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曾经用核武器爆炸来制造水库,并且证实是安全可靠的,为什么没有受到辐射影响呢?

L生813


苏联不光用核武器爆炸制造水库,还利用核爆炸制止过油气井井喷事故,进行过大规模的地震勘探寻找到了大量的油气田。

小油瓶只想说,这很苏联,这很战斗民族!

▲核爆情景

令人谈核色变的核武器,却被战斗民族“驯服”用来搞“基建”

谈起核武器,人们就回想起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投掷两个原子弹的场景,原子弹爆炸使广岛方圆14平原公里的6万幢房屋被摧毁,爆炸产生的辐射使得那些幸存的人在以后20年慢慢走向死亡,原子弹爆炸恐怖的杀伤力和后果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原子弹爆炸后将房屋建筑夷为一片平地

因此人们一般把核武器视作可以毁灭人类文明的灭世武器。

继美国人研制出核武器后,苏联也不甘示弱于1949年8月成功研制出原子弹,自此苏联人开始拼命扩充核武库,截止到1960年,苏联已经拥有1605枚核武器了,但是核武器有保质期啊,过期的必须销毁,这么多的核弹如果白白销毁了,那不是暴殄天物吗?

▲手握巨量核武器的战斗民族,就脑洞大开,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力这么大,我为什么不用他来给自然环境改天换地呢?

于是苏联人便制定了著名的旨在和平利用核爆的“第七号国家经济核爆炸计划”。

1965年苏联的“核平计划”便第一次开展。

当时位于苏联境内的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洲恰刚河周围居住的人口因为处于内陆、气候干旱等原因,用水一直以来是个大问题,苏联决定用核武器炸出一个深水坑,然后引入水源,制造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彻底解决当地用水问题。

▲核爆情景

于是在当年1月,一枚14万吨TNT当量的氢弹被埋在塞米巴拉金斯克洲恰刚河滩下178米深处,伴随着一声怒吼,烟尘直冲5000米的云霄,等到尘埃落定,一个百米深的大坑浮现到眼前。

经过简单加工,一个直径430米,总容量1700万立方米的漏斗形水库便形成了。

塞米巴拉金斯克洲恰刚河人工湖

▲苏联能源部长现身说法,在这湖里游一游活到99

最关键的是,工程完成后,当地人对这个人工河保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辐射并没有消除,当时的苏联能源部长听闻这些质疑,直接前往了该人工湖,亲自跳入湖中游泳,表明湖水中水没有收到辐射,后来这位部长的身体也没有收到辐射的影响,活到90多岁才离世?

那么为什么没有收到辐射的影响呢?

(1)和平核爆是根据应用目的和安全需要,专门设计的核爆炸装置,同时为了减少爆炸后进入人和各种生物的放射性核素,都是采用高聚变份额、低污染的核聚变装置。


(2)为了确保降低辐射,在选择爆炸时要正确选择爆心和核弹埋深,采取有效封堵等措施,尽量减少放射量的产生。这次核爆也是选择地下爆炸的方式,有效减小了核辐射的发散程度,将核弹威力控制在了最小。

(3)核爆炸造成的核污染不同于核电站泄露,他的核燃料燃烧充分,沾染危害更小,辐射的时间也很短。所以在本次核爆后,第二天,放射性沉降物的强度就降到了1毫伦/小时以下,不久后,就处于天然本底水平(15~20微伦/小时)以下了。

(4)最后水是最好的核辐射屏蔽体,的确放射性会有,但是水会有一定的淡化作用。


小油瓶侃历史


核武器的毁伤主要包括:光辐射,中子辐射,辐射沾染,冲击波,γ射线等电磁辐射。第三代核武器可以单独突出某一项毁伤效果。例如,中子弹主要突出中子流,其他效果降低,杀伤生命。造水库的应该是冲击波弹,突出冲击波物理杀伤,辐射沾染等较少(不是没有,是很少),所以可以造水库。另,中子弹的辐射沾染也少,所以杀伤敌方人员后,我方可以快速进入战场。


爱蛤迈德


和年代有关的。 核武器的毁伤主要包括:光辐射,中子辐射,辐射沾染,冲击波,γ射线等电磁辐射。第三代核武器可以单独突出某一项毁伤效果。例如,中子弹主要突出中子流,其他效果降低,杀伤生命。造水库的应该是冲击波弹,突出冲击波物理杀伤,辐射沾染等较少(不是没有,是很少),所以可以造水库。另,中子弹的辐射沾染也少,所以杀伤敌方人员后,我方可以快速进入战场。


汉中一叶知秋


苏联采取空爆,辐射没沾染土地,随风散了,利用冲击波开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