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龍:80後“煎餅王”一直跟著夢想走

■“道德模範風采錄”專欄

從一個做煎餅的小攤販到80後“煎餅王”,楊龍龍的故事充滿著奮鬥精神;始終不忘自己最初的堅持,甘井子區楊龍龍的故事也讓人看到誠信的力量。

孝為先為家人他艱難創業

楊龍龍幼時,一家人靠著煎餅攤艱難餬口。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初中畢業去瀋陽學麵點手藝,學成後順利在大連某星級酒店做了大廚。然而,楊龍龍並不滿足現狀,他一心想把家裡的煎餅攤做大,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為此,楊龍龍毅然辭掉工作,跑遍了大連數不清的大小農貿市場,一心尋找煎餅的銷路。為找人代賣,他曾幫賣饅頭的大姐撐了3個月塑料袋;為幫母親外送煎餅,他最遠曾騎車到開發區送過貨;為了推銷煎餅,他也曾一進門就被人推了出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楊龍龍打動了周圍的人,他的煎餅生意在一點一滴中開始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楊龍龍有了自己的煎餅品牌,併成為首家獲得生產許可證的煎餅企業。他不惜重金聘請曾在世界五百強企業任職的高級管理人員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同時還注重自身的學習、成長。

2015年,楊龍龍受邀作為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專訪創業人物,講述自己的創業歷程。現在,楊龍煎餅遍佈大連各個角落,他還拿到了國內六家大型超市的訂單,2017年一年,銷售額達到1400多萬元,楊龍煎餅成了大連市最大的煎餅生產商。

信為重為信念他堅持品質不曾放鬆

生意做大了,但楊龍龍始終堅持做一個有誠信的食品企業家,對於產品品質從來都是高標準,嚴要求。

曾經,楊龍龍的新技術“油鏊子”一經研發成功,便召集工人趕訂單,很短的時間就加工出了5000斤煎餅。然而,第二天一早,煎餅卻揭不開,黏到了一塊兒。楊龍龍默默承擔了這批煎餅的所有損失,沒有一張拿到市場上去賣,又趕緊鑽進車間跟技術人員一起找出問題,最終研發出了一套煎餅乾溼均勻容易揭開的工藝,並如期兌現承諾。堅守誠信為他贏得了口碑,也贏來了銷量。

一次,跟楊龍龍合作的一家物流公司因老闆捲款逃跑,導致整個物流公司運作癱瘓,與其相關的業務公司都避之不及,而楊龍龍在得知情況後立即帶著財務人員去將之前的所有費用一併結清。他的這份正直、熱心,感動了物流公司的副總,在安排好後續工作後,他第一時間加入了楊龍龍的工作團隊。

生產煎餅包裝袋的廠家曾經送來一批包裝材料,因為規格型號與預期的有所差別,楊龍龍堅持絕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包裝產品,所有包裝材料全部銷燬。他說:“我們可以損失一筆包裝材料的費用,但是不能損失一點點老百姓的信任,不能損失一丁點企業的形象。”

愛為本為社會他盡力回報

成功不變初衷,創業不忘回報社會。2013年,楊龍龍在電視上看到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急需食品,他立即到大連紅十字會募捐點捐贈了幾箱煎餅,並組織工人趕製煎餅,製作出160餘箱1.3萬斤煎餅發往災區。後來,楊龍龍又製作了5噸煎餅送往災區。

平日裡,楊龍龍積極參加街道社區組織的各種公益活動,主動安排轄區40餘名失業人員到廠工作。公司每年定期組織工廠務工人員子女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到轄區困難黨員、低保家庭、孤寡老人家裡進行慰問,為他們送去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米麵糧油。多年來,他從不拖欠員工一分錢,無論職工中誰家有大事小情,他都第一時間送去關心慰問,為此,哪怕是在最艱難的“用工荒”時期,他的工廠也從沒缺過人。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李社生

“我們可以損失一筆包裝材料的費用,但是不能損失一點點老百姓的信任,不能損失一丁點企業的形象。”——楊龍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