餈粑——情懷

餈粑--情懷

文|盛歌

餈粑——情懷

如今看到那烤得焦焦黃黃的餈粑,不禁想起了那些與餈粑粘在一起的歲月。

那些歲月通常是將近過年的一段時間,那時候的的冬天是比較閒暇的,日子總得想辦法過得緊湊一點,於是村裡的人們都開始忙碌起來,小孩子很是喜歡大人們忙碌的,有些願望已在心底裡憋了整整一年了,打餈粑也是年前必須忙碌的一件事。

先把糯米淘好後泡起來,待本來就胖而白的米粒泡得更胖更白了,就把其倒進木甄子中,然後把甄子立放進鍋裡開始燒火蒸了。要不了多久,香噴噴的蒸汽就鑽出甄子繚繞起來,小孩的眼波也隨之明亮活泛起來!當把熱騰騰的糯米飯從甄子裡倒進早就洗淨備好的大鐵鍋(有些地方有對窩~把石頭打磨成錐狀底而得)裡後,大人往往先給孩子們一人盛一碗解解饞。

餈粑——情懷

然後就一人穩住鐵鍋(一般是放在裝了一半米糠的籮筐上的),如果家裡有三個大人的話,另兩人就各拿一根洗淨的竹杖(通常是用較大的竹子做成專門用來打餈粑的),站在鐵鍋相對的兩邊,一人一下的杵起來,剛開始米飯還沒有杵爛,用不了多大勁,還算比較輕鬆,等到米飯被杵融爛後,粘稠的飯泥就粘在了竹杖上,那就需要邊杵邊攪動,非常費勁了!同時也會有些粘鍋,穩扶鐵鍋的人也很費勁了!

當大家都淋漓一通汗後,米飯也被充分杵攪成稠泥狀了。大人們就洗淨手,在手上沾點水後(防止糯泥粘手),就開始把糯泥揪成一小團,搓成球狀,這時大人也會給孩子們一人一團繼續解饞,那時是不敢奢望有白糖來沾著吃的,但家裡通常都有豆麵(把大豆炒焦然後用石磨磨細而成)或者酥麻面(一種植物果實磨製而成),沾一點,哇!那真是又糯又香,好吃極了!然後壓扁,放到底部均勻撒有一薄層米麵(那時我家常灑的是玉米麵)的簸箕裡,不一會就擺滿了一簸箕,一般都是像小碗沿那麼大的,但有時也做幾個稍大一些的。餈粑就做好了!

餈粑——情懷

第二天餈粑冷卻後,一個個亮晶晶的,很是誘人。就等到過年的時候拿來招待客人了!餈粑有好多種吃法:像前面講的那樣蒸熟(熱)了吃,也可以在鍋裡用油炸或者火爐子蓋上烙熱了吃,那時家裡都燒北京爐(火爐子),我們最享受在燒紅的爐蓋上烤各種東西吃了!還可以把餈粑切成塊狀和油茶一起熬煮了吃,如果再混撒幾顆炒黃豆在裡面的話,那就美味極了!

餈粑那時在農村常拿來祭祖或者祭神。如果過年時家裡做得有餈粑的話,初一的早上要先拿來燒紙祭祖。那時誰家立新房子(木房子,需要先搭好房子的架子,然後抽立起來)或者釘大門(房子立好後是空架子,需要慢慢的裝牆壁等,通常大門是最後裝的,裝好後就是一座完整的房子了,這是那時農村人的心願,家裡條件好些就裝得快些,我們家到我讀高中時都還沒有能夠釘上大門)時,半夜(約零點)都要用餈粑來祭神,祭過神後人們就搶來吃,多數是小孩搶,大人們要麼睡覺,要麼就去鬥五或者搖包穀籽(那時最流行的兩種賭博方式)去了,大人說吃了祭仙粑身體會非常好。那時我們為了搶祭仙粑和瞧聽說佛事的鬧熱(大門裝釘好後是關上的,半夜時一個先生在門外唱說些祝福之類的話,一個先生在門裡反駁或者提問,要門外的先生把門內的先生說得啞口無言了才把門打開),通常在玩捉迷藏或者丟坑、打四角板等累了後,就在夥伴家關牛的棚樓上蓋起稻草睡覺(那時誰家都沒有多餘的床被),半夜再爬起來。立房子當天,上樑時先生也要說佛事,好像是給抬梁的人鼓勁和唱說一些吉利話。等樑上好後,先生會把主人家親戚做的拋梁粑(實際上也是一種小餈粑,只是在上面點得有紅點,也是祝福的意思)四處拋撒在地上,那時我們也不怕髒,都爭搶起來吃,聽說吃了也會得到神仙們庇佑的!

餈粑——情懷

寫著寫著,不禁好懷念那些歲月!好想回到小時候,好想再次吃著爸媽親自做的餈粑過過年,好想再次和小夥伴們一起搶祭仙粑吃啊!可是……

餈粑——情懷

作者簡介:盛鞠良 從軍20餘年 湄潭家禮醫院醫生 詩人 筆名:盛歌,愚樂 ;山野一杏翁,田園一詩農,辛勤耕耘,稍有所獲。詩作積極向上!蘊鄉土氣息,染浪漫溫馨,交流發表詩作近千首 ,有近百首為文心社,今日頭條,微語溫馨等網絡詩刊發表。 有《多情四月來貴州》《詩畫南江大峽谷》《唱響烏江》《老歌情懷》《悠悠湄江情》等數十首歌詞在中華詩詞論壇歌曲版(林羽先生)譜上曲交流,土豆網,百度及360輸入盛歌作詞或者盛鞠良可搜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