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写的一手好字的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农友君


在我的老家周口,典型的农村,能写一手好字,会让很多人佩服的,各种红白喜事都会被请到场。

我大伯就是这样的一个,他还画了一手好画。谁家有喜事,都会好烟好酒的请到家里,写点帖子,大喜字,还有对子。还有就是记随礼的,记人名,都会到场,好好写一下。很多时候邻村的办事也会请去帮忙。

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很多人请他写门对子,他也乐意写,主要是喜欢,有时候走到村里都会注意看一下村里谁家的对子是他写的!,谁家的又不是他写的!

这两年他外出打工了,不过过年期间还是很多人特意跑到他家找他写写。

嗯,还有一个,我堂哥的字,写的也特别好,做数控加工的,但是每次开会老板都会带上他,让他写写会议记录,就因为字写的好,😊也因为这个经常和领导接触慢慢的也提拔了!😀😀😀





关于天涯海角的畅想


我就是农村写一手好字的人,经常被别人请去写春联、写婚联、写结婚仪式、写请帖、写各种文书。

书法,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值得欣赏的书写✍文化,会写字的人,在写字的时候心情十分舒畅,别人看了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写得一首好字,就是一个人的“金字招牌”,就是一个人的“脸面”,就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到哪里都会被别人重视。

在此,我提议朋友们在工作之余,也拿起笔练习练习,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而且有益健康。





湖北大老方


354 我二伯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农村,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字写的特好。

每年腊月前开始,整整准备一个月时间写春联。年前到镇上摆个摊位,一边请人帮忙卖春联,一边还现场写别人指定的春联,二三十年前那阵儿仅此一项就能收入约三千多块。


每年大年三十,二伯都是不出摊儿的,就在村头儿摆张桌子,帮全村人写春联。相信他走在村子里,前后左右看到的全都是自己的手迹,一定是非常自豪的吧!

细想起来,貌似那个年代村儿里毛笔字写得好的还有不少,但也没有谁能比得过我二伯的。如今他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眼睛也不好了,手写春联这活儿也快要停下来了。


妙妙一角


在农村,写得一手好字的人,是有一种什么体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是有一种优越感和成就感。九十年代以后,因电脑的普及,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已经没有什么优势,渐渐失去了市场的需要。

不是吹牛逼,我就是属农村中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八十年代前,整个生产大队论写字,我是数一数二。当时整个人民公社,我也不会在前十以下。我的切身体验是:当时写得一手好字,除了有点优越感和成就感外,更深刻的体会是"能者多劳"。写墙报写黑板报搞宣传栏及办展览,写标语和横额自然少不了你。通知丶告示,文书抄写,写对联甚至连死人送的花圈上面的条幅都找你写。我曾因写得好字,并因有刻写得较好的钢腊板和油印技术,被抽借到地区的全运会后勤宣传组工作。

现在则全面进入电脑排版打印喷绘,写得好字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了。


言由心声5


其实不菅是在农村,在机关,学校,或者是企、事业单位,凡字写得好的,等于自己的门面装修好却引人目光,受人称赞,自已也拾分有自豪感,但真正要写好一手字,我觉得是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并不是一天一日能写好,字迹除访、古、黑几种字体外其次自已也喜欢庞中华的硬笔书写,加上自巳用手抄自由体而形成,却也曾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字的好否并不在于人的文化水平,有的过去学点人知初的或者小学毕业生还写得很好,可是也有很多烦恼,比如写春联人们明知你写得好来找你,有时写得深夜,腰酸背痛都不好推辞,因为找你写的都是团邻亲友,这或许也是不怎么好的地方吧。总之要想字写好,只能用:久练成铁,百练成钢,来形容,你想在人们眼中第一印象好,那么首先装好自己的门面,而且是应该必不可少的了。


吕玉树435


字写得好还真能当饭吃。本人1950年出生,1966年初中毕业,那时候,一个富农子女想继续升学是不可能的,只能废学务农。可就因为字写得好,虽不能升学务工,但也沾尽了便宜。先是整年帮大队(现在叫村委会)写标语,在墙上写《毛主席语录》。后来写的名气大了,周围村子也请我去写。再后来,我还真以写为业了。有时还得出乡写。就这样,1983年突然被乡政府找过去当上了文书,也算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几经周转,我又考上了公务员。2010年退休。如果没有这双手。恐怕一辈子也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土中觅食了。


如皋祥云15851296358


在农村写得一手好字的人,要么文化水平高,要么书法水平高,比如毛笔字写得好的人,村里春节期间,都乐意请去为村民们书写对联,这样的人喜欢乐于助人,是农村红白喜事上最受欢迎的人,写喜贴,写喜联,写礼单,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左右逢源,是农村上最受人待见的人。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字写得非常漂亮,又会当支客,每逢村里有红白喜事,第一时间便会想到父亲,去写礼单,当支客,父亲乐于帮忙,乐于助人,人缘在村里最好。


仵明华


在农村里,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大多是被公认为是有学问的,是受大家尊敬的人。

我大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大爷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每年腊月二十五一过,大爷家里就会有很多人来让他给写对联,大爷总是从早写到晚,大爷从不收一家一分钱,还要搭上笔墨,茶水,有时还要搭上纸张……他从不怨言一句,好像是他应该做的。

大爷深受村里人爱戴,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之类的,都要请大爷过去帮忙,坐在那里给记账本,从来没有出过错,他也不抽烟,不喝酒,事后帮忙的人家送他东西,他也不要。村里乡邻家里有什么矛盾,连吵个架闹点仗都请他去给评理调解……

好人不长寿,我大爷不到70因心脏不好就走了,出殡那天,全村人都来送他……大爷现在去世己有十多等了,我至今还很怀念他老人家。


唐朝李总


我们村就有这样一个人,种地不行,却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以前我们这里没有卖的春联,春联都要自己写,这个人非常受欢迎,每到腊月初几,挨家挨户写春联,好烟好茶伺候着。写完还要吃顿好饭。像我们这种刚上几年级的孩子羡慕的不得了。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春联琳琅满目,这个人可就落魄了,当然不是因为没人叫他写春联而落魄,是因为他本来不会种地而落魄的。以前腊月还能去别人家吃顿好饭,现丢了手艺连顿好饭也吃不着了。




新创农人


在农村写得一手好字的人除了过年替人写春联之外摆喜酒(结婚,进宅等)也少不了要请他写对子,主要是方便群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