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莫言的书吗?

润杨阆苑


莫言是我的偶像,我是莫言的铁杆粉丝!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本来应该是一个举国同庆的事情,却被一些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昧着良心信口雌黄的文化人 ,和一些根本就不懂文学的人骂了个狗血喷头,我感到愤怒、无奈、无语……

有人说莫言专门暴露中国的阴暗面,所以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你们的无知感到悲哀。所有的文学名著都是针砭时弊的厚重之作,溜须拍马的浅薄之作,是不可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譬如:萨特的《禁闭》描写了几个同性恋者、色情狂、胆小鬼的故事,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描写了两个流浪汉和一个奴隶主和一个奴隶的故事,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描写的是几个白痴的故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描写的是马孔多一百年原地踏步的故事……

有人说莫言是沾了张艺谋的光,莫言因为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而驰名中外。张艺谋敢说这个话吗?张艺谋倘若不用莫言的作品 ,在国际上能获奖吗?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何来沾光?

有人说莫言是沾了某某翻译家的光,倘若某某翻译家不翻译莫言的作品,莫言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你是翻译家,你是翻译水平高的作品,还是翻译水平低的作品。你只要没有吃错药,肯定翻译水平高的作品。

有人说 ,莫言说他母亲如何如何。我必须给你普及一下写作常识:我是写作时的第一人称,你是写作时的第二人称,他是写作时的第三人称。

许多人从来不看纯文学作品,只看通俗文学。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们买了或者借了几本莫言的小说一看,这是什么呀,污七八糟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反而开始谩骂莫言,我为他们的浅薄感到悲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一些心怀叵测之人,说莫言是小学学历,一些文盲们就信以为真。莫言小学毕业之后,没有上过中学,入伍之后,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来,又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何况贬低一个作家的学历,有意思吗?福克纳只上了11年学,照样是响当当的文学大师。

世界文学进入19世纪末,尤其进入20世纪以后,已经由原来的批判现实主义,发展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阶段,以丑为美反向诗学的先进理念,门外汉闻所未闻。

有人说,老舍、钱钟书、陈忠实……应该获得诺贝文学奖 ,而莫言不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人的自我感觉忒好,好像自己是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似的。老舍、钱钟书、陈忠实都是了不起的作家,但和莫言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红高粱家族》、《老枪》、《秋水》等作品中,莫言有意塑造了“我”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物,刻画了余占鳌、戴凤莲、罗汉大爷等形象。这些人物是高密东北乡日月孕育的精华;男的剽悍勇猛,女的风流俊俏;他们嗜杀成性又视死如归,杀人越货又精忠报国;他们是自然生命的化身,体现了一种强悍的生命本能。他们敢恨敢爱,敢于直面生死荣辱;爱起来在高粱地里狂热野合,受到压抑时则啸聚山林,扯旗造反。这是一群朴野人性的代表,在他们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反叛中,人类的生命原欲得到了最为酣畅淋漓的宣泄与抒发。

莫言的每一部小说,我都很喜欢。譬如:《春夜雨霏霏》、《售棉大道》、《民间音乐》、《黑沙滩》、《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球状闪电》、《白狗秋千架》、《红高粱家族》(含5个中篇《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狗皮》)、《红蝗》、《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酒国》、《檀香刑》、《蛙》……

在中国当代文坛,只有阎连科可以和莫言相媲美。在最近这几年,或许阎连科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们这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和原本就是糊涂之人,肯定会骂阎连科的。骂别人,只能说明自己的无耻和无知。




美食家106


一点都不喜欢,论文采余秋雨王蒙等老师比他强得多。读了他的两首诗,就知道他是一支臭笔。二月河仙逝,他卖弄文采写的那挽联更臭,不会写词硬拿词牌作对,改来改去都不合平仄。写的字不如五年级学生还敢开书法展,对他更反感。不过这种写低俗小说的正好迎合西方口味,所以哥们,千万别拿诺奖当回事。你把母亲描写得越丑陋,山姆大叔就喂你狗粮。(左为莫言书法,右为草民为凉山烈士写的词和字,对照一下。)




鉴水渔翁


开始,我关注莫言因为他是高密人(我住相邻的机场)。但是,想说喜欢,口难开。因为,华夏谚语:“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莫言实为莫邪,是一把刺向社会现实的利剑,口诛笔伐生他养他的大地母亲。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以低俗到无底线的腐烂、污秽、赤裸裸地集社会病垢之大疮、讽刺性漫画展示芸芸众生,唯恐不及。

出于好奇,又看了“蛙”,作为大夫的我,实感如此揭露“娘”的伤痛和“娘”的无奈,是往“娘”的伤口上撒盐。可是这正好迎合西方世界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和人权的丑化臭味相投,一举得名,实至名归。

不过从莫言书中我学会了“诌”,他把叛国外逃的飞行员(我的邻居)嫁接给了女主角,是我明白了写书可以如此“诌”。


嫊1


因为莫言的小说《红高粱》还特意去“我的东北乡”山东高密旅游了一圈,除了见识了大片的高粱地、玉米地,没有找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影子。

读莫言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一篇以莫言先生小时候的年代为背景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非常真实生动的刻画了哪个大集体年代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细腻、深刻,刻画入骨,反复读了不下三遍,哪个最后拿着透明的红萝卜的小男孩,似乎印到了脑子里。

大学时候,有时常想着拜读一下莫言先生的大作,尤其是根据他的作品改变成的电影获得国际大奖以后,专程到学校图书馆翻阅了一下莫言作品集,什么《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什么的。

看名字莫名的不是很喜欢,翻看了几页,实在是难以下咽,随放弃了一读的想法,借阅了一本看了几遍的《飘》和有些文言性质的《徐霞客游记》。

等后来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当时在国内引发了热潮,又想跟风拜读一下大作,这次网上邮购了一本《生死疲劳》。

可能是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够,感觉有些玄幻、看不懂,读起来没有一点顺畅感,感慨自己不懂欣赏之余,束之高阁,蒙尘至今。

实在心有不甘,为什么自己读莫言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心有戚戚,与自己的心境很是契合,却对莫言先生的小说似乎心有抵触?

因为自己喜欢旅游,会到处转,如果到了一个地方,不管是美景还是当地的人文风俗,有时候会莫名的激动、感伤,所谓触景生情吧,所以就想,大概是自己思想境界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也就不能心有同感,无法进入莫言先生描述的世界吧?

所谓想说爱你并不那么不容易,大概如是吧?


酷妹儿圈


不喜欢看他的书,也根本没看过,因为他长的不象文学大家。真正有功力的文学家能从脸上找到答案,这并非戏言,走到艺术之巅的人,能达到心神合一,能改变人之面貌;真正的文学大师,都是先苦其心智从苦难中羽化,从痛苦中得启发,从而写出宏编巨作。比如古典《三言二拍》作者就是一个考场落榜的穷秀才,因为家贫,监考官贪财,所以屡考不中,落魄到家无隔夜粮。不过他性格坚强,在饿着肚子,房屋漏雨,冷的瑟瑟发抖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这部著作。《三言二拍》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在当时名气远大于今天的四大名著。看看莫言,显然不具备文学大家的基本条件,养尊处优,肥头大耳,能写出什么影响深远的文章?


天漄寻道


不喜欢。莫言小说描写中国社会阴暗面的思想动机,符合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中国的文化思想在文革时期有落后阴暗的方面,但不能迎合西方人的阴暗猎奇心理。文化自信是建立在自尊,自觉,自悟基础之上的。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以暴露自己落后而赢得其他民族尊重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省,勤奋务实的民族,是一个忍辱负重,知廉耻,懂礼数,追求公平正义的伟大民族,从伏羲画卦创始以来,倡导华夏民族自强不息,代代传承,我们内心的强大,正是有圣贤思想的指导,不断学习激励自己,才得以不断改变自己。揭开身上的伤疤是痛苦的印记,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同情,永远换不来尊严。尊严是通过自强实现的。


用户9733888537495


越看越瞧不起这厮。垃圾堆砌的作品。话里有话。解放七十年。被这个汉奸描写的不堪,而实际情况是中国人民通过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面的,光明面的莫言是避而不谈的。此人心术不正已昭然若揭!


15527311517


我看过莫言论大部分作品,感觉他的作品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优秀代表。中国人有一种枪打出头鸟的传统习惯,总体上对他有意见的都是羡慕嫉妒恨!


佛顶山问答


母亲,它写得真好.其它也好.?……?!

骂以被骂,明者则明,清者自清。

对比的对立,师者为上。

一般好书我不会放过的。我们在不同年代来的,都知道那趟苦水是怎么过来,兵者之容,也在于线。

做一个母亲那不知儿子的心,啊!错的,对的,表面的还是那趟苦水。


练嶽的晖


作家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诺奖的中国人。

清晰记得二十多年前,1992年前后吧,莫言小说《丰乳肥臀》遭官媒批判,说它主题如何如何坏,格调怎么怎么低下,云云。那时人们正因此才知道有个莫言。不料过了四五年到1997年,该篇却获“大家文学奖”。更不料,二十年后莫言竟获诺奖。

正所谓,世事难料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