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舍得牺牲数百万军队的代价强攻莫斯科和斯大林,为什么却不舍得强行登陆英国?

河苦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德国靠什么登陆英国?

安装德国的最初设想,那将是从拉姆斯格特延伸到怀特岛以西的广阔战线上进行的一次击袭性军事行动。以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为基地的大机群——总共三千架飞机——将摧毁防御工事,在空战中击落皇家空军,并用火力压制住皇家海军。

德国的护航运输队将从两边布雷区的航道中开过去。希特勒打算派二十五个至四十个师在尽可能宽阔的战线上登陆,这样,入侵部队就能有一个辽阔的战场。陆军要求海军第一批运送十万人连同重型装备及防空武器,在随后的三天内,接着运送十六万人。

结果第一步,德国空军夺取制空权的战斗就被英国人打得焦头烂额。英国部署了1200门重型高射炮,还有雷达网络,以及一支善战的空中力量。此外,他们还破译了德国昼夜轰炸机的控制系统,并找到了扰乱它的办法。

在十八天内,德国空军出动七千五百架次,在8月31日一天内,就出动了七百九十架次。英国的防空兵器火力强大,在敌机飞抵目标前就击溃其一部分。喷火式战斗机则收拾余下的敌机,击落将近五百架。

从10月起,英国沿岸都设立了雷达站,更重要的是,由于电子学的应用,这些雷达站都能精确地把音响标图显示在显像管上。此外,到了1940年12月,英国已有高射炮两千一百门,超过了空袭前的数目。

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德国的国力都投入到了装甲部队和空军建设,导致,德国海军没有能力,掩护登陆船队登陆英国。英国海军可以轻松把德国所有登陆船队都送进大海游泳。

在1940年4月,登陆挪威的战役当中,德国出动了沙恩霍斯特号等2艘战列舰,还有重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这基本上就是德国海军水面舰队的几乎家底了。结果英国一个小小的分舰队,就打爆了德国海军主力,追着德国海军满北海的逃窜。

德军不光2艘战列舰被打伤,还几乎损失掉所有驱逐舰,从此一直到战败,德国海军再也不敢出动主力参战。这种水平,德国海军还敢掩护数十万人去登陆英国,遭遇英国主力舰队海上决战吗?那纯粹是把德国陆军主力往大海里直接送。


深度军事


诚邀,如题。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地球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将近61个国家参与到这次大战,战后统计,二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1万亿美元,伤亡近二亿,其中死亡人数高达7000万人,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人口总和。而在二战中,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与以斯大林为主席的苏联之间的战争最为惨烈,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是号称“战争绞肉机”,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舍得牺牲数百万军队的代价强攻莫斯科,却不舍得越过短短的英吉利海峡强行登陆英国呢?小编以为原因有二

其一,苏联对德国的威胁更大

实际上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法国被德国灭亡,英国也被德国打残,短时间内没有大战之力,对德国不构成威胁,此时的希特勒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东方的苏联,因为苏联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国力日盛,苏联当时自身也在蠢蠢欲动,在1940年前后,苏联红军的侦察机在罗马尼亚等国上空加强了活动力度。最近的材料又显现在20世纪20,30时代.斯大林还准备用数万辆装甲洪流吞没整个欧洲,进以孤立美国,与之决战。看来在那个时间不只纳粹德国,红色苏联也没闲着。希特勒看见苏联已经在活动了自己当然闲不住了。总之,纳粹进攻苏联是其必定,就算1941不打,迟早是要打的

其二,苏联的制度基本上就是纳粹德国的天敌

纳粹上台的标语,就是反对共产主义,所以放着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不去攻打,希特勒自己都说不过去。再者,英国固守英伦三岛后,美国开始慌了,英美可谓一母同胞,在一战二战中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于是美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给德国施压,同时帮助英国人守岛。而苏联共产主义与西方大多国家不好,他去进攻苏联不只可以扩张疆域,美国都不会阻挠他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希特勒为什么在击败法国之后,却故意在敦刻尔克放了英国一马,留有余地,之后又突然掉头进攻此前已经和德国签订了和平协定的苏联呢?

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德国本质上是一个大陆国家,二战时最大的优势是德国陆军,所以德国认为在大陆上可以对抗任何国家,包括苏联,但进攻英国却必须跨越英吉利海峡,而海军是德国最大的短板,所以希特勒认为德国无法击败英国,但却可以击败苏联。

对希特勒来说,二战并不是真的要统一全世界,而是统一欧洲大陆。这就要求德国不仅必须消灭主要的欧洲大陆领导权竞争者法国,而且要迫使英国势力退出欧洲大陆,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权。这也是希特勒并没有在敦刻尔克歼灭已经势穷力竭的英军的原因,这在曼斯坦因这样的德军高级将领看来,就是不可理解的。

但从希特勒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综合考虑之后的决定,其目标就是给英国留有余地,希望英国能够接受现实,承认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的现状,从而与德国签定和平协定,好让德国没有后顾之忧的去进攻苏联。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作为一个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等到德国崛起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德国去开发的海外殖民地了,德国也没有海洋传统,本质上始终是个大陆国家,所以海军在德国军队中的地位始终比较低。而德国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也始终来自陆地,所以德国军队的传统就是大陆军主义,始终重视陆军远远超过海军。

海军比较弱,空军当时也没有能力完全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而德国陆军的优势需要在英国登陆之后才能发挥出来,所以德国当时并没有能力通过优势兵力一次性消灭英国的主要海空力量,从而成功登陆英国本土,消灭英国。但英国一直有投机的传统,调整政策很快,所以希特勒认为,迫使英国与德国媾和是有可能的。

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已经日落西山的英国会爆发出前所有有的坚定性,坚决不肯与德国媾和,而是坚持要和德国作战。不仅如此,英国还坚持在北非持续抵抗德国,在中东也和德国持续作战,在英国本土则始终保持着制空权,德国始终未能获得制空权。所以,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始终未能付诸实施,就胎死腹中了。


相比之下,苏联与德国一样,是一个大陆国家。而且,在联手瓜分波兰之后,苏联和德国就直接接触了,这是有利于德国发挥陆军优势的。而且,苏联国土广袤,战线很长,必然有弱点,主要工农业又都在欧洲部分,无论是乌克兰的产粮区,还是高加索的油田,对德国而言,都是可以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的。

所以,德国集中了当时能够抽调出来的几乎全部陆军和空军,趁其不备,对苏联发动了全线攻势,而且初期进展非常顺利,很快就占领了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只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碰到了提前到来的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加上苏联顽强的抵抗,德国才未能达到彻底占领苏联的欧洲部分的目标,功败垂成。试想,如果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被德军攻陷,即便是苏联退入其亚洲部分,只要德国不再进攻,而是巩固防线,苏联要再反攻回来,恐怕就很不容易了。


萧武


其实,没有美国人帮忙,英国到1942年就得投降希特勒了。你说,希特勒有必要派出大军强攻英伦三岛而将后背交给苏联人吗?

我在其他回答中提到过,当初丘吉尔在乞求罗斯福帮忙对付希特勒的时候,是出卖了大英帝国众多利益的。当时,大英帝国在大西洋的海空基地完全向美国人敞开不说,百慕大群岛、牙买加群岛、巴哈马群岛等很多战略要地几乎白送给美国人,这等于是说交出了英国人把持了几百年的大西洋霸权。

(曾经的百慕大海军基地,二战之后废弃)

那么,以鸡贼著称的英国人这么大放血,肯定不是因为闲的,原因是当时英伦三岛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与出让大西洋霸权相比,本土的安危才是最紧要的。

丘吉尔1941年初在发给罗斯福的电报中,就明确指出过,英伦三岛危在旦夕,如果得不到美国帮助,到1942年初,大英帝国将会向希特勒投降。

你看,根本不需要希特勒派军队登陆英国本土,他们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虽然希特勒在不列颠空战之后,停止了对英国本土的攻击,但在海上双方的大战却愈演愈烈。

希特勒深知英国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稠密的岛国,他有很多物资,包括粮食、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是无法通过岛内的资源自给自足的。当时,英国为了维持岛内的基本生活,每周要向海外进口100万吨物资,所以海上航线的安全显得至关重要。

(正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英国船队)

而早在战争初期,邓尼兹就呈报过一份作战计划,他认为英国严重依赖海外进口,依靠潜艇封锁英国将会使这个国家陷入瘫痪。为此,邓尼兹认为使用潜艇侦查,发现目标后,通知附近潜艇共同攻击,以保证最大限度击沉英国商船,这种战术将会是一种打败英国最有效的手段。

邓尼兹还认为,只要有300艘潜艇,就可以完全封锁英国。

(邓尼兹)

所以,结束法国战役后,希特勒就开始命令海军攻击英国补给线。

从1940年7月到1940年10月,仅仅3个月时间里,德军就击沉了148万吨商船,所以到1941年初,英国几乎已经难以支撑下去,丘吉尔只好向罗斯福请求帮助。并告诉他,在缺少外援的情况下,英国支持不到1942年。

(被击沉的英国货船)

当然,美国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帮助英国人的时候,也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于是丘吉尔只好代表英国把大西洋让给美国。

罗斯福也不能收到好处不办事,于是在1941年夏天开始帮助英国人,除了送了一些老旧驱逐舰之外,还帮助英国人运送货物,就这样德国和美国有了交锋,但双方还算克制,直到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国人和轴心国彻底撕破脸。大西洋海战也开始白热化,因为美国将主要力量放在大西洋。

经过血战,德军不敌美军,封锁战略失败,大西洋航线彻底贯通,英国得救了。

所以,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帮助,没有日本人捣乱,德军只需要潜艇战就能让英国人跪下唱征服!


历史风暴


希特勒可没有不舍得强行登陆英国,只是任何一场军事行动的发起都是以计划成功为前提的,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分析后得出结论:如果要对英国冒险进攻,必须取得制空权。要知道当时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海军舰队,而德国海军连前三都排不上。于是在1940年7月到10月间爆发了不列颠空战,英勇的英国皇家空军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英勇无比的牺牲精神取得胜利,这是希特勒发动闪电战入侵他国以来遭遇的首次失利。纳粹德国因此面临一个困境:“面对着两个敌人,可是枪膛却只剩下一颗子弹。”该射向谁呢?

希特勒若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强行登陆英国,那就完全符合斯大林所思所想。苏联,一个庞然大物就在身边,再与英国缠斗下去,大规模地消耗很快就会让德国空军伤筋动骨,如果苏联做好准备后,再抓住时机反戈一击,欧洲局势就会急转直下。

登陆英国能获得什么?英伦三岛的面积仅为24万平方公里,即使加上德国的35万平方公里,还不及法国领土面积大。英国自身都缺乏资源,需要从海外进口,德军付出巨大代价的占领除了能获取精神上的成功和满足,实在显得得不偿失。更何况,英美关系非同一般,虽然当时美国政府声明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但美国不会坐视英国被纳粹德国吞并,更不会让希特勒将欧洲整合在一起,再发出和自己完全不同的声音。美国在不列颠空战期间,即派军事代表团赴英查看德国飞机的空袭效果,以做出客观反馈。而在1941年3月,英美联军即开始进攻突尼斯。

而进攻苏联,是早就在希特勒心里埋下的一粒种子。两国在形态意识、政治立场上的不同,不仅使德军的进攻情绪高涨,而且使后来双方的战争极其惨烈。苏联幅员辽阔,自然资源辽阔,如果能将这些据为己有,就像给纳粹德国装上超强发电机,会更加膨胀。而且,希特勒认为,一旦拿下苏联,美国再被远东的日本捆住手脚,英国就会屈服。而在陆军方面,德军的装备精良,兵员充足,地面进攻加上强大空军的支援,能有效地发挥闪电战的优势。希特勒在1940年7月16日下令制定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在7月31日即决定进攻苏联,并开始准备工作。后来“海狮”计划被多次延迟直至最终搁置,以致被认为是为闪击苏联使用的障眼法。

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得益于英国战前建立的,位于地下深达15米多的空军作战指挥系统。而苏联在战争开始阶段被德军打得措手不及,大片领土被占领,大批官兵牺牲,除了指挥失误、军事力量对比处于下风之外,也源于斯大林认为德国不会两线作战的执念,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希特勒对苏联的进攻计划是速战速决,战争初期闪电战的巨大成功让他们觉得胜利就在眼前,在苏联红军前赴后继,用生命为代价让战线开始稳定后,德国统帅部不愿接受自己进攻受挫的现状;对恶劣天气给武器装备带来的影响视而不见,对前线士兵的寒冷和疲惫视而不见,对战局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视而不见,总认为再向前一步就能取得最终胜利,结果一败涂地。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登陆英国,这不是希特勒舍不舍得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他能不能做到的问题。希特勒当然想登陆英国,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两面作战失败的残酷教训中,希特勒也深知,二战时期的德国绝不能重蹈一战覆辙。


因此,希特勒比谁都想登陆英国,避免两面作战。但是对于希特勒来说,这却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第一,英国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希特勒根本没有机会登陆英国。从19世纪末德国崛起以来,德国就一直是欧洲的军事和工业大国,在欧洲大陆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军事力量方面,德军却只是瘸腿儿的陆战大国。

无论是过去,还是希特勒时代,德国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机会和时间去发展他的海军。因此,德国陆战非常强大,但是海军却是最大的软肋。德国海军虽然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比之上百年来一直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英国海军,相差之大,不可以道里计。

而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四面环海。强大的德国陆军如果想与英国陆军交战,前提是先跨过英吉利海峡。而渡过海峡,当然必须击败英国海军,这对于只有小猫三两只的德国海军水面舰队来说,当然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而德国海军中最强大的潜艇部队,却只能用来偷袭,根本无法完成掩护陆军登陆海岛的作战需求。因此,希特勒面对冥顽不灵,死犟死倔的丘吉尔,却只能望洋兴叹,徒呼奈何。迫不得已之下,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开始决定闪击苏联,转而实施了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



第二,苏德战场上,希特勒并非想牺牲上百万军队强攻莫斯科,而是战事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打成胶着之后的被迫选择。

在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失败,尤其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空军失败后,转而实行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的希特勒,原计划是像进攻法国一样,迅速击败苏联。等到消灭苏联,有了苏联极为丰富的资源之后,德国能够掉过头来重新收拾英国。


然而,再次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虽然在巴巴罗萨计划初期,德国军队的进攻的确如希特勒所料,大军势如破竹,苏联红军兵败如山倒,上百万的苏联军队被消灭或俘虏。

但是,苏联广阔到恐怖的纵深及充沛的人力资源给了苏联以喘息之机,再加上斯大林的铁腕和苏联强大的动员能力,苏联败而不倒,凭借顽强的韧劲儿和得天独厚的低温环境,再加上美国为首的盟国的大力支援,苏联不但止住了初期的大溃败,而且逐渐有了反击之力。


苏德战场并没有如希特勒所料,成为迅速结束的闪击战,反而打成希特勒最不愿意看到的胶着战。德国及其仆从国数以百万计的军队被陷入在苏德战场。为了尽快摆脱这个战争泥潭,希特勒只能咬牙继续增兵,希望攻克莫斯科后,迫使苏联投降。因此,希特勒不得不以牺牲上百万军队为代价继续与苏联作战。

第三,即使发生奇迹,德国真的成功登陆英国,也绝不会像许多人想象中的德军推枯拉朽,英国被迅速灭亡。上百年来,一直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英国,国力丝毫不弱于德国,相反,由于英国当时占据了全世界1/4的领土,英国的战略潜力远强于德国。



同样得益于英国广阔的殖民地和充沛到近乎无尽的人力资源,巅峰时期的英国军队人数高达上千万,“在最后一个印度人倒下之前,英国决不投降”。再加上希特勒摊上丘吉尔这么一个茅坑里的石头一般的对手,英国绝不会像法国一样迅速投降。

而战争一旦进入胶着状态,资源短缺的德国根本耗不过英国。而且在战场上,即使德军如何英勇善战,英国依然有足够的炮灰抵消德军的优势。而显然,德国有限的人口在如此消耗之下,也根本撑不了多久。


鸢飞九天2018


即使德国人出动几百万最强悍的陆军,又能奈何英国几分呢?没有海军的配合和支持,登陆成功的几率为0,那英吉利海峡可不是几公里,而是40多到200多公里的海峡,靠运输船强渡,只有喂鱼的份。

回顾海狮计划的前中后期,只能说元首本人在进攻英国的战略上虎头蛇尾,最后弄成了喇叭腔,给自己整出来两线作战的魔咒。

法国等西欧国家被德国团灭后,希特勒本来想借战争余威逼迫丘吉尔投降,可丘吉尔压根就不搭理他,希特勒几次“和平建议”被拒绝后,就下令执行“海狮计划”。

希特勒其实本来想利用德国航空兵的优势,打算在空军的配合下强渡海峡,可发现这事儿根本不靠谱,没有强大的海军做配合,加上船只准备、后勤供应和天气因素等等,以德国现有的实力,非得重新改变以陆战为主要需求的工业配合体系,得重新上马很多适合海战的工业以及其他比较复杂的配套设施,这对一向海军跛脚的德国来说准备的时间周期可能就要几年,可战争尤其是对苏战争就迫在眉睫,希特勒就打算以空袭方式,迫使英国投降。

结果,戈林元帅和他那牛气冲天的空军,在英伦上空碰了硬钉子,从1940年7月到9月,德国发动了多次对英国的空袭行动,最多一次出动了近500架轰炸机和1000多架护航战斗机。但每次空袭,都遭到英国皇家空军的有力反击,每次德国空军的损失都比较大,实在占不到多少便宜,虽然也能把伦敦在内的很多英国城市炸的到处废墟,但伤不了英国人的筋骨。而到了后面,德国空军反而越来越像个活靶子被英国人狂殴。

最终,元首只能宣布推迟海狮计划,而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海狮计划被逐渐完全搁置。

二战中的德国海军,即使到了二战结束也远远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除了潜艇能对英国造成有效的威胁,而潜艇又不可能用来进行军队运输,而德国人的潜艇又不可能把整个英吉利海峡给清空让德军过海峡,只要英国海军以逸待劳,以他几倍于德国海军的实力,完全可以将德国登陆部队远远地拒之门外。

而在不列颠空战之后,德国对英国,不仅没有制海权,连制空权都谈不上,就更无法保障登陆部队的安全了。

抛开战争正义不谈,其实希特勒占领法国之后,最理性的应该是和英国人就这么不打不和地拖着,把精锐的百万陆军就驻守在德国东部,以应对苏联有可能的进攻,并利用关门打狗的战术打垮入侵苏军,在北非尽力去控制住苏伊士运河,打掉大英帝国和印度等重要殖民地的海上交通要道,就不怕英国人不谈了。

可惜啊,相对于睿智的俾斯麦,希特勒还是差的太远,如果希特勒在吃下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就收手,那他就是德国的千古伟人,即使他在吞并波兰后收手,也不失为一个鲁莽的优秀政客。

当然,希特勒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向地狱的狂奔,最终把熊熊烈火,烧向整个欧洲,也最终毁灭了德国和自己。


云中史记


有些人以为英国海军在东南亚被日本吊打,就以为英国海军不行了,其实整个二战期间,英国海军都是仅次于美国,高于德日,之所以英国海军在东南亚被日本吊打,主要因为英国奉行“先欧后亚”政策,海军主力都在欧洲对付德国。

本来法国投降后,法国有大批军舰给德国使用,结果德国下手晚了一步,英国先下手把法国军舰招降或者摧毁了,所以德国海军打不过英吉利海峡。

德国希望用轰炸造成恐慌情绪让英国投降,但英国就是不投降。德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那时候美国还没有对德国宣战,而且战争开始德国势如破竹,希特勒没有想到会失败,也没有想到会死几百万人,如果想到了,德国肯定就不会这么做了。


解忧时间


一是海军力量不够。

德国的海军历来都是他们的短板。德国处于欧洲内陆的四战之地,陆军一向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而海军,他们有点力不从心。

即便是在二战时期,德国海军重点发展的还是潜艇,而非航母。就算有航母,他们也没有地方好停泊。

二是,英国并不弱。

英国1939年时的人口为4700万,比法国的4100万还要多出600万。

如果德国人登陆到英国,就会出现一场血战。英国人不可能任由纳粹德国占领白金汉宫,一定会全民总动员与德国人决一死战。

4700万人口如果全民总动员,大约能动员出900万的军队。更何况英国到处都是小水沟和大雾,并不利于大兵团开战!

我们还要看到一点,美国人会不会参战?

假设德国人的战争非常顺利,几天内全部拿下英伦三岛,美国人也许睁一眼闭一眼。但是一旦这场战争有旷日持久的感觉,美国人一定会找个借口就参战。如果真是这样,德国人的恶梦就来了。

三是,希特勒终极的梦想就是消灭苏维埃苏联。

作为日耳曼人至上主义者,希特勒对英国人有相当的好感,这也是当年郭刻尔刻撤退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原因所在。

而对于苏联,希特勒仇视的程度有如眼中钉,肉中刺。

即便希特勒拿下英国,他还是要面对苏联。而拿下英国,谈何容易?也就是说,如果拿下英国而苏联从中得利的情况,希特勒是不愿意看到的。

关于这一点,斯大林也心知肚明。也就是说,如果英国和德国在英国本土干到头破血流,斯大林一定会从背后捅出一刀。在这个世界上求生存,可不能光靠大喊正义!

我们往往认为希特勒非常傻,其实希特勒不见得有多傻。只是他选择的道路有违正义,所以他的失败是上天注定的事情了。


吉林大福圆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希特勒一直是英国的小迷弟,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德国与大英帝国共治世界。在他眼里,英国人有这个资格享受他的优待,且他们也一定会答应他如此慷慨合理的请求。

在这个战争狂人的眼中,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根本没有原则性,甚至不可调和的矛盾,苏联人才是他们应该共同面对的,最主要的敌人。

希特勒这种奇怪的态度完全可以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看出端倪;

1940年的德国简直是如日中天,德军在法国战场势如破竹,英法联军节节败退,退缩敦刻尔克,此时三面被围一面靠海的联军有被全歼的危险。但5月24日,希特勒突然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直到5月26日夜间,希特勒才取消停止前进的命令。

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英法联军宝贵的时间组织防线,之后德国装甲部队遭遇顽强抵抗。同时就在5月26日晚上,英国海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开始了史诗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最终40万联军撤出约34万人,其中英军21.5万人,法军9万人,比利时军3.3万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

希特勒的这道令人费解的命令实际上已经体现了他的态度,希特勒希望给英国留一线生机,以便之后与英国达成和平协议。

希特勒的这种亲英态度在其后实施的“海狮计划”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希特勒占领法国后,为了逼迫英国尽快妥协,亲自制定了“海狮计划”。该计划的内容是以空中打击为主,取得空中优势后再实施登陆作战。

但即便在实施“海狮作战”的过程中,希特勒也只限定进行空中打击。德军将领伦斯德在1945年对同盟国的提审人员所说 :“我觉得元首从来没有认真的要打算入侵英国,他一直希望英国求和”。就连英国军事专家利德尔 哈尔特也同样认为希特勒布置了假象, 实际上他不想占领英国。

(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德国开始对英国本土进行长期轰炸)

同时,希特勒本人以及与他亲近的人的一些文献记录中找到佐证;

德国突袭波兰后,英国很快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 希特勒在得到英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后就对纳粹党副元首赫斯说:“为了赢得英国的友谊, 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

关于这一点,在赫斯那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赫斯在同别人的谈话中曾明确地说:“仅在几周以前 , 元首曾再次谈及英帝国在世界秩序方面的巨大价值, 德国和法国必须同英国站在一起反对欧洲的共同的敌人布尔什维克主义, 那就是为什么元首允许英军从敦刻尔克逃跑的理由, 他不想破坏一次英国和德国谅解的可能性”。

然而,在欧洲战场遭受惨败的英国并没显露出任何一丝妥协的意愿,这让希特勒非常困惑,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的日记里,记载了当时希特勒的行为,希特勒面对英国的不妥协自问自答:“因为丘吉尔还期望美国或者苏联,会采取某种行动”。

(希特勒)

为了能够明确表达希特勒的“善意”,他甚至不惜热脸贴冷屁股,在瑞典、美国和梵蒂冈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向英国伸去橄榄枝。82岁的老瑞典国王最为热心,在希特勒的外交斡旋下亲自出马,以国家名义要求丘吉尔和希特勒和解。

直到最后,希特勒甚至有些恼羞成怒,在给墨索里尼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的心理状态:英国人性格特别,跟他们讲道理是没用的,我已经向英国提出各种妥协甚至合作的方案,但都受到难堪的对待。因此我现在相信,任何理智的呼吁都会被拒绝,现在统治那个国家的人是个疯子。

可是希特勒的确非常崇拜英国,仅仅三天之后,希特勒就抛弃了他的负面情绪,又一次走上演讲台,向英国和全世界发出和平呼吁。

(1940年7月19日,柏林克罗尔剧场)

下面分享下这篇演讲的内容,如果觉得太长可以注意下重点部分。(希特勒的演讲的确非常具有煽动性)

“ 现在,我从英国只听到一个呼声:“战争必须进行下去!”但这不是人民的声音,而是政客的声音。我不知道这些政客对于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是否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他们的确宣布过,他们将继续打下去,并且说即使英国灭亡了,他们也要到加拿大继续进行战争。我不能相信他们的意思,是说英国人民也将迁到加拿大去。大概只有那些热衷于把这个战争继续打下去的绅士才迁到那里去。恐怕人民将不得不留在英国。

先生们,我对于这种毁灭整个国家的无耻政客,是深感厌恶的。这些人早已把房屋糟蹋得东倒西歪了,而命运却安排我来给予最后一击,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十分难受。

丘吉尔先生无疑将会去加拿大,那些特别热衷于战争的人的金钱和子女,早就送到加拿大去了。但是,千百万人民将开始遭受大灾难。丘吉尔先生这一次也许会相信我的预言: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我从来也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将遭到毁灭!

现在,我觉得在良心上,有责任再一次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呼吁,应该拿出理智和常识来。我认为我是有资格作这种呼吁的,因为我不是乞求恩惠的被征服者,而是以理智的名义说话的胜利者。我看不出有继续打下去的任何理由!"

然而,希特勒最终还是低估了丘吉尔的决心,他面对的是一个同样疯狂的国家领袖,疯狂的丘吉尔不惜打光英国几百年所积累下的雄厚家底,也要彻底击败希特勒。

从上面的历史事件和希特勒以及身边人的文献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疯狂崇拜着英国的希特勒,以至于他打心眼里不希望与英国彻底决裂,并疯狂期盼着英国的其妥协,他一直幻想着与英国”共治世界“,甚至并肩作战,消灭苏联。

从现在来看,希特勒当时的想法确实天真,甚至天真到近乎偏执。同时他的疯狂的想法为德国埋下了战败的种子。如果希特勒对英国的态度更加坚决些,如果英国接受了希特勒的妥协条件,那么二战的结果极有可能将被彻底改写,现代世界格局也将被彻底改变,但历史重来没有如果。

希特勒的偏执和疯狂造就了当时强大的德国,同时他的偏执和疯狂也注定了二战中德国的失败命运。。。。。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喜欢的小伙伴请猛击关注并轻轻点赞,您的转发和评论小编感激涕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