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與氫能成兩會熱點!

今年兩會上生物質能源成熱點,多位人大代表發聲力挺:大力推進生物質能源化項目!!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豐富,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僅可解決農民的增收和“三農”問題,還可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重大社會經濟問題。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視,我國的生物質能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就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提出建設性意見。

1、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大力發展農林生物質能源

2、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生物質發電行業要“穩補貼 穩發展 穩預期”

3、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屆特邀監督員徐國權:生物質可以替代燃煤供熱

4、全國人大代表、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總工程師吳永利:盡快推動技術落地,將秸稈變廢為寶

5、全國人大代表、陽光凱迪集團董事長陳義龍:

支持多元多態清潔能源發展,增強百姓幸福感

6、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南方供暖有必要,生物質能是重要選項

7、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破解發展困境 讓生物質熱電“由冷變熱”

8、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每年產生9億噸農林廢棄物 可用於替代化石資源


生物質能源與氫能成兩會熱點!


生物質能源兼具經濟、生態與社會等綜合效益,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公認的繼煤、石油、天然氣後第四大能源庫,發展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為全球共識,生物質能源正成為國際上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選項。

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節能減排的要求,並且國內外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力度不斷加大,我國政府也把生物質能的綜合利用提到了新能源開發的重要位置,加大了對生物質能開發的政策支持力度。


生物質能源與氫能成兩會熱點!


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未來可期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在修改之後,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是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是全球排放大國,2018年,碳排放總量約佔全球排放的三分之一。加上汙染物排放增加,中國不僅在國內面臨著環境治理的艱鉅任務,而且在國際談判上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國際能源轉型一直沿著從高碳到低碳、從低密度到高密度的路徑進行,而氫氣是目前公認的最為理想的能量載體和清潔能源提供者。氫氣無毒無害,反應物為水,綠色清潔,熱值高,相當於汽油的三倍,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

目前,氫能源已經取得國際社會的發展共識,但是在氫能發展上我國目前明顯落後於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氫能燃料電池基礎研究和技術發展、氫能產業裝備製造、標準法規、氫能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瓶頸,在氫能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氫能基礎設施發展上明顯滯後,因此,加快發展氫能產業,對於我國推進能源革命和能源轉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生物質能源與氫能成兩會熱點!


水氫技術:全球領先的生物質氫能技術

針對燃料電池氫能氫源的成本問題和安全問題,及傳統鋰電池能效比低和充電難、汙染轉移等問題,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來致力於研發水氫技術。

“水氫技術”是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中的一種,但技術路徑有別於傳統的大規模製氫——壓縮儲運——加氫——燃料電池——用氫路徑,它將小型的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與燃料電池進行高度集成,氫氣即產即用,實現了在同一設備中即時制氫、即時發電。水氫技術可替代傳統大規模製氫並分散利用的方式,完全避開傳統用氫過程中的儲運及加氫過程,解決氫能應用的安全問題、成本問題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燃料電池的氫源,為氫能與燃料電池的大規模市場與商業化提供出路。

此外,水氫技術是具有中國特色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路徑,水氫技術的原料為甲醇,甲醇(CH3OH)是常溫常壓狀態下含氫量最豐富的大宗化工原料,是轉換氫能的最佳媒介。甲醇屬於可再生能源,來源廣泛,煤炭、天然氣、生物質等都可以轉化為甲醇。中國是一個煤炭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如果將煤炭轉化為甲醇再利用就可大大降低直接燃燒帶來汙染程度。此外,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固體有機廢棄物產量豐富,資源化需求緊迫。因此,發展甲醇能源符合中國以煤炭為主能源結構及農業大國的國情。甲醇作為能源大規模應用可幫助國家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並實現國家中長期儲能戰略。

水氫技術的未來

水氫團隊基於生物質甲醇以及燃料電池解決方案的綜合策略——水氫技術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農村生活環境、能源以及土壤面源汙染問題,而且可以為生物甲醇的開發尋找一條新路子,具有多重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外,水氫團隊正在努力攻關分佈式發電方案,讓設備變得更小,效率變得更高,成本變得更低,應用變得更廣泛。期望以此讓水氫技術和產品能走進各行各業,走進千家萬戶,讓我國生物質氫能這一巨大的“礦場”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努力為實現環保事業和循環經濟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