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听有声书,算不算阅读?

十八线mama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走进了大众视野,即听有声书。微信公众号、有声电台,喜马拉雅等等,出现了大量的听书软件客户端,因为其不受时间、空间、地点限制,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尤其是对于广大年轻父母来说,有声读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身心。那么陪孩子听有声书,算不算阅读呢?

对李女士而言,陪孩子听有声书,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事。孩子正值小学2年级,老师会经常布置亲子阅读的作业。然而现实情况,使得李女士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阅读。李女士工作忙碌再加上孩子要上兴趣班,很多时候时间上比较冲突,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如睡前、接送孩子的车上等陪孩子听有声书,孩子既可以得到休息,还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加有助于促进母子关系。
其实小编也是有声书的支持者,宝宝2岁的时候,爸爸给她买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孩子像是发现了新大陆,非常喜欢。空闲的时候陪孩子听故事、听唐诗,有时候还跟机器人对话,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对于一点的孩子来说,正处于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的阶段。他们对文字的认知能力不强,有声读物比起书籍来说,更有吸引力。将成语故事、唐诗宋词等声情并茂的讲出来,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会更加有画面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孩子还能跟着读,边听边互动,更加容易消化。陪孩子听有声书,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与枯燥的文字相比有声书更加形象,通俗易懂。
在听有声书日渐流行的同时,很多提倡亲子阅读的人会持有反对意见。确实,对于大一点、认字能力强的孩子来说,听有声书无法锻炼其阅读能力。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停下思考,而听有声书的话,没有时间去思考,无法让人沉静下来。另外,很多人会担忧,常听有声书而不阅读的话,会逐渐缺乏辨识文字的能力,这就好比码子跟写字,确实习惯了手机、电脑的拼音打字方式后,有时候提笔反而不会写字了。
有声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阅读时间,却也减少了阅读的乐趣;阅读需要沉下心来去品味书中的味道,却被快节奏的生活打乱了阅读的节奏。若是听有声书跟阅读相结合的话,我想会更加有效。既锻炼听力,又锻炼阅读能力,更加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格格亲子读书会,让孩子形成一生的读书习惯。 宽度看到全世界,广度看到五千年! 让你建立起系统的亲子共读体系!如有任何亲子共读问题,请给格格留言】


格格巫育儿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孩子们都可以很方便地听书了。

听书有一些好处

,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听,可以出门坐车的时候听,听书的对象也很丰富,有很多选择,内容多是专业播音员录制,语音清晰,语调生动,孩子从中能获得很大的愉悦感。

不过呢,听书的好处再多,也不能替代亲子阅读

阅读需要运用视觉感官,能看到文字和画面,可以帮助孩子认字,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带给孩子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听的对象毕竟是来自第三方,而亲子阅读,是孩子和父母一起的美妙亲子时光,父母的语言、表情,对孩子提问的回应,还有双方的非肢体语言,都会营造一个真实温暖的氛围,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所以,听书是阅读的一种,但是它代替不了阅读,更代替不了亲子阅读。

……………………………………

Hi,我是一个军嫂,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因为热爱与梦想,也成为了一名正面管教讲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愿和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聊聊育儿。

育儿育己,悦己悦人,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长!


娜娜育儿育己


谢谢你的问题。我的孩子很爱听有声书,正好就着这个问题好好思考一番。就从阅读与听有声书的区别来说吧。

感官上的区别。

听有声书是用耳朵接受语言信息,而阅读是用眼睛来接受语言、图画等信息,它们传输到大脑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也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对声音很敏感,有些孩子则对图画、文字更感兴趣。如果你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听有声书,那就筛选优质的内容让孩子听个够吧。如果你的孩子并不那么感兴趣,就陪他一起听试试,如果还是不喜欢,就不必勉强。

情感上的区别。

通常来说,我们给孩子听的有声书,都是播音员充满情感的演绎,从这当中孩子不仅会感知语言,更能体验到情感的变化和张驰。这样的体验会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并进入了语言所带来的情境之中。但是,这样也会影响孩子对语言的自我感受,因为往往孩子在听有声书时的情感是随播音者的情感而起伏的。

而陪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可能对语言所勾画的情境没有那深的体会,但爸妈的全情投入会把孩子引入一个散发着温暖、愉悦的气场中去,孩子除了吸收书的内容不部分,而吸收了爸妈的爱和阅读的美好。当然,这是建立在爸妈全情投入的基础之上的。

时间上的区别。

听有声书是合理利用碎片时间的好方法。特别对孩子来说,父母并不是时时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听有声书就是很好一个选择。孩子不会因为没有人陪伴而感到无聊,也不会总闹着要看动画片、玩手机。

总的来说,听有声书是一个很好的、孩子认知语言的方式,是阅读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但还要注意一点,因为在听有声书时常常是不回放的,所以在思考度上就较阅读浅一些,所以,爸妈在选择有声书的内容上,可以选择易懂、有趣的内容而不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


河马妈妈育儿奇想


其实这个答案算又不算。为什么算呢?

什么是有声书?对于大人来说,这是上下班路上、车上用来打发时间,同时为了让时间变得有意义一些,用来听的音频。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通过电子产品,发出相关的音频,通过声音的方式刺激孩子的听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虽然语言是丰富的,但是电子产品确是冰冷的,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关怀。

有声书本质意义上还是算书,但是这个书不是实物,是通过电子产品满足的需求,即便电子产品传出的声音再有感情,还是不能够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当然,在给足孩子基本的情感陪伴以后,如果还觉得想要孩子听有声书,让熏陶无处不在,那是可以尝试的。所以,听有声书,算阅读得一种方式,但是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给孩子正确的陪伴方式,应该是父母每天下班后,晚上七八点钟,带着孩子到家里的阅读角,安静的陪孩子读30分钟的绘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养成习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陪着读绘本,同时也让孩子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这样的方式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另外,对于1岁前的小孩子,有声书的作用,就是刺激孩子的听觉,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有声书在发音、感情方面都非常饱满,可以弥补父母在读绘本过程中没有感情的缺憾。

有声书,应该是父母没有精力的前提下,作为补充陪伴孩子的方式,而不应该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


做最棒的妈妈


语言的学习氛主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主要输入方式为“听”和“读”,主要输出方式为“说”和“写”。

个人认为,听有声书,虽然和书沾边,但不属于传统阅读方式,仍然属于语言学习四个方面中的“听”,而不是“读”。

为什么听有声书不能代替传统阅读呢?

个人认为:听书使用耳朵听,阅读是用眼睛看,阅读必须要以识字作为基础。而听书,并不能代表孩子已经认字。因此,即使听再多的书,因为没有用眼睛看,把听的声音和相应的字对应,即使对书听得滚瓜烂熟,理解的再透彻,听得水平再高,也不能直接代表孩子认字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但为什么提倡孩子听有声书呢?

首先,有利于学龄前孩子培养语感,为日后的认字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听书可以利用开车、睡前等时间,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潜移默化地利用碎片时间,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的进行语言积累。

第三,听书和一般听别人聊天是不一样的。书籍用语一般都很规范,书面化,孩子通过听书,与日常口语相比,学到的是更高级的词汇,有利于为日后的阅读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个人认为,虽然听有声书,不能算传统的阅读方式。但是,因为其用语规范、便于磨耳朵[培养语感以及对于时间的灵活掌握等优点,仍然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语言学习的方式。


家有双语娃


明确的告诉你,不算。阅,是看的意思,读,是用嘴巴说出来。阅读是一个从视觉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图片和文字。

听有声书,只是依靠耳朵来获取信息,固然我们能从语气当中捕捉到紧张、悲伤、喜悦等情感因素,但是故事的场景感和画面感都是要依靠想象的。

想象源于实际生活。试问一个刚接触阅读的孩子。并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也没有机会从书中获取大量的生活认知,想象好比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又如何开展呢?

让孩子听有声书,只能作为阅读的一个补充,建议可以当成睡前故事使用。当然这个有声书,如果是妈妈自己读的,那就更好了。


与俩宝共成长


有声书和电子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成人世界里已经成为人们“快餐”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不能算阅读。纸媒书籍里的文字、配图、装帧包括纸张等每一个元素都是有着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这些都会对孩子形成文化渗透。

首先,文字。中国文字是象形字,每一个文字都有其独特的由来,所以孩子需要对文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听电子书显然做不到这点。

其次,配图。纸媒书里的配图都是经过编辑精挑细选的,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图画,这些会帮助孩子理解文字内容,并从视觉上给孩子带来兴奋点。

其次,装帧。纸媒书的装帧,都是经过专业人士设计而来,这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最后,纸张。纸张是书籍的载体,在跟孩子一起翻动纸张的过程中,孩子通过触及纸张的手感,听着家长细声地阅读,这何尝不是一幅温暖的亲子画面。

总之,阅读享受的是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慢慢品味。有声书、电子书只能作为传统阅读的补充,但绝不可能取代传统阅读。尤其在幼儿阶段,家长还是要尽可能地亲力亲为陪孩子一起“读”书,而非“听”书。


兜妈有话说


个人认为,有声书不算阅读,尤其不能够算作亲子阅读。有声书的出现是帮助人们在不方便用眼阅读时的补充,就像以前广播,用声音去触摸心灵,或是连载故事来引起兴趣,所以开车或是深夜才是最集中的倾听时间。

阅读的要求是不同的,首先对于孩子来说,图像色彩的冲击是最大的,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介绍孩子故事情节的很有效帮助,孩子甚至可以从图片中锻炼猜测故事的后续发展。

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看图,还有对文字的积累。亲子的共读,配合指读,可以帮助孩子增加识字的能力,积累就是潜移默化,一点一滴的功夫。

阅读爱好的培养,也是需要亲子共读来实现的,带孩子去探索书中的未知世界,通过个人的阅读来掌握知识,理解内容,通过父母的解析来培养孩子的性格,教授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也是亲子关系培养的重要时刻。

有声书只能作为打发行车时的无聊,或是个别特殊情况下休息眼睛安静下来的小措施,不能称其为阅读。


双手牵两儿




酱香博物馆


当然也算,但这只是阅读的一部分。和我们说孩子学英语一样,不能哑巴英语。那么对于我们的母语来说,更不能只听不读不看!

当然,这个也要看孩子年龄,低幼儿童听为主,看为辅。到了5、6岁甚至更大,就应该看为主听为辅了。

另外,在有声书的选择上也要家长注意,要选那些听起来有意思的,声调抑扬顿挫,有感情有情景的有声书,比如凯叔讲故事,我们小时候听的曹灿爷爷讲故事等等,只有这类声情并茂的有色故事,才能让孩子的听,也发挥更好的作用。

我们老大二年级(7岁多)开始读哈利波特,他们老师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能读的懂?其实没什么,就是因为在无意中我找到了一个以评书方式播讲的哈利波特的故事的有声书,他,甚至二宝(当时4岁),都听的津津有味,入迷的很。当我买来整套哈利波特,他立马拿起书读了起来!虽然读的不是那么顺畅,但有之前听评书的底子,他都读明白了,而且记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