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都是交流的细节,一定要看到最后。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闹市遭枪击身亡。时任副总统的林登,贝恩斯·约翰逊随即就任美国第36任总统。很多人觉得,约翰逊下过是一个撞了大运的小人物。约翰逊出生于得克萨斯,他个子魁梧、嗓门大、举止粗鲁。他曾当着众人的面撩开衣服,给大家看身上阑尾手术留下的伤疤,还会坐在厕所马桶上办公。在电视上,约翰逊的公众形象是可笑的。他戴着一副滑稽的老花镜,不断地斜着眼睛看讲稿提示器,紧张得大汗淋滴。像他这样的人,怎么能胜任美国总统呢?他最多干完一年,就得下台。

大人物都是交流的细节,一定要看到最后。

1964年,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开始了。约帕逊被提名为民主党候选 人,他的竞争对手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保守派参议员德华特(Bmn Goldwater)。出人意料的是,约翰逊大获全胜,他在国民普选中获得的支 持率高达61.1%,是1820年以来美国总统候选人获得的最高支持率。在动荡 不安的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向美国人描述了“伟大社会”的蓝图。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总统之一。 为什么在风度翩翩、年轻英俊的肯尼迪总统之后,美国人民还能接受粗鄙无礼、毫无个人魅力可言的约翰逊呢?有一些政治家擅长“批发政治”,他们能够施展个人魅力,直接跟民众对话,直接赢得大众的支持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当他在广播里发表“炉边谈话”的时候,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大家都聚集在收音机旁边。约翰·肯尼迪也是这样的人物,他在波士顿竞选众议员的时候,很多爱尔兰商天主教家庭的女孩子都来做志愿者,她们因为能够帮肯尼迪写传单而激动不已。

大人物都是交流的细节,一定要看到最后。

约翰逊的风格不是这样的。他擅长的是“零售政治”,一次只招待一名顾客。约翰逊的祖父和父亲曾多年担任得克萨斯州议员,约翰逊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深谙官场上的处事待人、见风使舵。22岁的时候,约翰逊开始给得克萨斯州民主党众议员理查德·克莱伯格( Richard Kleberg)做秘书,到了首都华盛顿。刚到华盛顿的时候,他住在宾馆里,还有很多政界人士也都住在同一间宾馆。那天晚上,他一共洗了四次澡,四次技着浴巾,沿着大厅走到公用浴室,四次打开水龙头,打好肥皂。第二天早上他又早早起床,跑去刷了五次牙。为什么约输逊这么爱清洁呢?不,他不是有洁,而是要借去浴室的机会认识有用的人。他用这样的方式结识了75位议员的秘书。当时,国会议员的秘书们成立了一个自己的组织,俗称小国会”,约翰逊由于表现出众,人缘又好,短短一年之后就被推选为“小国会”的“议长”。有个《纽约时报》的记者曾经回忆自己和约翰逊的交往。那时 约翰逊还是副总统。记者受报社的指派,报道参议院活动。在国会大厅里,他还在四处张望,忽然,约翰逊一把拉住他,非常亲热地说:“快,快跟我到办公室来,我一直在找你。你是唯一了解这里情况的记者,我得跟你透露些情况。”然后,约翰逊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他一边讲,一边在纸上随手写东西,并把秘书叫来,把纸条递给他。秘书出去了一会儿,又把纸条递给约翰逊。约翰逊瞄了一眼,把纸条塞进口袋,继续亲热地跟记者拉家常,说到他的工作、过去做过的报道,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记者不禁目瞪口朵、受宠若惊。后来,这位记者辗转问到了约翰逊的秘书,纸条上到底写的啥。秘书告诉他,约翰逊写的是:“我是在跟谁说话?”

大人物都是交流的细节,一定要看到最后。

懂得这套把戏的政治家很多。里根总统竞选的时候,高举“反华盛顿”的标语,他的名言是:“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地方,政府本身就是问题。”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一到华盛顿,就参加首都各界人士的聚会招待华盛顿政界的各方人士,甚至包括他的对手民主党阵营的人。他跟大家说:“我们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也是这里的居民,大家都是邻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