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州故事】細說“詩豪”劉禹錫與連州的千年因緣,連州人須知道

【連州故事】細說“詩豪”劉禹錫與連州的千年因緣,連州人須知道

千年以來,劉禹錫以詩文而名,唐代著名文學家和“詩豪”的身份廣為人知,而其在連州任職期間守政不阿,重農愛民、振興教育,在連州文化教育事業留下筆墨濃重的印記,讓連州深受其作為“傑出政治家”的福澤:———“功利存乎百姓”的種種善政之舉讓連州自此脫胎換骨,並與這位文化大家結下不解之緣。

連州與連州刺史劉禹錫之緣

【連州故事】細說“詩豪”劉禹錫與連州的千年因緣,連州人須知道

劉禹錫與連州結緣並非偶然,二度貶謫偏遠地區的連州,實屬不幸,於連州卻是“萬幸”。

唐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實行改革,王叔文重用當時處於政治生涯頂峰、任監察御史的劉禹錫,推行打擊宦官、抑制藩鎮、懲處貪官、減負賦稅等革新措施,改革遭到了藩鎮、宦官等勢力的聯合打擊而告失敗,王叔文被殺,參與革新運動的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遭貶謫流放。

劉禹錫先是貶為連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因此,劉禹錫與連州擦肩而過,在朗州一任便是十年。

【連州故事】細說“詩豪”劉禹錫與連州的千年因緣,連州人須知道

元和十年(815),劉禹錫終得與柳宗元等人一起承召回京,然而在京月餘,劉禹錫不幸因一首名為《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詩得罪權貴,不數日,劉禹錫連同承召回京的一干人等又全數被貶謫遠方。

劉禹錫被貶為播州(今貴州遵義一帶)刺史,播州時為“險惡”之地,路途遙遠,且十分荒涼,劉禹錫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失母幼兒,此去極為不便,好友柳宗元當時被貶為柳州刺史,見了劉禹錫的難處便主動提出交換貶謫之地,自己去播州,讓劉禹錫去環境稍好的柳州。柳宗元的真誠感召和其他大臣的調停打動了朝廷,劉禹錫改貶為連州剌史,與十年遭貶的貶地、職位不謀而合。這或許就是“緣份”。

劉禹錫與嶺南文化

【連州故事】細說“詩豪”劉禹錫與連州的千年因緣,連州人須知道

劉禹錫懂得,要振興連州這個偏遠之地,必須加大文化教育力度,進一步啟蒙州民心智。為此,他增建書院,登臺講學,栽培州人。在劉禹錫的精心培育下,元和十二、三年間,連州出了第一個進士劉景。劉禹錫非常高興,立即賦詩《劉景擢第》祝賀:“湘中才子是劉郎,望在長沙住桂陽,昨日鴻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讓清光。”二十年後,劉景的兒子劉瞻又高中進士,官至宰相。此後百十年,連州相繼有陳拙、張鴻、黃損、鄧洵美、孟賓於等十數位詩人名聞於世。唐代,廣東出了38名進士,連州佔12名。北宋,廣東出了127名進士,連州佔43名。連州因此有“科第甲通省”的美譽!這種人才輩出的文化現象,在當時的嶺南,是極為罕見的。可以肯定,連州文化的發展,甚至嶺南文化的發展,劉禹錫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劉禹錫與連州海陽湖之緣】

唐朝大曆年間,湖南道州刺史、著名文學家元結到連州遊覽時,僱人鑿北湖,建造了湖光亭和湖光橋,並把湖名改為海陽湖。劉禹錫被貶連州後,整修海陽湖,增建吏隱亭、切雲亭、雲英潭、玄覽亭、斐溪、蒙池、棼絲瀑、雙溪等亭臺水榭,統稱“陽湖十景”(又名“湖上十亭”)。他精心為每個景點賦詩一首,合稱《海陽十詠》。

【連州故事】細說“詩豪”劉禹錫與連州的千年因緣,連州人須知道

劉禹錫來到連州之後,重新修繕海陽湖,建亭立榭,使到海陽湖成為連州最大的風景區和嶺南園林藝術的典範,吸引了廣州、韶州的行政官員和文人騷客到連州遊覽,如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馬總多次來連州,劉禹錫偕同泛舟海陽湖。共商兩地經濟發展大計。劉禹錫還把中原的農耕技術帶來了連州(進而在嶺南推廣),教州民用先進的方法吸水灌溉農田,墾複梯田,發展農業生產,改善連州人民的生活。

同時,劉禹錫積極加強與周邊粵湘桂州縣的聯繫,使連州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對連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連州仍然有著深厚的劉禹錫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