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为什么要将四川的临时省会设在阆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阆金文化


诚邀!阆中重地,古称保宁,位于如今四川南充。交通便利,地势险要。处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四面环山,三方绕水。东靠巴中,南连南部,西邻剑阁,北接苍溪。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着“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明末清初之时,天下大乱,群雄揭竿而起。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领袖自立为王,割据四方。后来由于闯王李自成率军攻下北京城,夺走吴三桂爱妻,导致吴三桂大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起义军内部又起纠葛,清军一路势如破竹,打下北方大半河山。一直打到四川成都。纵横平原的满清八旗军在川渝大地的险要地区遇见了最大的阻力,成都久攻不下。迫于形势,清军只好将四川首府设在了军事重镇阆中,一直持续了十七年之久。直到后来攻下成都,才将首府陆续搬往成都,而阆中在这之后也逐渐落寞。如今慢慢发展成一个旅游城市,往日的光辉埋进历史的尘埃,成为人们心中弥留的回忆!

我是小逸聊史,品读古今史实,探讨人生哲理,感谢小伙伴们阅读观看,如果觉得小逸说的有道理,求大家动动小手,点点关注!😊


史韵丶


四川额省会城市是成都,恐怕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不过在清初的一段时间内,四川的省会城市却设置在了阆中,而阆中隶属于四川南充市下的一个县级市。这是为什么呢?(阆中景色)

清军占据阆中的军事意义

阆中素有“阆苑盛景”、“巴蜀要冲”的美誉,说明这个地方景色非常美,同时又是军事要地。

阆中素有川北重镇之称。看上图,四川北部有一道巨大的山脉屏障,由剑门山脉和大巴山脉组成,把四川和北方隔离开来,这道屏障一共只有两个入口。

一个是金牛道,一个是米仓道。而阆中正好处于米仓道的咽喉要冲,阆中城易守难攻,占据这里就是占据进军四川全境的根据地,保障了后勤补给。1646年,清军占据阆中,设置四川巡抚这一职务,就是看中了阆中的军事地理意义。(张献忠塑像)

清初四川的割据形势

明末清初,四川全省正处于混乱之中。在四川除了清军外,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以及南明的部队,他们互相混战,短时间内难以平定四川,暂时以阆中作为四川的省会。

1644年,张献忠占领四川全境。年底在成都称帝,他还搞了一次科举,参加科考的人考完后被张献忠全部杀了。这下惹毛了四川各地的人,地主武装纷纷攻击大西军,残余的南明军队也攻击张献忠。糟糕的是,张献忠的部将刘进忠占据阆中,他投降了清军,清军豪格部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川北重镇,站稳了脚跟。(豪格画像)

张献忠被射死后,他的主要部将仍然占领重庆、成都等地,同时南明残余势力也在四川,多股力量在四川反复争斗。

1.1647年,清军将领张德胜攻入成都,不久就被农民军杀死,部队逃回川北。

2.1651年,清军高民瞻攻入成都,一个月后被迫退出。

3.1652年初,吴三桂攻入成都,张献忠余部刘文秀击败他,他跑回阆中。

4.1652年底,清军李化龙再次占领成都,不久被农民军赶了出来。

5.1659年,清军高民瞻再度占领成都,这下稳定下来,清政府在成都设立了巡抚衙门。

1665年,彻底稳定了成都,清朝把四川省会改成了成都,阆中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谁想到自1646年成为省会,直到1665年才迁到成都,阆中差不多将近20年作为清朝四川的省会。(吴三桂画像)

吴三桂叛乱后,在四川又是一番征战,四川人被杀的七零八落。湖南、湖北、广东、河南、陕西等地的移民迁入四川,现在的四川人大部分是移民的后代,真正的老川人不多了。

穿越再现彼岸


四川省三大省城

成都(元明清民今)

重庆(元清民)【南明夺下重庆后四川军政中心在重庆,我党的四川中心也是重庆,包括早期四川党政领导人杨闇公等,中共四川省(临时)第一届委员会召开地就是在重庆,选举产生了第一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傅烈,领导四川的我党,后来傅烈同志也是在重庆壮烈牺牲】

保宁【今阆中】(清)

重庆保宁多是临时性质,成都之所以很稳固,除了古代农业经济文化外,最重要的是军事,元明清民今都有应对康藏地区的军事战略条件,所以今天铁路局民航管理局大军区司令部等交通军事中心也是驻扎这里,成为区域政治中心能更好的拉动稳住康藏局势,尽管如今就经济而言坐拥四川长江航运中心的重庆或许更能带动起今川南川东北等经济发展,历史上这些地区也是和重庆经济文化密切,重庆崛起于南宋,大机遇是经济重心南移和长江流域开发,现实机遇是四川军政中心转到重庆【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重庆成为四川军政中心】

当时阆中成为临时省会实在是因为清军当时在四川没有什么城市,川西川北和张献忠势力混战(张献忠就是在今西充凤凰山和清军作战而死),川东川南明军又和农民军反复争夺(明军残部秦良玉曾英吕大器等人守住了今重庆泸州部分地区,另外顺军一部进入了川东抗清,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夔东十三家)川北保宁府离北方清军势力近又是川北大城市,便于作战和供给,同时离成都重庆距离适中,便十分合适了

阆中县是保宁府的府治,地位很重的,以清代五道(嘉庆时)可见阆中现在确实惨,保宁这个名都成了街道了...其余四道治现在混的好的省级直辖市(重庆)和副省级省会城市(成都),再不济也是个地级市(泸州和雅安)

清嘉庆二十五年的四川五道:“()”表示今天的治所所在地,清代行政区划大致上就是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州)

成龙绵茂道(道治成都府成都县) :领成都府(成都市)龙安府(平武县)茂州直隶州(茂县)绵州直隶州(绵阳市)懋功直隶厅(小金县)杂谷直隶厅(理县)松潘直隶厅(松潘县)

川东道(道治重庆府巴县):领重庆府(重庆市)绥定府(达州市)夔州府(奉节县)石柱直隶厅(石柱县)忠州直隶州(忠县)酉阳直隶州(酉阳县)太平直隶厅(万源市)

川北道(道治保宁府阆中县) :领保宁府(阆中市)顺庆府(南充市)潼川府(三台县)

川南永宁道(道治泸州直隶州,州县同):领泸州直隶州(泸州市)叙州府(宜宾市)资州直隶州(资中县)叙永直隶厅(叙永县)

建昌上南道(道治雅州府雅安县):领雅州府(雅安市)嘉定府(乐山市)宁远府(西昌市)邛州直隶州(邛崃市)眉州直隶州(眉山市)


洛基之怒


一句话就可以回答,因为当时经过明末战乱,成都还处于基本全毁状态,修复和迁入人口都需要时间。当时阆中还基本保持完好,而且阆中也属于川中名城,所以暂时定在阆中。




忘了天空的翅膀


这个问题我不了解,不好意思。

但是从一般角度来看,设立省会城市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经济地位,军事意义,人口数量,交通情况等等。在冷兵器时代,尤其还要在军事上考虑到易守难攻的问题。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考察应该能够得出结论。


勤劳的贝贝兔


阆中是古代四川读书人考贡生、举人的地方,明末清初将其设为临时省会,应该理由如此吧?


ZFR1412


阆中是巴蜀文化之乡,举人之乡,科举文化的兴盛之地,巴人又善战,从安定发展的角度看,选阆中不奇怪。


李大力46李达利


败落的大明朝名存实亡,四川阆中军事要地,以阆中为界能形成南北割居之势。


大帅642


如果四川是一国,阆中的地理位置与北京一样,与越南河内一样,


白鸽52264148


成都没打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