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瓷器的真偽鑑定和作假辨別 ​

鈞窯瓷器始於唐、盛於宋,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並以其獨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產生的窯變神奇而聞名於世。鈞窯瓷器的生產製作自元末以後漸次衰敗。明代萬曆年間,鈞瓷的“鈞”字因犯了神宗朱先生的名諱,窯場被官府封閉,此後鈞瓷生產一蹶不振,陷於瀕臨絕境的地步,尤其是鈞瓷燒製過程中自然窯變的奧秘更是技藝失傳,無人知曉。

鈞窯瓷器的真偽鑑定和作假辨別 ​

近幾年,收藏之風日甚於日、古董市場日趨活躍以及作偽者趨時牟利等多方面的影響,鈞窯瓷器仿製品大量出現。由於鈞窯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紋裝飾,故其作偽者主要是偽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

一、鈞窯瓷器真偽鑑別法

1、科學技術手段:如“熱釋光”和“火化種子分析”,這兩種方法誤差較小,測定古瓷的燒製年代準確率較高,但在測試時均需在器物上的鑽孔,取出少量的樣本,會對器物產生損害。

2、經驗法: 這種方法雖然帶有主觀因素,但其簡便易行,不受其它條件的限制,所以目前鑑定瓷器的真偽大多采用這種辦法。 我們所說的“經驗”,不僅指的是要了解鈞瓷作偽的方法,更要了解鈞窯瓷器在不同時期的造型、釉色的變化及燒製情況,有時還需要用“推理”的方法來幫助辨別真偽。

例如,北宋朝廷設立官窯生產鈞瓷是專供御用的,嚴禁民間使用,凡是燒壞的一律砸碎深埋。70年代禹州鈞臺窯全面發掘時,鈞瓷官窯產品一件完整的都未得到,由此可知官鈞的使用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它不可能流散於民間。所以現在我們在市面上接觸到的宋官鈞瓷器基本上都是假的。

現代仿鈞的產地一般還是源於禹州的神垕鎮,這裡不僅有燒製鈞瓷的優良傳統,而且還集中了一批當今最優秀的鈞瓷製作高手。由於現在的收藏者不喜歡新貨,有些厚古薄今。在這種情況下,神垕鈞瓷也開始生產仿古瓷,如尊、瓶、爐、缽、碗、盤等,其造型一般是仿宋、金、元時期的民窯器形,製作工藝和斑彩裝飾也力求與之相似。仿古瓷的製作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人為地將之做舊,充斥於古玩市場,不僅會對古鈞瓷的形象有所損害,而且也容易使古玩市場產生混亂。

鈞窯瓷器的真偽鑑定和作假辨別 ​

二、鈞窯瓷器真偽特徵辨別

1、製作工藝:鈞窯瓷器從初創伊始的“唐鈞”,歷經宋、金、元,直至民國時期的仿鈞都採用的是手拉坯工藝。這種工藝特徵是器物的底部較厚,然後向上逐漸趨薄,器物的口沿處胎體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處還可以看到細密的旋紋,器壁薄釉處有輪指痕。

現代仿鈞瓷器有些是批量生產,它採用某種材料做成模具,然後用“注漿法”灌注成型。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勻,份量較輕,更有粗製濫造者,由於修坯不精細,在器物的兩側可以觸摸到模具的接縫痕,這是作偽者最拙劣的一種做法,聰明一些的則在器物的內部,如瓶類的瓶體內,人們不易察覺的部位,人為地粘些其它物質如水泥以達到古鈞瓷厚重的感覺。或者在“注漿法”成型的器物內壁故意做出輪指痕,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與真正“手拉坯”均勻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輪指痕不僅粗糙,而且每一圈與每一圈的輪指痕分佈極不均勻。

2、釉色和釉質:宋代鈞窯瓷器的天青、天藍、月白釉,勻淨瑩潤,乳光內含,雖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但由於中原地區地下水含量較少,土壤中的含鹼量適中,所以無論是墓葬,還是窯藏出土的鈞瓷,都很少有大塊土鏽粘結的現象,其釉質往往產生出類拔萃的鈞瓷,令人賞心悅目。現代仿鈞器不管是仿宋鈞的造型,還是仿金、元時期的鈞瓷的特徵,其釉色多為天藍,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為了達到與出土鈞瓷相近的釉質,刻意偽造土鏽或作去浮光的處理,但其效果適得其反,給人的感覺是釉色發烏,不自然,看上去極不舒服。

概括之:鈞瓷真品釉面上的塊狀窯變斑為紫紅色;仿品的窯變斑不是偏淺就是過深。仿品的胎色較之真品稍淺,同時由於古代胎泥淘練的工序繁複,所以胎質細膩緻密,而現代鈞瓷的胎泥淘練較為簡單,胎質斷面有時有雜質或產生孔隙。 現代仿鈞瓷器大部分都達不到宋鈞製作工整、釉色玉潤晶瑩的工藝效果,大多仿品只是比較接近於金、元時期的鈞瓷風格,但胎、釉與金、元時期相比又顯得較單薄。

鈞窯瓷器的真偽鑑定和作假辨別 ​

三、鈞窯瓷作舊法

1、用獸皮等工具在鈞瓷表面反覆摩擦,以達到去其浮光的效果。雖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會看到無數平行的摩擦痕。

2、將新仿的鈞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帶有腐蝕性的溶液中浸泡,雖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達到做舊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顯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傷痕。

3、作偽者有時也意識到了上述方法給鈞瓷釉面帶來的損害,所以也採用含有油類的軟布進行拋打,同樣可以使釉面產生出柔潤的效果,但是與真品釉面光滑細膩的手感明顯不同,作偽處理過的鈞瓷釉面觸摸時有油質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後,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為的土鏽,且這種土鏽滲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矇騙上當。其實根據近幾年來北方出土的鈞瓷,以及在鈞臺窯發掘所獲得的大量鈞瓷標本來看,鈞窯瓷器面上的土鏽很少,出現大塊土鏽粘結的現象更為少見,大都呈現出一種光潔細膩的效果。有些作偽者以粘合劑作出的土鏽粘結假象,實為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之舉。

5、人為剝釉現象。作偽者有時故意在鈞瓷的底足部分剝去一部分釉層,露出胎質,以期達到給人以年代久遠之感覺。由於現代仿鈞與古代鈞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於同一產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與真品的自然剝釉仔細對比就可以發現偽品的破綻:真品的剝釉斷面基本上是直茬,偽品的剝釉斷面是斜茬。

想了解更多收藏知識、行情,或者有藏品想展示、想宣傳或者想理性轉讓的話歡迎下方留言或關注頭條號私信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