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鸮鹦鹉孵出70只幼鸟,世界最重鹦鹉有望扭转绝种命运

新西兰鸮鹦鹉孵出70只幼鸟,世界最重鹦鹉有望扭转绝种命运

号称世界最重的鹦鹉-鸮鹦鹉(Kakapo)不会飞且又胖又圆,今年成功孵出逾70只幼鸟,创下纪录,有望扭转绝种的命运。

新西兰鸮鹦鹉孵出70只幼鸟,世界最重鹦鹉有望扭转绝种命运

澳洲媒体报导,根据新西兰保育部,纽西兰濒危的鸮鹦鹉,目前的成年鸟的数量仅剩下147只。 它们是随着陆均松(rimu trees)结果时、每2至4年才交配一次,而今年的交配期却比以往更长。

新西兰鸮鹦鹉孵出70只幼鸟,世界最重鹦鹉有望扭转绝种命运

在保育部负责繁殖鸮鹦鹉计划的科学顾问迪格比指出,交配期持续了一段长时间,第一对鸮鹦鹉在圣诞节前就交配了,今年1月30日就孵化出首只幼鸟,是 有纪录以来最早的。迪格比表示,保育人员会在专属的岛屿保护区内,训练幼鸟习惯探索环境,让它们爬上30米高的树木,避开危险。

新西兰鸮鹦鹉孵出70只幼鸟,世界最重鹦鹉有望扭转绝种命运

据了解,鸮鹦鹉雌性一般重达1.4公斤,雄性则为2.2公斤。 这种鸟类很容易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19世纪时被欧洲人所引入的猫和白鼬捕食而数量大减,1977年时只剩下18只,导致几乎绝种。 所幸而在纽西兰政府资助繁殖计划的努力下,数量有所回升,专家希望其数量可以升至500只的水平。

新西兰鸮鹦鹉孵出70只幼鸟,世界最重鹦鹉有望扭转绝种命运

鸮鹦鹉(学名:Strigops habroptila;毛利语:kākāpō,意为“夜鹦鹉”)是一种夜行性鹦鹉,全身布上黄绿色的细点,地栖且不会飞行,是新西兰的特有种。鸮鹦鹉在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出现在他们不同的传说及民间传奇之中。其学名来自希腊语的strigos:鸮的,为strix一词的属格、ops:面孔、habros:柔软的,和ptilon:羽毛。即拥有鸮的面孔、羽毛柔软的鸟。

它脸上有鸮形目独有的面盘羽毛排列,有独特的感受器羽须、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脚、翅膀及相对短的尾巴。它是世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体型冠绝同类、夜行性、草食性,表现出两性异形的身体结构,基础代谢率缓慢,雄性不负责照顾幼小,也是唯一一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实行求偶场交配模式的鹦鹉。有研究指它也可能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普遍相信可达60年或以上。从其解剖结构中得知,它象征了部分鸟类进化的趋势—降落于海岛后,拥有丰富的食物及极少的天敌,飞行能力并不符合热力学的效益,因而造成翅膀肌肉退化,胸骨上的龙骨消失,体型变得壮硕强健。

鸮鹦鹉的祖先在史前时代就移居新西兰。在没有哺乳类猎食者的情况下,它们失去了飞行能力。自波里尼西亚及欧洲殖民者引入如猫、鼠及鼬等生物后,鸮鹦鹉的数目开始大幅下降。打从1890年开始就有保育措施,但大部分均未见成效,直至1980年正式实行的全国性鸮鹦鹉复育计划。 2005年11月,全新西兰余下的鸮鹦鹉仅在四个无捕猎者的地区活动并得到严密监管,包括茂伊岛、乔基岛、科德菲什岛及安克岛。而在新西兰南面峡湾区的两个岛屿,雷索卢申岛及塞克勒特里岛上,大规模的海岛恢复活动正在进行,以提供一个合适的生境予鸮鹦鹉居住。现时鸮鹦鹉是全球最接近灭绝的物种之一,但其复育计划成功使该物种在超过半世纪只余不足50只个体的情况下,终在2009年3月期间突破100只。至2018年4月,鸮鹦鹉的数量终提升至149只。

不同类型的鸮鹦鹉保育活动使这物种变得相当有名,包括近年为数甚多的书籍及纪录片等均展示了鸮鹦鹉所面临的困境及危机。其中最早期的包括在1962年,自然学家杰洛德·杜瑞尔(Gerald Durrell)应BBC之邀制作了一辑名为《双双入丛林》的纪录片。 BBC自然历史系列(英语:BBC Natural History Unit)也曾选中鸮鹦鹉并由在大卫·阿滕伯勒主持的《飞禽传》中介绍。马克·卡沃汀与道格拉斯·亚当斯合撰的《最后一眼》一书中也介绍了这种鸟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