞。

找差距

家長還可以和老師溝通。在學習方面老師肯定更瞭解孩子,問問老師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差距,然後對症下藥,如果是計算不行就多練習,如果是詞語記不住,家長就多報聽寫。

養習慣

成績墊底的孩子,一般都有一點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儘早幫孩子別過來。一年級的孩子要養成放學休息10~20分鐘,立即做作業的習慣;最好要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因為語文的成績不是光靠老師的講解,自己的積累也很重要。

孩子的成績是和自己的努力分不開的,剛開始上小學的孩子,有的還停留在幼兒園的狀態,這就需要家長及時、適當的引導,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動態,等到成績墊底再來抓學習,不是不行,但是一定會費力很多。


趣學俱樂部


當然有可能。但是這是有條件的,不是白白能等來的。

小學一年級的內容很簡單很基礎,這是大人的看法。但是對孩子來說不見得是這樣,家長不要做“甩手大掌櫃”,輕慢對待。

一年級也是孩子人生的新階段,孩子告別了以玩為主的生活,正式進入嚴肅規範的小學生活,肯定會有些不適應,非常需要家長的參與。

可以通過觀察孩子以及跟老師溝通的方式,去了解孩子不及格的原因,然後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當中來吧。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有比較好的專注力?學習習慣和專注力直接關聯孩子的學習成績。

其次,家庭氛圍好嗎?比如有些父母喜歡在家裡打麻將、有些父母會經常吵架,都會影響孩子學習。

第三,現在會有提前學的風氣,其他同學是否提前學了,而你的孩子沒有?如果是這樣,也不要著急,跟老師瞭解一下,自己孩子比大部分同學落下的是哪些地方。

最後,孩子的飲食營養搭配合理嗎?孩子在班裡的年紀是不是偏小?孩子位置是否太靠後或者眼睛是否近視而看不清黑板講解?

只有先找到原因,才能針對地找到解決的辦法。一年級的孩子最好能考高分,會給孩子很大的信心,相信自己學習上“挺行”的。真的已經落後了,也急不來,請家長幫助下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