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读】幸福河湾遐想

“怀城,这几年变化真是很大!越来越光鲜亮丽,越来越富有城市气息!市民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如今,在怀城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如此的夸赞声音。是呀!对于在县城生活了近20年的我来说,更是感受至深。怀城河南地段,我最为熟悉不过了。读初中的年代,我就住在怀集车站的附近,幸福社区的范围。这里曾留下了我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2002年,我依然选择在燕都广场旁购买了商品房,安居乐业。

【可读】幸福河湾遐想

绥江河自西向东南蜿蜒流淌,流至燕都广场的古榕树前方拐了个大弯,然后顺着河南东路大街的延伸方向,流向远方。正是这个河湾孕育了千百年河南绚丽的历史,滋养了60年幸福人文。幸福之名,据《怀集县志》记载,始于1958年的“幸福公社”,直至1983年的怀集县“行政区划”中才出现了“幸福区幸福乡”,幸福区辖区面积为121平方公里,而幸福乡则辖今县城南范围。幸福之名,或许已经被很多人淡忘,因为“幸福”之行政区划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如今只有幸福社区和幸福路,河南东路南接幸福一路。幸福,如此吉祥的名字,但在我的心目当中,单说幸福路、河南路这一带足以算得上是一个“幸福的河湾”。

漫步河南路沿江堤岸,十余棵数百年树龄根深叶茂的大榕树,悉数映入眼帘,颇想删改诗句并吟之,“一路谁栽十棵榕,下临河水恰齐开”“谁向江头羯鼓挝,水边疏影未横斜”。记得,读初中的年代,这条街道是非常热闹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无论是从外乡回来还是远走他乡的旅客,这条街道是从怀城大桥通往怀集车站最便捷的通道,街道的两旁商铺林立。河堤边上有水文站和幸福卫生院等,对面有河南粮所和农机一厂、小食店、农资店、杂货店、缸瓦铺和售卖刀具、烟丝等货物的地摊,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固定铺位或流动的成衣摊档。


【可读】幸福河湾遐想

岁月更迭,河南路和幸福路周边几经变迁,河边的建筑已经被清拆,只剩下水文站,街道拓宽之余,还建成了堤岸步行道和堤岸景观。但那几棵古榕树都被保留了下来,它们像忠诚的勇士驻守在岸边,守护着这里的家园,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和市民幸福的生活。

有人说,树是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寄托、灵魂最后的牵挂与抵达、人生最温暖的角落。一棵古树,因为共同的怀念而变得神圣。这里的古榕树,成了居住在河南东路周边老居民的生长着的乡愁,他们可算有了诗意栖居的精神寄托。

你看,晴好的日子里,老人们都喜欢聚集在榕树下的石台,下下棋,打打牌,聊聊天,乐也融融;入夜,华灯璀璨,乐韵飞扬。燕都广场里,河湾旁古榕下的舞台上,聚集着数以百计的大妈,随着动感的节拍,翩翩起舞,涌动着青春活力。那时那刻,他们和她们的脸庞都是洋溢着幸福笑容的。


【可读】幸福河湾遐想

偌大的燕都广场,是一个景观亮丽且以“善”为主题的广场公园,市民在休闲娱乐当中得以传习中华传统美德。广场舞台上大大的“善”字矗立在大榕树下,广场回廊和周围,以“图说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为蓝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中国梦、传统美德、家规家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等内容,图文并茂式呈现,供市民品读。古训有言:“善为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耘有余。”善良的品性是修身立命之本,但愿燕都广场“善”主题公园,不断熏陶广大市民齐心向善的品质,见贤思齐,竞相为善,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共同营造“崇善”之城的浓厚氛围,打造城市品位。

【可读】幸福河湾遐想

如今的河南路和幸福路一带,高楼林立,街道干净整洁,沿江堤路绿树成荫,景观景致别样秀美;街市繁华有序,市民文明守规,一派新时代幸福祥和景象。今非昔比,生活在这里的我,越发感到无比的幸福。

燕都广场北侧的河湾,在我看来,这是一处藏风聚气之地,暂且不谈风水学说。正是这个河湾荫泽着河南片区,蕴藏着和美之民风,聚集着善之正气。可以称得上吉祥之地,幸福之域也。

周末的清晨,我早早起床,走到广场边古榕树的河湾处,呼吸清新空气,眺望绥江河水东流逝,似乎目光所及之处,总会出现“诗与远方”的唯美画卷,幸福之感顿时涌上心头。


【可读】幸福河湾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