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合肥与小伙伴们,要高筑墙、广积粮

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合肥与小伙伴们,要高筑墙、广积粮

海潮青年:省会城市都市圈系列,只讨论经济总量1万亿以上的城市之外,有组建都市圈基础的省会城市,纸上谈兵也好,意义不大也罢,所有的观点都仅供参考,大家对此不必过度反应,看到的观点越多,越能扩展我们的视野,现在来聊聊合肥组建的都市圈。

在过去很多年,合肥处于“隐身”状态,或者可以说是低调的韬光养晦状态,然而不过短短数年,合肥很好抓住了机会,完成了从三线城市向弱二线城市转变。同为弱省份,江西还在摇摆,南昌的体量仍然很小,而安徽已经一心向东靠拢,合肥也像一匹小黑马,凭借科教与创新,摘得我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合肥与小伙伴们,要高筑墙、广积粮

从新一线城市都市圈,再到省会城市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无疑是比较尴尬的,因为东侧的小伙伴虽然现身于合肥都市圈,却早已在南京都市圈中同建共享;但对于合肥来说,作为安徽省会,皖北城市及六安、安庆、铜陵还需要合肥来带头,因此合肥都市圈也可以自成一派。

合肥都市圈

与隔壁的南京都市圈发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相比,合肥都市圈起步要晚很多,2006年安徽方面有了“省会经济圈”的提法,是合肥都市圈的雏形。2007年省会经济圈的范围初步确定,包括了合肥、六安、巢湖(原地级巢湖市),第二年,安徽方面出台了《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

2009年,省会经济圈更名为合肥经济圈,并实现了扩容,在原来的基础上纳入了地级淮南市和县级桐城市。2013年,合肥经济圈又纳入滁州。2016年,合肥经济圈开始向合肥都市圈转变;同年,合肥都市圈被纳入了长三角城市群,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年底,安徽方面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合肥经济圈正式升级为合肥都市圈,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马鞍山、芜湖。

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合肥与小伙伴们,要高筑墙、广积粮

根据相关规划,合肥都市圈以合肥为中心,还包括淮南、六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和桐城(县级市),总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人口体量约1400万人,2018年经济总量约1.7万亿元,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合肥都市圈一方面会催育合肥壮大,一方面会促进都市圈北边和西边的成员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规划中的合肥与小伙伴们

合肥都市圈规划面积在6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体量和经济体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大框架下,合肥都市圈的规划体量是不算离谱,但是合肥都市圈规划中的成员,有些不太合理,在安徽省内,合肥素有“霸都”之称,然而不顾实际的“霸”就会出现“拉郎配”,合肥都市圈规划的城市构成甚至有为了让统计数据好看之嫌,因为是否把芜湖、马鞍山和滁州的数据计入合肥都市圈,关系着合肥都市圈的数据是否好看。

合肥都市圈规划中,合肥的小伙伴均虽然都是合肥身边的,但令人耐人寻味的地方有二,一是芜湖、滁州和马鞍山已经在规划较早、机制较为成熟的南京都市圈中,但为何后来规划的合肥都市圈要把三市归入其中呢;二是工业基础较好的铜陵,位于合肥南侧,为何没有纳入合肥都市圈中呢,百思不得其解。

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合肥与小伙伴们,要高筑墙、广积粮

虽然说合肥作为省会,省会城市的主张,下边的兄弟城市需要捧场,但不意味着芜湖、滁州和马鞍山就一定要被纳入合肥都市圈中,从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便捷度、交流协作积极主动向性、相互信任的基础等方面看,芜湖、马鞍山和滁州与南京的关系比与合肥的关系要更胜一筹。没必要让已经在南京都市圈中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滁州、马鞍山和芜湖,又现身于合肥都市圈中,让这些小伙伴左右为难,丧失发展机遇。

就以城际轨道交通来说,这3座城市均有2条线路与南京相接,每天前往南京的高铁和动车多达几十车次,简单点说,这三市与南京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已经实现了 “同城化”,并向“公交化”快速推进,而三市与合肥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可以说还是空白状态。

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合肥与小伙伴们,要高筑墙、广积粮

目前的合肥,经济实力还不强,尚处于催育壮大的阶段,可支配资源十分有限,合肥西边、南边、北边的兄弟城市仍嗷嗷待哺,对于合肥都市圈来说,合肥以有限的资源用在这些城市上就足矣,而东边三市已经有更为充足的资源来带动发展。

所以合肥都市圈实际上的成员,只有合肥、六安、淮南,安庆的桐城,再扩大一点也只有铜陵,至于滁州、马鞍山和芜湖是来捧场了,但不代表三市会在合肥都市圈与合肥愉快玩耍,毕竟城市也和人一样,会用脚投票。

省会城市合肥都市圈:合肥与小伙伴们,要高筑墙、广积粮

合肥都市圈如果在规划中,把原本就是南京都市圈的三市归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就更加靠谱,以有限的可支配资源用在更小的范围上,分好轻重缓急,使合肥有足够的时空积蓄力量,进而扶助六安、淮南、安庆、铜陵,合肥都市圈可以想象的空间莫过于这些。

合肥都市圈如同合肥一样,要成为一匹小黑马,还需要数年低调的韬光养晦,看清实际、抓住机遇,着力于催育合肥,并扶持六安、淮南,带上安庆与铜陵,在思维方式、商业模式、公共服务水平上向东边看齐,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唯有这样,才能在众都市圈闪耀的长三角城市群中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