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需不需要报补习班,我总觉得12岁之前让孩子玩好培养兴趣就好了?

拖出去没


关于小学生需不需要报补习班,我觉得因人而异,要看孩子的资质,以及家长的期望值。

首先说孩子的资质。中国的教育不承认个体差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目标,类似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一分的灵感”之类的名言警句,都在告诫人们:要努力,要勤奋。但殊不知,名言还有后半句:“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更重要。”而现实中却是普遍存在的,有的人不管怎样努力,他就是学不好;有些孩子不怎么学,却是“学霸”。这就是禀赋差异导致的。有些禀赋强的孩子是不需要报补习班的,他们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会自觉学习,拓展知识面,收获比进补习班还大。

我家邻居的孩子今年考取了北大,家长说她从小到大就没报过一个补习班。我相信,这样的学霸还有好多,他们都不是靠“补”学习好的。

其次说一下家长的期望值。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快乐发展,将来能不能上好学校都无所谓,那么,恭喜您,这种理念很美好,您只要能保持淡定心态就好,不必理会别人,也不必从小让孩子上补习班。

但如果您追求让孩子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那您还真得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对症下药地补一补。

有人说:“小学发展特长,初中重视文化。”就是说,小学阶段,至少是低年级阶段,要重视孩子兴趣、特长培养,比如舞蹈、古筝之类,因为小学课业负担小,初中开始课业负担重,初中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培养兴趣,所以,要在小学阶段解决。

至于文化课,三年级以前没有必要补,但家长可以引导多读书,扩大阅读面。四年级以后,由于有小升初需要,可以适当补一下,数学逻辑思维、英语剑桥等。


飞飞飞飞的鱼儿


关于孩子需不需要报补习班的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北大清华的学子,不是补习班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需要到补习班里去提高成绩,从短期来看,有可能让成绩有所提升,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影响了孩子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朋友家的女儿,在五岁前,家长没有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也没有教孩子认识汉字,更没有教孩子做加减法。而是有空就带孩子出去游山玩水,并拍了很多照片。而其他家的孩子,在三岁时就送到幼儿园,又学唱歌,又学跳舞,还有绘画等,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朋友家的小孩,在和大人一起游山玩水时,养成了豁达开朗的性格,做事也很积极主动,善于去发现一些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从来未参与任何的补习,她的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比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现目前在市上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三,成绩稳居全年级第一,也从未参与任何补习班的补习。

每当出去游山玩水时,所有的行程、吃住、费用等情况,均由她来安排。记得去年西藏自驾游,在哪儿游玩几天,住哪一家宾馆,提前预买门票等,她都安排得妥妥的,真是父母的好帮手。让孩子在游玩过程中得到锻炼,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了亲子感情。



孩子的童年,本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心,就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感,在游玩过程中增长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能力。


Lance课堂


我是小学美术老师张素贞,一个23岁孩子的妈妈。感觉还有一点资格谈下这个问题。

就小学知识量而言,正常孩子是没有必要参加补习班的,根据孩子的爱好而参加的兴趣班是可以的。

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3岁看大,7岁看老这个俗语我认为一方面说的是原生家庭对孩子个性塑造的过程,另一方面,来源于孩子自身带来的业力,习性,天赋是孩子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其次,对于家庭而言,孩子是复印纸,家长是原件,你不要指望一个原件有问题的纸张能复印出好的作品,一个整日打麻将的家长让孩子好好学习正是上面那句话的对照。

最后,说句心里话,小学阶段,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重要的事情。

这句话如果很重要,那么我说三遍好了:

小学阶段,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重要的事情。

小学阶段,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重要的事情。

小学阶段,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重要的事情。

我是少儿美术老师张素贞,如果有国画方面的问题,欢迎关注我,多多交流,指教。

我在今日头条等您








美术老师张素贞


“小学阶段,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重要的事情”,此话不假,但不是就可以不补课而且不疯狂补课。如果不想让孩子进清北、985就当我没说。

我可以绝对负责的说,小升初的成败决定高考。

以北京为例,北京共16个区县大约360所高中,考取清北的学生99%甚至更多的集中在海淀区和西城区的十几所名校,比如人大附、十一学校、101、北大附、清华附、四中、八中、师大二附、师大实验中学等。其余14个区县的200-300所学校几年没有一个考取清北的。不进入那十几所名校可以说就基本与清北无缘。

你会说可以中考进名校高中考清北。这也是没多少机会的。考取清北的学生都是那些名校初一招来的牛娃择优成立的实验班的学生,一般是2-4制实验班,就是初中2年,高中4年,不参加中考直升本部高中。这些学生包揽了学校接近100%的清北录取。至于中考进入名校高中的学生远远的被实验班直升的学生踩在脚下,几乎没有谁能考上清北。所以说小升初进名校实验班是决定高考去什么样大学的。

你觉得小学不补课能进名校实验班吗?就算孩子小学每门都考100分。简单的说,能进实验班的孩子高中的语文课文和文学常识基本背完了,英语一般有3000以上词汇量了,很多有Pet等证书,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不在少数,奥数各种各样的杯赛拿奖。没有奥数几个奖,报考名校连考试机会都没有。

海淀黄庄疯狂给孩子报班的家长哪一个不是高学历精英?本身清北毕业的就大把抓。人家孩子的基因本来就好,再疯狂补课,你的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再好,跟人家PK一下,估计秒成......。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高度。

我媳妇是河北宁晋县1991年的高考状元,高考成绩超过清华录取线小20分,现在在北京某名校任教数学,特级教师,北京高考数学命题组的成员。我现在就带孩子在教育机构上课呢。你的孩子不补课,我不信有任何机会在小升初以至以后高考上能超过我的孩子。

小升初必须进名校,小学必须补课。


专骂黑师人


首先确定12岁差不多是在5年级的样子,关于补习班这个问题我也是认真的考虑并对比过。

我认为补习班还是因人而异,作为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并曾经也做过家教、培训机构也干过,说说自己的看法。

1、幼小衔接:作为过来人,这个还是强烈推荐的,尤其是拼音及拿笔姿势,字的笔顺。不是说各位家长水平不够,还是觉得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我曾经遇到好几位家长普通话不标准,还在教孩子拼音,其实这真是害了孩子。

自己拿笔姿势,自己写字笔顺,坐姿都不是很对,真的后期让孩子改很难。

2、语数外:这三门,个人见解如下。

语文:其实很多是基础,要大量阅读,慢慢积累,不是一朝一夕靠培训机构立马就能很厉害的。文化素养底蕴还是很重要的。

数学:这个真心得靠练,接触的题型多了,自己的思路也会开阔,不至于拿到题目慌。这个可以家长买书回来刷,要家长用心,不会的也需要家长去引导。

英语:不仅仅是书写,现在也要求口语,交流。语言环境氛围很重要,很多家长说不上英语课,但实际上一开始会很累很累。其他孩子已经能简单对话了,你家还在背英文字母,这个不仅仅是孩子的心理,更考验家长的心理。

3、兴趣爱好:孩子有时候看啥都稀奇,能坚持下去的又有多少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终不知道学了啥。


我对木木的计划是,幼小衔接上,后期的语文数学是不准备上的,准备自己带,也是一直这么做的。英语,个人发音不咋地,从一年级才开始带着学,目前报个网课,让他先试试。和同龄人相比,英语确实落后很多,其实我也是觉得英语一报一年两三万,我肉疼,没有语言环境,学了效率也不高。


归根结底在于家长想要孩子怎么样,家长付出的多,孩子需要在外补的就少,能自己来就自己来,如果实在不行,千万别误人子弟,还是放孩子自由吧。


木木赤赤育儿


小学生学需不要上补习班取决于各个家庭、各个孩子的不同需求,题主觉得12岁之前让自己孩子玩好、培养兴趣(不知道是什么兴趣)就好这是你的个人选择,你自己觉得好就行!

<strong>相信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

我知道,你这样的选择在网上可以收获到不少的“赞同”,但是生活中你却可能觉得这种想法为什么会被很多人质疑。

这不奇怪——

因为生活中的人们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比较“现实化”的一些讨论,而网上的讨论很多时候是侧重“理想化”的讨论。前者大家可能都很熟,彼此也欺骗不了什么,而后者隔着网络随便说,比如我就告诉你说“我孩子从小一个辅导班没去过,但是考上清华了”,你信不信有关系吗?说的人不在乎,听的人什么样的人会在乎呢?可能只有那些还心怀“幻想”的人会相信吧?

你想给你孩子一个玩耍的童年,那是没问题的,我只是特别的好奇你会让你的孩子怎么个玩法?

因为同样作为父母我觉得让孩子“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安排各种玩才会更有意义却是一件比让孩子学习还要难的事情——无论是对时间、精力还是金钱的考验,我认为“玩”一点不比“学”来的容易。

更不用说你说的“培养兴趣”了,这东西其实比“学”、“玩”还要再难上一个层次!

<strong>我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去带着孩子尝试寻找、培养他的可能有的兴趣爱好,前前后后耗时两三年好不容易才找到那么一两个孩子比较有兴趣的项目(编程、乐高和书法),这个过程花费了时间不说,关键也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钱财。

如果以上的问题对你来说都不是事儿,你都能够解决得了,那么我觉得你完全可以全照你的想法去做啊!要知道,如果你能做得到这些的话,那么我绝对相信你在孩子学习上也会有很多的办法让孩子即便是不去补习班也能够学的很不错的!

因为这些事情如果孩子不是天才,那么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家长的能力!

12岁之后你打算怎么办?

这是我比较好奇的另外一个问题。

看你的意思是想说等孩子12岁上了初中之后再去以孩子的学习为关注重点是吗?

我觉得你想的太简单!

1、那个阶段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如果不是很好的话,再去培养习惯效果会比较差,当然,如果不去做的话会更差。

2、青春期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法抗拒的,无论你愿意承认与否,大多数的孩子在那个阶段(其实不用等到那时候)对父母的一些要求、看法等已经会出现排斥了,你觉得你有什么自信能够保证那个时候你们的交流或者说你的安排孩子会听?

3、明知道12岁后要努力了,为什么之前不能提前“分担”一些呢?你到底是给孩子分别做《小学计划》、《初中计划》呢还是说给孩子做一个《12年上学规划》?前者都是独立规划的,那么各个学段的衔接你如何保证不出问题?

所以我一般给家长的建议都是希望他们能够从孩子的整个学业生涯去考虑而不是把整个求学的过程肢解开分别提出要求。

你的“培养兴趣”是不是也包括培养学习兴趣?

如果是,那我觉得你的孩子可能还是比较小的,要么没上学,要么刚上学。

因为当你孩子真的上学之后,你有特别的想给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是事儿远不是跟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可以把几道题、几首诗讲的非常精彩,但是你却很难做得到让全科学习都变得很精彩很吸引人。书写、阅读、背诵、听写、默写、写作、应用题……太多的甚至是枯燥、乏味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学习内容你觉得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有兴趣去做呢?

你考虑过这些吗?

作为过来人我分享点我的经验——让孩子保持学习上的优秀,他就有兴趣去做了!因为一方面他自信,另一方面他愿意收获更多的认可。

如果你的想法仅仅是停留在——孩子成绩不好我也不会怪他这个层面,你相信那些所谓的“成绩不重要”的言论,你会发现,做到这点并不难,难的是未来你想让孩子提高成绩的时候你却发现难上加难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那些给孩子报各种班学习的家长不都是“傻子”,他们当中也有很多非常有头脑、有实力(物质)的社会精英,而且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除了给孩子只会安排学习就不会安排别的了(比如玩),如果他们这么说了,那不过就是让你“同情”一下,心里平衡一下而已。你会觉得他们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吗?只不过人家都能兼顾到而已……问题是你行不行?

教育孩子短时间内走点歪路没关系,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就是了,大家大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经验很正常的。所以我们才会彼此都学习不是吗?但是如果只是靠自己的想象,不顾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择校、升学等),那么我认为这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罢了。

所以,最后我想说:报班学习的孩子未必不快乐,而不报班的孩子未必玩的快乐——真正应该给孩子安排的、设计的“快乐”应该是孩子身心能够融入其中并且还有正面收获的活动,否则你给孩子一部装满了游戏的手机,他也一样会“很快乐”,但是能一样吗?


<strong>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一般情况下,我觉得小学生没必要报文化课补习班。

因为小学的文化课内容相对于家长而言,都是很简单的,知子莫如父,自己孩子学习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困难,家长心里有数,完全有能力辅导自己的孩子。而时下一些补习班,也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无非还是依靠教辅资料机械强化训练而已。

如果孩子对艺术类有天资有潜力有兴趣的话,家长可以给孩子报补习班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我小学是的一个同学,学习很是一般,可是对于绘画却是无师自通,兴趣颇浓,见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像什么,寥寥数笔,惟妙惟肖。可惜那个年代受条件所限,他的这一特长没有得到专门培养,十分可惜。

12岁之前的孩子培养兴趣爱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味的让孩子玩好就值得商榷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入学前的孩子可以让他尽情地玩,并逐步发现并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但是对于入学后的小学生来说,不能一味地让他由着性子去玩,而是应该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育人第一,知识第二。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小学,如果没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让孩子好好学做人的道理,只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搞题海战术,那么孩子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长大后即使走上工作岗位,也会走不高,走不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还是如果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给他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小孩大多数都喜欢玩儿。

现在很多小孩都会参加兴趣班,补习班之类的,其实只要孩子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家长能够帮助辅导就可以了。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发展孩子的特点慢慢引导和培养。

每个人总有出众的地方,总会在某个方面超过他人,只要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只要社会条件有利,他们即使没有成为天才,也一定会成为某一方面杰出的人物。

学生听老师讲课,关键是听,其次才是记笔记,因为笔记上的东西不一定说明已经理解了,而且只有理解了内容才能够更好的记住它。有的时候上课做了笔记,课后不一定会看,往往只是机械的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了。

所以小孩子可以去培养一下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补习班大多数孩子都不需要参加。



因教益


小孩在12岁的时候,比较关键,这个时候开始懂事,但也是比较调皮,比较叛逆的时候,性格最容易受到影响,在这个时候不应该给他过多的学习任务,着重去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和脾气性格,所以我个人认为没必要参加补习班。

其实学校里的学习量是可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的,只是有时候孩子比较贪玩,学习了消化不够,为什么消化不够,还是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这跟他性格有关,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多去陪伴他,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他,用正确的方式让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对以后自己生活的好处,当他明白后,他会很自觉的去学习,去规划。不需要别人的督促,更不需要补习了。所以父母必须用心怎样去培养孩子,不要只顾工作,把这些丢给补习班。有时候花钱了还不一定有补习的效果。

一个孩子在10几岁的时候他对事物的认知慢慢形成,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创业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多去培养他好的兴趣爱好,有条件的情况下父母跟他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增加他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对他性格上的自信心,自豪感,等有很大的好处,这个时候性格培养好了,以后他自己就不需要他人去鞭策,自己可以都会有好的学习计划和生活方式。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有时候只考虑外界对孩子的补习,应该想想自己能不能对孩子去补习,如果不行是不是可以自己去补习怎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样应该更重要!


多吧安


看孩子的成绩了,反正我儿子就是一开始学习不好,我文化低,没有办法就让补习班,周一到周五放学就跟他数学老师回老师家补习做好作业再回家,周六也是去老师家里补习写作业,周日学跆拳道与拉丁舞。这是他自己选的兴趣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