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小是个放牛娃,没有上过学,为何能写出那么多的诗词作品,谁教他的?

祥子谈历史


孩子,家贫如洗不是你吃喝等死的理由,这个世界有一种学习叫做:持续学习。小朱同志从小家贫如洗,父母早亡,兄弟姊妹中也有被饿死的,这样的人就是尘埃一样的存在,可不代表这孩子不会求教啊。

在做小和尚,四处化缘流浪的过程中,总得会几句佛号、佛经吧,否则人家凭什么给你饭食?就因为你是个秃子?朱同志不时地会碰到高人,比如私塾先生、不第举子、评书艺人甚至是账房先生、测字先生等等,这些都是天然的教师,只要你肯虚心求教、诚心求教。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遇到讨人喜欢的小和尚,教他认几个字,很有成就感哦!

在加入郭子兴的义军过程中,他更加好学,勇敢战斗,认真砍人,仗义疏财,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出身而烦恼,大家都是赤贫,没什么高低贵贱,后来娶了马娘娘,这可是个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格也颇倔强的女中豪杰,晚上业余教小朱同志识文断字,难道是罪恶滔天、不合礼教的事情么?

随着事业的发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高人加入了义军,佩服朱元璋的人品,主动靠拢,朱同志更加勤勉学习了,他不似刘邦那样子地鄙视儒生,而是礼敬有加,李善长、刘伯温等等都是他的良师益友,有这样的人做老师,自己又好学,能不进步么?


真不知道题主抱定人家小朱没上过学就铁定没有文化的思维,是突出自己出身高贵还是特有所指?诸葛小村姑曰:人出身贫寒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学习的愿望和勇气。



诸葛小村姑


朱元璋从小就是放牛玩,没上过学,为什么后期能够写那么多诗词,其实朱元璋虽然没有条件上学,但是其一直未放弃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未起义之前,朱元璋在地主家放牛的时候,和徐达是好朋友,徐达上私塾,朱元璋经常在私塾窗外偷听偷学,而且还让徐达给其讲解,虽然学的不多,但是其毕竟有所收获。



2. 在朱元璋四处流浪要饭再次回到皇觉寺这个期间,其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看过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拓了视野。



3.在其参军阶段,其在郭子兴手下,其是一个有心的人,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郭子兴帐下他是一个有心人,有目的的学习和识字,掌握了基本的文字。

朱元璋墨迹

4.建立政权之后,其已经是国家的一把手,如何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求皇帝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对于朱元璋是一个软肋。朱元璋开始了他的重点求学之路,其安排专治大臣给他传授知识,并专门组织进行学习讨论。同时,朱元璋在处理公务之后,其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其“戴星而期,夜分方寝”,其为了读书而日晏忘餐。其请的大臣都是最有才有德的,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因为自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朱元璋特别注重教育,其将教育纳入地方官的考核内容,而且是一票否决的。同时其对国子学的要求很高,这都说明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先天聪明,后天勤奋》——人们习惯称朱元璋这般夺取天下、改朝换代的第一代国君为开国帝王。自秦始皇至清未,中国的开国皇帝近六十位。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多具有雄才大略和过人胆识,他们有着并吞八荒的开阔胸襟、囊括宇宙的豪情壮志以及天下舍我其谁的雄心霸气,这使其信笔涂鸦的诗文不似一般文人墨客的精雕细琢、哀婉缠绵,文中显露的“王者之气”也非一般守成继业之君可比。

历代开国帝王的文学作为与其出身关联紧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身于公侯将相之门,在未成帝业之前,或由于军功显赫而手握重权,或由于世袭爵位而荣耀在身,这些人大都从小受过诗书熏染,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如齐高帝萧道成、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等人。他们想援笔赋诗,殊非难事。这些贵族出身的开国帝王一旦为文,多是一流作家,如魏武帝曹操和梁武帝萧衍,他们雅好诗文,文名远播。

朱元璋《大军帖》

另一类是出身下层平民,“崛起布衣”,如汉高祖刘邦、宋武帝刘裕、陈高祖陈霸先、明太祖朱元璋等人。这些人出身贫苦,幼年失教,不要说写诗作文,就连读书识字都很困难。然而迫于形势需要,其中多数人经过不断学习,提高了文化水平,不仅能够吟诗作赋,而且鉴赏能力很高。 朱元璋有着从乞丐游僧到开国帝王的传奇经历,其成功人生多受益于勤奋刻苦、博洽深思的自学能力,清人赵翼云:“明祖以游丐起事,目不知书,然其后文学明达,博通古今,……此固其聪明天禀,然亦勤于学问所致。”凭着勤学好问,少年时期目不识丁的朱元璋后来竟成为军事、政治、儒学、文学等方面的专家。

朱元璋青少年时期忍饥挨饿、颠沛流离,中年驰骋沙场、出生入死,晚年勤政爱民、日理万机。如履薄冰、殚精竭虑、锐意进取的人生经历赋予他非凡的求真务实、拼搏进取精神,也孕育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个性。朱元璋逆境成才、积极进取思想为他接受儒家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朱元璋后来不断与陶安、宋濂等儒生打交道,目读孔孟之书,耳闻“内圣外王”之道,儒家思想逐渐主宰其人生观、世界观。

朱元璋称帝后,更是大兴儒学教育,规定天下儒生的首要职责是研读《四书》、《五经》。还令儒臣将《尚书》之《洪范》篇和《无逸》篇刻写在殿壁,供自己朝夕观览,并亲为《洪范》作注。由于朱元璋行武出身,性格豪放,加之胸怀大志,激情满怀,因此诗文难掩“王者之气”,洋溢着争夺天下的狂气、一统天下的霸气、感召天下的雅气、心忧天下的怨气,彰显浩荡激越的开国创业气象,远非一般守成继业之君(如:乾隆)以及凡夫俗子的诗作可比。

朱元璋《咏菊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元璋《不惹庵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饱含傲视万物、并吞天下、为我独尊的狂气。”

朱元璋《赐都督佥事杨文广征南》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刀。雷鸣甲冑乾坤静,风动旌旗日月高。世上麒麟真有种,穴中蝼蚁竟何逃。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听伯劳。”

乾隆画像

乾隆《虎神枪记》:“何物令朕心欢畅,第一要数大火枪;瞄准小鹿扣扳机,猎物倒地收获忙。”


秋姨讲历史


凡是非凡的人物,除了从娘胎里带来的非同一般的天资外,还有后天很高于人的意志力。

朱元璋从小是很穷,但不能代表他就是个糊涂虫。龙非池中物,终有冲天时。小朱投奔了郭子兴之后,受到了郭的赏识,他聪敏的脑袋意识到自己将要从此改变命运,世界要重写历史了。于是很注意修身的事情,因为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是治国的开端,治国才能有平天下的机会。他和郭子学认字学本领;后来,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成了家,又和马大脚马氏学习。聪明又有志向学,没办法,学而会,会而精。后来当了皇帝后自然会批阅奏折了,万几在念,百务盈心,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传说,朱元璋举行登基大典的那个早上,听到了公鸡打鸣,心里很是感慨。他觉得自己半生辛酸与劳碌,终于有了回报,好像人生的黑夜终要过去,终于看见天亮了,这公鸡是专门叫给自己的啊。于是,在大殿上,朱元璋,看着百官俯首,四海咸服,一时兴起,作了一首《公鸡报晓》诗。他慢悠悠,有些结巴地吟道:“公鸡一叫撅一撅,公鸡两叫撅两撅”,两句之后就停下了,好像没词了。底下的百官,听了这两句诗,心里都泛了呕水,这是什么诗啊,诗可是雅言啊,什么鸡啊撅屁股的,太俗了。心里为他捏把汗,别作诗了,太丢皇帝的脸了。可是朱元璋还要继续作诗,他坐在宝座上,猪腰子脸下方一张阔嘴,干净利落毫不结巴地又作了两句:“三声唤醒扶桑日,扫遍北斗盖晓月。”台下空气刹那凝固,三秒寂静,旋即呼声雷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语文有道


老朱跟普京都是属龙的,天秤座,a型血!两个人性格才华能力心智都极其相似!你看普京就知道老朱是何等人物!老朱智商情商很高,心智高,悟性好!他虽然小时家贫没条件上学,但是进入农民起义队伍后,开始自学,又拜各位大儒为师,终于自学成才!老朱天性高瞻远瞩,思维缜密,思虑周全,预判力极强,不但识人用人能力、领导力,军事才能极强,而且治国理政能力也极其厉害,是开国皇帝中唯一一个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人!他书法大气磅礴,诗词文章格局恢宏霸气,还懂天文易经轩辕之术,而且还有天文学著作!而且他还很有极强的策划设计能力,他为大明设计了严密完备的各种法律条文,还亲自设计了大明衣冠,比如皇家衣冠,文臣武将衣冠,平民百姓衣冠,他为后代设计的起名规律,都是参照易经风水相克相生之理!可以说,老朱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天才,是上天钦定的真龙天子!


淡淡雨意


朱元璋做为一位布衣出身、三代赤贫,能够在豪杰并起、英雄倍出的元末打下一片江山,并能让子孙后代享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确实很了不起。在民间,甚至被百姓们神化了,享有历代帝王都没有的至高荣誉。我想,一是因为百姓们对穷苦出身的他心存敬畏,二是他结束了中原地区自1125年宋室南渡至元末1368年前后二百余年的异族统治。

如果朱元璋大字不识一个,能当上皇帝吗?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朱元璋从小连饭都吃不饱,兄弟姐妹饿死的饿死,送人的送人。他父母都是文盲,起名字不是按出生年月,什么朱五四朱八八的,他的文化知识是怎么学到的呢?

两个途径。一是进皇觉寺做沙弥时,方丈大师传授给他一些常用的语言知识,使得他能够识卷诵经

。传说他云游化缘时曾作一诗,已见其不凡:

天做帷帐地做毡,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足,

惟恐踏破海底天!

第二种渠道是他的发小汤和带他参加造反后,在义军中学的。有的说是马皇后教的,有人说是郭宁儿教的,也有人说是李善长等淮西同乡教的,不一而足。反正义军里面识文断字者大有人在。加上朱元璋悟性高,人缘好,到他登基时,俨然一副满腹经纶的模样了。登基前去应天府庙里游览,临走于寺院墙壁上留下圣墨: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尚腥,

沙弥不知真面目,

只顾咻咻问姓名。






非空


生活阅历是创作诗词的根本,经历的岁月是一本无尽诗书,人在苦难中成长,成为一代伟人帝王,如果没有风雨严寒和有一颗上进的心是干不出大事业,如果没有敏锐的思维也成了不诗人写不出好诗,就算没上过学,也会空余之时读书,上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诗,但没上学的人想写诗一定是生活阅历的再现……!


好运长留556


应该是在郭子兴那里马皇后教他的吧!毕竟也没记载!

最好笑的是这个

《咏鸡鸣》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鸡叫一声屁股抬一下,叫两声抬两下,叫三声太阳就升起来了,星星和月亮就没了!


在下诸葛未亮


明太祖是一代枭雄,出身贫寒却能于纷繁复杂的乱局中得以生存并脱颖而出足以说明其眼光和能力,这样的人绝对是属于充满智慧的那种类型,善于学习和观察总结,凡是有这种特点的人学什么都不会太差的


血之樱花


我也只是初中毕业,却可以写出上千首诗词,命运是在你不断努力时改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