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模式,到底是对还是错,孩子太累了,可是又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如何?

家是我的信仰


中国有三四亿个孩子,但是最终只会有其中的30%能够考上大学。这样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这还是在现在,出生人口相对较少,学校扩招已经完成,相比以前的竞争,更小的情况下。

所以这个不是教育模式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模式,以这样的竞争程度,都必须是学的最好,最勤奋,分数最高的那些学生能够拿到最终进入大学的资格。

所以读书必然是辛苦的。除了天生智商130以上的学神和根本不想读书的学渣,基本上没有哪个普通的学生是不辛苦的。

所以每天作业从早做到晚,熬夜读书,顺便患上近视,这都算是家常便饭。

如果想走上大学这条路,又没有130以上的天才智商。好好努力,用功读书,肯定是没有错的。去怪教育模式没有意义,你想让孩子轻松,让他不做作业,那么以后他就肯定跟大学无缘。

如果他心中没有什么大志,随遇而安,家庭又能够满足他的生活需求,这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心中所想是考上大学,然后,做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努力,而达不到自己的理想,那么,就算家里挺有钱的,他也会感到非常的失落,人生会有很强烈的不满足感。

所以只要孩子愿意用功读书,愿意为读书付出一些代价,作为家长应该是要去支持的。在读书这条路上只要努力过,做到自己不后悔了,那么人生肯定是不会因为没有好好读书而感到不快乐的。

很多读书好的孩子,他们的智商未必很高,但是他们的家庭一直会教育他们要好好读书,并且教育他们读书的重要性。原因就是,他们的家长,曾经因为没有好好读书,做着让自己不快乐的工作,过着让自己不快乐的生活。因此不希望孩子重复自己的不幸福。

孩子读书固然累,作为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多多支持。多让他们吃好一点,提供足够的营养,足够的精力,有了好营养,自然才有好精力,努力学习。

记得我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是非常辛苦,进入高一以后,基本上就是每天一两点睡觉,早上五六点起床。这样一直坚持到高三。最后的高考成绩也让自己很满足。我的母亲,每天晚上12:00都会给我煮面条,还算比较有营养的香菇肉丝面。所以读书读累了,吃一碗面条,吃完了以后继续再读一个小时,也没有感觉自己精神吃不消。

那个时候家里穷,一个月只有600块钱工资。但是我妈还是可以把我照顾的精神抖擞。我也能够用非常好的分数回报我妈。

家长能够做到这样,基本上就够了,并不求经济上能够有对孩子多大的支持,但是在这些细节方面能够做到日复一日,孩子也能够有更大的动力。


外语那点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我们累,我家孩子喜欢芭蕾舞和画画,现在四年级不管舞蹈和画画都发展很好,但到了慢慢往专业上发展,我也和我老公聊过要不上舞蹈的专业学校,但我老公说孩子小,一个人在外面与家人分离不好,但不上专业学校,到上了初中和高中就有可能把这些辛辛苦苦学的专业扔掉。而且,在小学看我家孩子的成绩数学不好,其他还行。所以我们很纠结,而且找老师也不好找,现在国内的教育形式单一死板,学专业文化课就得放弃很多,如果文化课学的多专业就得放弃很多,纠结啊!孩子也很累!在学校学的,除了数学不用报班(老师很负责)以外,其他功课都得报班,尤其英语,教学水平达不到,考试到挺先进,什么改革,就是让你出去报班,把教育商业化。那还搞什么基础教育呀?学校交不了,你还得在学校浪费时间。你说这找谁说理呐!很恶心!


妮妮007


这个问题提的好,你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里话。

看上去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好像怎么做都不行,矛盾、焦虑、纠结,许多家长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但真的没有答案吗?当然不是。

从来没有完美的教育模式

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它仍然是现阶段最好的模式了。我们也在探索和前进,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的确很累,上不完的培训班、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孩子的压力特别大。

可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要想想,这些都是教育体制强加给我们的吗?有多少是父母自己给孩子选择的?

这就提到了第二点

相比教育模式,父母的心态对孩子影响更大

问题中你也说,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意思就是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的未来会更好。


可真的是这样吗?孩子的未来究竟如何,谁也无法预测。

是的,上更好的学校,接触更广阔的世界,相对来说,以后会有更好的工作,会找到更好的伴侣,拥有更好的家庭,会更加幸福。

我们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能幸福,我想,没有家长会反驳这一点。

可孩子的幸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仅仅是成绩和学历吗?是,学习很重要,但在孩子的未来中,它所占的比例只是那么一点点而已。

真正决定孩子未来是否幸福的,是家长的心态,以及由此导致的孩子的心态。

在不完美的教育模式下,平静自己的内心

先提升自己,不因为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就心生焦虑、患得患失,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未来一事无成一样。

家长必须要明白,那些才艺和成绩决定不了孩子未来的幸福,别看得太重。如果你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紧盯着不放,孩子反而会越来越反抗。

只有家长内心充盈富足了,才有能量去教育孩子。

然后引导孩子。不是管教不是控制,是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在哪儿,并保护和激励,孩子喜欢的事情,乐此不疲地陪他去做,哪怕看上去没用,从小就跟孩子一起阅读,爱阅读的孩子,在学习中也会事半功倍。

最后和孩子一起成长。对,是一起成长,而不是天天催着孩子成长。让孩子读书,首先你要读,让孩子勇敢自信,首先你要勇敢自信,让孩子快乐幸福,首先你要做个快乐幸福的人。

我想,如果我们能做好这些,孩子的未来一定不会太差。


跳跳妈03


只能说大行情是这个样子,没办法的事情,所以造成每个孩子压力大,每个家长都焦虑

我想说说我期望的教育模式吧,个人觉得每个孩子都会有适合自己的成才模式,每个孩子的能力和天赋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能在孩子在幼年时就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仅仅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因为现在高考加分或者艺术生分数低的附加因数去选择自己的兴趣班,从小到大就这样的热爱下去,从感兴趣到热爱到深爱到在自己深爱的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而不是被迫去上各种迎合教育各种班,涉猎广泛而不仅限于课本里面接触到狭窄的知识面,不用因为一道题反复不停的去做去烦躁,用这种新颖的知识充盈自己的大脑,说不定那道不会做的难题会在其他的道路上突然灵光乍现而灵慧贯通。

以上是个人对教育情况的一个愿景吧,再来看目前的大环境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兴趣班补课班像雨后春笋一样突突突的各种冒出来,然后就可以看到疲惫的孩子和家长们开始穿梭在各个兴趣班的路上。

孩子还小,没有选择的自主性,也说不上有兴趣还是没有兴趣,但是同学们都是一样的每天都有不同的课程,自己如果不去是不是没有共同语言和谈资呢,于是就只能继续下去

家长也是各种观望各种焦虑,比如现在有了小升初的面谈择校机制后,语言班开始大火,生怕一个不小心孩子不会说话语言谈吐能力不行拦住了进去名校的路,孩子的未来似乎就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就得为未来各种铺路

现在的教育模式只是讨论一个对错没有什么意思,肯定有错的一部分,要不然为什么要不停的改革呢,但肯定也有对的一部分,然后持续下去

孩子的未来是每个家长最焦虑的焦点,个人给个小建议,有效率的陪伴或许会比更多的辅导班会更好一些,如今的网红小神童们好多都是高质量的陪伴陪出来的,与其纠结自己还无法改变的大环境,不如把自己焦虑的精神挪到高质量的陪伴上面,让孩子能学到更多的情况下还有更多父母的爱的陪伴


蓝度9


提到教育模式,感觉这个问题有点大。接下去看才明白说的是孩子太累了,但是又不敢说放松,怕耽误孩子的未来。

这位家长明显是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不知道孩子是处于高考的压力下,还是处于家长给报的各种辅导班过多的压力下。

如果是处于高考的压力之下,在现行的制度下,没有别的办法,必须努力拼。认清现实,认准目标,埋头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给孩子以最大的支持。

如果孩子还小,怕孩子压力大,累,那就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的调整,讲究一个度的问题。

最后来谈一下孩子的未来。其实做家长的,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幸福。但幸福这两个字,怎样才能获得?只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高的经济收入?其实这些都未必能让孩子获得幸福。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便在别人看起来很苦,但自己也能够乐在其中,这才是幸福。

我觉得孩子的教育,从小努力的发现他的兴趣爱好点,对于适当的培养,将来孩子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愿意做什么就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仅不感觉到累,而且我相信一定干的不会差。





亮晶晶老师


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小孩是很累。部分原因是各种贩卖焦虑的结果,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就必须学。比如其他孩子都在上课外班,你敢不上吗?你肯定不敢,因为都说了,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


因此,如果家长不了解教育规律,不懂教育,绝对被这些焦虑言论遛死。如果自己懂教育,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帮他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小孩完全可以不用上兴趣班,照样是学霸。不上课外班,掌握学习方法,小孩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这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小升初没有统一的考试模式,除了要求奥数,有的还有才艺,小孩什么都不敢拉下,学得东西比原来的人多,自然就累。这个就看家长智慧,小孩是否有这个能力,是否必须要进名校?我看很多孩子在家长逼迫之下,丧失了学习兴趣,即便进了名校,也是垫底,还不如在普通中学愉快地学习生活,心情好,其实结果不会太差。但家长一般不敢试。


最后一个原因,虽然高考招人多,但985、211扩招有限,但人人都希望读好大学,竞争激烈,所以比较累。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在我看来,除了清北、985,部分211,其余学校都区别不大,学生在青春期能认识自我,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比高考多考几十分要重要得多。


他山石家长部落


无论生在什么时代,都不用讨论一些事的对错,跟着走就行了,因为你在车上。








用户7695540248482思


现有的教育大多数家长(老师是一种职业)认识到的只是应试教育,什么意思?为考试而学习,为分数而学习,有考试分数就有高低,分数考得好这孩子学习就好,分数低这孩子学习就差。这是教育上的一个严重误区,学生,学生以学为”主”,为了中考,高考,演变成竞争激烈的”考生“!那么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习分数究竟应选那样?

鼓励孩子学习这本身没有错,但大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学习是陪伴一个人一生的,而且是无止境的。特别是,孩子在应试教育分数落后情况下并不代表这孩子对学习不热爱或没有兴趣。

鼓励孩子们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不断成长中的学习。


旭日东升38030061


怎么做都是不完美的,到处是不确定的事,20多年前北京初中毕业都想考个,转户口的学校,不管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只要转户就好。过了10多年 ,农业户口的,村里分这,分那,转户还给钱,出生的孩子想上什么户多行,不要跟风,人生本就不完美,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做孩子喜欢和应该做的事!


喷泉设计


有几千万不想考大学的孩子,被裹挟进过度学习身心疲惫不堪,首先为几千万不考大学的孩子减负。设立初中技校,小学毕业生自愿选择学习一技之长,掌握独立自主谋生能力。其实过去年代大多数孩子,十六岁进入工作岗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