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一座古老的城,一条狭长的街,熙熙攘攘的集市,摩肩擦踵的人群,五花八门的野果,还有颠着小脚的奶奶颤颤巍巍放下肩上的背篓……当记忆深处的画面重新翻出,憧憬、欢笑、新奇、满足,那么温暖,那么亲切。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多年前的龙陵县城很小很小,朴实的乡亲给街道取名简单直接,仅有的两条穿过县城的路分别叫“正街”和“背街”。主干道“正街”狭长蜿蜒,长度大约一公里左右,地势南高北低,街头到龙陵中学,街脚到东卡,最窄处只有六七米。有人打趣正街的短小,说“在街头撒泡尿,可以直接流到街脚”,虽有些夸张,但也很生动形象。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这条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很寒酸的正街,当时却是县城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员最集中的电影院、灯光球场、供销社、国营食堂、贸易公司、百货公司都分布在正街两侧,逢五逢十的赶集日也都在正街。那个时候常常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哪天到街子天?会有些什么卖?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到了街子天,人们赶早便从十里八乡聚拢来,带着要出售的蔬菜、野果、药材以及各种各样的山货。还有走村串寨专卖各种小商品的小贩,都早早到街上占一个好位置,熟练地支起摊位,或在地上垫块塑料布,整齐地将货物摆放起来。赶街的人渐渐多了,原本就狭窄的街道变得拥挤起来,大家边逛边看,找到要买的东西,凑过去讨价还价一番。一单生意做成,顾客满意地带走心仪的商品,摊主则小心翼翼将钞票收进贴身的衣兜,盘算着卖完东西后给家里的老人小孩带点好吃的回去。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吃过午饭是街天最热闹的时候,几乎挤得水泄不通,大部分是为了逛街,感受热热闹闹的气氛。就像那时候还是小孩子的我们,身上只有少得可怜的零钱或者压根没钱,但谁都不会错过凑热闹的机会。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被挤来挤去,还常常被大人们背上的背篓篮子撞到脑门,龇牙咧嘴揉一揉,继续挤,乐此不疲。有时还会遇到穿着花花绿绿民族服饰的傈僳族,头上戴着大大的包头,衣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在一片以蓝黑为主色调的人群中格外显眼,忍不住多看几眼那些艳丽的色彩,羡慕一番。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春夏两季街天卖的新鲜货最多,春天各种野花野菜鲜嫩味美,时隔一年,人们的馋虫早已按捺不住,椿头苞、刷把菜、香椿、白花、玉兰花,每一种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口感。这些新鲜菜最畅销,但价格也很贵,普通人家总是等到大量上市的时候再买,生活宽裕的当然要先尝为快了。夏秋之交,各种水果争先恐后成熟了。龙陵雨水多,普通水果难以长成,即使成熟也多被虫子侵占,而小枇杷、野葡萄、黑果果、盐霜果、楠木果之类的野果却在深山里肆意生长,每一种都让人只要想起就会流口水,即使现在琳琅满目的高档水果也不能替代。这些野果可遇不可求,再加上龙陵人比较含蓄,不习惯叫卖,只默默地蹲在角落等待赏识的人。对它们情有独钟的我常在街上四处溜达打探,找到以后总要想尽办法尝尝鲜。把这些小可爱放进嘴里咬上一口,棉软脆嫩,酸酸甜甜,唇齿间浓香四溢,回味无穷,满足感幸福感直接爆棚。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每到街天,临近的芒市傣族都要来赶集,带来他们特有的风味食物。羊奶果成熟时,心灵手巧的小卜哨用竹篾编成小篮子模样,刚好双手能捧住的大小,上面开口,里面放上红艳艳的果子,整齐码放,着实喜人,不失为一件艺术品。其实是因为这种果实很脆弱,经不起摩擦,于是想出这种方法存放,又方便携带。后来随着塑料袋的普及,小竹篮再也见不到了。傣族卖的东西多以吃为主,羊奶果、芒果、百香果这些热带水果必不可少,就连又酸又涩难以下咽的楂子,用水煮熟,砸扁,拌上白糖、盐、糊辣椒,也变成了酸甜香辣的美味。放在竹篾饭盒里发酵好的豆豉,放上盐、味精、芫荽、小米辣、姜米、花椒搅拌,特殊的香味立即飘散出来,最是下饭。还有泼水粑粑、煮螺蛳、腌菠萝、茶叶菜等等,都是很多龙陵人的最爱。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有时街天还会有各处游历的民间艺人,捏面人、画糖画,总能吸引一大群小孩。看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人从师傅手中一点点成形,四周满是崇拜的目光和欢呼。大家最喜欢的是孙悟空,金箍棒、虎皮裙、紫金冠都做得非常逼真。转糖画又能吃又能玩,还可以欣赏一勺糖稀在师傅手中怎样一点点变成桃子、兔子和各种形状。摊子旁边围满了眼冒精光的馋猫,每成形一个糖画,总是伴随着“哇”“好厉害”“太像了”的声音。各种糖画中“龙”是最不容易转到的,在转盘上的空间最小,做时用料多,哪个转到龙,不用说总能收到一波羡慕嫉妒的“眼刀”。我有次幸运地转到一条龙,高兴坏了,舍不得吃,插在板壁上,结果第二天全融化了,糖稀流了一地,只剩个竹签,真是欲哭无泪啊!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赶上有人来耍猴戏,那场面可壮观了,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看小猴子学人戴面具、敬礼,与主人配合表演滑稽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表演结束,小猴子抬着托盘向观众讨赏,出门在外讨生活不易,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还是多多少少把钱放到托盘里,双方满意而归。

保山悦读:龙陵老街,最美最暖的回忆

正街赶集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那时车辆很少,不存在阻碍交通,后来生活条件渐渐改善,政府进行了规划,有了市集、农贸市场,各类商品都有了专门的区域,赶街的地点也更换了好几处,物资越来越丰富,然而我已很多年都不再去赶街了。也许是因为购物方便了,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也许是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挤在人群中逛街的亲切感,记忆中的熙熙攘攘,就这样渐行渐远……

图:赵永旭、侯云鹏

编审:李显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