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必須有課題研究,課題有實際意義嗎?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教育水平嗎?

高考之聲


曾從事高教多年,


雖然沒有從事過中小學教育,

但是對於做課題這件事情還是比較熟悉的。


可以說,

教師做課題,

如果是立足教育、教學實際問題,

創新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

那麼是非常有意義的,

並且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勵。


但是,

如果是為了達到評職稱的要求,

而開展一些濫竽充數的課題研究,

有沒有意義,大家都能想明白。


可以說評職稱的導向是有弊端的,

有逼良為娼之嫌。

老師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教書育人,

很難獲得認可和職稱的提升。

搞一些譁眾取寵、華而不實的課題,

既滿足了職稱晉升的條件,

經過包裝又可以獲獎無數,

可謂名利雙收。


如果通過這樣的方式,

鼓勵老師去鑽營這些東西,

大家想能好嗎?


雷哥觀教育


不好意思,沒有邀請我回答,但我想(必須回答)。

對於九年義務教育的課題研究,到底對教學有多大的作用,我可以肯定的說“一點都沒有”。別覺得驚訝,我於2001年開始參加學校當時唯一的課題(應該全鎮唯一),本以為是一個高大上難得的機會,最後讓我覺得:原來如此。

立項時,課題主持人準備了好多資料,主要是為什麼開展課題,以後怎樣做……等等,但是這些資料大多都是從網上下載,改改。為了讓課題通過立項,當時走了不少關係,立項最終通過了。

到了中期,專家組提前一個月告訴你要來中期檢查,就是告訴你要準備資料。結果發動全校的力量,安排老師從網上下載,改改。就這樣通過了中期檢查。

到了最後,最後期限前一個月,全校所有老師一齊出動,同樣從網上下載,改改,同時把從立項開始的所有老師和學生獲獎證書收齊,複印,全部歸入課題。

這樣一來,課題的資多了,好看多了,但是又有多少與課題有關呢?

這是2001年的課題,到現在的課題更假。根本不需要做一些與課題有關的資料和活動研究,只要找一兩個能寫的老師,想寫多好就寫多好,不管有沒有做過,只要夠膽寫就行,加上一些老師與學生的照片。

你說這樣的課題研究有用嗎?


中山明仔


中小學職稱評定要有課題研究,這個有沒有實際意義我不敢講,但我猜設定的初衷和出發點應該是好的,大約是想以此激勵老師們提升對學科研究的能力和理論水準。

個人認為,一線老師最核心的任務是: 備好課,上好課,按時批閱作業,教好學生。老師在完成重點工作的基礎上,如有興趣,有需求,有精力有時間 ,再去作整一兩個課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須鼓勵的。

但這幾年,搞課題研究不是這樣搞,而是遍地開花,草木皆兵,大有跟風之嫌。

動不動就來個什麼課題研究,搞得老師不像老師,把課放在一邊,學生作業也不得改,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思維,幾十號人扎堆到樓上去開會探究,倒像一群卓爾不凡的搞實驗研究的科學家。

課題研究本來應當是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應運而生的,由專業技術人員去承當這個責任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人人參與,有時人多力量未必就大。

當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也要弄一個來研究,不是一線老師有這樣的需要,是行政處教導處硬性規定。特別搞笑的是,研修的主題誰也不懂,還是行政硬塞,很令人反胃。

行政為什麼要強迫一線老師定課題搞研究,他們也不知道,只是看到別人有主題研究,為了表示自己在行不落伍,也來整一個。

更搞笑的是瞎指揮,盲目整。誰也不懂怎麼搞,我也不懂,但你必須按照我的意志去做,有興趣也好,沒興趣也好,反正你就給我整,一週整不出就兩週,兩週整不出就三週,加班加點,日夜不休不眠,連續作戰,輪番磨課,沒有整不出的主題研修,只有不優秀的老師。

我也沒有做過相關研究,但你必須照我說的去做。我也沒有經驗,但我有的是複製粘貼的套路,你得義無反顧的跟著我,就像跟著太陽一樣堅定。

這種跟風的現象表面看起來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際上除了損耗了老師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外,沒有獲得多大實效,絕大多數老師都很反感。



遠方的事件


我在瀏覽頭條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必須有課題研究,課題有實際意義嗎?能反映教師的教育,學教育水平嗎?所以看到了這個問題,我立馬就來了,就想回答一下,發一些牢騷,總想說兩三句,把自己心目中所想的,給大家說出來。

現行老師的晉級,在職稱評定的時候,必須要有課題研究,課題對中小學老師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有沒有課題,對教育教學。根本起不了幫助作用,沒有任何意義。

現在老實晉級所需課題,他們都是花錢買來的,或者是從網上找來的,摘抄的,這樣的課題沒有任何意義,對農村的教育來說,沒有多大的好處,有啥用啊?對教中小學生來說,根本沒有意義。我們不可能教學生怎樣寫課題吧,這也深奧的道理,他們也是不理解的。


這些課體制度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老師晉級的發展,阻礙了老師教學的積極性。老師們為了進高級,每人都需要進行編制課題,在編制課題的背後,需要好幾千元的費用,這些都是上級的發財的途徑。對課題來說,老師們都非常反感,但是對領導來說,他們都是必須的,因為他們能夠從中獲取一些金錢利益。你想啊,每一個老師的課題都需要幾千元,這幾千元跑哪兒去了?

我曾經採訪過一部分晉級的老師。他們如果是上級分配的指標,所花的費用就少一些,只能花個三四千元,如果是用錢買來的指標,少則八九千多則1萬多元。如果要是晉升高級的話,從頭到尾下來,要想進上高級就需要幾萬元。



幾萬元的費用,對一個教齡三四十年的老師來說,他們沒有進上高級的,就放棄了進高級的願望,他們認為,進高級已經失去了意義,即使進上高級之後,也不一定立馬使上高級的工資,現在還要等什麼崗位,沒有崗位是使不上的。而且老師退休之後,工資立馬就降下來,在我們這裡,如果在退休之前,拾~5000元,退休之後立馬使2000多元,在退休前如果能夠拾到6000的,退休之後立馬降到3000元左右,這樣就嚴重打消了老師教學的積極性。讓老師感覺到,教育沒有什麼熬頭,這樣就打消了老師的教學積極性。



所以,老師在晉級的時候,所需要的課題,對教育教學是沒有一點作用的,在教學上使不上,對提高老師的素質,沒有任何實在的意義,他們都是花錢僱人所寫,或者是從網上摘抄。他只是一個走過場,是一種形式,給老師帶來了許多怨言,根本沒有一點實用性,但是,也有一部分進項高級的老師,他們會反對。

我還想發的牢騷很多,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親愛的友友們你們有什麼想說的?請你們在下方討論交流加我關注,瞭解更多有趣的事情,記得給我點贊哦。


月嬌使者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沒有必要一定要課題研究,中小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不是教科研,課題反映的是教師的科研水平不是教育教學水平。

在中小學教師系列中,筆者覺得如果一定要在課題方面作要求,申報正高級職稱的教師,應該有課題方面的要求,畢竟正高職稱的教師,是需要要一定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

對於初級職稱和中級職稱的教師,完全沒有必要在課題方面進行要求,如果教師業餘時間進行了研究,課題結題了,那當然好,沒有也不必要求。職稱評定主要還是要看教學能力和工作業績,其他的都應該是次要的。

中小學教師的課題研究,跟大學教授的研究有著本質的不同,中小學教師都是業餘研究,都是著眼於短小課題的研究,著眼於實用性的研究,中小學教師很難在課題研究中有多少創新和發明。

由於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屬於業餘進行的,據筆者所知,縣以下教師的課題研究,從來就沒有什麼科研經費,學校也不可能給予經費方面怎樣的支持,所以,中小學課題研究全面開花是沒有必要也是沒有可能的。

既然如此,我們的職稱評審條件就不該在這方面有強行的約束性的要求。原先,各省的職稱評審條件中,確實有課題研究這一項,不過,現在已經有不少省份對於初中級職稱不再要求了。

特別是對於在鄉村學校從教的老師,對於科研、課題、論文不是降低了要求,就是取消了要求,這是從實際出發的體現。這應該視作一種趨勢的開始,以後,這種趨勢繼續發展,對於這些比較空洞而不切實際的要求,肯定會被取消的,迴歸教育本源,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當今教育不可迴避的問題。


當代師說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這個指標終於被削弱了,可是什麼狗屁“課題研究”緊跟上愈演愈烈了,整老師的招數變著法啊!課程任務重,雜事本來多,那有什麼精力搞“研究”?!為了評個職稱,提一級工資,折騰吧!

所謂“研究課題”獲獎級別要達到相應等次,從校級、縣級、市級、省級,級級遞進,想獲得申報指標,學校教務處這一關就難過,想定上?有關係沒?送錢吧!接著就得按規定的複雜模式、格式,花費大量精力時間準備大量的材料(反正都是假,到處蒐羅),填寫大量表格,申報還有被上面打回來的很大可能,萬一通過了,還得等幾年才能“結題”,又得讓打字複印店發一回財!得幾等獎?底層的教師只能聽天由命了。

老師們說,還不如原來的論文,能一手交錢一手得證!

這還只能算評職稱受煎熬的其中一部分呢!

想想,翟天臨只需抄一篇論文,就能搞個名校博士,老師們多悲催!


例外旁觀者


中小學老師職稱評定,課題屬於加分項,不是非得有。只是同等條件下,有課題的優先。不像優質課證書,優秀教師證書,或優秀班主任證書那樣,是必備條件。

按照職稱設置的原則是培養教師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指業務方面),同時也應該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指科研方面)。

如果說優質課是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優秀教師體現教師綜合素質的話,課題研究則體現了一個教師應具有的對教育教學理論上的探討與研究。

作為高級職稱的老師不但書教得好(只書教得好,只能是個教書匠),而必須有自已對教育教學研究的獨到見解,有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研究能力(通常叫作專業研究型專家)。

只有具備這兩點,才有資格當教授(正高級),副教授(副高級)。

這對城市老師來說,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及現實意義。

況且,國家每年為國省市各級課題研究拔付許多研究經費。

只不過,對於農村老師來說,所接觸到教育資源與先進的教育教學資源有限,且教學任務繁重,又加上各種各樣的與教學無關的雜務,使得老師費心費力費時,根本不可能有時間與精力投入到課題研究中去。也寫不出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論文。

再說,拔付的科研經費也到不了一線老師手中,相反,想獲得課題研究項目,從立項到結項的每個環節,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

如果不是出於對職稱的考慮,沒有誰去承擔課題研究。

當然,既使為了職稱去搞課題研究,其課題從立項到結項所有的內容與網上重複率可能有百分九十多。不敢說百分之百,因為姓名與學校以及自我介紹必須是自己的。

當然,如果上級主管部門有課題讓老師去做並給予適當指導,並能保證經費在結題後予以全額髮放,很多老師也會樂於組團搞課題研究的。






一襲輕嵐


要看評什麼級別的職稱,我們這兒評中一不是必須要有課題研究,評高級職稱就要有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有評職稱的實際意義。沒課題,課題沒拿獎評不上職稱,這時課題就有它的實際意義了。課題研究也為進一步科研提供素材。從這方面來看也有意義。

但課題研究與一線教師的教學水平關係不大,有一點關係。

很多一線教師學生喜歡,教學成績也很好,但沒寫過課題研究。不過一般來說,真正認真寫課題的老師教學也認真,教學也不會很差。


鈉鎂鋁老師


先回答問題:有意義,能不能提高教學水平就不一定了。

回答似乎矛盾,卻不矛盾。

第一,教師進行課題研究,能夠從理論上闡述一些教育教學方法,強化自己的理論知識。這樣有可能運用到實踐中去,增強教育效果。

第二,過分強調實踐教育,但是大多數教育方法不都是有理論指引的麼。有目標,才知道如何行動,用實踐去檢驗理論。

第三,做課題研究,不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是也有啟發其他教師教學思維的效果。

做教育單純的實踐不行,能理論與實踐結合,才有可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歡迎評論賜教。謝謝!


Daypa


我的看法是:課題研究有價值,這是肯定的,但中學教師職評並不一定要有課題研究和論文,它畢竟只是多個選項中的一條,況且新評價標準中指出不過分強調論文學歷,重實績和成果。如有的老師會講課,優質課獲得大獎,會帶學生,各類競賽大出風頭。

職評,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可通過它,對教師師德、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及其實績進行評價與等級認定,以此來鼓勵教師從教的積極性,由於與工資掛鉤,實際上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獎勵。

一般地說,一個合格的比較敬業的教師,必定重視對教學對象學生、教材及教學環節的探究,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方式方法,引導學生修德求知增能與高效學習,而且樂意把這種這種的努力和付出,轉化成有形的教學實績,教師也從中收穫育人的快樂,這是師生的雙贏。但事情並不止於此,在教學場中,每個教師作為獨特的個體存在,有自己的智慧,有一套探索到的經驗,或共性的規律性的東西,這是多麼難得的來自教學一線的寶貴資源,你絕對不想讓它休眠永遠地躺在經驗或準理論準科學的層面上,會把它們激活,進行一番解析研究提煉探討,上升到一個比較高的境界上來,這就是要寫論文和做課題研究了,它又反過來,指導教學。可以說,一個好老師,是很珍視自己長時間摸索出來的教學實踐經驗,注重總結與研究,從而不斷地提高能力水平的。這樣,教師就不止於教書匠,而是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有一定學術造詣的專家了。如果在職評時,幾個人旗鼓相當伯仲難分,那課題研究和論文就起作用了。

問題是,由於有的地方,把課題研究、論文與職評捆綁在一起,就導致一些怪異畸形現象,一是教學實績一般或較差的,為補償在職評上不足,尋求突破,包括有償發表的論文,寫得不少;二是非教學一線的的投機者,旁門佐道,參與課題研究,譬如非一線的領導、非教學人員。而課題研究歷來投入量大,各級都很重視,評審通過率高,這樣,會造成了佔有第一手材料的一線教師乾瞪眼而投機者獲利的局面,論文多的和有課題研究的也評上去了,這是教師和課題研究的悲哀。現在的問題是,要想辦法杜絕此類投機者,可因地制宜,不斷完善,如,在職評中,重視教齡和實績賦分分值,對論文課題研究,可不納入賦分項,只作為參考項。

我們不能因噎而廢諱疾忌醫,因為這種投機行為發生就恨屋及烏,否定課題研究和論文的作用,也不能因為職評中的魚目混珠進而全盤否定職評的作用。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