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牽引車,是一種非常“小眾”的特殊車輛。只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這樣的大甲板軍艦,才有裝備,其主要用途是用來完成牽引調度飛機,運送彈藥等工作。所以只有那些有航母的國家才有需求,而全球擁有航母的國家本來就少,所以對這種運輸車的需求自然少之又少。
甲板牽引車作為航母“標配”,其實發展歷史遠比航母要短得多。早在一戰結束後的1920年代,世界各海軍強國就已經開始裝備第一代航空母艦,而甲板牽引車一直到1960年代才開始出現在美國的大型航空母艦上,中間相差了40多年。這是因為,早期航母艦載機重量輕、體積小,往往人力就能推動搬運,所以不需要專門的牽引車。到1950年代,噴氣式飛機開始替代螺旋槳飛機,航母艦載機的重量開始快速增加,因此,才開始出現專門用於牽引艦載機的甲板牽引車。
甲板牽引車看起來雖然不起眼,但是價格極為昂貴,據外媒報道,平均單價超過千萬,即使所謂“豪車”也鮮有能和甲板牽引車相比的型號。為什麼這種不起眼的小車會這麼貴?究其根本還是在於其使用地點和特殊的要求。
甲板牽引車專用於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是用於牽引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的特種裝備。由於當前各國艦載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普遍自重在20~30噸左右,因此甲板牽引車的功率必須足夠大;同時,由於甲板面積有限,為了不妨礙調度,甲板牽引車本身又不能做得太大,故而要求大功率小體積,這本身就造成了甲板牽引車研製困難。
航母長年在海上執行任務,甲板更是風吹日曬,甲板牽引車必須能夠抗潮氣、抗鹽霧腐蝕、抗風並且還要能夠確保無論是高溫的熱帶海域還是冰冷的寒帶海域,都能正常運轉不出問題。而且由於甲板上飛機多、各種電子設備多,艦載飛機在甲板上需要掛彈、加油等操作,所以牽引車還必須能夠防靜電……所有這些要求綜合起來,其研製難度已經遠遠超過一般所謂的“豪車”。
不僅如此,甲板牽引車除了用於牽引飛機,往往還帶有其他特殊用途,例如搬運彈藥和零件,參與飛機保養維護,並且協助掛彈等。而且由於目前全球擁有航母的國家本就鳳毛麟角,因此對於甲板牽引車的需求更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也導致了甲板牽引車價格居高不下。
甲板牽引車雖然性能出眾,是航母的標配之一,但是由於其價格昂貴且產量稀少,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造得起、用得起的。有一些相對經濟實力較差的國家,索性獨闢蹊徑,直接使用拖拉機作為甲板牽引車,這方面,印度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印度是亞洲在二戰後第一個裝備航母的國家,早在1960年代初,印度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就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但是印度自身根本無力研製甲板牽引車,從外國採購,價格又太貴且需求量又小。所以印度人腦洞大開,直接把拖拉機搬上航母,用作飛機牽引車。沒想到還挺好用!
拖拉機能夠替代甲板牽引車,這大概和拖拉機的設計思路有關,因為拖拉機作為農用機械,本身也是整天和泥水打交道,所以也需要耐腐蝕和高可靠性。而且在田間耕種,拖拉機對發動機的功率要求也很大,這符合牽引戰鬥機的需求。而且拖拉機操作簡便、價格低廉,速度也不快,在航母甲板上使用不存在任何問題。所以沒想到印度人無心插柳反而用出了一條新路。
實際上不僅僅是印度,早在1950年代噴氣式艦載機上艦早期,美國海軍也曾經使用拖拉機在甲板上牽引戰鬥機進行調度,一直到1960年代中期,才改為專門的甲板牽引車。所以其實拖拉機和航母還是有很深的不解之緣。而且使用拖拉機替代專用甲板牽引車,至少在基本層面上完全可以滿足航母調度的需要,也不失為另一種道路。
閱讀更多 谷火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