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的芸娘为什么能被林语堂称史上最可爱的人?

《浮生六记》的芸娘为什么能被林语堂称史上最可爱的人?

1、情定陈芸——柔和聪慧善女工

沈复是一个眼光通透的人,一眼相中贤妻。"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中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萎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

沈三白的一生,科举失利,没有锦衣玉食、车马洋洋,但是却笔墨畅达,一生胸怀宽广、笔墨精妙,不得不说有一份妻子的功劳。

《浮生六记》的芸娘为什么能被林语堂称史上最可爱的人?

2、 娶妻娶贤——勤苦持家

俗话说娶妻娶贤,芸娘实在是一个勤快得不得了的女子,"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娘长大之后,勤劳多辛,挑起了养家的重担,"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嫁到沈复这样的诗书衣冠之家后也不敢偷闲,芸娘为了一家大小的生计,日夜操劳,奋不顾身。有一段时间,沈复失馆,赋 闲在家,而家用方殷,在在无着,沈复只好在家卖些书画,但"三日所进,不敷一日所出,焦劳困苦,竭蹷时形。"隆冬腊月,风寒料峭,全家人只得挺身而过,特别是女儿青君衣单股栗,犹强曰:"不寒。"听之令人涕下!那时,芸娘正在病中,誓不医药。一旦病体稍好,就起床刺绣, 以获微利。沈复记录说:"适余有友人周春煦,自福郡王幕中归,倩人绣《心经》一部,芸念绣经可以消灾降福,且利其绣价之丰,竟绣焉。而春煦行色匆匆,不能久待,十日告成,弱者骤劳,致增腰酸头晕之疾。"最后,芸娘病重故去,也与这次辛劳有关。

3、最可爱的通达——两番为丈夫觅妾

陈芸非常爱沈复,甚至想满足他的一切愿望,这点又集中地反映 在她为沈复觅妾这件事情上。有一次朋友蹿掇沈复去见名妓冷香,其意是要沈复纳妾。待沈复看见冷香,觉得其人已老,沈复没有看上冷香,却对其长女憨园动了点心思。后来,沈复把憨园介 绍给芸娘认识,芸娘心领神会,竟然与憨园一见如故,携手登山,备览名胜。回家后对沈复说:

"今日得见美而韵者矣,顷已约憨园,明日过我,当为子图之。"沈复听到芸娘这话也不免大吃 一惊,连忙说自己只是一个穷措大,没有能力金屋贮娇,又对芸娘百般劝慰,说自己有了芸娘, 不假外求。但芸娘此意已决,让沈复做好准备就是了。接下来,芸娘几次三番邀憨园来家作客, 笼络其心,并结为姊妹,把自己手臂上的玉镯也取下赠给憨园,其目的就是想与憨园共事一夫。 但最后,这件事出现了意外,憨园被有财有势的人夺去了。沈复承认家中父母对芸娘盟妓之事极为不满,认为有伤风化,引导丈夫做坏事,最后把他们夫妇俩赶出家园,不得不到处颠沛流离。 可见,芸娘为了沈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沈复娶了芸娘后,心满意足,堂上双亲也没有异词,有儿有女,一家雍雍,十分和美。为什么芸娘要为夫君觅妾呢?而且还非常主动。一是那是一个旧时代,纳妾是通例,沈父不也纳妾姚氏了吗?沈复的朋友秀峰也纳妾了。 二是芸娘对沈复爱的太深,不知道拿什么最好的礼物相馈郎君,看到憨园既美而韵,必欲得而赠之;三是芸娘身体不好,担心一旦撒手西去,沈复形只影单,其心不忍,故不得不早为之筹;四是儿女尚幼,多一个女人,自己能够腾出手来照顾得更好,即使自己死后,也有人继其母亲之责。

沈复写其爱妻芸娘与之相伴相爱十数年间的恩爱,直至生离死别情状,那种摄魂夺魄的悲情日月,芸娘之美丽娴淑,也令人怀想。记得也是林语堂此君,在他译成《浮生六记》英译本后,感慨地向友人说: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浮生六记》的芸娘为什么能被林语堂称史上最可爱的人?

参考文献:夏辉映. 《浮生六记》中芸娘的好[N]. 中华读书报,2015-11-25(0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