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只佔中國人口的4%,但感覺遍地都是大學生?

追風箏的乖乖


首先你的對比對象有問題。

這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當時全國12億人多,大學本科+研究生人口五千萬,大概4%。

但是我們看下具體年齡層數據:

在當時25-29歲年齡層,約一個億人口中,有8367000+1232590人,約等於一千萬,也就是說,在2010年,年輕人中本科以上學歷是10%。

現在呢?一直擴招,十年過去了。

按照估算,現在25到29歲這個年齡層,大學以上的比例約40%,本科以上比例20%,甚至可以說研究生比例都有2%。

這是什麼概念?你在高鐵裡一節車廂就有一個研究生,一排座位就有一個本科生一個專科生。

所以,你覺得本科生真的好多啊,實際上呢?總體數據並沒有特別大的改變。

其次你的層次侷限了你周圍的環境。

<strong>有句話叫做每個人是周圍關係最好的五個人的平均值,古話也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你的層次決定了,你周圍經常能見到的就是本科生。

那我還說我在學校裡面經常能見到博士呢?但是你想過中國有多大嘛?

我曾經在核電站中,那裡面招人的最低層次是大專,外包的還有中專工人。

這還是要求非常高的國企,其他的國企呢?放到我們父輩,他們有幾個本科生?

很多人以為本科生多,是因為近幾年招聘要求本科生越來越多,通過傳播學帶來的“恐懼放大”,這就是真實的嘛?

你去參加過扶貧嘛?你去過貧民窟嘛?你去問過那些旅遊地點本地人的學歷嘛?你瞭解你父輩那些人的學歷嘛?

你沒有去問去看,連國家統計局網站都沒有查,就問出了這樣的問題,還是缺乏思考啊!


妙坊諮詢


先來糾正一個知識點,大學生指的是在高等院校註冊入學並且接受教育直至畢業前的群體統稱,大學生的範圍包括: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所以從嚴謹的態度來說,兩者是不對應的。

既然提到大學生的規模,給人一種“遍地都是”的感覺,那麼我們有必要了解清楚到底目前我國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到底有多少人?到底占人口比例多大?佔就業人口畢業多大?

1.全國專科生畢業人數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來看,從1978年到2017年,全國專科畢業生人數總計4595.4832萬人,其中1979、1980年暫無數據,2018年暫未公佈數據,但可以根據近幾年數據進行推測,2018年專科生畢業人數大概在350萬左右,因此可以粗略估計截止2019年,我國目前專科生數量5000萬左右。

2.全國本科生畢業人數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顯示,1978-2017年全國本科畢業生人數為4588.3837萬人,再加上未公佈2018年畢業生(根據往年數據推測400萬左右),因此,全國目前本科生總量粗略估計在在5000萬左右。

3.全國碩士生畢業人數



從國家統計局信息來看,只顯示2004-2017年的碩士畢業生人數,但幸運的是,有1978-2009年研究生畢業人數(注意這裡的研究生畢業人數包括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畢業生),總計249.5095萬人,去除前面提過的2009年我國博士畢業生在33萬的規模,那麼1978-2009年碩士畢業生應該在216.5095萬人,再加上2010-2017年的361.8441萬和2018年預計的52萬,因此,截止2019年,全國碩士畢業生人數在630.3536萬左右。

4.全國博士畢業生生數量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我國博士畢業生數據是從2004年開始顯示的,從幸運的是,此前官方曾在在2009年8月31日發佈過一份數據,截止那一日,全國累計授予博士學位33萬餘人。再把2010-2017年的數據相加(計算結果是42.4602萬人),總共大約是75.4602萬人,如果在把2018年大概6萬畢業生算進去的話,截止2019年,全國目前應該有81萬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等人才。

從公開數據來看,2018年我國總人口13.95億,目前僅查到2017年我國勞動人口為90199萬,計算出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佔全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為11.87%,可以說這個比例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換句話說,十個求職者中,就有一個是大學生。當然了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畢業生的比例還沒有達到1%,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依然是社會最稀缺的人才。

注意:如果嚴謹一些的話,我們會意識到,博士生和碩士生其實已經在本科生中統計過了,所以減去這接近的1%的話,那也依然還有10%的比例。

坦白說我並不喜歡“遍地都是”這個形容,雖然國內大學生人數達到10%左右的比例,但是畢竟是接受了國家的高等教育,國家的未來是要交在這些人身上的,只有這一大批人發揮出應有的能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早一天到來。


學習源動力


雖然我自己也是本科生,但是我從來沒把自己當回事兒,因為身邊的學霸太多了,感覺自己走到哪真的都很普通。


說到本科學歷只佔4%的數字的時候,我嚇了一跳。我05年參加高考,我們班88個人(在我們年級是大班,普班72個學生),考上重點大學的22人(包括211,985院校),考上普通本科的16人,三本院校的6人(我們那一年好像是剛開始有三本,都是家裡條件還比較不錯的,花錢上的),大專院校的有11個(正規學校的大專專業或者是正規的大專專科),高職類6個(也就是現在俗稱的野雞學校)!這裡面很多已經被錄取的,還有十幾個選擇了復讀(其中包括兩個重點,三個普通本科,6個專科),對自己的高考成績不是很滿意。我們是重點高中,所以說大家在學習方面還是非常拼的。學習風氣比較好。


看到官方這個數字我自己默默的算了一下。作為80後的第一代,我們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以後每一個階段都會刷下一半的人。假設從小學開始有100個同學的話,那麼最後走到大學裡邊的也只有25個。這25個裡面,有本科生應該在5個左右。讓我覺得4%這個數字應該還算是比較準確的。

以前老師們開玩笑的時候經常講,別以為你考個大學了不起。你要去深圳,掉下來一塊磚頭砸死10個人。有9個本科的生,剩下的1個還是研究生。我們畢業後一直在跟同類的人競爭,一直覺得,這個群體應該挺龐大的。現在來看,確實是人群區分。

國家的進步和發展需要人才,需要人才的不斷的補充。近些年大學一直在不斷擴招,大學相對於來講門檻也低了很多。我真心的希望,在大學裡,不要光做到寬進,主要是要做到嚴出,才能會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美護悠然


起初,看到這個數據,有點不太相信,因為,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啊,我們單位將近400人,入門門檻就得是本科,但查看數據,發現還真是不到4%,具體數據來源是:

1、國家統計局網站1998年至2016年的數據顯示,本科生畢業總人數4756萬人,而2016年全國人口數量為13.83億,本科以上畢業生佔比3.44,再加上17/18以及1998年以前少的可憐了的本科以上人數,去除中間重複計算的問題,也就在4%左右。

2、官方數據顯示,從恢復高考到2017年,40年間累計畢業的大學生,總數達11518.2萬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佔一半,專科生佔一半,也就是說,本科生有5759.1萬人左右。 看起來的確是很多,但是中國的人口139008萬人,大學生佔據總人口的比例不到9%,而本科生只佔4.43%。



所以,4%左右的本科生,確實是比較真實的,那麼,為何會覺得遍地都是大學生?主要因素有:

1、大專高職院校太多。我們平常說的大學生,不僅僅是本科生,還有大專,或者高職院校學生,根據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目前我國有1388所高職(專科)院校,在校生人數總計11049549人。而本科院校,才1243所。也就是說,僅僅是高職院校,就比本科院校多,龐大的高職院校學生佔比比較大,構成了大學生群體,同時,還有大量高等專科學校的大專學生,就會給人覺得,大學生多。



2、野雞大學比較多。如今,即便高考不上官方的本科、專科或者高職院校,但可以上挖掘機、廚師等這種民辦的野雞大學,這樣的大學,有392所,按照一所大學1萬人計算,也達到了將近400萬人,所以,會給人感覺大學生多。


3、自考、自學、函授、職業大學等,虛構了大學生數量。我們身邊很多人,沒有考上大學,但後來自學成才,拿到函授文憑,或者大專文憑,就覺得,自己是大學生了。我身邊不少人,掏錢,上了帶“中國”兩個字的大學,其實就是在這邊開的函授班,畢業後,也冒充是中國某某大學畢業的。

4、三本越來越多。我一直覺得,三本就不應該叫本科,就是混了個本科文憑而已,直白的說,跟本科差的很遠,分數達不到、學校不如本科院校,很多都是本科院校下面的分院,有的三本,成績太差,最後要上五年,所以,三本多,學生多,也同樣導致大學生遍地都是。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看圖,這是統計局發佈的本科以上畢業生人數。1998年至2016年,本科以上畢業生總人數4756萬人,2016年中國人口數量為13.83億,算下來本科以上畢業生佔比3.44%。

所以,從整體比例來看,本科以上的畢業生實在是少之又少。

我們覺得遍地都是大學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國人口基數大,雖然佔比不到4%,但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總數也將近五千萬,五千萬的數量並不少。第二,這裡僅僅只是本科生,不包括大專生,而現在大家所稱的大學生基本是包含大專生在裡面,若包含大專學歷以上人員,則人數還將進一步增加。第三,人口集中。因為學習原因,以及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大部分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在城市就業。大學生往城市人口集中。第四,工作原因。因我們自身原因,我們身邊的同事以及接觸的朋友,基本都是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導致我們人員大學生遍地都是。


葉律師


都什麼回答,我來告訴你好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基本上就這幾點。:第一,5%這數據是全體中國人,也就是說中年人,老人,和沒到18歲的孩子也包括。你平時不會傻到去問一個10歲小孩讀大學沒,而中國,中老年人因為時代的原因讀大學的很少,比例自然就被衝下來了。

第二:大學擴招,年輕一代人讀大學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你都在與你的同齡人競爭自然感覺本科不如狗。

第三:現在渠道多了統招,自考,留學,大專,成教,運程等等大把渠道拿證書也都叫大學生。

所以你就能知道說中國人有5%大學生這數據的意義太小,基本就是個廢物數據。重要的是同代人裡面有多少讀本科的,多少一本的這才是重點!


橘子蛋包飯


大學生本來是指在正大學校園求學的在校學生,但在實際的生活中,人們往往給這個稱呼賦予了寬泛得多的內涵和外延。通常人們口頭說的“大學生”,是指一切接受過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這既包括在校大學生(本科及專科)、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也包括已經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參加工作的所有人。


從我國當前人口的學歷分佈情況來看,題主所說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只佔中國人口的4%”,是基本符合現實的。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統計來看,目前,我國擁有本科及以上人口總數,大約有5000多萬。如果加上接受過大學專科(包括高職和高專)的受教育人數,從寬泛的“大學生”的概念的角度來看,我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超過一億人,但在總人口中來看,也僅僅只佔總人口的比例大約8%,總體比例並不高。

那麼,為什麼現在“感覺遍地都是大學生”?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大學生主要集中在城市裡,特別是一二線城市裡,看起來人數很多,但一二線城市數量少,集中的大學生實際只是總體人口的很小部分;而人口的大頭,主要集中在為數眾多的三四線城市、小縣城,特別是小城鎮及農村。這些集中了全國大多數人口的地區,大學生很少,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很難見到大學生的身影。

2、我國高等教育井噴,主要是1999年開始的大擴招,之前的大學招生數量較少,只是大擴招後,大學生的數量才急劇增加。從實際數據來看,1999年到2018年,這20年時間培養的大學生佔了全國大學生的80%左右。這些人都是80後出生的,年在20~40歲之間,是人生最好的年華,也是最為活躍的群體,我們往往感受到的“遍地都是大學生”,其實主要就是這各群體。這個群體絕對數量不小,有好幾千萬,又往往特別活躍,尤其是主要活躍在大城市的公司裡、機關裡、大學裡,活躍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所以大家感覺“遍地都是大學生”。

3、由於最近幾年大學生就業競爭越來越大,就業越來越難,畢業招聘季,各個招聘會往往人滿為患,這給了社會大眾一個“大學生真多”的印象,自然覺得“大學生遍地都是”了。

實際上,我國的高等教育雖然發展迅速,大學生數量壯大得很快,但相對於總人口而言,比例依然較低,國民文化素質總體依然不高;更重要的是,由於大擴招導致的大學生數量的大增,培養的質量有明顯下降,很多接受了大學教育的人,並沒有擁有與學歷相當的知識文化素養,能力也沒能獲得有效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不但需要重“量”,更要重“質”,才能培養出更多有用的人才,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競爭力。

我是燕園博雅教育,敬請關注。


燕園博雅教育


本科學歷只佔4%,意不意外,驚不驚喜。看到這樣的數據是不是瞬間感到欣慰呢?但是面對就業難就很崩潰了吧,那時感覺遍地都是大學生了!

1.本科學歷只佔4%?

最近兩年高校錄取率超過80%,本科錄取率也在40%以上。本科畢業生達400萬左右。這麼多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怎麼只佔4%?我們來算一下。

看看從1998年到2016年的統計數據,本科以上的合計4756萬人,其中有重複計算的,意外,疾病等去世的,可以抵消1998年以前的人數,再加上最近兩年800萬,一共5556萬人,按全國人口14億計算,本科學歷以上佔3.97%。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知道本科以上學歷佔4%,是非常真實可靠的數據。事實擺在眼前,我們感覺遍地大學生可能是錯覺。與我們所處的環境有關。

2.為什麼感覺遍地都是大學生?

首先,大學錄取比例越來越大,錄取人數接近800萬,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無論是找工作還是幹什麼發現身邊都是大學生。大學生找工作也是普遍在大城市或大企業,都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會感受到遍地大學生。



其次,自考本科,成人本科,網絡本專科等等通過繼續教育擁有了高學歷。這方面我在國企和大型企業看到很多。

這樣產生的大學生也是千萬級別的!於是遍地大學生的感覺也是正常的。

總體來講,本科以上學歷佔比不高只是4%,遍地大學生也沒有錯,在大城市隨處可見!特別是40歲以下居多。所以想在城市立足,好好加油吧!


徽鄉小居


本科以上學生佔總人口的4%?而有人感覺卻遍地都是大學生。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就拿我們單位來說。整個單位中本科學歷的連4%都到不了。因為我們所在城市在連四線都夠不上。單位很多老人,特別是45歲以上的,很多來自轉業軍人,以及公司員工子女,這一批人最多隻上了技校。但是在2000年以前,這些人是公司的主力軍。整個公司估計只有少數領導和部分骨幹是本科學歷,剩下大部分都是工人。但是到了2005年以後。公司招聘要求學歷,除了員工子女之外。最低要求本科以上。

到了2008年,我來到我們單位,成為單位唯一的統招研究生,剩下還有兩個讀過在職的。我的感覺就是孤苦伶仃,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工作後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找對象,這種情況只能降低學歷要求,雖然我所在的小部門80%以上是大學生。我所在的是單位技術部門,除了做技術指導,剩下90%的時間都和本部門的人在一起。工作中當然就會感覺所謂的遍地都是大學生。可是到了生活中,還是感覺自己來錯了地方。這就是所謂的圈子,我到了一個不屬於我的圈子,還好我接觸的大學生比較多,跟本科學歷起碼能溝通的來,但是很多方面還是有點受限。直到今天又過了10年左右,單位現在連大學生都不要了,面臨的是瘦身減員。這從側方面反映出來,現在真是人才濟濟卻找不到好工作呀,也許就是這個原因。連四線城市都這樣了,何況大城市呢?一、二線城市可是大學生聚集的地方。隨便去一個招聘市場會發現,人擠人,個個都是大學生。這不僅僅是大學擴招導致的結果,經濟大環境決定了,部分國企拒絕新人,普通小公司資金緊張想降工資,大學生又多,還想要高工資。而一些尖端科技公司和關鍵崗位又嚴重缺人,因為剛畢業的學生經驗不足還達不到要求。種種矛盾導致用人單位缺人,大學生還找不到工作。所謂的畢業即失業,這就是當今的一種怪象,其實就是教育和社會需求的脫節。

國人所需要的並不是大學生遍地都是。這只是看上去,普遍素質提高了。但是真正有意義的是每個人都有飯吃,都有房子住。讓大學上的更有意義點,這需要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寬進嚴出是必要的,教育和就業掛鉤也是必須的。針對社會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才能促進社會的更好發展,促進人民的安居樂業。





皮皮二姐


為什麼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只佔中國人口的4%,但感覺遍地都是大學生?

這種錯覺感的出現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具體而言,有以下幾種情況:

1.轟轟烈烈的全國高考給人的錯覺

每年六、七月高考季,都能掀起一股全民熱議的浪潮,高考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上到文化人,下到農民百姓,都在關注高考。因為什麼,因為每個家庭對教育的期望都是無比高的,但凡家中有孩子唸書的,家長、長輩都會特別關心高考,這可能比兩會的關注還要高。高考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每年轟轟烈烈的高考讓很多人覺得,考上大學的學生非常多。

2.媒體網絡的過度關注、報道

每年的高考季、畢業季都備受媒體的關注,媒體網絡的過度報道讓社會大眾普遍認為,大學生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群體,已經成為就業崗位當中的主力軍。另外,現在的媒體網絡主流運營基本都是知識分子,他們更側重於關注本我階層的事情,網絡媒體對大學生的普遍性關注,給人傳遞一種遍地是大學生的錯感。另外,現在社會普遍存在這樣的說法:“本科生滿街跑,碩士生、博士生一抓一大堆……”這更是加劇了人們的這種錯感。

3.圈子內的侷限性

大學生接觸的人群基本都是其同一層次的,不管是上學時,還是畢業就業後,其接觸最多的還是與自己同一水平階層的群體。由於圈子內的侷限性,這讓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大學生確實遍地都是。

總的來說,個人對“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只佔中國人口的4%”這一信息並不感到奇怪或震驚,回顧想想,高考恢復也才將近四十年,而每年的高考也只有一次,且學生能走完高中,順利上本科大學的畢竟還是少數而已。

不過,未來的時代,肯定遍地都是大學生!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關注:快嘴社會說,一起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