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盧浦大橋上孩子縱身一跳,牽動萬千父母,子女一場什麼是正途


上海盧浦大橋上孩子縱身一跳,牽動萬千父母,子女一場什麼是正途



4月17日晚,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個年僅17歲男孩拉開車門,幾秒鐘內從老媽身前縱身一跳陰陽兩隔。視頻傳來,幾乎瞬間震驚了所有的為人父母。而據說原因僅僅是該生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母親批評了幾句。

試問哪一個父母不曾批評過自己的孩子?

或許你還正在為了孩子,苦口婆心甚至心急火燎?

生死一跳,為什麼?

進一步追問,近年來,屢屢孩子自殺的原因又是什麼?

也許你不相信,答案是:感到孤獨、抑鬱、當眾受辱、發生矛盾、考試作弊、作業未完成、成績不理想、早戀受挫、甚至還有不想理髮、不讓買玩具等等。

如果你還順手查查,肯定會大吃一驚,原來中國兒童無論自殺率還是絕對人數,很久以前,就是世界第一了。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孩子,也許你最多還只是嘆息一聲?

可是一旦你有了孩子,你就會緊張。

為什麼?

或許你還因為孩子的某件小事,正在氣頭上……

看罷新聞,如今,你是不是有點恐懼後怕,

因為即使是我們自己的孩子,

我們內心底仍然不住在問,這一切還能好好進行嗎?即使與我們自己的孩子,還能不能好好相處呢?


上海盧浦大橋上孩子縱身一跳,牽動萬千父母,子女一場什麼是正途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中,也許你骨子裡還記得,有一種叫做魯迅一直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痛心。

可是我們畢竟會有孩子,我們很多人的孩子還正在長大,

我們該怎麼辦?

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天,我和一個做老師很多年的朋友聊天,聊了很多,其他的內容都早已經忘了,唯獨他當時開玩笑似得說,一個壞老師有一萬種方法傷害一個孩子,當時我就打了一個寒戰。他又說,一個孩子身上百分之八十的毛病都跟家庭有關。儘管時光流逝,這兩句記一直記憶猶新。

前者干係老師還能否成為一個社會地位很高,備受尊敬的職位與否,明顯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話題。可是後者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我們都會為人父母,

一旦為人父母,

一旦孩子長大了,

怎麼辦?

也許很誇張,看到屢屢發生的今天這樣的事件,我們只要去想想就不寒而慄。

也許我們還自覺不自覺抱著數不盡數的陳舊的觀點,須不知,隨著社會時代發展進步,各種信息流暢對稱,也許我們身上那些並不咋地的累累傷痕,或許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就將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但願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我們能夠真的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面對孩子小小的理想萌動時,他們極想要做某種勇敢嘗試時,

尤其是在農村裡,

一個做了七八年老師的朋友說,只要不是跟學業相關,他常常見孩子父母們第一反應往往就是對著孩子吼,

“家裡沒錢,別想了。”

“咱家沒條件。”

“瞎折騰,胡鬧。”

……

他們也許忘記了,就在他們每拒絕一次後,孩子很可能就少了一種可能的未來。這樣的拒絕多了,還會在一個孩子心底深深種下一顆不自信的種子。

事實上,一個人僥倖成長為偉大人物背後,我們總是能找到一個令人尊敬的父親或者母親等。


上海盧浦大橋上孩子縱身一跳,牽動萬千父母,子女一場什麼是正途



比如說魯迅,他的父親周伯宜因為家庭變故家道中落,不久後其身子為病魔所纏,又為庸醫所誤,卻在臨死前告誡自己的妻子, “吾有子四人,當遣其出海外求學,一往西洋,一往東洋耳。”

這句話,尤其還是在中國一百多年前一八九六年所說的話,沒有相當體驗的人,也許不會讀起來熱淚盈眶。

歷史上還有一個最偉大的母親,她說過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對丈夫說的,“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意思是說,只要你立志苦讀,家庭生計的事我來擔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第二句話是對孩子說的,“如果你能做範滂(漢代名士)那樣正值有用的人,我難道就不能做範滂母親那樣的剛毅堅強的人嗎?”

這就是蘇洵的妻子,蘇軾蘇澈的母親,只要想一下,假如沒有這位母親,就沒有三蘇。而沒了三蘇的大宋朝,就好比沒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大唐,該多麼乏味啊。

唯有懂的人,

錚錚有聲,迴盪在靈魂深處。

實際上,任何一個孩子,他的淳樸善良,他的真摯熱情,一目瞭然,越小越是顯著。儘管他知道的有限,他的資源有限,他一顆心所裝住的東西很少,但是遇到事情,他會在自己有限的資源中,全力尋找解決方案。而這就是孩子。


上海盧浦大橋上孩子縱身一跳,牽動萬千父母,子女一場什麼是正途



倘若你不懂,你只要細細讀讀艾特瑪托夫《白輪船》裡的男孩,就會明白一個被遺棄在外公家的七歲孤兒,故事裡的長角鹿媽媽寄託著他幾乎所有希望和情感。在現實中的長角鹿媽媽被大人們宰殺以後,他帶病搖搖晃晃的走到河邊,徑直跨進水裡……他短暫的一生,就像閃電,亮了一下,就熄滅了。而他臨死前還在幻想成為一條魚,去尋找爸爸,說一聲“白輪船,我來了!”

這一幕說出了每個孩子真正的處境,其實很多時候,成人眼中或許一個小小的挫折,但是孩子們卻真的已經盡力,已經無能為力,已經被逼到絕境。


上海盧浦大橋上孩子縱身一跳,牽動萬千父母,子女一場什麼是正途



或許,你還可以讀讀託妮·莫里森《最藍的眼睛》裡那個11歲的黑人小姑娘佩科拉,在現實中她幾乎什麼都沒有,唯有命運的懦弱、貧苦和罪過,然而她那麼強烈地夢想著,夢想著自己能有一雙像白人姑娘那樣的藍眼睛……

讀一讀就心靈震撼,悸動不已。

反觀我們的孩子,其實他們現在的條件基本上都好了太多強太遠。而我們的很多母親,仍然就像千百年來一樣,為了孩子,只要需要,不惜血本,幾乎沒有不傾其所有的。

然而孩子卻仍然覺得自己不好。

我們的孩子,至少在一件又一件被抖露出的糟糕的事實證明,

總是有很多孩子,感覺自己不是在精神極度貧乏中難以呼吸,就是在物質富裕的海洋中瀕臨溺亡。

在思考我們該怎麼做時,我們萬千父母或許心裡明白。

但是這確實又很有點可笑,

因為看起來,好像我們很多時候所做的努力,似乎是努力把孩子們進一步推到了懸崖的邊緣。

……

最後說一句,

與其騙自己說還有下輩子,

不如相信,在此生唯一一次有限的人生裡,

有緣成了父母子女,就是永遠的父子母女。

我在這裡等你,為了那千年一次回眸的承諾。

(如喜歡,請加微信jingjingfeibababa或者關注yufannuo )堅持一個夢想不易,如喜歡,請順手轉發、分享、點贊或者讚賞⋯

其他文章推薦:

1、遇見西伯侯之前:姜子牙的七個問題

2、 那個項羽,為何每個男人成熟時都應為他哭一場

3、 從西施、王昭君、貂蟬到楊貴妃,為何白娘子至今仍然是多數人心中最理想的媳婦

4、屢挫屢戰,一代戰神吳起從小國平民到大國公卿逆襲戰國人生的啟示錄

5、臨危受命,司馬穰苴2500年前的答卷,說透了職場暗藏的秘密

6、今生應追求一份怎樣的愛情?長成武大郎這樣,選擇潘金蓮就是錯嗎

7、這塵世間最美的人是誰?不懂美人,談何懂歷史?!

8、林黛玉林妹妹究竟美在哪裡?她究竟憂傷什麼,她又在隱喻什麼?

9、古人失業了怎麼辦,水滸中,落魄的人一般憑什麼謀生?

10、從巴黎聖母院,到紅樓、三國、水滸,都道好一場大火

11、三十多歲了,名不成,功又不就,看古人如何破此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