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太保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鬼吹灯“观山太保”是这样的存在

观山太保为小说《鬼吹灯》的《怒晴湘西》及《巫峡棺山》篇中创造的盗墓门派,其实历史上并不存在。

故事元素刘伯温受朱元璋所托修皇陵,遂引荐“棺山太保”传人封王礼,使朱元璋十分满意,御赐封王礼和他的几个弟子纯金腰牌,从此以后称为“观山太保”,留在御前听用,专职为皇家建造陵墓。 观山太保代表人物:封王礼,封思北,封师古,封师歧,封团长(封学文),孙教授(封学武)。


观山太保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鬼吹灯“观山太保”是这样的存在


到了元末明初,传到封王礼这辈,自称“棺山太保”,仗着精通“棺山指迷术”。在各地秘密发掘古冢山陵,实际上封家有得是钱,其辈盗墓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那些藏在墓中的古卷古籍。不得不提因观山太保对大明皇帝进言毁摸金符和发丘印断绝发丘摸金传承,又镇压卸岭群盗,以保大明皇陵不被盗。发丘印被毁,以及最后摸金符只剩三枚,都是观山太保造成的。

《巫峡棺山》篇章则整篇重点讲述了观山太保的故事。


观山太保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鬼吹灯“观山太保”是这样的存在


鬼吹灯里面有四大比较出名的盗墓派,发丘摸金,卸岭搬山,观山太保则是另外一个派系,只是很隐秘,一般人不大知道罢了。

画幅旁边注着一行字“观山盗骨图”,封王礼看此图看得心惊肉跳,原来画中所绘的盗墓场面,正是其先祖所为。

“封氏”为地方上极有名望的豪族,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峡。那峡中地形险恶剥断,藏有无数“悬棺”,封氏先人就曾经在“棺材峡”中盗取过许多“天书异器”,借此发迹,习得了许多失传已久得巫术,进而痴迷“炉火之术”。


观山太保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鬼吹灯“观山太保”是这样的存在


封氏专攻奇门异术,行事手段常人难料,而且从骨甲中掌握了许多风水秘术,对陵墓结构和选址都有独到之处,使洪武皇帝十分满意,御赐封王礼和他的几个弟子纯金腰牌,从此以后称为“观山太保”,留在御前听用,专职为皇家建造陵墓。

封王礼说臣以为民间倒斗之辈,真有手段能盗发帝陵的并非只有“发丘摸金”,更有“搬山卸岭”,“搬山道人”擅长生克制化之术,行踪隐秘难寻,许多年来都很少与外人相通,但他们所作的只为求取“丹珠”。

只要皇陵中不置“金丹珠鼎”之物,搬山道人就绝不会打盗发皇陵的主意,倒是不足为虑,而卸岭群盗多为“响马贼”,其辈忽聚忽散,专一的要挖山陵巨冢,最难防范,又常有谋反之意,只有派大队官员加以剿灭,彻底斩草除根,使这个山头的香火断绝才是上策。

另外还有“发丘摸金”之徒,实为一脉,最为精通风水寻龙之道,摸金之首领为“发丘天官”,此贼携后汉印符,上铸“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字,寻龙倒斗无所不为,但他们十分看重祖师爷传下来的行规,没有“发丘印”和“摸金符”,便不肯做“倒斗”的勾当,所以想对付他们,应当先毁掉发丘摸金的“符印”信物,使摸金之术不复存在于世,便可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皇上见有这等妙策,当即龙颜喜动,随后朱元璋就下了旨,历大明朝,各地严查“倒斗穴陵”之徒,不过“发丘摸金、搬山卸岭”的踪迹散布天下,朝廷拿他们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直到“永乐”年间才找到机会把“发丘印”和七枚“摸金符”毁去,但世上仍是剩了三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岭响马”也屡剿不止,不过这些举措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在明代中期,盗墓倒斗的勾当确实一度销声匿迹。

“观山太保”得朝廷重用,跟随皇室从南京到北京,始终都在禁中听差,由于“皇陵”属于高度机密,故此从不敢对外宣扬,直到“万历”年间,“观山太保”的首领就是地仙封师古了。此人实有通天彻地之能,而且对风水星相之事更为着迷,他见祖上修造大明皇陵之时“百密一疏”,忽略了有对朱元璋的祖坟进行迁址,夜观天相,看此地龙气将绝,就上书朝廷迁动祖陵,但当朝皇帝昏庸,国中百事皆疏,并没有理会封师古的进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