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恨,《红楼梦》未完,高鹗版的续写真有这么差吗?

卷毛八一八


不差了,与其他续作对比,会发现好歹是能让人看得下去的,其他版本的续作,有林黛玉死尸复活、有人鬼情未了,有贾宝玉最后沦落到乞丐吃糠菜、妙玉设一个机关炸死了官兵之类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之下高的续本还是不差的了。

1. 《后红楼梦》,三十回,逍遥子作

宝玉迷途知返,仍痴念黛玉。黛玉看破世态炎凉,整日参禅论道,拒与宝玉相见。黛玉表兄林良玉胸有大志,闭门苦读,乡试中榜,家事日兴。宝玉误为黛玉出阁,病愈重,几欲殆。贾复向林家提亲。黛玉梦中游太虚幻境,阅今世前生,心意始有回转。宝黛婚后,黛玉整顿家事,定家法,立规矩,恩威并举,颇有果效。后宝玉中进士,诗文得上赏识,得授侍读学士。时惜春入宫,得封仲妃。贾政官至工部尚书,因黛玉见解精当,视为知己。仲妃省亲,贾府遵术士张梅隐之言,勤俭操持而礼数周到。贾家日益兴旺,宝、黛、钗亦融洽,隔阂不再。

梦醒补续

曹雪芹梦醒后,想起前书确实有些疏漏不实之处,主要是林黛玉本有堂兄长林良玉未曾叙出;再有一僧一道,本为妖僧妖道:妖道为张道士弟子德虑、妖僧真名志九,二人结伙图财害人。前因骗财不成,便将黛玉、晴雯二人的生魂摄去,并将其年庚钉在木偶上,以便摆布她们。后来,他们又用迷汤拐走了宝玉。这些内容都需要在后书中重新补写。

事非从前

正文叙述了贾政在毗陵驿地方率人将僧、道及宝玉拿住,问清原由后,救醒了宝玉,放出了黛玉、晴雯的生魂,并将僧道二人交给地方官处治,父子便同舟北归。历经此番变故之后,宝玉迷途知返,贾政也开始改变了对宝玉的生冷态度。不久,晴雯借五儿之尸还魂,黛玉因有炼容金鱼,尸体并不腐坏,得以原体回生。宝玉之母王夫人一则想起了从前自己的许多不是,竟如活活害死黛玉一般,心中有愧。二则知道贾政手足情深,林姑太太止留有黛玉一女,幸而复活了,如再有怠慢,怕贾政不依饶。三则贾母的示梦已应验,黛玉分明与宝玉有缘,而且宁荣两府还要在黛玉手上兴旺。四则若将黛玉轻忽,怕宝玉还要疯颠。因而她时常过来探望黛玉,倒比照料贾母还要小心在意。但黛玉已看破世情,不仅对宝玉拒而不见,就是对贾政夫妇也只是在礼貌上还过得去,整日只同湘云、惜春等人论道参禅,不问他事。

林良玉

林良玉本是林如海胞弟林如岳之子。因于襁褓中父母双亡,便被林如海抱养过来。良玉素有大志,林如海夫妇亡故之后,为了报答两房父母的养育之恩,他闭门苦读十年,专攻经史,家事一概交给老家人王元等人经管。由于王元等人的辛勤操持,林家日益兴旺起来。黛玉复生不久,良玉准备赴京赶考,但先派王元到京城与黛玉接洽,置买房产并查看其它产业。黛玉通过王元等人将林家在京诸事项管理得井然有序。林家新买的房宅原是贾家抵出的产业,就在贾府附近。因此黛玉嘱托王元管理此处诸事。此时的贾家,在经济上依旧很紧张,又由于黛玉的态度使宝玉精神苦闷,贾府因而并不平静。

贾政夫妇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黛玉态度的转变上,故而经常前去看望黛玉,黛玉却总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不久,良玉带着同榜解元姜景星抵京,连同宝玉三人共拜贾家宾客曹雪芹为师,准备参加科考。良玉早已有心把黛玉许配给姜景星,遭到了黛玉的断然拒绝,却让贾家上下惶恐不安,宝玉也因此而生大病,未能应试。而景星却高中榜眼,良玉中了十三名,贾兰也中了第八十名。于是,良玉与王夫人的养女喜鸾成了亲,景星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因景星不了解其中的玄机,依然心想着黛玉。一日,他偶遇王夫人的另一养女喜凤,误认是黛玉,见到她色艳才绝,更加动了真情。良玉由于勉强不过黛玉,便使了移花接木之计,成全了景星与喜凤。在举行大礼时,病中的宝玉以为是黛玉出阁,因而病情加重,犹如当年黛玉归天前的情景。

事态出现转机

但因为此,事态出现了转机,贾家便再次向林家提亲。黛玉仍无动于衷。一日,黛玉和惜春在梦中同游了太虚幻境,共同翻阅了《十二钗图册》中的新改判语。她们又见到了贾母和元春,她们暗示黛玉、惜春,只有经过一番荣华富贵之后,才可证实此梦。此后,黛玉的心情渐渐起了变化。此时陪伴黛玉的晴雯对宝玉产生了恋情,紫鹃也忠于自己原来的情感,因而她们时常开导黛玉。在三个禅友中,唯独新寡的湘云已经真正悟道,对黛玉、惜春的将来已经先知,也时常点拨黛玉。在众人的敦促之下,黛玉表面上转变了态度,实际是以退为守。不料此时又出现了新的波折。

新的波折

王夫人看到贾薛二家如今都已衰败,不如林家正兴旺,黛玉的态度又如此孤傲,以为娶过来的将不是媳妇,而是"婆婆",自己还得看人家的脸色过日子,而贾政等人却忙着大操大办,甚至要把黛玉的名次排在宝钗之上。她便一气之下,带领着宝钗搬到薛家去了。先是探春等女眷,后有宝玉等子侄,一次次前去解释求情,都被挡了回来。宝玉即便站在门外哭求,也无济于事。此时的贾政,一点主意也没有,遇事屈己求全,将责任都推到了贾琏身上,让贾琏前去恳求,又让宝玉完全答应王夫人提出的各种要求,这才解决了冲突。但黛玉并未答应与宝玉成婚。她看到这种情形,便又提出了一些最能引起贾政反感的要求:如恢复原来的家庭戏班,还要由琪官掌管;琪官和袭人夫妇都回贾府;众姊妹按照原样搬回大观园等等。良玉只得找曹雪芹商量。

巧妙的办法

曹雪芹想出了一个名变实不变的办法,如把袭人夫妇变成了黛玉的陪房,这既满足了黛玉的要求,又不使贾政感到难堪。但此时的贾政却很开明,答应了此事。这个问题便解决了。黛玉与宝玉成了亲。

黛玉主事

但婚后,黛玉并不肯与宝玉同房,只让晴雯、紫娟、莺儿等去陪伴宝玉。宝钗则依然是豁然大度,对此并不放在心上。而此时的黛玉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整顿家事、振兴家势上了。她先提出了十四条措施,都是针对下人而制订的,可以称得上恩威并用,以威为主。如第一条是,两府里的奴才,子孙即便做了官,也不许更换名字接受封诰而违背了朝廷的制度,平时也不准违背等级而僭越。进府来主子赏坐,只许拿了垫子坐在地上,也要叩了头,谢了坐才坐。第七条是,家人们上班的时间,回话的地点都不允许出错,违者将处以四十大板。这些是威。所谓恩,便是加倍发给月米月钱,遇事按例加倍赏银而已。这些规矩一立,大管家们也就先惧怕起来,下人们更是舌头伸了缩不回去。

惩罚袭人

规矩的施行,从处治袭人一事中便可了解大概。黛玉分派袭人和蔡良家的管理自己和宝玉的衣物,二人一替一班,相互交接,贾环和贾芸赌输了钱,请求袭人帮忙。袭人便允许他们借当了她所管的部分衣物。到了期限,二人却未能归还,被蔡良家的察觉。蔡氏再三催促,并未告发,但袭人已被吓得大病不起。一日,黛玉叫袭人前来,袭人带病赶来,未来得及梳洗。袭人见黛玉不在,便与宝玉一同说话。黛玉走来看到此景,误以为二人有不可告人之事,当场大怒,命人立刻拆洗被褥。袭人未及解释,蒙冤自杀,未遂。宝黛此时虽已圆房,夫妻感情因而再出裂痕。察明真相之后,在贾政、黛玉的主持下,杖责贾环,斥责贾芸,不许贾芸再称贾氏子孙。因此一事,贾政夫妻间,黛玉与王夫人之间的感情也再次出现裂痕。原因是王夫人是偏向于宝玉、环儿这一边的。接着,宝玉因落水伤足,全心忙于家事的黛玉未能悉心照顾宝玉。王夫人对黛玉更加不满。后来,由于贾政的一再劝和,宝黛间的感情稍见好转。黛玉为贾环操办了婚事后,家庭矛盾才有所缓和,但是小的摩擦仍旧时时发生。

重振贾家

后来,宝玉也考中了进士,被授与庶吉士的官职。不久奉旨和诗,皇上认为宝玉之作远远高过林良玉与姜景星二人,又提升宝玉为侍读学士。接着,惜春被选入宫,封为仲妃。贾政官至工部尚书,贾赦也官拜刑科给事中。贾政为官清廉,勤于职守。他在部里遇到了棘手的事情,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便也找黛玉商量,他觉得黛玉的见解十分深刻,分析也比较入理,因而更加倚重她。黛玉也把贾政当成知己,要帮他办成几件对百姓有利的事情。

惜春省亲

不久,惜春奉旨省亲。省亲前,贾政曾向术士张梅隐问未来之事。张术士预言贾家兴旺的日子还在后头。他要求贾政先做好两件事,一是为各地客死京城的无主尸骨料理后事,二是帮助某些穷苦无依的人解决生计问题。在贾政为相时,还要尽力为国为民多办些有益之事。仲妃省亲之前,先提出几项要求:一是费用要比元妃时节省十分之八;二是她自己不赏赐,府里也不准进献;三是要为她准备素食;四是音乐要奏《诗·葛覃》的首章,以宣扬妃后的勤俭、敬孝之法。贾政、黛玉等照此施行,因而做到了俭而有礼。自此之后,宝玉、黛玉、宝钗间的感情已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和谐了。

本书的结局

本书的结局是宝玉、良玉、景星及全女眷为曹雪芹饯行。书中反复提及了曹雪芹撰写前、后《红楼梦》的事。宝钗、黛玉还为前书做了评点,认为这部大书间架宏大,头绪繁多,却写得疏密相间,雅俗共赏,每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即使描写生活琐事也能写出下人的情态。结局也跌宕起伏,且不入俗套,较有趣味。对后书她们也有所赞扬。在饯行宴上,众人都感谢曹雪芹的精细描写才使得他们得以传之当世。席散之后,宝玉让曹雪芹翻看了宝钗、黛玉评点的前传的第一页,上面写的是冯小青的"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等诗句,暗示后传所写的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情"字。

小说结局:贾政公公和黛玉媳妇成为知己,黛玉吐露出最大心愿是报效国家做花木兰。

花木兰啊!花木兰啊!把林黛玉活活写成花木兰!

2. 《续红楼梦》, 三十回,秦子忱作

在这本书里贾母是最牛逼的!

《红楼梦》为记恨书,与《西厢记》等。顾读者不附崔张酸鼻,而咸为宝黛拊心者,续与未续之分也。然离而合之易,死而生之难。

雪坞奉都阃,以陇西世胄,有羊?风。韬铃之暇,不废铅椠。辗然谓予曰:"是不难,吾将?返魂补离恨天,作两人再生月老,使有情者尽成眷属,以快阅者心目。"未操笔,他氏已有《后红楼梦》之刻,事同而旨异。

雪坞乃别撰《续红楼梦》三十卷,著为前书衍其绪,非与后刻争短长也。余读之,竟恍若游华胥、登极乐、闯天关,排地户、生生死死、无碍无遮,遂使吞声饮恨之红楼,一变而为快心满志之红楼,抑亦奇矣。虽然,岂徒为梦中人作撮合哉!夫谢豹伤春、精卫填海、物之愚也而人效之;鲲弦莫续,破镜难圆,天之数也而人昧之。要惟不溺于情者能得其情之正;亦惟不泥于梦者始博夫梦之趣。雪坞以梦续梦,直以梦醒梦耳。嗟乎!梦有尽而情已尽,虽犹是游戏笔墨,而无怨无旷之抱负,已觇其概。此真十洲连金泥续弦胶也。彼续西厢之消凫胫貂尾者,又乌足并论。书以质之,雪坞以为然否?

秀水弟郑师靖药园拜题根据书前的《弁言》,作者曾经仔细阅读过曹雪芹的《红楼梦》。他于嘉庆二年阅读《红楼梦》之后,"于宝、黛之情缘终不能释然于怀",便萌生续作的想法。他后来见到已出的《后红楼梦》,很不满意,于是写下了此书。

作者在《凡例》中说:"虽名之曰《续后楼梦》第一回,读者只作前书第一百二十一回观可耳。"可知此书前接于《红楼梦》的第一百二十回。

《红楼梦》书中的奸邪恶毒之人死后都在地狱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两种截然对立的环境的设置表达了以作者为代表的众多读者的共同愿望。中国人历来有因果报应的思想传统,人若生前行善,死后的灵魂便可免遭苦难;若生前行恶,死后的灵魂必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饱受苦难。如鲍二家的因淫行被变为畜牲,夏金桂死后仍要作娼妓,等等。这种续写令读过《红楼梦》原书的人们痛快地吐出了淤积于胸中的恶气,倍感舒畅。另外,书中的主要人物皆以还魂的面目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红楼梦》原书中的,几乎无一个新面孔。这种手法的运用避免了读者重新认识人物的较长过程,充分利用了原书的艺术效果,这时候写是有利的,写鬼魂并不是以本书为起点的,众多的鬼魂小说都要预先交待清楚鬼魂的来历,而包括本书在内的《红楼梦》的续写之作则不必为此而花费笔墨。但是也有人反对这种借尸还魂的手法。

他们认为这对原著是极大的退步。《忏玉楼丛书提要》说:"是书作于《后红楼梦》之后,人以其说鬼也,戏呼为'鬼红楼'。……余按是书,神仙人鬼,混杂一堂,荒谬无稽,莫此为甚。"《海沤闲话》也说:"《水浒》之后有《荡寇志》,其主人则《水浒》中人之还魂也。《红楼梦》之后有《续红楼》,其主人皆《红楼梦》中人还魂也。此等思想,可厌已甚。"其实,评论家们大可不必如此恼怒,作者已在《弁言》中明确说出了小说的立意,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因果报应,为读者们出恶气。其境界既不高,我们也不必如此计较。

《红楼梦》的续书的作家都在标榜自己的小说最切合原作,本书也不例外。本书《凡例》第一条说:"书中所用一切人名,角色,悉本前书内所有之人。盖续者续前书也,原不宜妄意增添。"第三条又说:"书内诸人一切语言口吻,悉本前书。"作者宣称自己小说未改动原书的人名,角色,这倒是真实的。但如第三条所说,我们就不会同意了。小说将立意都给彻底转变了,实现小说立意的主要人物怎么不变呢?这不过是作者的主观愿望罢了。

3. 《红楼复梦》,一百回,陈少海着

在这本书里宝钗是最牛逼的,没有更牛逼只有最牛逼!

基本构思

书说"原夫桃李园边、芙蓉城畔。心香一线,幻来色界三千;春梦无端,倏起琼楼十二,普天才子作如是之谜观,绝世佳人唤奈何于幽恨。爱由心造,缘岂天悭。斯则情之所钟,即亦梦何妨续。"自序云"雪芹之梦,美人香士,燕去楼空。余感其梦之可人,又复而成其一梦。"可见作者是意在重读《红楼梦》中的儿女情长,但"伦常具备,而又广以惩劝报应之事",似乎又以儿女情长之事来作风化劝诫之说。具体如何呢?

宝玉走后的贾府

书接《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后,叙宝玉出走后,诸美人云散风流、相继谢世或披发入山。贾政亦逝,贾府惟有李宫裁、薛宝钗和王夫人相依为命。袭人在嫁蒋玉函后不到一年,蒋死,袭人兄贪图钱财欲将其妹再嫁,袭人抵死不从,并以破碗片刎颈,未死,哭诉于王夫人,王夫人收袭人为义女,接回贾府并命花自芳写下字据,永远断绝与袭人的兄妹往来。袭人进贾府以后,日夕与宝钗、李纨相处。一日她伴宝钗做针线活后,拉着宝钗逛大观园,因见潇湘馆萧条冷落,不忍入其内而进怡红院。宝钗睹物思人与袭人抱头大哭,昏昏沉沉中宝玉、黛玉等冉冉而至。姊妹各叙旧情。

月老系红线

是时抱琴从梦中醒来,睹此而欲告诉王夫人,恰好遇见贾琏、平儿,因此与他二人同回恰红院,同众人谈起想见王熙凤,故众姐妹就同他们一起去祖祠拜访王熙凤。路遇到刘姥姥等谈说奈何桥。在街道上得遇已为巡方使者的贾政,告诉他们自有一番遇合,各人当好自为之,并要贾琏回告王夫人卖掉京城中的房子回南京,并说这房子会被祝姓亲家买去。众人在阴间狱中见到衣衫褴褛的凤姐,得知其阳间所为而在阴间遭受的苦难,并竭力为她化解了被她逼死的尤二姐的怨仇,答应回阳世后完成她所托的二事,凤姐告诉众人她们还有一番相聚。回程中月老为绛珠、神瑛寄红线。

馒头庵际遇

贾琏、平儿等回阳世后,将所遭遇告诉王夫人。王夫人看见他们身上所披的衣物并服了宝玉给她的药丸而痊愈,信其所说,就传唤林之孝处理房产,着令贾琏去铁槛寺办理凤姐所托之事,路上得遇骑牛吹笛的柳绪,因而结为昆季。至馒头庵拜会柳太太,知其为夫守灵,因无钱而无法送柩回籍,就答应出力相助并要求柳太太督促柳绪读书。回禀王太太后,众姐妹和太太大力赞赏并聚银千两相赠,王太太又命包勇护送。后馒头庵主持净虚死,其徒弟妙能没有着落,因她是带发修行,贾琏劝其还俗并作主将她许配给柳绪。

柳太太颇喜妙能,而柳绪平素与妙能也早已眉来眼去,自然一说即合,是日贾琏也留在庵中,原来这贾琏早已与净虚的徒弟妙空有一手,因此虽说师父去世,在妙空的旁边尚有一大堆孝衣,妙空就与贾琏混将起来,"贾琏走到妙空房里,见他睡在外间炕上,一窝小猫儿在他身上窜来窜去的玩耍……就坐在他妙空炕上,将一只手在胸前挤了一会,又在肚子上摸一会,还不见醒,给他一路混抓。"事后妙空吩咐贾琏第二日再于晚间来庵吃晚饭。

忽遇柏夫人

其时王夫人带着宝钗、珍珠(袭人)、李纨等去庵中,忽遇见柏夫人,柏夫人正是后来全书主角的祝梦玉的亲人,她见珍珠后就有相惜之情,别后赠送礼物给贾府,于珍珠的特别厚重。贾琏回来后禀报王夫人所办诸事,王夫人听其为柳绪的安排大赞他办得妥当并将柏夫人所送之物转给她。贾琏对平儿作了交待后被平儿嘲笑其有意于妙空。再回庵中,两人杯来盏去,"贾琏笑着噙了大口酒,低下头慢慢喂她,又嗑几个瓜子仁儿,粘在舌尖儿上递在他的口里……"不日,柳绪完婚后送父亲灵柩回故里。贾琏等送他上征程。恰好一和尚病病颠颠,贾琏求其起度,和尚言"端阳时候见处见,走处走"而去。至端阳日,贾府合府相聚后,贾琏出城,送了一个字儿回来也出家而去。贾家诸女得信大悲,后得王夫人的开导方止住悲痛。

祝梦玉求亲

适时有祝府送来贴儿。这祝府乃礼部尚书祝玉之府。祝玉弟兄三人惟有一子祝梦玉,是以极为痛爱,他夫人柏氏前见珍珠就看上了,同老爷谈过之后就打算向王夫人求亲。这时祝玉的表弟节度使松柱要离京出任,前来告别表兄,因谈起祝梦玉的婚事,松柱有女彩芒〈黛玉所转〉体弱且性格古怪,惟对梦玉有情,就要兄嫂收之为媳。不久,柏夫人就向王夫人求亲,王夫人欣然同意,但因袭人刚烈恐其不愿,故要求等南返后再慢慢商量。柏夫人因侄儿祝梦玉正在南方庆祝祖母七十大寿,届时大家都在南方更好说话自是高兴。

包勇送柳夫人母子回籍,路遇强盗,张玉友姑娘(妙能)发飞弹连连杀敌,众人平安到达江边,雇船东下,至杭州。柳绪于船头赏景,被邻船的祝梦玉所见。梦玉见柳绪玉树临风且有面熟之感,要求家人传讯求见。是夕与柳家人尽欢,醉后祝梦玉就靠在玉友的身上睡着。待玉友醒来见其脸上白里泛出红来,洁如美玉,即用手摸来摸去,惊醒梦玉,就将头睡在玉友怀里。梦玉因与柳绪和玉友缘分深厚,不忍同他们分别,就尽力加以挽留。奈何柳夫人因要实现先夫遗愿不得不返籍,三人只好泪别,订下三年后相见之约。

皮包着妍骨

祝梦玉是往祖母处给她祝寿的。祖母将至七十,有子祝凤为礼部尚书,妻柏氏为都御史柏堂之女,安抚使柏龄之姐;二子祝筠,授四品金吾卫衔,赋闲在家,妻桂氏为兵部侍郎桂恕之姐,是梦玉的父母。三子祝露,为员外郎,染病在家,妻石氏为翰林石芬之女。祝母之女秋琴,字解元梅白,其二女海珠,掌珠姐妹深情,不愿分离,同嫁梦玉为妻。梦玉和二女同是不贪淫嗜欲之人,虽已成亲也"还同姐妹一样,不在夫妻枕席之爱。"尤其梦玉"虽自小儿最喜在姑娘丫头里打交道,不要说四亲六眷的奶奶姑娘们他见了亲热,就是一切家人媳妇老妈子他也是一样的心疼。但凡粘着堂客,哪怕极蠢极陋的得罪了他也不动气。"他经常说:"世上女人越生得极丑陋的,越要心疼。"并有一番道理,认为她们"皮包着妍骨",只是世上少有卞和、伯禾来理解她们、爱护她们,以致埋没终生,含冤地下。从此,他被称为情种。但他虽是情海里浸透的人,却不是好色之徒,与众女相处无异姐妹,众女也忘记他是男,自己是女。

梦玉辞别柳绪心中不乐,家人通报他的丈人松柱也正好到此,前往拜见。因他素喜静,不堪与众官一起看热闹的演戏,就辞出,带家人闲逛,来到一义冢,先拜林如海之墓,后遇林黛玉的香冢。得一锦匣,是为惜春所作黛玉之画像及二人往来的诗章和黛玉的《葬花歌》等。梦玉读到"秋色萧疏里、西风独自寒。已邀新月至,留待玉人看。"大喜,自诩为黛玉的知己。是夜,梦一丑女,风流作态要与之睡觉,梦玉不应。醒来初为不悦细思之乃知此女定非黛玉,打开锦匣,得睹黛玉仙容。

梦玉拜会

作别松柱返家,众女因其一去十余日仿佛掉了魂儿般,今他返回,个个都想留他多谈一会儿。梦玉先是拜见长辈,然后遍至诸女处一一拜会。其后与众姐妹诗文宴乐。后松柱拜见姑姑,与众人谈至梦玉的亲事。祝露因大哥、二哥已有儿媳妇,虽有松柱作保,要娶桂恕之女给梦玉以作三房的儿媳妇,但他仍要求将身边的得力丫环芳芸嫁给侄儿,祝母同意。是时丫环尚有紫箫与梦玉情深,得梦玉真情后誓守此身,并决心与梦玉相守。后贾母要于众丫环中挑自愿服侍三老爷。因祝露病中情绪不好,诸丫环有所顾忌,紫箫主动要求,并尽心力照顾,后得一药方须和血以服,紫箫也割破自己放血而得祝府之人深深感激。

寿日,祝母见石夫人一人来拜,没有子媳,心中凄惨,就请松柱、柏龄夫人前来作证,要求当日给梦玉和芳芸成亲以便石夫人可以带着儿媳来自己的面前,并答应以第一人位置留给桂怨之女。祝露因感紫箫的恩惠,要求将紫箫也嫁给梦玉,当时梦玉的老师鞠先生在旁,其有一女秋瑞早已对梦玉生有情愫,而二老也不愿女儿远离就要求将她一并收入房中作老大的儿媳,祝母早已对秋瑞有意,自是同意。梦玉又得以与三个自己热爱的女子相守。这府中尚有一女素兰,年二十有余,祝母本意把她安排到祝露身边,以便适时将她收为姨娘,但素兰惟对梦玉用情,贞洁自持,也为祝露所敬。但素兰用情不同于梦玉,梦玉与诸姐妹并非在床笫和拥有上,而素兰却期盼能与梦玉有一夕之欢,长此郁郁不乐竟至成疾,梦玉得知后,前去探视。素兰述己苦怀,并要求能与梦玉有肉体之欢以成其一生,梦玉感其痴情,与之恩爱。素兰不久长逝。

起程南下

这期间王夫人已通过祝凤将房子典买给回京的刘大人,准备四月二十日起程南下,自是一番忙碌。先有与柏夫人等义结金兰,接着又得会被薛姨妈收为义女的宝云,又将卖房所得资拿出一些给桂恕作赴伍的盘费,再有家中又遇前此劫妙玉的诸贼,幸得林之孝率人保护,打死生擒数人。宝钗等到妙玉曾住过的庵中又得会妙玉并言不久将与众人相聚,届时须得宝钗出力。后宝钗车马果遇一莽撞之车,得少女韩友梅,与宝钗有亲。因其父在世曾教以读书,后父母双亡,靠叔父生活,这叔父韩捣鬼是靠妻子的风流钱而过活,夫妻俩看侄女年龄大了,又出落的一朵花儿似的,就将她带到院中,希望遇一大头梳栊。姑娘不从,大哭而出,众大头因怕招至官府注意,赶忙叫其叔将她带回家慢慢再开其心窍,幸得路遇宝钗,王夫人有意将其给兰儿,就收她为义女,行六,被称为六小姐,待回南京后再说,后祝凤得弟之死讯,大哭,因此沉疴日益严重,竟亦不治而逝。

贾家南归

后贾家南归,经王夫人劝说,珍珠虽难舍贾府众姐妹也无法抵得过前世的姻缘,祝梦玉与宝玉长得相象,珍珠与他一见就有相熟难舍之感。友梅经王夫人说合也嫁给梦玉,后柏夫人的丫环芙蓉、桂怨之女蟾珠等同嫁梦溪,又得成金陵十二钗,但已不分正付。在京时,宝钗众小姐妹就已与为丫环的芙蓉共结金兰而无有辈分之分。这时贾府与祝府虽在两城,但经常往来,亲如一家,逢年过节,往往一起欢度。不久探春新寡,从远地来归,做了柏夫人的养女,有时径称祝探春。梦玉和宝钗间是两世知己,更有相感应的心灵,情同姐弟。祝母亦将家事托付老练的宝钗、探春等掌管,上下之人没有敢把她们视为外人、女流。两府虽男丁凋零,但在女眷的操持下,家业也蒸蒸日上。祝母、王夫人仍兢兢业业,不忘敦宗睦族,推已及人。凡佃户欠租的也不予追究。至除夕,祝母还派梦玉等四出探看,帮助有困难、有疾苦的度年过节。宝钗、梦玉等的结义阵容也更为扩大,众姐妹兄弟不分尊卑、行辈、男女,甚至连香冢已经荒废的黛玉也数在内。他们的誓愿是:"从此以后,贫贱勿弃,患难相持,虽富贵,勿相忘。"

平定海盗

先是已为广东廉州太守的桂恕率兵平定了海盗的骚扰,柳绪、包勇等立了战功。后有瑶人勾结蛮邦作乱,岭南节度使松柱拜大将军,率兵征讨。由祝筠、宝钗等发起、组织当地男女乡勇也前去参战。此时,得到神仙点化,宝钗是满腹韬略;珍珠也是武艺高强,分别成为主帅和大将,探春发挥特长主管粮草。战事结束后,因战功卓著,各有封赏。松柱得封定国公,桂恕擢兵部侍郎,祝筠擢太仆寺卿,祝梦玉也中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于是众人偕同进京,谢恩供职。到京后,拜毕皇帝、皇后,王夫人加封为慈惠夫人。于是,众人同返大观园,旧地重游,不胜今昔。特别是宝钗,经历了两世荣枯,心灵上有很深的伤痕,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有了更多了悟。

4、刘心武续红楼梦,二十八回

各人物结局

林黛玉:沉湖自尽

在《刘心武续红楼梦》中,他把第一女主角林黛玉以沉湖自尽的方式"写死"了。刘心武认为,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许多伏笔,比如在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联诗,联到最后两句时,湘云出口为"寒塘渡鹤影",黛玉则为"冷月葬花魂"。

"就像'鹤影'是史湘云的象征一样,'花魂'自然是黛玉的象征,该句为黛玉沉湖留下了伏笔。"刘心武以此为切入口,找到《红楼梦》中诸多事关"黛玉沉湖"的伏笔,最终断定黛玉为沉湖而死。

薛宝钗:染病而亡

《红楼梦》的第二女主角薛宝钗,则是染病而亡。刘心武写到——薛宝钗和贾宝玉完婚后,贾府随即走向衰败,而贾宝玉的心又不在薛宝钗这里,薛宝钗面临内外交困,最终心力交瘁染病而亡。

史湘云:一路行乞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这个角色不容小觑。而刘心武现在推断的结果是——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卫若兰短命,临死前又将史湘云托付给了贾宝玉。两人一路行乞,不断遇到好心人收留,后两人竟一夜白头,算是白头偕老,但最后与贾宝玉一起观海棠,撒手人寰,回归天界。

贾宝玉:回归天界

史湘云死后,贾宝玉大彻大悟,回归天界恢复神瑛侍者身份。这是刘心武在新书中为贾宝玉设置的命运,在这一回中,刘心武写的章节回目为——神瑛顿悟悬崖撒手,石头归山情榜俨然。

妙玉:同归于尽

妙玉一直是《红楼梦》中刘心武个人最喜爱的女性角色,他还专门写过中篇小说《妙玉之死》。这次续书,基本按他当年的小说构思,忠顺王追查贾府宝物,为掩护贾宝玉,妙玉选择和忠顺王同归于尽。

王熙凤:不堪凌辱

王熙凤的结局很惨,《红楼梦》已经留下伏笔。在刘心武的续书中,好强的王熙凤沦为下人,再加上被贾琏报复,她一路哭回金陵老家,在路上不堪凌辱,悲惨而死

此外,红楼梦的续书还有很多很多,如《绮楼重梦》,四十八回,作者王兰沚、《三妙传》(梦红楼梦) 未完 作者:尹湛纳希(蒙古人)等等,但这些续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扯淡,非常扯淡,看完之后你真的会感慨,高版的续红楼梦真的没有那么差。


一往文学


前八十回,行云流水,字字珠玑,百读不厌。而后四十回,拖泥带水,犹如嚼蜡,让你分分钟有弃剧的冲动。

在剧情上,前八十回虽有毛刺,但瑕不掩瑜,而后四十回则硬伤不断。

本文仅仅以八十一回为例,和有兴趣的亲们八一八高续到底差在哪?

高续第八十一回,大致只讲述了三件事,分别是:贾政亲送宝玉上学,马道婆被绳之以法,占旺相四美钓游鱼。这三件事桩桩件件漏洞百出,与前文旧历格格不入。

-01-

贾政亲送宝玉上学,这是多么父慈子孝的和谐社会典范啊!然而,这一幕却是高续强行逆转画风的一大败笔。

贾政,这个标准的封建严父,人设简单。他被封建八股文章洗脑,但是洗的并不彻底。早期的他,压抑本性,苛责厌恶宝玉,努力想把宝玉打造成另一个自己。然而晚年的他早已发生巨大变化。

原文第七十八回: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所以近日是这等待他。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

濒临退休的这个老人,渐渐可爱起来,对待贾宝玉的态度也回暖,从憎恶申斥到宽容喜欢,从刻板教条到诗酒放诞。从严命宝玉只准诵读《四书》,到带领儿孙长歌《姽媜将军》。这时的贾政,为官举业都是浮云,分分终要买高级钓杆、单反相机,办理夕阳红老年刊物的节奏了。然而,高续第八十一回,贾政突然性情大变,突然再次把贾宝玉送进私塾。

原文第八十一回:

且说宝玉次日起来,梳洗完毕,早有小厮们传进话来,说:「老爷叫二爷说话。」宝玉忙整理了衣裳,来至贾政书房中,请了安,站着。贾政道:「你近来作些什么功课?虽有几篇字,也算不得什么。我看你近来的光景,越发比头几年散荡了,况且每每听见你推病,不肯念书。如今可大好了?我还听见你天天在园子里和姐妹们玩玩笑笑,甚至和那些丫头们混闹,把自己的正经事总丢在脑袋后头。就是做得几句诗词,也并不怎么样,有什么稀罕处?比如应试选举,到底以文章为主。你这上头倒没有一点儿工夫!我可嘱咐你:自今日起,再不许做诗做对的了,单要习学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

如果不明就里,真心怀疑贾政人格分裂。仅仅三个月,贾政不仅对待宝玉读书科举的态度再度大反转,而且说话的口声也大变,原来说话简短有力,而在高续里,比他的老婆王夫人还唠叨墨迹呢!

-02-

马道婆被绳之以法,束手归案,固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应该是杯烈酒入喉、甘洌刺激,但高续给的故事却像被强灌了一壶白开水,平淡却难以下咽。

先看段案情回顾、感受下曾经的惊心动魄。

宝玉忽然“嗳哟”了一声,说:“好头疼!”林黛玉道:“该,阿弥陀佛!”只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林黛玉并丫头们都唬慌了,忙去报知王夫人、贾母等。此时王子腾的夫人也在这里,都一齐来时,宝玉益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贾母、王夫人见了,唬的抖衣而颤,且“儿”一声“肉”一声放声恸哭。于是惊动诸人,连贾赦、邢夫人、贾珍、贾政、贾琏、贾蓉、贾芸、贾萍、薛姨妈、薛蟠并周瑞家的一干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众媳妇丫头等,都来园内看视。登时园内乱麻一般,正没个主见,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越发慌了。周瑞媳妇忙带着几个有力量的胆壮的婆娘上去抱住,夺下刀来,抬回房去。平儿、丰儿等哭的泪天泪地。贾政等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当下众人七言八语,有的说请端公送祟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荐玉皇阁的张真人,种种喧腾不一。也曾百般医治祈祷,问卜求神,总无效验。堪堪日落。王子腾夫人告辞去后,次日王子腾也来瞧问。接着小史侯家、邢夫人弟兄辈并各亲戚眷属都来瞧看,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他叔嫂二人愈发糊涂,不省人事,睡在床上,浑身火炭一般,口内无般不说。

这段前情密不透风,针扎不进,涉及人物多达三四十个,走马灯般的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这就是大神的文笔功力。

再看高续对这一案件的延续。

原文第八十一回:

宝玉走到贾母房中,只见王夫人陪着贾母摸牌。宝玉看见无事,才把心放下了一半。贾母见他进来,便问道:“你前年那一次得病的时候,后来亏了一个疯和尚和个瘸道士治好了的。那会子病里你觉得是怎么样?”宝玉想了一回道:“我记得得病的时候儿,好好的站着,倒象背地里有人把我拦头一棍,疼的眼睛前头漆黑,看见满屋子里都是些青面獠牙、拿刀举棒的恶鬼。躺在炕上,觉得脑袋上加了几个脑箍似的。以后便疼的任什么不知道了。到好了时候,又记得堂屋里一片金光,直照到我床上来,那些鬼都跑着躲避,就不见了。我的头也不疼了,心上也就清楚了。”贾母告诉王夫人道:“这个样子也就差不多了。”

说着凤姐也进来了,见了贾母,又回身见过了王夫人,说道:“老祖宗要问我什么?”贾母道:“你那年中了邪的时候儿,你还记得么?”凤姐儿笑道:“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有什么拿什么,见什么杀什么,自己原觉很乏,只是不能住手。”贾母道:“好的时候儿呢?”凤姐道:“好的时候好象空中有人说了几句话似的,却不记得说什么来着。”贾母道:“这么看起来,竟是他了。他姐儿两个病中的光景合才说了一样。这老东西竟这样坏心!宝玉枉认了他做干妈!倒是这个和尚道人,阿弥陀佛,才是救宝玉性命的。只是没有报答他。”凤姐道:“怎么老太太想起我们的病来呢?”贾母道:“你问你太太去,我懒怠说。”王夫人道:“才刚老爷进来,说起宝玉的干妈竟是个混帐东西。邪魔外道的,如今闹破了,被锦衣府拿住送入刑部监,要问死罪的了。前几天被人告发的。那个人叫做什么潘三保,有一所房子,卖给斜对过当铺里。这房子加了几倍价钱,潘三保还要加,当铺里那里还肯?潘三板便买嘱了这老东西,因他常到当铺里去,那当铺里人的内眷都和他好的,他就使了个法儿,叫人家的内人便得了邪病,家翻宅乱起来。他又去说,这个病他能治,就用些神马纸钱烧献了,果然见效。他又向人家内眷们要了十几两银子。岂知老佛爷有眼,应该败露了。这一天急要回去,掉了一个绢包子。当铺里人捡起来一看,里头有许多纸人,还见四丸子很香很香。正诧异着呢,那老东西倒回来找这绢包儿,这里的人就把他拿住。身边一搜,搜出一个匣子,里面有象牙刻的一男一女,不穿衣裳,光着身子的两个魔王,还有七根朱红绣花针。立时送到锦衣府去,问出许多官员家大户太太姑娘们的隐情事来。所以知会了营里,把他家中一抄,抄出好些泥塑的煞神,几匣子闷香。炕背后空屋子里挂着一盏七星灯,灯下有几个草人,有头上戴着脑箍的,有胸前穿着钉子的,有项上拴着锁子的。柜子里无数纸人儿。底下几篇小帐,上面记着某家验过,应着银若干。得人家油钱香分也不计其数。”

昔日要案真相大白,贾母等议论起来像是议论别人家的事,波澜不惊,没有惊讶怨恨,没有大快人心,别人犹可,赵姨娘私下抱怨裁革她丫头月钱的小报告,就让凤姐咒骂一番,如今差点要了她命的血海深仇竟然不怒不火?不是应该拿着钢刀前去复仇吗?原来鲜明的人设在这里全部扁平化,贾母不再权威、凤姐不再凌厉,宝玉不再灵秀。

而且,马道婆案发的过程也是荒诞不经,昔日谨慎小心,只在家中做法,而案发时她却携带着纸人、象牙刻的魔王、绣花针等作案工具出入作案现场,花样作死,完全不合逻辑好吗?原本不醒人事的宝玉、凤姐竟然可以回顾被魔怔的前情,而且症状各有不同,难道马道婆的害人手法男女又别?

这案破的,有辱智商。

-03-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如此寡淡的剧情,细想起来也是不合时宜。

当时是什么时节,你知道吗?

有个时间线:第七十五回贾府中秋夜宴,到八十回期间,迎春出嫁、薛蟠娶亲,贾宝玉因愁生病,休养百日,离八月十五中秋夜宴事隔百天左右,大约是寒冬腊月数九寒冬。

这么冷的天,探春、李纹、李绮、岫烟不是冬闺集艳,围炉共话,而是跑到蓼溆一带的河边浅滩钓鲫瓜儿,不结冰吗?手不冷吗?与其是衣食不周的岫烟姑娘,你咋想的?

-04-

仅仅八十一回,类似的雷人剧情还有很多。

摘抄分析如下:

到了午后,宝玉睡了中觉起来,甚觉无聊,随手拿了一本书看。

据前文:贾府风俗,夏日会午睡一个时辰,而时至隆冬则是避免午睡,唯恐夜间走了困。

转过藕香榭来,远远的只见几个人,在蓼溆一带栏干上靠着,有几个小丫头蹲在地下找东西。

据前文:蓼溆一带为滩涂浅滩,并无栏杆。

只见袭人来了,进来看见宝玉,便道:“二爷在这里呢么?老太太那里叫呢。我估量着二爷就是在这里。”黛玉听见是袭人,便欠身起来让坐。黛玉的两个眼圈儿已经哭的通红了。宝玉看见,道:“妹妹,我刚才说的,不过是些呆话,你也不用伤心了。要想我的话时,身子更要保重才好。你歇歇儿罢。老太太那边叫我,我看看去就来。”说着,往外走了。袭人悄问黛玉道:“你两个人又为什么?”黛玉道:“他为他二姐姐伤心;我是刚才眼睛发痒揉的,并不为什么。”袭人也不言语,忙跟了宝玉出来,各自散了。宝玉来到贾母那边,贾母却已经歇晌,只得回到怡红院。

这段很逗,贾母特特命令宝玉前来,宝玉并未耽搁,到了贾母那贾母竟然已经睡了?诚心让贾宝玉锻炼身体吗?毕竟宝玉刚刚病愈。

贾政早已走入,向代儒请了安。代儒拉着手问了好,又问:“老太太今日安么?” 宝玉过来也请了安。

这段画风好奇特,胡子大把的代儒、贾政叔侄二人,手拉手。呵呵!

黛玉微微的一笑。因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

红楼梦堪比半部《茶经》,而贾府素来按时养生,宝玉、黛玉脾胃都很虚弱,在冬日不是更应该喝红茶、普洱茶吗?

-05-

抛却情节硬伤不说,高续行文废话连篇。

如果说前八十回犹如一桌美食盛筵,过场略节如干货蹦豆,咯嘣利脆,毫不拖泥带水,大戏铺陈似那道茄鲞,丁粒细碎却足以涨满口腔,细细咀嚼起来味蕾富足五味杂陈,前韵中凋余味儿纷至沓来。而后四十回则是宝玉寒冬噎的酸齑,难以下咽。






那小子曰



张爱玲,大才女挑剔而已。

看看张爱玲的“三恨”,全是挑剔。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东拣西拣,拣了个漏油灯盏。”,瞧瞧张爱玲自己择夫婿,选来选去什么人不好选呀!最后选了一个胡兰成………

胡兰成是什么人呀!

且不说胡兰成做为文人,于国家民族生死攸关之时如何站队了。

就是看看胡兰成的情史,和他本人的最得意之作《今生今世》。唉!…………

所以对张爱玲的“人生三大恨”,且不必要那么认真相信罢了!

叹人生之千疮百孔,是张爱玲个人的文笔常态。

个人生活中的随遇而安,也是张爱玲的生活常态。

人就是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挑剔之极“人生三恨”。

一方面随遇而安,一个老渣男也能将就凑合着“岁月静好”…………


阿丹151014015


张爱玲为什么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恨之入骨?

张爱玲对《红楼梦》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曾发出过这样的声音:“《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蛆”,溢于言表的愤怒和不满,彰显了张爱玲对后续写部分的不满和气节,张爱玲作为一名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她对《红楼梦》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非常自然。

我们都知道这位塑造过无数爱情模样的作家张爱玲,迷倒过数不清的青年男女,特别是女人,张迷的粉丝、张迷的研究、张迷的人物、张迷的小说、张迷的爱情桥段等,至今都能拉出N个张爱玲微信群。此刻,说到张爱玲对高鹗续写的极度不满,我个人认为,从张爱玲的学养、见地、功力、心境和文坛地位,她之所以那么不喜欢高鹗那样写《红楼梦》,有仁有智,审美有别,面对这位灵性十足、骨感十足、天赋十足的民国才女,一起探讨一下她不喜欢的一些理由吧:

1、 唯美的张爱玲,一部考论专著《红楼梦魇》流露出她对曹雪芹文字的钟爱和维护,也是真正的红迷,曹雪芹的粉丝,对半路闯入的高鹗审美的瑕疵和不满,损伤了张爱玲对曹雪芹笔下人物世界的审美维度。比如: 张爱玲曾有过精彩的一句话,如云:版本中一个异文,“字比笆斗大”,它“往我眼里跳”!这可见她对《红楼》是如何地精熟至极。读至高鹗的第81回“占旺相四美钓游鱼”时,便觉“天日无光,百般无味”,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得知是高鹗续书之后,便忍无可忍,足见张爱玲对曹雪芹文字的喜爱。
2、 红学专家周汝昌对张爱玲眼中的《红楼梦》卓见还是认可的,他曾经说:张爱玲的审美是符合曹雪芹的标准的,“脂粉英豪”,又与须眉浊物不同,弥觉可贵之至。这些可以说明张爱玲的一些观念和表达受到权威的红学专家的肯定,足见张爱玲对红楼梦研究的功底、喜爱和执着,她有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说了张爱玲内心的精彩丰富与她高冷孤僻的性格,她对高鹗部分的态度刻薄是难免的。
3、 聪慧的张爱玲,创作的小说喜欢采取曲折迂回的方式,多数悲剧的方式,去表达人物的命运,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如此的叙事方式,不谋而合的统一和审美水准,让张爱玲痴迷,而高鹗的人物走向和表述,恰好与之大相径庭,这与她本人的看法有别,张爱玲当然是零容忍,所以苛刻的表达她的评价。

4、 张爱玲的才艺、天分和修养是众多读者的女神,她对高鹗续不满,难免有她的个人因素和情感融入,符合自己的审美观是张爱玲这样优秀女性的专利和特质,她们不喜欢按套路出牌,她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脉络走势去完成自己妄想作品的表达。
无论对续写的《红楼梦》有何样的态度,但这部经典带给读者的价值是谁都改变不了的!张爱玲是我们永远都喜欢的作家!


郑彦英


这都不用张爱玲这种绝顶聪慧的作家才能体会,普通的,学语文稍好的成年人,都能立即分辨出《红楼梦》第八十回(八十回以前是曹雪芹所写)和第八十一回(高鹗续写)的区别。高鹗续写的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狗尾续貂。

再用四个字,那就是:面目可憎。

我们看高鹗续写《红楼梦》,在第八十一回这一回里,就迫不及待地让贾宝玉准备科举考试,让凤姐赶紧死,让他厌恶的湘云守寡,让妙玉被玷污,还着急让贾母对林黛玉的态度大转弯,翻脸不认人。

高鹗续《红楼梦》,人物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全都粗糙起来,是和曹雪芹没法比的。譬如骂人的话,曹雪芹写得千变万化,到高鹗这里就只剩下“小骚蹄子”了。一些细节描写,高鹗没生活,这无可厚非,但这差距也太大了。

曹雪芹写品评的段落: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高鹗写则是这样的:

探春湘云正在惜春那边论评惜春所画大观园图,说这个多一点,那个少一点,这个太疏,那个太密。

高鹗的续写,说白了也还不是文笔和生活问题让人头疼,最主要还是他的思想,陈旧而封建。故而评论者大多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巨著,细致入微、酣畅淋漓、鞭辟入里。后四十回,则在诸多事情上都是一团浆糊,写成了个门当户对、大欢喜的结局,忘掉了曹雪芹在开篇暗示的贾府的衰落,非要让贾府等贵族来个大复兴,还是蒙圣上恩宠,歌功颂德了。

你说张爱玲为啥对后四十回的续写恨之入骨?

虽然这个续写很辛苦,很艰难,也合理地描写了许多事情,相较于其他几十个续写《红楼梦》的庸俗作品,高鹗的续写算最靠谱的,但依然是黯然失色,流于鄙俗。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豆子人民艺术家


一,首先我们要知道《红楼梦》对于张爱玲的意义。正因为爱之深,才会恨之切。张爱玲从小开始读《红楼梦》,甚是痴迷,可以说是一个资深的红迷。她曾说:“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三恨《红楼梦》未完”。她每隔几年就要读一遍《红楼梦》,对《红楼梦》各个版本她一看便知。她也曾指出《红楼梦》是她“一切的来源”甚至她很多作品中都有《红楼梦》的影子。到了中年的时候,更是花了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十年一觉迷考据,赢的红楼梦魇名。”

可以说,《红楼梦》成就了张爱玲,张爱玲也用自己的文字把《红楼梦》延续了下去。所以说当她读到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才会觉得狗尾续貂。

二,接下来我们就要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进行分析。他所续写的《红楼梦》真的那么糟吗?答案是肯定的。《红楼梦》在他笔下主题被改变,曹雪芹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就给出明确的暗示,注定是个大悲剧。而高鹗硬生生把它写成了个门当户对、大欢喜的结局,忘掉了曹雪芹在开篇暗示的贾府的衰落,非要让贾府等贵族来个大复兴,还是蒙圣上恩宠,歌功颂德。最主要还是他的思想,陈旧而封建。《红楼梦》前八十回,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巨著,细致入微、酣畅淋漓、鞭辟入里。

张爱玲之所以不喜欢高鹗续写的《红楼梦》还是因为其续写的内容偏离曹雪芹的思想太多。对于张爱玲追求完美,又极端的性格,她宁愿看到不完整的《红楼梦》也不想看到这种对《红楼梦》的曲解。所以才会有恨之入骨之说。


有匪不可谖兮


张爱玲对《红楼梦》偏爱有加,几近痴迷,她曾在自传中写道,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把《红楼梦》拿出来读一读,这种习惯从未改变。她还用10年时间对《红楼梦》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研究。虽然挚爱《红楼梦》,但是张爱玲极其厌恶八十回之后的部分,也就是高鹗续写的部分。她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前两恨其实是借民国彭几的五恨中的两恨,真正要表达的其实是《红楼》未完的遗憾。她曾在《续阅微草堂笔记》中读到,其实有古本《红楼梦》的结局并非市面上流传的那样,最终并不是“家道复初”,而是宁荣二府衰落,不复存在。对此张爱玲深觉”石破天惊,云垂海立”,她如此评价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天日无光,百般无味”。张爱玲对《红楼梦》深有研究,他的研究属于考究派,她将关注点都集中在《红楼梦》的抄本系统,她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还原后四十回的原貌,根据张爱玲的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经历了多次大动作的删改,也就是说,她认为曹雪芹是分开写了不同的内容,然后整合成一部著作的。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她的研究最后集结成书《红楼梦魇》,书中张爱玲将她对高鹗的厌恶表达的淋漓尽致,说他庸俗化了《红楼梦》,甚至说起死有余辜,虽说有点恶毒,大概是因为爱之切。


艺滴设计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确实有两个作者来进行编著的,只要稍微有文学头脑的人都会明白并且很容易看得出来《红楼梦》前八十回以及它后四十回是不同的作者,前八十回是有名副其实的曹雪芹的呕心沥血之作,然而后四十回是有高鹗续写的,被后人用“狗尾续貂”来概述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更是恨之入骨。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便是鲥鱼多刺,二恨就是海棠无香,三恨便是《红楼梦》未完。由此可见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痴爱程度不是一般的简简单单的喜欢,在张爱玲的自传中说道: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重新阅读《红楼梦》,一生未曾间断,由此可见张爱玲对于《红楼梦》是嫉妒痴迷无法自拔的。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本身是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作为自勉,只按自己的事情情理,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非凡的艺术成就。主要讲述的也就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一部《红楼梦》更加诠释了人性美以及悲剧美,揭开并暗示出封建社会末世的危机。
张爱玲个人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字公功底让她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有不同的见解也是情有可原的,给人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韵味。然而她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恨之入骨,可见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有多么的差强人意,让人难以接受。
首先,张爱玲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女作家,自己写的一部《红楼梦魇》就足以表明她自己对于曹雪芹的尊敬和钦佩,更加表明张爱玲对于曹雪芹文字的钟爱以及维护,可谓是曹雪芹最为忠实的粉丝,这就难免让张爱玲去接受并喜欢高鹗续写的《红楼梦》。
其次,《红楼梦》前八十回以及它后四十回的文字功底以及用词巧妙等是有很大差别的,《红楼梦》既然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这使得一部完美的作品就很难容忍其中会有部分瑕疵。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的时候,人物描写,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全部都显得粗糙起来,和曹雪芹委婉的描述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最后,张爱玲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恨之入骨这和她自己的性格以及她本人的写作风格有关,张爱玲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采取曲折迂回的方式,多数悲剧的手法从而去表达人物命运,这和曹雪芹编撰的《红楼梦》是不谋而合的,这就让张爱玲对于后期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难以接受,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以及用词含义都和曹雪芹存在很大的差异,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更多的是插入自己的主观意愿,漏洞百出这些诟病难以让人喜欢。
综上可知,张爱玲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恨之入骨,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个人色彩,更多也是反映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实在存在不同的问题。

遗产君


只能瞎猜一下,谁知道张爱玲到底为什么那么恨呢。

张爱玲读前八十回,很喜欢,已经完全接受了这前八十回的人物设定和所带给读者的预期,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只要没有发生人身意外事故,就会最后成亲。

可是后四十回,诸多的人物表现与前八十回判若两人,就连贾母,这个既一开始就特意安排两个玉人进入一段亲密无间、青梅竹马的生活,又在这个府里一言九鼎的人,也变得令人惊愕,她居然主动提出安排宝玉娶宝钗,完全不顾这样做会导致林黛玉失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点立足之地。

我想这是所有的后四十回戏剧性变化中最令人不能接受的一个,所以我瞎猜张爱玲因此而痛恨后四十回,因为张爱玲自己是个才女,所以她爱才情卓著的林黛玉。


TeaC


她是从文学艺术水平这个角度说的,然而她不知道,这其实是红楼梦真事隐的方法,红楼梦就是要写成这样的,没有续写或者篡改的疑问,红楼梦的八十与四十被明显分割开,是在表现政治性,光鲜亮丽的前八十回是日,幽暗晦淡的后四十回是月,这就是红楼梦,红楼梦是明书,是冥书,是鬼书。朱元璋死于五月六日,是死于冥日,是端午节的明日,是第六日。朱元璋是汨罗江,史湘云是湘江,都注入洞庭湖,贾母也是史湘云,她们都是马皇后,贾母喝的老君眉茶就是产于洞庭湖君山,而贾政一家被描写成虞舜一家,虞舜妃娥皇女英即在君山获知噩耗,泪洒竹竿,并就地种下君山茶,看见红楼梦老君眉茶的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