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對話堪稱神回覆?

妖鬼雜談錄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獨特而優美的存在。來晚了點,看了下面的幾篇 回答之後我來做一些補充吧。

一、《三國演義》是一本神回覆錄。曹操語錄摘選:

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 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盡顯奸雄本色的一句話,如此無情無義而不擇手段,無怪乎陳宮寧願陪呂布去死也不跟曹孟德混。

操曰:“欲借汝頭以示眾耳。”垕大驚曰:“某實無罪!”操曰:“吾亦知汝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

你的妻兒我收下了,曹操你好大方啊。

劉備語錄摘選:

卻說張飛拔劍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奪劍擲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 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千古名言無需解釋 ,但缺胳膊少腿的人多,衣不蔽體的多年未見。

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一句話坑得天下無雙的呂溫侯身死白門樓,一句腹黑不足以形容了。

群雄對話精選:

孫皓--帝賜坐曰:“朕設此座以 待卿久矣。”皓對曰:“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

劉禪--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兩位“後主”一個殘暴,一個昏聵,卻都能夠保全性命終生富貴,不可謂沒有智慧,不過當局者迷罷了。

瑜又問:“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 時,即聞操於漳河新造一臺,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操本好色之 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 ...將軍何不去尋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 差人送與曹操,操得二女,稱心滿意,必班師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

諸葛亮的意思是其實曹操很好打發,出點錢買兩個女人打發一下就可以,不比勞師動眾的打仗呢,也不知道周大都督為何生氣。

二、春秋名言不斷

▲小個子可不好欺負

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8。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戰國《晏子使楚》

人說矮小的名人無不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果不其然,晏子的機智讓楚王屢次吃癟,代表國家形象怎能被人小覷?

▲割肉自啖的出處

觴數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為?”於是具染而已,引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呂氏春秋·仲冬紀——當務》

春秋齊國人確實彪悍,喝了幾杯沒肉,酒勁上來那就割自己的唄,雖然勇氣可嘉,忍耐力一流,但他們是傻,還是真傻呢?

國人謗之,曰:「其父死於路,己為蠆尾。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子寬以告。子產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傳.昭公四年》

只有做到心懷國家,給子孫後代留下更好的公平的生活環境,無論前面的困難有多大,我們也應當勇往直前。子產不愧孔子所說的賢人之稱,如果生於晉楚,當不亞於管仲而名垂千古。

三、其他的神回覆。

時姚興遣使告劉裕雲:“慕容見與鄰好,又以窮告急,今當遣鐵騎十萬,徑據洛陽。晉軍若不退者,便當遣鐵騎長驅而進。”劉裕呼興使答曰:“語汝姚興,我定燕之後,息甲三年,當平關、洛。今能自送,便可速來!”--《宋書武帝紀》

▲聲名赫赫的卻月陣為劉裕所創

劉裕不愧為“氣吞萬里如虎”的南朝第一帝,面對後秦的恫嚇毫不退縮,一句“正好一起收拾了”體現了其側漏的霸氣,同時也算準了對方外強中乾的本質。果然秦軍出發後隨便找了個藉口(臺階)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曹景宗《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詩》

如此文采和意境俱佳的詩居然是一位大老粗武將所作,曹景宗北伐大勝歸來,藉著了點酒意揮筆寫下了不亞於任何邊塞詩的千古佳句,這是當年那場飲宴流傳下來唯一一首詩。想來曹景宗站在光華殿文武百官中時的神情,應該和金庸筆下蕭峰站在聚賢莊群雄間時的神情有幾分相似吧。

四、近現代也有厲害人物

辜鴻銘的辮子: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梳著小辮走進課堂,學生們一片鬨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聞聽此言,狂傲的北大學生一片靜默。

什麼叫有話說不出來,辜老有點狠啊!

▲大國總理當如是也

周總理的鋼筆:一位美國記者在採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記者便用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後,風趣地說:“這是我軍在朝鮮戰場上繳獲的,我覺得不錯,就一直在用。”說完,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

嗯,點個贊,周總理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而已。

今天到此為止吧,快寫不下了,請點贊、關注和賜教。


涼州七里


周恩來總理擔任外交官的時候,他對那些不懷好意的外國記者的答覆堪稱神回覆。我們說幾件大家比較熟知的事。

在一次外國記者招待會上,有個記者不懷好意的問周總理,你們國家的馬路明明是人走的,為何要叫他是馬路呢?

很顯然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對方大有挑釁的意思。

周總理的氣度確實不一般,他也沒有讓別人下不了臺,而是正面的回應了他所提問的。

周總理義正言辭的告訴他,我們中國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在中國簡稱馬路。

周恩來回答完,現場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還有一次,有一個美國記者,他看到周恩來衣兜上彆著一個美國派克的筆,他就想看中國的笑話,他問周總理,你們中國那麼大,難道連一支鋼筆都生產不出來嗎?您為什麼要佩戴我們美國的鋼筆呢?

周恩來客客氣氣地對他說,說道這個鋼筆,那真的是大有來頭。這是我們在朝鮮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

周總理淺淺的一句話,記者立馬就閉嘴了,他也明白了什麼意思。

因為抗美援朝的時候,我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一起打敗了美國佬,繳獲了不少的戰利品。周總理的這句話,一說出來,他肯定也就得意不起來了。

周恩來總理是中國人民最愛戴的領導人之一,他不但是中國最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還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擁護者,新中國的締造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他在擔任總理期間,為中國人民所做的事情,深深的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古人民,人民為感到有這樣的以為總理而自豪。


漢史趣聞


1、最經典就是劉邦的“分我杯羹”;

漢高祖劉邦是歷史上著名的流氓皇帝,說話相當的貼地氣,而且什麼“無恥”的話他都能說得出口。也正因如此,就連楚霸王項羽也拿他沒辦法。

有一次,項羽打算拿劉邦的老父親劉太公來要挾劉邦,揚言如果他不投降,就直接把劉太公給煮了。而且還現場搭起了爐臺,給劉邦來個直播煮人。

誰知劉邦不僅不為所動,還直接把項羽慫回去:“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意思就是,咱兩是拜過把子,我父親就是你父親,你敢煮,我就敢吃。

劉邦這麼不安套路出牌,一下子就把項羽給慫回去了。而“分我杯羹”也因此流傳千古。

2、“何不食肉糜?”

也不知道司馬懿造了什麼孽,我國史上公認的三個白痴皇帝,他們司馬家就獨佔其二,而晉惠帝司馬衷就是其中之一。

司馬衷智力低,卻當上了皇帝,西晉的滅亡也就不難解釋了。有一年西晉國內饑荒,飢餓的百姓連草根、觀音土都得吃了。而當大臣們向晉惠帝彙報後,人家直接就給大臣們來了句:“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就是說,百姓既然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

晉惠帝這麼一說,還真的讓大臣們無言以對啊!

3、“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這又是一句慫得對方無話可說的回覆,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兵討伐南唐,南唐遣使前往指責北宋的侵略行為。面對指責,趙匡胤也拿不出理由來解釋,於是就直接來了一句“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這話的意思很明確,我老趙就是看不慣你們南唐在自己旁邊,所以就把南唐給滅了。

4、“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句話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但其實這曾經也是一句神回覆,而且還直接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這個人就是清代狀元——秦大士。

秦大士文采出眾,最終通過科舉成為了狀元。可是,他有個遺臭萬年的祖先,那就是秦檜。因此,當時乾隆皇帝很擔心他是奸臣之後,會有辱朝廷。所以,便在殿上詢問秦大士。

但秦大士確實秦檜之後,要是承認,雖然不會死,但功名可就沒了;要是不承認,那就是欺君,搞不好就會殺頭。於是,想了一下,秦大士直接就回了一句:“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潛意思就是,當年秦家在宋高宗這種昏君手下,自然是奸臣;可而今皇上你可是盛世明君,我秦大士在你手下,那絕對就是治世能臣。這乾隆皇帝素來自戀,他馬上就知道秦大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誇他的同時,也表明自己是能臣。

於是,憑著這句漂亮的馬匹,秦大士最終順利的拿穩了自己的狀元帽!


這些歷史要讀


先說個丘吉爾的,最近指著他活著了。

丘吉爾有個女婿叫奧利佛。為了緩解關係,奧利佛就和丘吉爾聊天:

“老丈人啊,你在二戰裡最佩服的是誰呀?”

丘吉爾想都沒想:“墨索里尼”。

奧利弗愣了下:你為什麼喜歡墨索里尼呢?

丘吉爾回覆:

因為他有勇氣槍斃自己的女婿。

==========================================================

唐朝末年,宰相王鐸奉命帶兵去鎮壓黃巢起義。王鐸這個人怕老婆,所以就把老婆扔京城,自己帶兵和小妾逍遙去了。結果夫人聽到消息騎著馬就追出來了。

王鐸趕快找幕僚問計策啊:

打南邊來了個黃巢,手裡握著八百標兵,打北邊來了個夫人,手裡拿著一盒鐵釘。前後夾擊,我怎麼辦啊!

幕僚想了想:

要不咱投降黃巢吧?(不如降巢)

============================================================

解放戰爭時期,我們知道毛爺爺有一篇新聞稿叫《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其實毛爺爺寫了好多文章,都特別厲害。於是蔣介石就很頭疼啊,就罵自己的手下辦事不利,無能。

有一次就罵到了文人陳布雷臉上了,陳布雷回覆:

人家文章是自己寫的!

說到這,忽然想起來槍斃韓復榘的梗。這個神回覆是野史,但編這個野史的人特別惡毒。

說韓復榘丟了山東以後,接受蔣介石審判。蔣介石:丟了山東,你有什麼要解釋的嗎?

韓復榘回覆:有人丟了南京也沒見他解釋啊!(南京是蔣介石的指揮下丟的)。


前706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所以,建議大家聊天的時候都按詞說,別瞎發揮~


酒騎風


孔融這個人我想沒人不知道吧?孔融讓梨的故事可以說的家喻戶曉,小時候的孔融不光謙讓,而且還很聰明。孔融小時候去洛陽,去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但是李膺家有個規矩,如果不是名士或者是李膺的親戚,一般門房是不會通報的。當時的小孔融既不是名士,也不是李膺的親戚,但是孔融還是去了,還是打著親戚的名號去的。李膺見到孔融後就問他,我們兩家哪來的親戚關係,謊言被拆穿了孔融也不慌,直接說:“我的祖先孔子曾經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徒的關係。所以我們兩家自然是親戚。”李膺聽完後哈哈大笑。然而這件事情還沒有結束。

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家做客的時候,李膺將孔融的這件事情告訴了陳韙,但是陳韙卻不以為然的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可就不一定了。”孔融當時也在現場,直接回懟:“那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噎得陳韙一句話說不出來。

在《履園叢話》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叫張映璣的鹽運使,有一天他出門的時候被一個婦人難住了,原來是這個婦人的丈夫對這個婦人不好,還想要娶小妾,這個婦人就想請張映璣做主,但是張映璣一點都不想管這件事情,於是就甩甩袖子說:“我是賣鹽的官,不管你們家吃醋的事情。”

其實這些神回覆都不算什麼,雍正皇帝的那才叫一絕。雍正勤政是公認的,嚴厲也是公認的,但是你要是看了雍正和他臣子之間的對話,絕對會對雍正的形象大為改觀。

雍正在批田文鏡的奏摺的時候,回的是“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當然更有意思的是雍正批年羹堯的奏摺,經常能看到“朕亦甚想你”“朕實實想卿”這類的話,完全想象不到雍正皇帝是會說這種的話人啊。

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歷史上出兵討伐敵國都有個講究師出有名,楚國又一次攻打隨國,隨國國君說:我沒有任何罪名,你為什麼攻打我?楚國國君說:你平常不都罵我是蠻夷嘛,我就蠻夷了不講規則怎麼著?

西晉的晉惠帝司馬衷是著名的大昏君,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疑惑: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曹丕聽說鍾毓、鍾會兄弟倆能言善辯,於是召見了他們。兄弟倆當時也只有十三四歲,自然心裡都忐忑不安。曹丕見他們來了,命他倆上前。鍾毓走上前跪拜。曹丕一看,這孩子滿臉是汗,便問道:“你臉上為何這麼多汗呀?”鍾毓很恭敬地回答說:“戰戰兢兢,汗出如漿。”曹丕又看見鍾會的臉上一顆汗珠也沒有,好奇地問道:“你為何沒出汗呢?”鍾會微微一笑,語氣很平靜地說:“戰戰慄慄,汗不敢出。”曹丕聽後哈哈大笑,誇獎兩個孩子果然機智過人。

宋太祖曾親自提審囚犯,某犯哭訴稱:“臣是官家鄉鄰。”太祖疑惑,以為老家鄉親,便追問家住哪裡,答曰:住東華門(皇宮外大街)。太祖大笑乃釋。


道中道道而道


我覺得最經典的,是明末清初的一個人,名叫馮銓。

馮銓的父親,本是明朝官員,後來被東林黨人彈劾,罷了官,家境敗落。

這難不倒馮銓。有一天,他聽說權臣魏忠賢要回家燒香,路過自己家鄉,於是在道旁跪哭,痛述自己飽受東林黨坑害之苦。

魏忠賢也痛恨東林黨,由此記住了馮銓,並提拔了他。

幾十年後,明朝滅亡,迎來了大清政,當政的是多爾袞。

馮銓讓全家人都穿上滿族服裝,表示歸順大清。

出現這樣一個“投降的表率”,多爾袞還是比較滿意的,但內心裡,自然對他十分不屑。

見到馮銓時,他不無諷刺地問:你們漢人,不是都講究忠君的嗎?

此時的馮銓,來了一個“神回覆”,震撼全場、震古爍今。

他說:

“一心可以事二主,二心不可侍一君。”

頓時把自己的投降行為,說得極其高大上!

多爾袞被馮銓華麗的辭藻、深邃的人生哲學驚呆了,不由得五體投地,大為讚歎。

馮銓表現了兩點過人之處:

第一,強悍的口才。

想當年,他在路邊哭,魏忠賢之所以聽得進去,估計也與此有關。否則,誰願意聽一個人哭唧唧地訴說?

第二,無敵的臉皮。

有些人,口才很好,也會玩這種措辭,可是臉皮不容許他說出這種話。

能說出這種話的,臉皮不厚,不可能。


高了高趣評


歷史上的一些堪稱神回覆的對話。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便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晉明帝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元帝大腿上時,有人從長安過來,元帝詢問起洛陽的現況,潸然淚下。

明帝就問他為什麼哭了,於是元帝就把西晉滅亡、王室東渡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然後問明帝:你覺得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更遠?

明帝回答:太陽更遠,從來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過來,由此可知。

元帝詫異,覺得他回答的很好。

次日,召集群臣大擺宴席,並把明帝的回答告訴了他們,並且又再問了明帝一遍這個問題。

明帝這次卻回答:太陽更近。

元帝大驚失色,問他:你為什麼今天怎麼說的和昨天的不一樣?

明帝看著元帝,答:我現在抬頭就能看見太陽,但是看不見長安。

看看,聰明的人真是打小就聰明,多機智的小明,非正式場合,實事求是,正式場合,在群臣面前,把元帝比做太陽,象徵權威。才小小几歲,就這麼會說話。



我蠻夷也

公元前706年,楚國討伐隨國。

隨國君說:“我無罪。”

楚王說:“我蠻夷也。”

我就是流氓,怎麼了?你能咋的?

其實楚王這麼說也是有原因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也是存在著鄙視鏈的,而這條鄙視鏈的最底層就是楚國了,中原諸侯是看不起楚國的,看不起楚國的原因有幾點:

1:楚國在周初分封制中地位不高,封地只不過五十里且在楚蠻之地,這在中原諸侯眼裡就是不折不扣的鄉下佬。


2:楚國從一開始的五十里地擴張到戰國七雄中最大的王國,領土變的最為遼闊,表現出了極強烈問鼎中原的野心,中原諸侯想遏制又遏制不住,對楚國是又畏懼又非常有敵意的。

3:楚國在長期與蠻族的戰爭與交流中,文化風格也變的越來越尚武,比較注重實用主義,導致讓秉承“春秋大義”的中原諸侯覺得楚國人非常野蠻。


所以楚王當時說“我蠻夷也”,是既有憤怒也有諷刺,同時也有既然你們都認為我們楚國是蠻夷,那我們自然不用遵循你們現在條條框框的規矩了的意思。

其中,憤怒是因為,楚國其實是非常想融入中原諸侯的大家庭的,奈何周王完全不給面子,只給一個“子”的封號和區區五十里的封地,而且中原諸侯還一直戳人家脊樑骨,老說人家是蠻夷。

諷刺就是,你們堂堂大隨,不是覺得自己是禮儀之邦嗎?不是一直覺得楚國是蠻夷嗎?現在不還是給我們打敗了?

簡單幾個字,就完全表達了楚王所有的情緒,倒是稱得上神回覆了。

以上兩句都是我比較喜歡的歷史上的神回覆了,喜歡的話,點個讚唄😁


腦百斤4A廣告


秦宣太后羋月,也被稱為羋八子。是秦昭襄王的母親。羋月本為楚人。平時比較豪放,對男女之事,向來也看得開。他最著名的婚外情就是和義渠王有一腿。老了之後還想讓男寵陪葬。秦宣太后不僅私生活不拘一格,在國事上也保持了同樣的作風。

秦昭襄王剛剛登基的時候。宣太后垂簾聽政,主抓秦國大事。在此期間,秦宣太后在一次外事活動上做出了一個震爍古今的神回覆。

一次楚國圍攻韓國,韓國派尚靳跑去秦國求救。秦宣太后羋月見到尚靳之後,問了他一個問題。秦宣太后說:“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翻譯一下就是:“我以前服侍先王的時候,先王把腿放我身上,我都覺得很累。但是先王把整個身子壓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反而不覺得重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知道這件事對我是有好處的。我們秦國幫助韓國,花費巨大。韓國想獲得我們秦國的幫助 ,總要給我們一點好處吧。”

這可能是全中國第一段記於史冊的葷段子了。而且還是國事外交級別的葷段子。羋月這段神回覆,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朱鐵平


歷史上的那些神回覆

第一個故事:晉明帝小時候特別聰慧。才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坐在元帝司馬睿膝上。元帝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明帝回答說:“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太陽遠。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飲,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並且再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說:“日近(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舉目見日,不見長安。(現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


第二個故事:有一天,李純(唐憲宗)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樂,問他:“你是誰家的孩子,怎麼在我的懷裡呢?”李純道:“我是第三天子。”這一回答使德宗大為驚異,作為當今皇上的長孫,按照祖、父、子的順序回答為“第三天子”

第三個故事:唐玄宗做太上皇的時候無疑為軟禁,作為兒子的唐肅宗也被宦官皇后管制形同傀儡,難以相見。有一次,唐肅宗召見山人李唐,當時肅宗正抱著小女兒,便對李唐說:“我太想她,請別見怪。”李唐說:“太上皇今天也想念陛下。”肅宗聽罷潸然淚下,但因受制於張後,結果仍不敢前去西宮謁見。



《新唐書》:自高祖至於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復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鑑矣,而又敗以女子。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慾不足為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至於竄身失國而不悔。考其始終之異,其性習之相遠也至於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第四個故事:不是君臣的,但也很有趣。唐朝奸相許敬宗晚年極少寫作了,他的兒子許昂文才水平低下,反而孫子許彥伯有才思,善屬文。所以但凡典冊公文都是他的孫子許彥伯代筆。有次許敬宗對許昂開玩笑說:“吾兒不及若兒(我兒子不如你兒子啊)!”許昂應聲答曰:“渠父不如昂父(他爹卻不如我爹)!”



劉昫:“及敬宗掌知國史,竟以已所愛憎曲事竄改,論者非之。”

第五個故事:《世說新語》記載的,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此君家果耶?(言外之意是,楊梅姓楊,你也姓楊)”孩子馬上回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姓孔,你也姓孔)”



歷史大家聊


講幾個故事。

第一個關於李杜。我國詩歌史上李杜並稱,指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而還有一個小李杜,即李商隱和杜牧。所以,後世有人問,我們叫杜甫為老杜,杜牧為小杜,那為什麼不稱小李和老李呢?有人答:“因為杜甫不曾年輕,李白沒有暮年。”堪稱絕妙。我們讀杜詩,往往有家國天下的積鬱,而讀李白,往往是詩酒長歌的灑脫。如此謫仙人物,稱之老李的確不妥。

第二個是君臣對答。南唐中主李璟和宰相馮延巳不僅是君臣,還是文友。二人有一個絕妙對答。話說有一次,李璟對馮延巳說:“‘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該句出自馮延巳名篇《謁金門》,講述女子思念丈夫。李璟的意思是說,馮延巳啊,你怎麼那麼能管閒事,人家女子的情思和你有什麼關係。馮延巳有些惶恐,雖然君主在開玩笑,但君臣身份在,也不敢隨便回答。急中生智,於是說:“未若陛下‘夜裡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夜笙寒。”該句出自李璟《攤破浣溪沙》,也指女子思念丈夫。馮延巳的意思是,論起管閒事,哪裡及得上陛下您呀。

第三個故事講述為師之道。有一次乾隆皇帝去書房,發現嘉慶不好好讀書,被他的老師王傑罰跪。也許是出自帝王的威嚴,也許是出於父親的慈愛,總之乾隆很不高興。他拉起嘉慶,對王傑講:“跪亦皇子,不跪亦皇子,君君臣臣乎?”王傑聽了以後,看著乾隆說:“教者堯舜,不教者桀紂,師之道乎!”乾隆聽罷,令嘉慶復跪。

再來說說中國的一種對聯,叫做無情對。本來對聯上下聯要對仗,還要有聯繫。但這種無情對呢恰恰相反,雖然上下聯都有一定的意義,也字字相對,但絕無聯繫,甚至越遠越好。比如明成祖朱棣曾對文臣解縉說:“我有一上聯‘色難’,但就是想不出下聯。”解縉應聲答道:“容易。”朱棣說:“既說容易,你就對出下聯吧。”解縉說:“我不是對出來了嗎?” 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

“色難”一語,出自《論語•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是件很難的事。

解縉所對“容易”,見於西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今則不然,反以為誹謗君之行,無人臣之禮,果紛然傷於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為天下笑,故曰談何容易!”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陳得失,不可輕易從事。

這一類對聯還有很多,比如“門前花始放,閣下李先生”;“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五月黃梅天,三星白蘭地”;“漢子,唐寅”;“青稞,丹麥”。這種無情對讓人叫絕的同時,也反應了漢字的妙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