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老张谈三农


有时候,仅仅相差几十里距离风俗截然不同。在很正规的场合。我们那附近第一道菜是鸡。第二道菜竹笋,第三道是凉拌菜。菜品无所谓,拌海蜇丝行,大白菜心也算。而最后一道菜是鱼,称之鱼扫席。炸刀鱼,鳕鱼那不算,得是炖鲤鱼,烧鲅鱼。

作为七零后,小时候能记忆的是芹菜上大席,一上了大葱拌猪头肉,客人直呼下酒菜来了。菜品也从六个,八个,十二,现在不知道十几道了。反正鱼上来了,宴就结束了。


张力山2018


农村酒席最后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宴席的上菜标准、上菜方式都有所不同,村小二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婚丧嫁娶、有小孩等喜庆事在村里都要摆宴席,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朋友都要来坐席。那时候条件都不是很好,会在院子支起一口大锅,找村里专门干这个的厨子头两三天就开始忙活。

我们那边宴席一般是八个菜,头三道是硬菜头鸡二鱼三丸子,然后是时令青菜,第八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呢是红烧肉。

第一道菜为鸡肉,那个时候一桌上一只整鸡费用有点高,主家都会把鸡剁成小块,然后裹上面、鸡蛋提前炸熟,然后宴席当天煮好撒上调料。第一道菜鸡应该是寓意“吉祥如意”吧。

第二道菜是鱼,应该寓意是“年年有余”吧,鱼一般也是炸的,然后再炖。

第三道菜是丸子,提前一天把新鲜的猪后肘剁成肉末、加上干馒头粉、葱姜、调味品搅拌好,揉成小肉团,然后放锅里炸熟,宴席当天倒开水里一煮,浇上调味品上菜。

第四、五、六、七道菜一般都是随意搭配,一般以时令蔬菜、凉菜或者猪皮冻为主。

第八道菜一般是红烧肉,碗底下一般会放上土豆块,上面放上红烧肉,第八道菜也是送客菜,我们老家那边宴席一般上第八道菜的时候,跟着也会上饭(馒头),所以第八道菜也叫“饭菜”,大家吃完,就回家了。

这就是我们老家农村宴席的菜品,送客菜是红烧肉,你们那里的送客菜又是什么呢?


i村小二


在我们那边,鲁北小乡村,风俗是这样的。头鸡二鱼三丸子,意思就是第一道硬菜是鸡,第二道硬菜是鱼,最后一道硬菜是丸子,上完了丸子寓意着完,代表这道宴席已经要结束了。当然了在这几道菜中间,会穿插着不同的菜。

我是八零后,小时候谁家要是结婚或者过十二日(生孩子之后宴席),绝对是我们改善生活的好日子。虽然我们小时候,日子逐渐好起来,但是总不会天天吃到这么多大鱼大肉。

去年,我回到农村老家,正好参加了一个同学的婚宴,现在也在我们村里的饭店里举行婚宴了,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反正上菜都是一股脑的上来,也没有什么先后顺序,我看着倒是先上凉菜后上热菜,因为凉菜都是提前备好的,热菜是在婚宴开始时才开始做的,当热菜上来的时候,就说明菜要齐了。


多肉植物花园


我们那边一般结婚,孩子满月酒会搞的比较隆重,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听说哪个亲戚要结婚了,然后就会掰着指头倒数结婚那天的日子,因为可以去做席吃好吃的!

小时候穷呀,平时一般都吃不到肉,所以非常喜欢跟着大人去做席,又热闹又能吃到好吃的

我老家是河南的,去坐席很少去饭店的,都是请厨师带上家伙到家里面做,又实惠又便宜,一般开始上盘子,几盘热菜几盘凉菜,然后就是那种鸡,鱼,各种汤等硬菜,一般到最后的鸡啊什么的都没人吃了,不管宴席丰盛不丰盛最后一道菜总是一样的,那就是酸鸡蛋汤,每当大家看到这个汤上桌的时候就知道要结束啦,然后开始该打包的打包,收拾收拾准备回家咯!你们那边是这样的么?欢迎一起留言交流!


小董live日记


送客菜,就是吃酒席的人一看到某一道菜,就代表菜品上齐了,吃完这道菜,酒席结束。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农村酒席、市区酒席最后的确有一道“送客菜”,那就是“鸡蛋汤”。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家里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的待客都是吃“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传统名宴。

洛阳水席是前八品(凉菜,四荤四素),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24道菜。

热菜最后一道就是“鸡蛋汤”,也就是“送客汤”。


从我从小记事起,不管到任何一个地方吃酒席,最后一道都是“鸡蛋汤”,鸡蛋汤一上桌,比我大一点的孩子们都吆喝着“滚蛋汤、滚蛋汤来了”(童言无忌)。我那时年龄小,刚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比我年龄大的孩子,他们告诉我,吃完这个汤就该回来了。


于是从我很小的时候便知道,看到“鸡蛋汤”就代表酒席结束了。

最近这十多年,很多饭店把酒席的最后一道“鸡蛋汤”给换掉了,有的饭店用“西湖牛肉羹”、有的饭店用“米酒小汤圆”来代替“鸡蛋汤”。


农村酒席也好,饭店酒席也好,能有一道让客人都明白酒席菜品结束的“送客菜”挺好。

带酒席往往都是十几桌甚至几十桌,待客的主人不可能通知客人酒席菜品上齐了,如果主人一通知,就有撵客人走的意义。用一道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送客菜”,顾全了主人的颜面,客人吃好后便会自行离席。“送客菜”挺好!


人在风上走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strong>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可能最后上的这道菜也不一样,我是东北黑龙江的,在这们这边农村一般都是冬天办喜事,一是有时间,二是秋收后农民手里有钱了,才能办喜事,我们一般都是先上几道凉菜,基本都是过油的,花生米、春卷、皮冻什么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有海鲜了

然后上热菜,炒菜炖菜都有,推杯换盏的就开喝了

最后上的一道菜是拔丝地瓜,也有用土豆的,不管用啥材料吧,都是拔丝,这道菜上来,就说明菜上齐了,该吃吃该喝喝吧,别等了,后面啥都没有了,吃饱喝足回家吧


乡村红日子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所谓“送客菜”,就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酒宴最后一道菜,这道菜上桌就等于告诉桌上的客人:“菜齐了”。

都说十里不同俗,据阿兮观察,还真是如此。就说这农村酒席上的“送客菜”,在阿兮老家胶东农村这里,不同的乡镇规矩就不同。下面阿兮把我所经历过的几样“送客菜”分享给大家:

1、八十年代前,老家讲究“鸡头鱼尾”,最后一道送客菜是鱼。

为什么强调八十年代前呢?这是因为那之前农村还不富裕,办酒席能有鸡有鱼已经算是“大席”,很有面子的。第一个主菜就是鸡,寓意吉祥如意,鱼在最后上,寓意年年有余,一般看到鱼上桌,大家就知道菜上齐,吃好了就可以撤了。

其实鱼作为最后一道“送客菜”,还有个原因:过去农村酒席,都是自己(或村里请个厨子)在家里做,鱼比较腥,如果在前面先做了,大铁锅沾了腥味再炒菜就受影响,所以农家习惯,总是先把其他肉菜和素菜都做好,最后才做鱼。

但现在没把鱼当“送客菜”的了,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酒席上至少2-3种不同的鱼,少了唯一性的暗示作用,自然无法完成“使命”。

2、拔丝

阿兮曾去过一个农村,这里的规矩,最后一道送客菜是“拔丝”。拔丝一上桌,大家热热闹闹一顿“拔”,扯得糖丝晶亮绵长,吃完后就可以离席告辞了。

阿兮个人猜想,也许这拔丝也是一个寓意,是希望亲人朋友常来常往,感情深厚扯不断的意思吧?

3、炒肚丝

在我们北方农村,做酒席怎么也少不了一两套下货,有地方最后一道送客菜就是“炒肚丝”,有人说是堵住的意思,也有“到此为止”,暗示下面没有菜肴,酒席可以结束了。

4、冻

有些农村的习惯,最后一道送客菜是“冻”。不管是猪皮冻,猪蹄冻,排骨冻还是鸡冻,总之看到冻上桌,证明菜品上齐了。

5、汤

因最后这道汤大多里面漂着蛋花,所以在农村,也有人笑称“滚蛋汤”,是指最后一个汤上桌后,菜品就上完了。

以上5种是阿兮所经历过的几个地方的“送客菜”,可见民俗习惯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只要当地人都能认同就好,您说呢?至于我们去做客不了解当地规矩,也没啥,入乡随俗,经历一次也就明白了。


阿兮随笔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

我们七零后小时候,一听到本家有娶媳妇的或者生孩子吃大面的,还有盖房子上梁的,一个个就跟红了眼珠子似的,能提前十天半月盼望着。


那时候农村酒席上有一只不是很大的鸡,还有用面和上点菜炸出来的油丸子,在就就是叫做虾片的一种膨化油炸东西,是当时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几样菜,也估计是当时的荤菜。

那时候吃酒席,我们有专门的小孩桌,七八十来个半大小孩聚在一起,就等好菜来时开抢。看到上面说的三样菜,我们是真的要去动手抢的,鸡基本上被三四个男孩子分了尸,女孩子只好等油丸子和虾片,因为这两样都是用筷子一次只能夹一个或者两个,所以女孩子也是能够抢到吃的,好歹能解解馋。

其它的就是菜了,炒白菜,炒芹菜,炒这样,炒那样,当年的孩子们特别图吃,上一碟光一碟,吃完一碟就去外面看着,看到端盘子的小伙来了,就欢天喜地又跑回桌上等吃。


等看到盘子里啥时候是端着一道叫做‘’冻‘’的菜时,孩子们就会各自跑到厨房里拿一碗大米饭,知道菜上齐了,吃了米饭就该散席了。

我们这里酒席最后的送客菜就是冻,一般这个菜是事主自己在家里熬制的,用猪皮打出来的冻,客人们看到冻,就知道酒席即将圆满结束。

直到现在,农村办酒席菜品越来越多,档次提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但最后上一盘冻,告诉宾客宴席即将结束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各位,你们那里是什么样的菜最后上?大家可在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一下。


悠然见东山


我倘若不读大学,想必会继承父亲的衣钵,做个乡间厨子。

关中平原红白喜事盛行“乡党礼、流水席”,这一波坐(吃)完下一波坐。改革开放40年,农村待客酒席也经历了从“八碗”到“十全”,再到“十二件子”“十三花”的演变,但无论哪种,几个硬扎菜(即大菜、主菜)和“送客菜”必不可少。

关中人传统的肉食以猪肉为主,无论“八碗”“十全”,还是“十二件子”“十三花”,开始肯定是一荤(卤水拼盘)两素3个凉盘下酒,硬扎菜是粉蒸肉、条子肉、冰糖肘子、甜盘子4个,同时上主食馒头、过事稠酒,“十全”再加上2个炒时蔬,“十二件子”则增加了红烧鱼、清蒸鸡(或葫芦鸡),取“吉庆有余”意,“十三花”再一道热菜。“送客菜”则是一道汤菜,亦称“烩三鲜”“大杂烩”等。将姜葱蒜爆香,豆腐、青菜、黄豆芽等略炒,加入大骨汤,依次放入猪响皮、粉带(或粉条、粉丝)、炸好的肉丸子、鹌鹑蛋等,不盖锅盖烧开即可。

“烩三鲜”中有肉丸子,谐“完”之音,含有“送客”之意。人们吃完这道菜,就知道该起席了啦!


北大屠夫陆步轩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腊月之中也是农村办酒席的旺季,很多红白喜事都会在腊月扎堆而至,有的时候甚至要和家人分开去随礼,你去老张家,我去老李家,这些都是礼尚往来的传统,对于随礼吃酒席也是非常耗费时间和钱财的一件事,但还无论如何必须要去,不去会显得非常不合适,不懂人情世故,农村的酒席现在标准也是不低,比起大饭店最不一样的是二个字,那就是:实惠。


很多地区筹办酒席,都会有一个“送客菜”,这道菜一上,也就表示在以后就没有菜了,亲朋好友也该离席走人,但这道送客菜也随着地域和习俗不一样,都会各种各样的代表之作,像棒奔霸这里一般情况下上鱼之后,就应该上最后一道送客菜了,鱼是酒席上的必备菜肴,寓意着年年有余,也是预示着下面还有菜肴,有余么,自然是还会接着上,有时候会在上俩道菜之后,就会上送客菜,也有很多时候,上鱼之后,就是直接上的送客菜,送客菜一般是上丸子汤,丸子也是代表这完结的意思,也就是说菜没有了,这酒席也该结束了,利用的是丸子和完的谐音。


也有的不是使用丸子作为送客菜,而是使用蛋汤,最后上来一大盆蛋汤,也被戏称为“滚蛋汤”,这汤一上 来,也就是代表着菜品的完结,亲朋好友也应该很识趣的离席走人,筹办酒席都是非常热闹和嘈杂的事,谁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对于一桌一桌送客自然也是很难周全,这样的送客菜一上,就能过做到心知肚明,一目了然的知晓是到走的时候了。

对于农村酒席的送客菜,每个地区都不一样,都具有自己的一番说法和讲究,其实农村自制的酒席,现在无论从质量还是口味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而且还有的一些菜肴,真的只有在农村酒席上面,才能够有这种味道,在别的饭店,一样的食材却不会烹饪出这种味道,这也是吸引我们的一种魅力,你的农村老家都使用什么作为送客菜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