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社区”使双井街道“井井有条”

“13社区”使双井街道“井井有条” | 我们街道


我们街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持续加大街道改革创新力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全市街道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基层岗位的社会建设工作者们是如何精准发力,把街道社区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的?

近期,本公号将推出新时代首都街道工作系列报道,挖掘“我们街道”的故事,而它们,也或许就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


“13社区”使双井街道“井井有条” | 我们街道

双井篇


“13社区”使双井街道“井井有条” | 我们街道


照片里的男人,穿着白衬衫,修剪利落的短发向左侧梳开,眼神传递出中年男人的踏实与沉稳。脚下黑色的皮鞋上虽有轻微褶皱,却不见灰尘。

平日里他的鞋子可不是这样,上面可能沾满了泥土、灰尘、雪水或落叶。

他叫何向国,是双井街道一名普通的保洁人员,老家四川。上面那张照片中的他看起来英俊帅气,干净利落——几乎是连他自己都没有见过的样子。

“13社区”使双井街道“井井有条” | 我们街道

“13社区”使双井街道“井井有条” | 我们街道

2016年11月24日,“掌上双井”微信公众号一篇标题为《看到Ta们化妆后的变化,感动落泪!致敬平凡的双井人……》的推送文章,记录了包括何向国在内的三个普通双井人的“变形记”故事。

如今这篇文章已发出一年多,但留给双井人的感动仍在延续。截至目前,文章已有超10万人阅读,数十条精选留言里不乏“有人情味的公众号”“为掌上双井点赞”这样赞美“掌上双井”的声音。

“掌上双井”是双井街道“13社区”官媒矩阵平台的一个部分。而所谓“13社区”,双井街道工委书记董健介绍,就是在目前12个行政社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街道作用,将双井街道作为第13个社区。在“13社区”内,12个行政社区的概念被打破,整个双井成为一个“大社区”单元。

为了让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些“飘在空中”的概念“落在地上”,成为群众可知、可感、可参与的实践,双井街道为“13社区”的概念赋予了双重含义:一是建立“13社区”的媒体矩阵,为老百姓提供了解街道大事小情的平台;二是让机关干部下沉,到老百姓身边去解决实际问题。

董健介绍,除“掌上双井”外,13社区网站、13社区微博、双井街道政务网、“双井社区卡”小程序、《今日双井》社区报、科室号、社区号、头条号等也都包括在媒体矩阵平台内,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为把内容做实,“13社区”媒体矩阵还结合街道老工业基地特点,定制了“工业王朝”栏目;将视角聚焦到双井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打造“变形记”板块;《今日双井》把版面让给群众,让群众成为版面主角……目前,《今日双井》已出刊408期,“掌上双井”拥有了5.6万粉丝,还于2018年获得了北京政务微信第35名。

“我们还向街道内的商户和群众发放社区卡,参与街道活动等都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到达一定标准就可以实现‘微心愿’。”去年,通过群众捐赠的积分和社区内单位的出资,袁振江老人和他的爱人实现了将他们默默资助多年的远安贫困地区孩子接到北京看升旗的愿望。以13社区卡为载体,单位和群众都被调动起来,去年一年,13社区就帮百姓实现了7个“微心愿”。

“新老结合、商住结合、高低端住宅区结合、高低收入群体结合、生人社会熟人社会结合是双井突出的特点”,董健表示,如何充分调动街道内各类群众的积极性成为双井街道基层治理的一个难题,用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是我们的一个核心思想和抓手。

“我们街道”双井经验——

在双井街道,无论是党建引领的社区工作,还是“13社区”平台的创意打造和运维,都同它的名字一样,思路清晰又井井有条。那些“10万+”、诸多好评等媒体矩阵成绩,皆源自于双井街道开展街道工作创新且坚定的思路办法,真正让街道内各级机关干部“沉下去”,真正让社区成为居住者收获幸福感的乐园。


(文/姜慧梓 部分图片源自“掌上双井”)

“13社区”使双井街道“井井有条” | 我们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