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產五代機5年內可首飛 戰鬥力比殲20和蘇57強多了

利刃/TONE

儘管印度國產第五代中型戰鬥機(AMCA)的設計方案仍未定型,但印度國防部顯然已經先走一步,決定為印度空軍裝備至少7箇中隊的AMCA戰鬥機,以支持剛啟動的AMCA戰鬥機研發工作。

而除此之外,印度國防部還樂觀地做出預測,認為AMCA戰鬥機將在2024-25年度就能實現原型機首飛,到2029年就能攻克量產難關;至於AMCA的性能,印度空軍高層更豪放直言,"AMCA的性能將堪比'完全體五代機'F-22A和F-35,遠勝於蘇-57和殲-20。"

印度:國產五代機5年內可首飛 戰鬥力比殲20和蘇57強多了

圖為印度航展上展出的AMCA戰鬥機模型,距離最終狀態還有十萬八千里。

具體來說,印度對於目前已經決定使用雙中等推力發動機佈局,最大重量在25噸左右的AMCA戰鬥機(體量類似殲-31),可以說是自視甚高:隱身、無加力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超視距打擊這四門"五代機的必備功課"是一個不少,甚至還要把六代機的傳感器一體化等特徵也都安排上。

至於曾經參加印度FGFA戰鬥機選型的俄羅斯蘇-57和北方鄰國的殲-20,印度空軍高層則認為這兩款戰機不具備充足的隱身和超音速巡航能力,AMCA戰鬥機最終追逐的目標將只有美國F-22A和F-35。

印度:國產五代機5年內可首飛 戰鬥力比殲20和蘇57強多了

圖為印度蘇-57的想象圖,這一幕很難再成為現實。

當然,印度人怎麼說和怎麼做,乃至於最後做出來的是什麼,從來都無法做到"言行一致":上世紀90年代時的LCA"光輝"戰鬥機在印度人口中同樣被吹得天花亂墜,從對抗F-16到取代米格-29均不在話下,但最終量產的LCA"光輝"只能堪堪扮演米格-21的替代品。

而從技術難點,項目規模和跨度上來看,AMCA戰鬥機幾乎數倍於LCA"光輝",更何況印度人這一次提出的國產化願景愈加徹底,幾乎到了"躍進"的地步。

印度:國產五代機5年內可首飛 戰鬥力比殲20和蘇57強多了

圖為研發超過20年,仍未見成果的印度GTX-35VS"卡佛裡"渦扇發動機。

就從AMCA戰鬥機最為關鍵的"無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來說,這一五代機標誌性功能需要極強的渦扇發動機支撐。而首批生產2箇中隊的AMCA戰鬥機將僅裝備美國F414渦扇發動機(等同於F-18E/F超級大黃蜂),當然不能具備無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

而為解決這一難題,印度拿出的答案還是令外界大跌眼鏡:印度國防部已明確表態,自主研發的新110千牛級發動機將在15年內投產……

印度:國產五代機5年內可首飛 戰鬥力比殲20和蘇57強多了

圖為印度接收的法國"陣風"戰機。該機的引入是印度渦扇發動機發展的重要倚仗。

而即便是按照印度國防部給出的時間表,留給印度人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從現如今剛具備完全戰鬥能力的"光輝"MK.1戰鬥機到放大尺寸25%的"光輝"MK.2,印度人只剩下三年時間完成研發生產,隨後兩年時間裡便是全面重新設計,要具備隱身能力的AMCA,這一速度不要說和中俄相比,就是冷戰時期的美國也要望塵莫及:從YF-22驗證機升空到F-22A首飛,美國人也用了整整七年。

印度:國產五代機5年內可首飛 戰鬥力比殲20和蘇57強多了

圖為YF-22驗證機,該機進行了數年的飛行試驗。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外力矯正,而只是"吸收外國技術"般地縫縫補補,AMCA戰鬥機百分之百要重蹈LCA"光輝"戰鬥機的覆轍,成為印度新世紀最為拖沓的航空製造項目。

但印度人對此顯然是並不在乎:從LCA"光輝"到AMCA,他們更願意畫餅,而不是把畫布上的願景變為現實,如果畫餅無法繼續下去,那印度人就會另起一行,以更徹底的畫餅取而代之——就正如現在LCA"光輝"戰鬥機面臨困境時,又橫空出世的AMCA戰鬥機那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