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东战争,多国围剿以色列,为何会被以色列打的惨败?

双人一横


1、阿拉伯军队只是一开始占据数量优势(外约旦号称一万,实际约8000;黎巴嫩1000,叙利亚6000,埃及5500,伊拉克4500,沙特和也门数量不详,加上巴勒斯坦当地武装和“阿拉伯军团”约2000-3000人,总数约3万多;以色列开战当日即5月14日总兵力29677)和军事装备优势(阿拉伯方面坦克40,突击炮200,装甲车200多,火炮140,军机131,舰艇12;以色列分别为1,2,120,5,28,3),但开战后以方动员速度快得多(以色列5月26日成立统一的国防军,到6月4日正规军兵力膨胀至40825,到年底已至108300,而阿拉伯联军的数量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武器方面,以色列利用战后欧洲处理剩余物资,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弄来很多便宜的二手武器武装自己,很快逆转了劣势),第一次中东战争是四次中东战争中唯一的持久战(打了10个月),持久战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员力,阿拉伯方面在这个问题上输得底朝天。

巴勒斯坦大穆夫提侯赛尼Amin al-Husayni的人马。他原本以为本方有几万各国联军,打起来才发现其实和自己一条心的不过手下这2000民兵而已


2、以色列开战之初连正规军都没有,但组成国防军的各支犹太民兵,大多由经历过二战的犹太人老兵组成,此后迅速扩军的骨干也仍然是各国移民来以色列的退伍犹太老兵,战斗经验丰富且各级军官齐全,稍加整顿就可以投入战斗;相反,阿拉伯各国军队未经历过大规模现代战争,武器虽然更新换代,编制也近代化了,但战略战术素养和头脑,却仍然停留在古老的奥斯曼马木留克兵时代,当时就有人讽刺埃及兵“拿轰炸机当骆驼用”,而埃及兵其实还是几支阿拉伯军队中战术素养最好的一支。正因如此,除了少数据点攻防战,阿拉伯军队每战要么大败要么惨胜,这么折腾大半年,结果自然如此。

以色列军占领西耶路撒冷郊外一个据点


3、阿拉伯各国战略目标不一,互相不配合甚至拆台。参战主力外约旦意在保住自己在约旦河西岸及耶路撒冷的主权,伊拉克和叙利亚当时都是王国,且和外约旦是亲戚(王室都属于哈希姆家族),因此派兵助战,但对帮这位“堂兄”扩大地盘并不热心;埃及当时属于法鲁克王朝,和哈希姆王朝关系泛泛,出兵的目的是把加沙弄进埃及版图,顺便把外约旦挡在自己禁脔之外;沙特和也门和哈希姆家族是世仇(原本麦加守护家族是哈希姆家族,被沙特的阿尔沙特家族赶走),出兵是不想让后者独占风头,顺便拆个台。实战中阿拉伯参战各方一旦觉得达到自己的“小目标”就停下来不打,结果几次贻误战机,令三面受敌的以色列一再绝处逢生,利用几次停火赢得喘息之机,又利用阿拉伯各方的互不关照各个击破。简单说,以色列并没有真的和一个统一的“阿拉伯联军”作战,而是分别和埃及人、外约旦人、沙特人……作战,这每一路敌军都只有一万多甚至几千人马,又如何能抵挡住半年就从不到三万膨胀到10万以上的以色列军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