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為何要逃往四川?這與楊貴妃是四川人有多大關係?

史海爛柯人


▲唐玄宗及楊貴妃劇照

首先,四川歷史底蘊深厚。說起四川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5000年前,興起於上古時期的蜀地文明,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便是有力見證。古蜀、良渚、華夏三者共同構成了中國上古文明。到了商周時期,四川初步出現了國家政權組織,如以古蜀族為中心的蜀國和巴族人的巴國,四川也就因此有了“巴蜀”的稱謂。

春秋時期,蜀國遷都到成都平原,平原環境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而成都也成了歷代蜀地政權的都城。與現代的人口大省不同,古代四川反而是人口稀少的荒蕪之地。直到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巴國、蜀國並設立郡縣,這裡才慢慢得到開發。

▲李冰劇照(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在總結既往經驗的基礎上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不僅解決了岷江氾濫成災的問題,而且從內江下來的水還可以灌溉十幾個縣,灌溉面積達三百多萬畝。從此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口南遷時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技術,又一次促進了四川地區的開發。到了隋唐時期,四川已經是經濟穩定的天府之國。物產豐饒,這是其二。

▲被譽為“都江堰要害”的飛沙堰

第三,四川地理環境十分獨特,山勢險峻。李白有詩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因著這種易守難攻的地形,歷史也出現了許多割據蜀地的政權。如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西晉時期的大成政權等。在唐玄宗等人看來,由於四川被秦嶺和橫斷山脈包裹,形成了一個封閉獨立空間,對外交流極其不便,這恰恰使他們可以“拒關自守”,保住自己的性命。

▲唐玄宗李隆基劇照

因此,四川才在唐代還承載著一段獨特的歷史,曾是三位唐朝皇帝的避難之地。“安史之亂”時,唐玄宗一路南下到蜀地避難,最後從天回鎮起駕回鑾。“朱砒之亂”時,唐德宗也躲到四川地區。黃巢起義時,唐僖宗亦到蜀地避難。

《讀史方輿紀要》《舊唐書》


趣觀歷史


這跟楊貴妃有一點關係,但關係又不是特別大。

因為蜀地就在長安的後方,叛軍從潼關方向打過來時,第一時間當然是往後方跑,而往後方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跑到甘肅一帶,但那一帶向來是中原政權控制比較弱的地方,跑過去,說不定腹背受敵,而四川則不同,雖然蜀道難,但中原政權一直對蜀地有經營,還是牢牢控制在手裡的,而且逃到四川之後,四川物產豐富,至少一大堆人去了不會餓肚子。而且易守難攻,叛軍基本也攻不進來。

在唐朝的歷史上,曾經多少逃到蜀地,一逃,效果還是很好的,叛軍忙著撿大唐皇帝留在長安的裝備,多半就沒有心思繼續進攻了。

所以,這是逃難的第一選擇,不但唐朝,清朝時慈禧太后逃難,不也是逃往西邊?具體到唐玄宗,那是一場潰逃,根本沒有準備。因為沒想到前方會那麼快大敗,所以唐玄宗逃的時候,是偷偷跑的,好多皇子皇叔皇弟以及小老婆都顧不上了。

不過,這跟楊貴妃還是有一點關係。因為楊國忠一直兼著劍南西川節度使。所以,這也是唐玄宗能夠控制的地方。但是,計劃沒有變化快,跑到半路,軍隊譁變,楊國忠跟楊貴妃都死了。當然,四川還是聽從中央的。所以唐玄宗還是決定跑到四川。

不過,另一路悄悄溜了,太子李亨跑到了靈武,自己舉起了旗幟,最後在郭子儀等人的輔佐下成為大唐新皇帝。

這跟楊國忠楊貴妃之死也有關係,如果不死,唐玄宗應該還能控制。這就是沒有提前佈局,沒有做好準備工作。

後面,唐朝皇帝逃奔蜀地,就提前佈置了。比如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時的時間很長,那時候就覺得長安可能守不住,守不住怎麼辦?自然也往成都跑。

這時候的唐朝皇帝叫唐僖宗,是一個少年天子,操縱在大太監田令孜的手裡,田令孜一看天下大亂,趕緊留後路,把自己人安排到蜀地。

怎麼安排呢?打馬球。

唐僖宗是個體育愛好者,田令孜就準備了一場馬球賽,讓四個人下場比賽,根據輸贏決定勝負, 最後,田令孜的哥哥陳敬瑄勝出,當上了西川節度使。這一下發大了,因為之前,陳敬瑄還沒幹過什麼像樣的工作,四川人一聽,這誰啊,就成為我們父母官了,誰聽過,誰見過啊。

特別搞笑的是,因為陳敬瑄沒人認識,所以四川青城山的一個術士靈機一動,謊稱自己就是陳敬瑄,跑到成都官署上任去了,搞了一把鵝城戲。不過後面還是穿幫了。

除此之外,東川節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都是田令孜的人。

因為田令孜提前佈置,為了皇帝出奔做準備,所以半路也有人另立新帝,但因為軍隊掌握的好,所以唐僖宗還是坐穩了皇帝的位置。

具體到整個大歷史。唐之前,皇帝出奔都往四川跑。唐之後,都不往四川跑了,因為都城變了,不在長安了,跑到更東邊的開封或者南京,最後到了北邊的北京。

中國的政治中心從長安洛陽這橫線變成了南京北京縱線。

那有事情了,皇帝看情況而定,北邊打過來,往南方跑,比如明末,北宋。而慈禧那回,是從海邊打過來的,那自然也要往內陸跑,西安甘肅是中國內陸核心,跑這裡沒毛病。洋鬼子打不了這麼遠。

後面,日本鬼子來了,重慶就成了為陪都,為什麼呢?因為日本是沿長江線往上打的。

那為什麼不是成都呢?這是因為重慶是山城,有利於防空,二來,從南方撤出的物資通過水運比較容易運到重慶。

不過,重慶雖然是陪都,但蔣介石在成都呆的時間也長。


腦洞歷史觀


很確切的說,唐玄宗不會因為一個女人而逃亡四川,逃亡四川是因為當時的形式所迫。首先,安祿山在起兵前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這幾個地方他不能去。當時安祿山從范陽起兵,一路南下,先後攻取了常山、汴州、洛陽、潼關,然後威脅長安,最後長安也失陷了。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外逃,當逃到陝西馬嵬驛的時候,陳玄禮等人發動了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兵變平息以後,唐玄宗和太子分兵兩路逃跑。唐玄宗逃亡成都,太子李亨逃亡靈武並稱帝。

其次,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分開逃跑,方便太子即位。假如,沒有馬嵬驛兵變,唐玄宗說不定逃亡靈武。靈武的軍隊是一支抵禦突厥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軍隊,長期駐紮在邊關饒勇善戰,戰鬥力強。另外,回紇和吐蕃當時歸附唐朝,朔方節度使建議太子去靈武,以此為據點,然後收復長安。

最後,唐玄宗逃亡成都可以分散安祿山的兵力,四川本來就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四川遠離中原,很少發生戰亂,且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唐玄宗逃亡成都再好不過了。所以,成都只需要少量兵力就可以防守。而太子逃亡靈武,將唐朝守衛邊關的精銳部隊召回,加上吐蕃和回紇的軍隊,安祿山這些烏合之眾肯定不是對手。最後,大唐反撲很快結束了安史之亂也看出來,太子和唐玄宗分兵兩路是對的。

此外,逃亡成都是楊貴妃死後才決定的,唐玄宗逃到陝西馬嵬驛的時候發生了兵變,楊貴妃被賜死。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和太子分兵兩路,唐玄宗逃亡成都,太子逃亡靈武。所以,唐玄宗逃亡與楊貴妃是四川人的關係不大。


謀士說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安史之亂去南方蜀地與楊貴妃是四川人有關係但是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隻能往南逃,其他方位都不適合。

首先,當時,河北三鎮:范陽、平盧、河東隨同安祿山起兵,之後南下並攻陷洛陽。河東之地已經成為唐軍同叛軍之間的主要戰場,隨後,叛軍又進逼潼關,之後潼關失陷,叛軍直逼長安城。這時北方的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軍勤王,整個北方處於戰亂之中。

而南下是最好的選擇,其他方向,要麼被封死(東面)要麼不知道態度如何萬一有二心等於自投羅網(北面的節度使),而西面就更不可能了,但是南面的劍南節度使卻是可以信任的,因為當年楊國忠在751年遙領過該地區的節度使之職,值得信任,所以,只能南下去四川。

其次,四川是一個巨大的盆地,四面高山環繞,易守難攻,即便是進入現代後,當年抗日戰爭,日本的機械化部隊拼死也沒能入川半步!而在古代,則更難攻入,便於積蓄力量,後期進行反擊。

最後,我想也和唐玄宗的心態有關係吧。當叛軍直逼長安城時,此時,他已經是驚弓之鳥了,唯一想的是逃跑,相對於北方的混戰,南方比較安寧。


江楓漁燚


玄宗會決定去四川,也跟那會兒楊國忠是劍南節度有一定關係,跟楊貴妃基本上沒有關係。楊貴妃雖然生在四川,童年大體因為親爹曾經在蜀州任職的關係,在四川待了一陣子。但是後期楊貴妃被叔父收養之後,她就去洛陽了。基本上,楊貴妃是一個在長大的人。人生活動的主要地方也就是洛陽和長安。楊貴妃對故鄉的感情如何,這個也不太好說。

逃命不是談故鄉感情的時候,主要是為存命。

玄宗會帶著一堆人往四川逃跑的因素,觀楊國忠有關係的地方,楊國忠是劍南節度使,四川對玄宗算是控制範圍內的地方,更重要的還是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個地形,易守難攻,北有劍門關,東有三峽。天然屏障好,自然去那裡更為安全。

然後,四川離陝西也近一點,益州在當時也是屬於經濟生活不錯的地方了。總得來說,四川在當時屬於南部不錯的地方。繼續再往南逃的話,基本上不免要說又遠又荒,關鍵是遠。再者,逃到四川已經安全,根本沒有必要繼續往南了嘛。


柳氏異聞錄


1.安祿山的攻勢迅猛,一個月就打到洛陽;不久又攻下潼關,李隆基北方和東方的出路被堵死;2.長安跑南方也不便,南下群山,要渡長江下荊州,所以只有往益州四川跑;不過四川是盆地,受地形等因素,易守不上打;這就是諸葛亮北伐老是斷糧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