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腰间的配刀为什么一长一短?

南亚风


常见的日本旧武士同时佩戴一长、一短两把刀的现象,出现于日本的江户时代。

日本江户时代为了整肃风俗,以法令的形式规定武士正装可以携带两把刀,其中长刀称为“本差”,另外一把较短的辅助性的刀称为“胁差”(很多中国人误把胁写作肋,其实这两个字是不能混淆的)。

本差:

本差即较长的那把刀,属于战刀,即用于作战、砍杀时的武器,常见的是太刀形式。江户时代只允许武士佩戴,平民不允许使用这种武器。

胁差:

即较短的那把刀,一般长度在30厘米以上、60厘米以下。这种刀并不是现代所说的是专用于剖腹的刀,而是属于一种日常用刀,因为较短,便于使用。除了武士之外,普通的平民也可以拥有胁差。

(戊辰战争时代的萨摩武士,虽然已经换上了洋装,仍然保留着佩戴两把刀的传统)

除了本差、胁差外,到了幕末时代,还有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的刀,即长胁差(类似于打刀),因为携带性比本差好,威力又比胁差强,也被用作武具。


海研会


日本真正的武士腰间配有一长一短两把刀,刀刀要人命,长刀就是我们所常见的武士刀,真正所谓名字叫“太刀或者打刀”,而短的刀叫“肋差”,很多人认为短的刀就是为了所谓的剖腹自杀,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日本武士腰间一长一短两把刀的真正作用。

日本武士在战斗中,以长刀作为主要的作战武器,而短刀作为备用武器,用于狭窄空间或破开铠甲。当然有一些高手则是完美的将短刀和长刀完美的结合。在战斗中双手使刀,长刀为主,在近战对峙中,小刀出其不意,一刀结束敌人性命,有偷袭的嫌疑,如此卑鄙不要脸,这也符合日本人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性格。传说中日本第一的宫本武藏用的就是二刀流,二刀流的“二刀”意指太刀与胁差。此外胁差也是准许一般百姓、市民、商人以及其他非武士身份的人随身携带的自卫武器。

短刀才是日本剖腹自杀必备之神器,长度未满30cm的刀。另外,30cm以上但是没有刀反的平造制法制成的刀,通称寸延也常被归为短刀。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里,那些战败的日本军官,一言不合就剖腹自杀用的就是短刀,并且一般不会挂于腰间,而是放在住所或者办公的场所,随时准备剖腹自杀。

日本的武士刀可谓罪恶之刀,反映了日本的凶残本性。在抗日战场时期,日本人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些惨绝人寰的惨案,而日本的武士刀的身影可谓当时中国人的噩梦,武士刀就是罪恶之刀,应该被禁止才对。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大家都能看到日本武士腰间佩戴一长一短两把刀

但这个情况不是日本武士所独有,比如17世纪的欧洲战士们也喜欢佩戴一把长剑与一把长匕首

这事其实好理解,刀剑格斗的场合不可能总是很宽阔的,战士总得应对近身格斗或者环境狭窄的作战情况,这时候有把短刀就很重要了。


那为什么日本武士佩戴两把刀的形象深入人心呢?

因为在日本江户幕府时代,曾经对刀进行过一次归纳整理,并对佩刀的制度进行了规定。

江户时代之前,日本刀的种类还是很繁杂的。比如太刀、打刀、小太刀、脇差、凯通、怀剑等等。而且之前日本武士佩戴刀的情况还是很复杂的。比如《倭寇图卷》里的倭寇佩刀情况就很乱。


德川幕府则将所有刀重新归类,将原来的日本刀分为刀和脇差,即长刀和短刀两大类。

而且德川幕府规定,日本只有武士阶层可以佩戴刀,而平民阶层,比如农民和町人只能佩戴脇差类的短刀。

这么一来,是佩戴一把短刀还是佩戴一长一短两把刀就成为区分平民和武士的重要外在方式。

而日本武士为了彰显身份,自然都会佩戴长刀,因为这是他们身为武士的特权。同时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武士也会随身佩戴短刀。

于是,日本武士佩戴一长一短两把刀的固有形象就形成了。

当然,事情也不是绝对,如果武士太穷,未必会一直佩戴两把刀。

比如《黄昏千兵卫》里的主角,虽然是武士,但因为太穷了,所以一般只佩戴一把小太刀出门。当然他有长刀,但已经被他卖了换钱……


冷兵器研究所


有一定的讲究。

一、长的那个叫抹刀,是用来抹脖子的。



使用方式是这样的:日本人有刀架,把刀刃向上摆放固定。然后准备自杀的日本武士就爬上桌子,不爬不行,日本人太矮了,脑袋就根本够不上刀架,只能爬得高些,然后从桌子上一跃而起,脖子对准刀刃,落下时候,那刀吹毛断发,削铁如泥,嗖地一下,那个脑袋瓜子就咕噜咕噜地滚到一边去了。

二、短的那个叫肋插,是用来剖腹的。



具体使用方式是这样的:日本人跪在凉席上,双手倒持短刀,先从自己的右肋插入,然后转动刀把,搅一搅,再横着拉开,嗞拉,粪包子就裂开了,里面那腌臜东西,嘣一下,就喷出来了,溅得到处都是粪和血。人向前栽倒,呈“大”字形,肠肚胃腑哗啦啦地流一地。



对了,还必须要正式着装,头上围上一条白布条。


馋嘴肥猫铲史官


现在国内流行着一种不知道来源的说法,那就是日本武士所携带的短刀,也就是胁差,是用来剖腹自杀用的。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试想,对于任何一个战士来说,负重都是极其影响战斗力和续航能力的要素,谁会在作战的时候随身带一把用来自杀的刀呢?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剖腹的,剖腹一般用来谢罪或者在战斗失败时自裁,而这些都不是在战斗中进行的,谁会在战斗中给你一个舞台让你来表演切腹?


胁差本身也是一种作战的武器,只不过使用的时机确实相对于长刀,也就是打刀来说,确实比较少。

从德川家康在1600年赢得关原战役,到三年后建立德川幕府统治日本,只有武士才被允许佩带剑。不管是打刀还是胁差,这些都是战斗用武士刀。

武士携带武士刀和胁差的主要原因是这已成为军衔和地位的象征,并且几乎是必需的。 只有武士阶层被允许如此武装,而且即使他们不是战士,大多数人也这样做了。

你应该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武士都是战士,“武士”是一个阶级。封建日本的统治阶级。哪怕你从事的工作是文官工作,但是你做为一名武士仍然必须佩戴武士刀。

在胁差,在另一方面,是比他更接近一个武士的灵魂的武士刀。正是有了胁差的武士,或武士,就杀了他之后用来割掉尊敬的对手头部。这也是与胁差,一个武士会仪式开膛破肚自己的行为切腹自杀,或剖腹自杀,结束痛苦。


西洋参考


1、正常作战用太刀,狭窄地方作战用肋差。

2、对付不着甲的敌人用太刀,对付重甲的敌人会用上肋差。根据平家物语等小说的记载,对付身着重甲的敌人,除非砍到脖子之类的要害,否则太刀也很难给予致命杀伤,一般的方式都是把敌人打倒后掀起腰甲用肋差对着敌人肚子捅几刀才能搞定。

3、日本刀是夹钢法打造,锋利但很脆弱,一战毁掉一把刀是常事,太刀砍坏了,肋差还能作为替补。

4、实在打不赢,肋差还是能剖腹嘛。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在我们国家的好多抗日剧中有好多这样的剧情:只要是鬼子战败,鬼子军官都会从身上抽出短的那把刀(肋差),喊天皇万岁,最后把刀从肚子插进去,往周围转一圈,最后死去往前一倒。



现在由于好多神剧的出现,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误导,在不接触日本,甚至不了解日本的情况下,在某些砖家眼中,日本鬼子的两把刀中短的那把就变成了切腹专用刀,还振振有词的说:知道日本武士为什么腰间要别两把刀嘛?长的那把是用来杀敌人的,短的那把是用来自裁的,他们对自己都狠,何况是对敌人。



切腹在日本是武士谢罪的最高方法,一般不管犯下什么罪,只要你肯切腹自尽,你就可以被原谅,家人也可以罢免。在自己必死的时候,日本武士为了防止被侮辱,证明自己清白,就会以死谢罪。

总的来说,日本武士两把刀,长的就是杀敌,短的就是自杀。


爱抓鱼的猫\n


一套武士刀有三把,太刀最长最重,一般都是作为装饰或者礼仪来用,实战价值不是很大,需双手持剑,或马战挥动可用,日本武士时代就有武士身份的文人(比如医生)用木剑代替太刀悬于腰间的。

第二把打刀,也就是平时使用最多的,比太刀轻,短。可单手持剑,是日常作战使用的。

短刀(胁差),相当于工具刀,平时佩戴作用很大,作战时最主要目的是近身破敌人铠甲。战败可用来切腹,战胜可用来歃血,就是一把工具刀。


聊刷伢子


武士刀就是武士装B的东西,一告诉人们他是武士,二可以防身自卫,战斗一般不用,大多用长枪和太刃(特别长的刀),戚继光的戚家刀就是对付太刃所以才很长,那个武士短刀基本就是饰品,镶嵌珠宝以显示身份,还有自杀用(以前日本武士不自杀,他们会捅自己一刀,别的武士给他个痛快,这样既不会下地狱,杀他的也不算杀人)。


风铃不再响660


日本人3把刀,武士可以佩戴所有的,太刀最長,一般用於馬戰或防禦。打刀最常用,叻差是短刀,近身攻擊或破甲。常規武士有挂太刀插叻差的,也有插打刀和叻差的。也有光拿太刀或打刀的。這兩把武士必選。

浪人也是武士,只是沒有主人的武士,攜帶刀和武士一樣。

普通人只能攜帶叻差,打刀和太刀是沒資格用的。

應為武士之間可以隨意挑戰的,打死了白死。

攜帶打刀或太刀就代表武士身份,隨時會被挑戰的。

破腹用的是短刀,比叻差短點,特點是白布纏柄,是主人賜給武士的,這是榮譽的死法。

不是誰誰都有資格破腹的。

也有拿叻差破腹的,也有拿打刀,太刀破的,這是幹著尋死,不正規。沒任何榮譽感的,跟膛豬一樣,只是是DIY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