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

老張談三農


有時候,僅僅相差幾十裡距離風俗截然不同。在很正規的場合。我們那附近第一道菜是雞。第二道菜竹筍,第三道是涼拌菜。菜品無所謂,拌海蜇絲行,大白菜心也算。而最後一道菜是魚,稱之魚掃席。炸刀魚,鱈魚那不算,得是燉鯉魚,燒鮁魚。

作為七零後,小時候能記憶的是芹菜上大席,一上了大蔥拌豬頭肉,客人直呼下酒菜來了。菜品也從六個,八個,十二,現在不知道十幾道了。反正魚上來了,宴就結束了。


張力山2018


農村酒席最後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

地域不同風俗不同,宴席的上菜標準、上菜方式都有所不同,村小二記得小時候在老家婚喪嫁娶、有小孩等喜慶事在村裡都要擺宴席,七大姑八大姨等親戚朋友都要來坐席。那時候條件都不是很好,會在院子支起一口大鍋,找村裡專門幹這個的廚子頭兩三天就開始忙活。

我們那邊宴席一般是八個菜,頭三道是硬菜頭雞二魚三丸子,然後是時令青菜,第八個也就是最後一個呢是紅燒肉。

第一道菜為雞肉,那個時候一桌上一隻整雞費用有點高,主家都會把雞剁成小塊,然後裹上面、雞蛋提前炸熟,然後宴席當天煮好撒上調料。第一道菜雞應該是寓意“吉祥如意”吧。

第二道菜是魚,應該寓意是“年年有餘”吧,魚一般也是炸的,然後再燉。

第三道菜是丸子,提前一天把新鮮的豬後肘剁成肉末、加上幹饅頭粉、蔥姜、調味品攪拌好,揉成小肉團,然後放鍋裡炸熟,宴席當天倒開水裡一煮,澆上調味品上菜。

第四、五、六、七道菜一般都是隨意搭配,一般以時令蔬菜、涼菜或者豬皮凍為主。

第八道菜一般是紅燒肉,碗底下一般會放上土豆塊,上面放上紅燒肉,第八道菜也是送客菜,我們老家那邊宴席一般上第八道菜的時候,跟著也會上飯(饅頭),所以第八道菜也叫“飯菜”,大家吃完,就回家了。

這就是我們老家農村宴席的菜品,送客菜是紅燒肉,你們那裡的送客菜又是什麼呢?


i村小二


在我們那邊,魯北小鄉村,風俗是這樣的。頭雞二魚三丸子,意思就是第一道硬菜是雞,第二道硬菜是魚,最後一道硬菜是丸子,上完了丸子寓意著完,代表這道宴席已經要結束了。當然了在這幾道菜中間,會穿插著不同的菜。

我是八零後,小時候誰家要是結婚或者過十二日(生孩子之後宴席),絕對是我們改善生活的好日子。雖然我們小時候,日子逐漸好起來,但是總不會天天吃到這麼多大魚大肉。

去年,我回到農村老家,正好參加了一個同學的婚宴,現在也在我們村裡的飯店裡舉行婚宴了,也沒有那麼多講究了,反正上菜都是一股腦的上來,也沒有什麼先後順序,我看著倒是先上涼菜後上熱菜,因為涼菜都是提前備好的,熱菜是在婚宴開始時才開始做的,當熱菜上來的時候,就說明菜要齊了。


多肉植物花園


我們那邊一般結婚,孩子滿月酒會搞的比較隆重,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兒就是聽說哪個親戚要結婚了,然後就會掰著指頭倒數結婚那天的日子,因為可以去做席吃好吃的!

小時候窮呀,平時一般都吃不到肉,所以非常喜歡跟著大人去做席,又熱鬧又能吃到好吃的

我老家是河南的,去坐席很少去飯店的,都是請廚師帶上傢伙到家裡面做,又實惠又便宜,一般開始上盤子,幾盤熱菜幾盤涼菜,然後就是那種雞,魚,各種湯等硬菜,一般到最後的雞啊什麼的都沒人吃了,不管宴席豐盛不豐盛最後一道菜總是一樣的,那就是酸雞蛋湯,每當大家看到這個湯上桌的時候就知道要結束啦,然後開始該打包的打包,收拾收拾準備回家咯!你們那邊是這樣的麼?歡迎一起留言交流!


小董live日記


送客菜,就是吃酒席的人一看到某一道菜,就代表菜品上齊了,吃完這道菜,酒席結束。


在我的家鄉河南省洛陽市,農村酒席、市區酒席最後的確有一道“送客菜”,那就是“雞蛋湯”。


在我的家鄉河南省洛陽市,家裡有紅白喜事、婚喪嫁娶的待客都是吃“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傳統名宴。

洛陽水席是前八品(涼菜,四葷四素),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24道菜。

熱菜最後一道就是“雞蛋湯”,也就是“送客湯”。


從我從小記事起,不管到任何一個地方吃酒席,最後一道都是“雞蛋湯”,雞蛋湯一上桌,比我大一點的孩子們都吆喝著“滾蛋湯、滾蛋湯來了”(童言無忌)。我那時年齡小,剛開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問比我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告訴我,吃完這個湯就該回來了。


於是從我很小的時候便知道,看到“雞蛋湯”就代表酒席結束了。

最近這十多年,很多飯店把酒席的最後一道“雞蛋湯”給換掉了,有的飯店用“西湖牛肉羹”、有的飯店用“米酒小湯圓”來代替“雞蛋湯”。


農村酒席也好,飯店酒席也好,能有一道讓客人都明白酒席菜品結束的“送客菜”挺好。

帶酒席往往都是十幾桌甚至幾十桌,待客的主人不可能通知客人酒席菜品上齊了,如果主人一通知,就有攆客人走的意義。用一道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送客菜”,顧全了主人的顏面,客人吃好後便會自行離席。“送客菜”挺好!


人在風上走


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

<strong>每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可能最後上的這道菜也不一樣,我是東北黑龍江的,在這們這邊農村一般都是冬天辦喜事,一是有時間,二是秋收後農民手裡有錢了,才能辦喜事,我們一般都是先上幾道涼菜,基本都是過油的,花生米、春捲、皮凍什麼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有海鮮了

然後上熱菜,炒菜燉菜都有,推杯換盞的就開喝了

最後上的一道菜是拔絲地瓜,也有用土豆的,不管用啥材料吧,都是拔絲,這道菜上來,就說明菜上齊了,該吃吃該喝喝吧,別等了,後面啥都沒有了,吃飽喝足回家吧


鄉村紅日子


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

所謂“送客菜”,就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酒宴最後一道菜,這道菜上桌就等於告訴桌上的客人:“菜齊了”。

都說十里不同俗,據阿兮觀察,還真是如此。就說這農村酒席上的“送客菜”,在阿兮老家膠東農村這裡,不同的鄉鎮規矩就不同。下面阿兮把我所經歷過的幾樣“送客菜”分享給大家:

1、八十年代前,老家講究“雞頭魚尾”,最後一道送客菜是魚。

為什麼強調八十年代前呢?這是因為那之前農村還不富裕,辦酒席能有雞有魚已經算是“大席”,很有面子的。第一個主菜就是雞,寓意吉祥如意,魚在最後上,寓意年年有餘,一般看到魚上桌,大家就知道菜上齊,吃好了就可以撤了。

其實魚作為最後一道“送客菜”,還有個原因:過去農村酒席,都是自己(或村裡請個廚子)在家裡做,魚比較腥,如果在前面先做了,大鐵鍋沾了腥味再炒菜就受影響,所以農家習慣,總是先把其他肉菜和素菜都做好,最後才做魚。

但現在沒把魚當“送客菜”的了,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酒席上至少2-3種不同的魚,少了唯一性的暗示作用,自然無法完成“使命”。

2、拔絲

阿兮曾去過一個農村,這裡的規矩,最後一道送客菜是“拔絲”。拔絲一上桌,大家熱熱鬧鬧一頓“拔”,扯得糖絲晶亮綿長,吃完後就可以離席告辭了。

阿兮個人猜想,也許這拔絲也是一個寓意,是希望親人朋友常來常往,感情深厚扯不斷的意思吧?

3、炒肚絲

在我們北方農村,做酒席怎麼也少不了一兩套下貨,有地方最後一道送客菜就是“炒肚絲”,有人說是堵住的意思,也有“到此為止”,暗示下面沒有菜餚,酒席可以結束了。

4、凍

有些農村的習慣,最後一道送客菜是“凍”。不管是豬皮凍,豬蹄凍,排骨凍還是雞凍,總之看到凍上桌,證明菜品上齊了。

5、湯

因最後這道湯大多里面漂著蛋花,所以在農村,也有人笑稱“滾蛋湯”,是指最後一個湯上桌後,菜品就上完了。

以上5種是阿兮所經歷過的幾個地方的“送客菜”,可見民俗習慣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俗,只要當地人都能認同就好,您說呢?至於我們去做客不瞭解當地規矩,也沒啥,入鄉隨俗,經歷一次也就明白了。


阿兮隨筆


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

我們七零後小時候,一聽到本家有娶媳婦的或者生孩子吃大面的,還有蓋房子上樑的,一個個就跟紅了眼珠子似的,能提前十天半月盼望著。


那時候農村酒席上有一隻不是很大的雞,還有用面和上點菜炸出來的油丸子,在就就是叫做蝦片的一種膨化油炸東西,是當時孩子們最喜歡吃的幾樣菜,也估計是當時的葷菜。

那時候吃酒席,我們有專門的小孩桌,七八十來個半大小孩聚在一起,就等好菜來時開搶。看到上面說的三樣菜,我們是真的要去動手搶的,雞基本上被三四個男孩子分了屍,女孩子只好等油丸子和蝦片,因為這兩樣都是用筷子一次只能夾一個或者兩個,所以女孩子也是能夠搶到吃的,好歹能解解饞。

其它的就是菜了,炒白菜,炒芹菜,炒這樣,炒那樣,當年的孩子們特別圖吃,上一碟光一碟,吃完一碟就去外面看著,看到端盤子的小夥來了,就歡天喜地又跑回桌上等吃。


等看到盤子裡啥時候是端著一道叫做‘’凍‘’的菜時,孩子們就會各自跑到廚房裡拿一碗大米飯,知道菜上齊了,吃了米飯就該散席了。

我們這裡酒席最後的送客菜就是凍,一般這個菜是事主自己在家裡熬製的,用豬皮打出來的凍,客人們看到凍,就知道酒席即將圓滿結束。

直到現在,農村辦酒席菜品越來越多,檔次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個層次,但最後上一盤凍,告訴賓客宴席即將結束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各位,你們那裡是什麼樣的菜最後上?大家可在評論區留言,共同學習一下。


悠然見東山


我倘若不讀大學,想必會繼承父親的衣缽,做個鄉間廚子。

關中平原紅白喜事盛行“鄉黨禮、流水席”,這一波坐(吃)完下一波坐。改革開放40年,農村待客酒席也經歷了從“八碗”到“十全”,再到“十二件子”“十三花”的演變,但無論哪種,幾個硬扎菜(即大菜、主菜)和“送客菜”必不可少。

關中人傳統的肉食以豬肉為主,無論“八碗”“十全”,還是“十二件子”“十三花”,開始肯定是一葷(滷水拼盤)兩素3個涼盤下酒,硬扎菜是粉蒸肉、條子肉、冰糖肘子、甜盤子4個,同時上主食饅頭、過事稠酒,“十全”再加上2個炒時蔬,“十二件子”則增加了紅燒魚、清蒸雞(或葫蘆雞),取“吉慶有餘”意,“十三花”再一道熱菜。“送客菜”則是一道湯菜,亦稱“燴三鮮”“大雜燴”等。將姜蔥蒜爆香,豆腐、青菜、黃豆芽等略炒,加入大骨湯,依次放入豬響皮、粉帶(或粉條、粉絲)、炸好的肉丸子、鵪鶉蛋等,不蓋鍋蓋燒開即可。

“燴三鮮”中有肉丸子,諧“完”之音,含有“送客”之意。人們吃完這道菜,就知道該起席了啦!


北大屠夫陸步軒


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該走人了,是什麼菜呢?臘月之中也是農村辦酒席的旺季,很多紅白喜事都會在臘月扎堆而至,有的時候甚至要和家人分開去隨禮,你去老張家,我去老李家,這些都是禮尚往來的傳統,對於隨禮吃酒席也是非常耗費時間和錢財的一件事,但還無論如何必須要去,不去會顯得非常不合適,不懂人情世故,農村的酒席現在標準也是不低,比起大飯店最不一樣的是二個字,那就是:實惠。


很多地區籌辦酒席,都會有一個“送客菜”,這道菜一上,也就表示在以後就沒有菜了,親朋好友也該離席走人,但這道送客菜也隨著地域和習俗不一樣,都會各種各樣的代表之作,像棒奔霸這裡一般情況下上魚之後,就應該上最後一道送客菜了,魚是酒席上的必備菜餚,寓意著年年有餘,也是預示著下面還有菜餚,有餘麼,自然是還會接著上,有時候會在上倆道菜之後,就會上送客菜,也有很多時候,上魚之後,就是直接上的送客菜,送客菜一般是上丸子湯,丸子也是代表這完結的意思,也就是說菜沒有了,這酒席也該結束了,利用的是丸子和完的諧音。


也有的不是使用丸子作為送客菜,而是使用蛋湯,最後上來一大盆蛋湯,也被戲稱為“滾蛋湯”,這湯一上 來,也就是代表著菜品的完結,親朋好友也應該很識趣的離席走人,籌辦酒席都是非常熱鬧和嘈雜的事,誰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對於一桌一桌送客自然也是很難周全,這樣的送客菜一上,就能過做到心知肚明,一目瞭然的知曉是到走的時候了。

對於農村酒席的送客菜,每個地區都不一樣,都具有自己的一番說法和講究,其實農村自制的酒席,現在無論從質量還是口味上,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風味,而且還有的一些菜餚,真的只有在農村酒席上面,才能夠有這種味道,在別的飯店,一樣的食材卻不會烹飪出這種味道,這也是吸引我們的一種魅力,你的農村老家都使用什麼作為送客菜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