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一山人-道德经-第四章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四章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四章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四章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四章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关键字

道;万物之源、空有、有有无无。

冲;(动词)能量之动、相冲之和、冲以能生。

渊;博大幽远、深邃笃静。

湛;清澈透明、仿佛似无。


解读

道冲

“道德经”第一章主要讲了“道”的整体功用衍化。而这一章主要讲了“道”形成和来源。非常重要、重中之重。

很多解读释义版本都把这句经文要么解读过于笼统、要么解读过于简单、要么干脆一带而过。殊不知;这句是本章总纲、本章的核心。如果这两个字模糊解读、那么整章解读就出现了模糊残缺、导致大家不好理解、学习模糊、实为不该。

“道.冲”整部道德经都在解释道的幽深博大。道;是一个“极极”大之容器、万物之源、空有、有有无无的状态。是整个宇宙大千构成的源头。一切事物皆在道之轨道顺其自然而运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冲”能量之动、相冲之和、冲以能生。冲气以为和、在空有玄妙的大道内以运动的状态存运行、并且作用宇宙的诞生。

“道”以“冲”体现博大有无、冲以道体现功用衍化。道冲催生宇宙大千、宇宙大千返璞归道。

如果这样很难理解、那么我们换个方式来理解。如果道没有“冲”那么这个道就是无生命动能的道。它不能衍化宇宙大千万物、是一个无生命特征的道、一个死寂的道。比如;我们在一个气球里如不吹气进去、气球就是无生命状态。我们一旦吹气、气球就会腾空而起、以及人们可以做任何造型、为以用之。如果大地没有空气运动、地球万物不可生长。如果宇宙没有能动机能、宇宙不会一直膨胀(目前为止宇宙在不断膨胀中)。

动能并非是人们主观肉眼可视的物质、而是能量能动机制存在状态。很多人就开始钻牛角尖了、说;到底有还是没有?那么我问你;你能看见“空气”么?它是什么颜色?你能给空气称重量吗?怎么称、多少是一斤?你能摸到“光”么?是什么形状?怎么给光称重?既然我们人肉无法认知识别、那么是不是就不存在?

当物质质量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电子核、介子、中子、夸克基本粒子的时候、甚至到了不可分割的量子大小时、利用世界上最高倍数的显微镜才能观测。那么请问你、你的眼睛能否看见?看不见吧?没错、别用眼睛看见或看不见决定事物的存在与否。以及现代科学提出的“暗物质”、暗物质到底是什么?是物质吗?目前无法确定。对于暗物质的存在、科学家也只能猜测它可能是构成宇宙某些物质的物质、但无法确定到底构成了宇宙那些物质?因为宇宙以人类最高仪器能观察到的物质里不包括暗物质成分元素。所以暗物质到目前为止无法用科学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和功用、但它就是存在的。请问暗物质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把一个黑色圆点无限放大时、我们发现了圆点里面有其他颜色存在、并不是纯粹的黑。当我们把一个白色圆点无限放大时、我们发现了圆点里面同样有其他颜色存在、并不是单纯的白。任何人眼看上去单一色彩的物质、一旦放大都不是单一颜色、只是我们肉眼辨识能力局限于此而已。所以“道”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宇宙真理、而几千年后的科学家们用目前最先进的科技仪器才发现了这个真理。这无非一次又一次的、用现代科学方式去验证古代科学的论证过程而已。

所以我们人类把人眼局限以外的事物统称为不可见之物。这种不可见之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无”的状态。无即是看不见、看不见即是无。而看不见里面有看见、看见里面有看不见、看不见与看见就是“道”的“无”、也是“道”的有、同谓:“有无”、即“有有无无”这就是道的本质。道冲是也。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渊 兮” 似 万 物 之 宗”。这话就很好理解了。道的博大容纳宇宙大千的原始源头、以博大的包容功能造化宇宙大千。看上去它好像是万物之宗祖、一切宇宙从此而出。

“湛兮”谓精湛透明、若有似无、若实若虚、若柔若刚。且有无相生、虚实相融、刚柔并进。故而;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经说过,老子不仅是世人最好的警醒者,也是大家最好的引路人。这是因为,老子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决不会躲到远处不理不睬,而是想方设法为我们提供最可行的方案。在这一章里,对于我们经常所犯的夸夸其谈的错误,老子又给出了最可行的建议,也就是要塞住嗜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户,挫掉锋芒,消解纠纷,含敛光耀,浊同尘世。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曾反复强调做人要委曲、柔弱、和气、恍惚、无为的道理,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人不要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只会带来危害,所以老子才主张“挫其锐”,这样就避免了伤人和自伤,不但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别人。

在现实之中,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疑惑: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纠结的时候,心里就像有了一团乱麻,无论怎样也解不开。内心烦乱使得我们坐立难安,让我们感到惶惑甚至痛不欲生。既然如此,为何不彻底解除心里的烦乱,让自己快乐地度过短暂的一生呢?因此,老子告诉了我们“解其纷”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了无牵绊了,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自在起来了。做人要平和,不可过分炫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做人准则。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依照这一准则行事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彰扬自己的聪明才智,往往会逢人便自夸一番。其实,真正高明和睿智的人,又怎么会口无遮拦地高谈阔论呢?真正的智者,就像深沉的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他们看似普通,他们随大流而决不追求个性。在当今社会里,有些人为了彰显个性或是推销自己,故意把自己包装得怪模怪样,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不知是丑还是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人的欲望正在不断地膨胀,而我们又难以克制自己的欲望,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老子在这里勉励我们要堵塞自己嗜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也就是“塞其兑,闭其门”。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这里老子体现出一个真正伟大圣人的态度。他告诉大家;他也不知道是谁的儿子、是谁所生。但他知道“道”于象帝之先。象;乃宇宙一切形象、幻象、可见象与不可见象。帝;三皇五帝、伏羲、轩辕、神农等之先也。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这里告诉我们、“道”在一切宇宙之先、没有任何宇宙物体早于“道”之先。更没有任何人早于“道”之先。故而道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象八卦万物的演化。而、三返璞归二、二返璞归一、一返璞归道。两仪返璞归太极、太极返璞归无极、无极返璞归道、道化生宇宙大千。而“道”源于何处?这是所有哲学、神学、任何宗教、任何学派都无法给出的答案。比如西方的耶稣、真主、印度的佛主、都无法给出他们的上帝、真主、佛主来源处出。因为给不出合理的逻辑归属和衍化过程以及结果、所有最后都以神本位(所有鬼神、就是不知道神从那里)给予强制的牵强解释了解。但中国文化从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二三得说明白了。所以“道”从何来就成了所有修道之人的寻求真理到最后的问题。那么“道”到底从何而来?其实老子在一开始就告诉了所有读“道德经”的人、“道”从道中来。那一句经文告诉我们的呢?就是这句“道法自然”。道从道中来、道本就是自然而然之存在之态。还是有人会钻牛角尖、道从道中来、那道中的道从何而来?道中的道、依旧在道中、依旧从道中来。否则就不会“渊兮”“湛兮”了、岂不是多余了?也不会“有无有有”“有有有无”“有有无无” “无无有有”“玄之又玄”了。


道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象八卦万物。

三返璞归二、二返璞归一、一返璞归道。

两仪返璞归太极、太极返璞归无极、无极返璞归道、道化生宇宙大千。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四章

玄一山人-道德经-第四章


本章为《道德经》解读之第四章、请阅读第五章...

道德经解读:玄一山人


--中华国学独立研究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