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回家,为什么很多农民工啃面包、吃泡面也不吃火车上的盒饭?是因为难吃吗?

棒奔霸


是思想的问题,转不过火车上的饭贵这个弯。给你们举个例子吧。

2015年我回家就是坐的普快火车,从广州出发到重庆。票源紧张只买到了硬座,全程需要30多个小时。我就发现整列车厢没几个人买车上的盒饭。理由都很简单直接,就是贵。

当时火车上卖的盒饭价格是20到15两个价,也就是前三分之二的路程卖的20,后三分之一的路程卖的15。而外面市场上的盒饭在十块钱左右一份,这中间的价差的确大,也就因为如此,很多朋友不愿意买。至于味道,其实我买来吃过,不难吃,还是过得去。很多朋友说又贵又不好吃其实是因贵不买才是主要原因。

很快我就发现一个问题,他们不买火车上的盒饭,但是也在吃东西,我有意的观察了很久车厢,他们会买很多方便面,还有小吃,比如买很多包瓜子,几包鸡翅,还有一些辣条等这些小吃,还有一些矿泉水,还有的人买了些红牛,营养快线等等。

我看了很多人,大楷估算了一下他们买的这些食物总价,基本上都超过了六七十块钱。有的足有一百多块钱。

问题就来了,首先,三十个小时左右的车程,除了晚上睡觉时间,一般吃三餐饭够了,坐车短时间内不会饿,价格也就在60块钱左右。

但是那些不吃饭而吃小吃泡面的呢,消费大部分都超过了这60块钱的总价,同时吃那些对身体也不好。在他们的心理,花二十块钱买一盒饭的心痛程度要远远大于花三十块钱买一些鸡翅鸡腿瓜子这些小吃。数量优先的心理是他们的主流。

不要以为坐火车不买盒饭吃是省钱,当然有一小部分是没钱而不吃。大部分确不是因为没钱,而是思想转不过这个弯。

我不是在这里喷坐火车的朋友,但是从我观察的情况看,说明一个问题,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在哪里,其实最大的区别就在心理上。因为不会去计算价值,总是以直观感受行事,这就是大问题。为什么很多不法分子老板总是喜欢耍数字游戏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朋友呢,其实就是抓住了他们不会计算的特点,坑了很多人。




一个人的浪荡江湖路


农民工买盒饭通常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同等价格比分量,二是价格差异比质量。而当下火车上的盒饭,无论是质量还是分量都与他们的期待值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在火车(相对封闭、缺乏选择的环境中)啃面包、吃泡面目前仍然是他们的“无奈首选”。



恰巧春节前夕,小编乘坐了一趟从广州东发往洛阳的K4582次绿皮火车。对于火车上的快餐质量和农民工吃泡面的现状,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这是郑州铁路局为方便返乡打工群众加开的临时快客。18点30分登上这列火车,只见人山人海,热浪扑来,即使是卧铺车厢过道也站满了返乡的农民工兄弟。

18点45分列车徐徐驶出广州东站,很快到了开饭时间,列车服务员推着餐车艰难的从人群中挤过来,凑过去一看,15块钱的一份盒饭,体积大小只有街头的一半,没有热气的米饭上趴着几根看不出是什么东西的炒菜,缺乏色香味诱惑的盒饭让人食欲顿减。



小编大略数了一下,挤了一百多人的车厢,买盒饭的也仅仅是寥寥数人。多数人纷纷从行李里箱拿出了方便面和面包,准备简单对付一下饥肠辘辘的胃口。随着冲方便面热气的袅袅升起,整个车厢弥漫了一股难闻的方便面气息。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只见大腹便便的餐车服务员又推过来了,嘴里嚷嚷着:“盒饭降价了,十块钱一份。”几个吃着面包和泡面的农民工寻声望去,也是摇摇头,不为所动。



是啊,眼下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与时俱进”有了不少提高,不论是街上五花八门、色香味俱佳的排档快餐,还是“美团外卖”/“饿了吗”等随时能送到手边儿的热乎乎外卖和美食,都极大地提升了农民工的饮食标准、用餐眼光。而在绿皮火车上,盒饭仍然还是几十年一成不变的陈旧规格、滞后观念,这怎么能满足农民工群众的胃口需求呢?


霍小姐的八卦炉


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来的太不容易,20元的盒饭钱,相当于一家4--5口人一天的生活费。记得1997年冬天,从徐州坐火车到福州,途中饿了,问盒饭5元,嫌贵,又过了几个小时,又来盒饭了,一问10元,不吃。又过了几个小时 又来盒饭了,一问15元,又涨价了不吃了。本来24个小时到福州,结果火车晚点用了28个小时才到福州。在车站对过,肉丝面条2元一碗,吃了3碗。有些人可能不会理解,可是我们农民花一分钱,都要想想这个钱该不该花,花的值不值。特别是50-60后的人。


一叶知秋255015546


首先明确一点,火车上的盒饭也没有多难吃,最起码小焦吃过几次还是能接受的。

我们在坐火车的时候,总能碰到很多的农民工。 他们在火车上解决吃喝问题的方法一般都是用方便面等方便食品,很少会有农民工叫一份火车上的快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个人认为,农民工不吃火车上盒饭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贵。在火车上,一般快餐盒饭的价格是20元一份(高铁更贵),这个价钱很多农民工都觉得很贵。因为20元他们可以买四五桶方便面,能吃好几顿,相比之下他们就不愿意花20元吃火车盒饭了。

小焦也吃过几回火车上的盒饭,也觉得贵,所以我好几次都是等临下车的时候才吃,因为这时候会便宜一点;

二是个别人会觉得难吃。每个人的口味不同,虽然小焦觉得火车上的盒饭不难吃,但可能别人会觉得难吃,所以他们也不会买火车上的盒饭;

三是习惯吃方便食品。说不清为啥,个别人可能还是习惯吃方便面这些东西。因为火车上的方便食品也挺贵的,七买八买下来可能比一餐盒饭花得还多;

对于农民工来说,因为没钱所以处处得节省,哪怕是一餐20元的盒饭。但是,方便面吃多了真的不好(钠含量太高),如果有条件,还是建议农民工要吃一点健康的东西!

其实对于火车上的盒饭,个人认为味道还是能接受的。唯一让小焦接受不了的是站台上的饭。记得有次去经过湖北襄阳站,吃过一次站台上的饭,那真的是难吃,菜特别咸,饭特别硬(我不知道是不是地方特色),还特别贵,这个我是接受不了的。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因为太贵!因为太贵!因为太贵!重要事情说三遍,辛辛苦苦挣的钱,花在自己身上是很舍不得的!宁愿自己辛苦吃泡面,也不吃盒饭!多贵?我来告诉你,有一次我带我两岁的儿子坐火车回家,隔壁车厢就是餐桌,坐了一夜的火车,早上起来心想给儿子买个早餐吧,早餐是十五元,包含一碗清粥,一个水煮鸡蛋,一个馒头,一个青菜,一个咸菜,我给了二十块钱,随口问了一句鸡蛋多少钱一个,那个人说不单卖,我心想不单卖算了,但我没有说话,结果那个人说,那就卖给你一个吧!又拿了一个鸡蛋给我,钱也不找我了…………真黑!还不好吃……


阳光杯子


“春运回家,为什么很多农民工啃面包、吃泡面也不吃火车上的盒饭?”因为火车上的盒饭不仅贵、还不好吃、不卫生!


坐火车动车的,经常会在车上看到列车员推着一个餐车,一边走一边喊着:“米饭套餐,有没有乘客需要”。尽管列车员声音动听,人又漂亮,但买盒饭的人很少,为什么呢?因为贵啊,很多人看了价格就望而却步了,随便一份米饭套餐就能卖20,高铁上甚至普遍卖到四十块。所以要么是家里有矿的,要么是饿得实在受不了加上又没有其他吃的,才会选择买这个盒饭。


你说贵就算了,二三十块的套餐咬咬牙也是能吃得起的,主要是贵了味道还不好,那就闹心了。现在火车上的套餐都是统一流水线生产的,包装后先进行冷冻,然后运到列车上的时候再用微波炉加热一下,这样的食材已经不新鲜了,味道还能好得到哪去。所以盒饭既贵又不好吃,那买的人自然少了。

另外你题中说的是农民工,而农民工不买盒饭愿啃面包吃泡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盒饭对于他们来说太贵了,所以不舍得吃。说起农民工,让我想到了去年很火的邢万强,他是很多农民工的缩影。而他的话语更是让人泪目:“没事,反正白天不干活的时候,晚上吃不吃饭都可以”。而当客运员给他鸡腿的时候,他说已经一两个月没吃过这样的鸡腿了。”这就是我们的农民工,在外面辛苦干活,有时饭都吃不饱,肉也不舍得吃,为的只是想给家里多寄点钱,想让家人生活得更好!




农民工为什么选择坐火车不坐飞机,为什么选择吃泡面不吃盒饭,不是因为他们坐不起吃不起,而是他们更懂得钱来之不易,他们想努力让家人过得更好!


邕城小龙


其实也不是舍不得吃盒饭,我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关于吃火车盒饭的故事。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在山东,第一次坐火车是在大一下学期,春运返程高峰时,我要坐火车回学校上课。

然后我爸给我没买到坐票和卧铺,那时候是01年没有直达的客运和航班,第一次上学是家人开车送我去上学,第二次我特想坐火车考验一下自己的自立能力。然而,我的票没有座位。我爸告诉我上火车就问乘务员餐厅在哪里,然后去餐厅吃饭,坐多久就吃几次,我欣然答应。

好,我上了车直奔餐厅,当时有多挤,我就不一一描述了,但是我成功了。正值下午两点,餐厅的乘务员要我们买饭,一份20,我就掏钱买饭,我对面坐了一个大叔,给乘务员商量,我不要吃饭,给我一瓶啤酒,我给你20,让我坐一会行不?得到的答案是不行。然后,就是一份饭在大叔面前放了很久,一筷子都没动,我开始吃我面前的鱼香肉丝饭,吃了第一口,米饭有点生,我就不想动第二口,最后我又买了泡面吃。

其实,农民工辛苦了一年,不会连一顿饭都不舍得吃,每个人都想利益最大化,假如这顿饭不值饭钱,我何必掏钱买罪受。

农民工不买火车上的饭买泡面你会说是他不舍得,假如马云不吃火车上的饭吃泡面,大家是不是就会说,嗯,火车上的饭真难吃,让人家马云宁愿吃泡面都不想吃一口火车上的饭。



我是大雁你是谁


实际上,这个事的原因很简单,就4个字:

第一、贵:贵的不仅仅是让普通的农民工们“望而生畏”,也让那些“有钱人”觉得很不划算。

第二、差。有一次,我在列车上花25元钱买了一盒饭。结果一吃,像是馊了试的,真的特难吃。

第三、慢。有时在车厢里等啊等啊,等到肚子都饿得肌里沽澛叫也还没有等来,就只好自己吃方便面或其他食品了。

第四、少。让大部分男乘客买一份饭根本吃不饱。


润友


春运回家,为什么很多农民工啃面包、吃泡面也不吃火车上的盒饭?是因为难吃吗?

农夫是在东北念大学,从家乡到学校,在路上要经过近30个小时。之前也曾在火车上买过盒饭吃,对其价格也算是比较了解。因为每年放寒假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春运了。有不少的农民工兄弟就要提前返乡了,其中就见到购买盒饭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为主,或者是一些带着小孩子的家庭,因为小孩子好奇,所以家长会购买。在当时盒饭的价格也不贵,一般都是25元左右,等到了最后卖不掉的部分,还会打折,基本上是15元一盒。由此可见,火车上的盒饭价格也并不算太贵,可即便是这样,也很少有农民工兄弟去购买。这又是为什么呢?农民工兄弟说出的原因让人听了心酸。

其实,多数人不愿意在火车上购买盒饭,主要还是因为平时节俭习惯了。虽然他们在平时吃一顿快餐也要十多块钱,而火车上的盒饭也贵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购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感觉钱花得不值。农民工兄弟平时在工地上也吃盒饭,但是这些盒饭是管饱的,并且所吃的菜也比较丰盛。可是火车上的盒饭量是很少的,并且菜也少。有些人也买过,但是却吃不饱。何况在火车上吃一顿盒饭,可以购买很多东西了。比如泡面菜几块钱一桶,一个人带上两三桶,再买上几个鸡蛋、几根火腿肠,这样就能顶一天了,比火车上购买盒饭更加的划算。

其次,火车上的盒饭并不是随时都有。在火车上虽然有餐车,但是春运期间人比较多,通过拥挤的人群去到餐车很麻烦。而等工作人员来售卖盒饭,这样也是有时间安排的,有时候饿的时候他们没来,而来了的时候已经饿过头了,并且饭菜都已经凉了。可是,如果自己带泡面、面包,那饿了想吃就吃,非常的方便。尤其是在火车上吃泡面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了,似乎有泡面的春运才是完整的。

最后,火车上的盒饭量不足,还不好吃。农夫也吃过火车上的盒饭,确实量不多,有些菜品真的很一般。而农民工很多都是干力气活的,食量都很大的。与其买盒饭吃半饱,还不如吃自己带的东西,把省下来的这些钱用来给父母,妻儿买一些礼物。有不少吃过的朋友都表示,火车上的盒饭真的不好吃。

吃不饱、价格贵,还很难吃,感觉非常不划算,还是提前买点面包、泡面等食物简单对付过去,等到回家之后,在吃顿好吃的。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在火车上购买过盒饭吃吗?又是因为什么而不吃盒饭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农夫也疯狂


春运回家,为什么很多农民工啃面包、吃泡面也不吃火车上的盒饭?

今天去城里逛街,腊月二十九日想去买新衣服来着,结果被漂亮衣服晃瞎了眼,最后是下午一点半空手回来,空肚子回来,连午饭都没吃。

为啥,衣服好看的很多,适合的也有,不买是因为贵,饭店有,超市也有卖吃的,没买,觉得不实惠。



这就是最标准的农村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越是能干活,能努力去挣钱的农村人,越是舍不得花钱,相反,那些懒惰的,不愿意吃苦去努力工作的倒是好吃懒做,舍得花钱。

所以看见这个题目时,悠然立马想到这是会过日子的农民工,是只知道辛苦挣钱,不舍得乱花一分钱的农村人,火车上的盒饭,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并不贵,算是合理的价位,然而它却不是能吃的、可以裹腹里所有东西中最便宜的。



无论是车站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们的选择多半是有便宜的绝对不买贵的,有免费的绝对不要花钱的。

火车上的盒饭怎么滴也是二十块钱左右,而面包和大碗面才五六块钱,啃个面包垫垫肚子,或者大碗面有汤有面条吃,比盒饭实惠多了。

嘿嘿,给大家透漏个信息吧,农民工是从外面往家赶,所以是买面包和大碗面,这要是从家里出来到城市打工的路上,你们再看看,吃面包和大碗面的也会减少,大家吃从家里带出来的煮鸡蛋就可以了。

转过年,农民工再外出打工时,他们年迈的母亲会煮一兜自己家里的土鸡蛋,让外出挣钱的儿子带上,留着路上饿了吃,瞧吧,连面包钱、大碗面钱都省了。

别笑话农民工们,省吃俭用是因为他们挣来的钱都是血汗钱,半分都不忍心乱花,省下来是为了供孩子读书,或者贴补家用。

从火车站上吃饭能看出来农民工的简朴生活条件,挣钱不容易,怎舍得乱花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