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對於你的科研生涯有多重要?

對於未來的物理學家,具體選擇某個領域似乎遠沒有一個好導師來得重要。

導師對於你的科研生涯有多重要? |  賽先生


在學生時代,你對導師有哪些期待?導師對你又有哪些影響?

當你自己成為導師以後,你又是怎麼影響學生的?

如果遇上不給力的導師,該怎麼辦?

對於這些問題,恐怕你有說不完的感慨和心得。在「科研有點難」的圓桌上,有這樣一些精彩討論——

王一

如果導師不管,就算再驚豔的天才少年,也往往遺憾地練不滿級。


就理論物理專業說一說。需要實驗的專業,一定還有實驗儀器等方面的問題。

首先,想答這道題,因為覺得這題有幾個方面的意義:

  1. 為什麼要選個好導師,怎麼選
  2. 如果萬一已經選了個坑導師,如何補救
  3. a) 自救
  4. b) 找一個起到導師作用的領路人
  5. 怎樣做一個給學生重要影響的導師


這些都是很難的問題。我自己經驗有限,希望拋磚(此處磚指這篇文章,不是指我導師)引玉。

首先觀察我自己和幾乎所有同行的經歷,導師的作用無疑是關鍵的。如果導師不管,就算再驚豔的天才少年,也往往遺憾地練不滿級。這種情況最後做出成就的,往往也是能得到起到一定導師作用的合作者、博後導師的幫助的結果。

導師的影響,我能想到以下幾點。

一是價值觀。

什麼樣的工作是好的工作。對絕大多數同學,這個判斷很難建立,比發幾篇文章難太多了。因為沒有大量閱讀、工作和交流的經驗,這個問題再說,都是紙上談兵。

和導師在工作價值方面的交流,往往是非正式的,自然流露的。比如喝咖啡,吃飯,聊天。不過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的發展往往是決定性的,決定了努力的方向。

所以(或者不是所以?)特別懷念導師每週請我們吃飯的日子。

另外,價值觀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一個好的導師,應該能夠按照學生的價值觀因材施教。這一點是我本人做導師欠缺的地方。現在還只能做到給一系列題目讓學生選,而做不到看出學生喜歡、擅長哪個,從中加以著重推薦。如何有效因材施教,還在摸索之中。

二是選題。

選題分套路的和野路的。套路的選題,只要有重要意義,往往面臨強烈競爭。導師一眼就看明白套路,在競爭中就能佔領先機。野路的選題,和前面價值觀聯繫密切。野路千萬條,價值第一條。選題不謹慎,結題兩行淚。

三是文獻。

什麼技術參考什麼文獻,哪些工作已經討論濫了哪些還是新的。原則上說,學生自己也可以通過Google關鍵字找到關鍵文章,以及檢索關鍵文章引用和被引信息來完成文獻檢索。但是導師幾句話,可能就相當於初學者一個星期的工作量。

四是技術。

記得以前和導師合作時,按導師的選題寫了個整整一個黑板辣麼長的二階微分方程,然後巴巴的問導師怎麼辦。導師就三個字,解了啊。

當時的感覺就是,瞬間石化……然後才知道,原來Mathematica不會解,人也可能會解的。人不會解,也是可以分析穩定性的。

導師之所以是導師,都至少有幾樣拿得出手的技術的。跟導師學幾年,要把這幾樣技術學來。

另外,什麼技術問題是必須攻關的,什麼是鑽牛角尖,也是需要大量經驗判斷的。

五是團隊。

一個好導師不是一個人(這句話別理解歪了),而是周圍往往聚集了一個好的團隊。這對剛入門的初學者至關重要。太多傻問題不敢問導師怎麼辦,問問師姐就好了。

六是人際關係。

讀研究生期間,學生基本上會接觸到導師的整個學術人際關係網絡。因為導師的密切合作者,幾年期間應該至少會訪問一次。導師組織的會議,或跟著導師去開會,都會有很多熟人。借這些機會多交流,無論是學術還是以後找工作,都大有裨益。

和你聊的人裡,百分之九十九可能都只是聊聊。但可能有那百分之一,會偶然或必然地影響你的一生。我讀研時通過開會認識過幾個人,都直接或間接是導師請來的,有的是德高望重的長輩,有的是亦師亦友的合作者,確實影響了我的一生。

我多次要求組裡學生,開會吃飯的時候,不要還是組裡學生抱團一起吃。結果只有少數同學聽話了,聽話的結果是抱個手機自己吃……

另外,學生的情商。這本不是導師的職責,但是現在的行情是,幼兒園學小學的課,小學學中學的課,中學學大學的課,大學學研究生的課,研究生學幼兒園的課。某上過知乎熱榜的著名導師,連組裡有幾個學生失戀的資訊都實時更新,及時實施情感援助……

導師對於你的科研生涯有多重要? |  賽先生


(圖源:pixabay.com)

小賽

總體而言,物理學中的領路人作用很強,82%的物理學家都有領路人。


學術生涯早期的導師或論文的合作者常被稱為領路人(chaperone)。學者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早期是否有一位出色的領路人。他們能夠潛移默化地傳授技能和經驗,新人與他們合作也更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成長。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物理學科進行了統計分析。為了量化領路人的作用,他們統計了第一篇論文有人“領路”——論文的共同作者曾在該領域發表過論文——的物理學家的數量。結果顯示,高能物理、核物理和凝聚態物理領域領路人作用最強,90%作者的第一篇論文都有領路人合作。部分原因在於,這三個領域的研究可能需要使用大型實驗設備,而這需要資深物理學家的合作和幫助。

跨學科物理和天體物理領域,往往是由更有經驗的物理學家來進行探索。他們通常已經在不同領域獲得了足夠的前期指導,在新的領域希望更加自由、不受約束地進行探索。此外,計算物理學應用(被歸類為跨學科物理學)——比如計算生物物理學或複雜系統——需要的財力、資源比較少,這種較低的資金門檻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這些領域領路人的作用較小。

但總體而言,物理學中的領路人作用很強,82%的物理學家都有領路人。領路人效應描述了一種物理學研究文化——物理學家經常被資深同事在協作環境中領入他們未來的研究領域。這與數學等學科形成對比——大多數數學家的第一篇論文是獨立發表的。

由此可見,對於未來的物理學家,具體選擇某個領域似乎遠沒有一個好導師來得重要。

參考文獻:

[1] Battiston F, Musciotto F, Wang D, et al. Taking census of physics[J]. Nature Reviews Physics, 2019, 1(1): 89.

Yuhang Liu

這個跟學科關係很大,純數應該算是比較特殊的。


我老闆——我們也習慣隨學術界大流叫老闆,但其實我們的主要獎學金來源是學院而不是導師個人——是非常和善的人,基本我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都會盡力幫我(包括我之前投SIG他都跟我說雖然他不瞭解金融界情況但我可以去問業界工作的人),然後也每週見面一個小時。

不過說實話,他關心的具體問題,和我的畢業論文課題,和他的其他學生做的問題,基本各自沒什麼交集。這可能也是理論學科的特殊情況,即使是導師和學生,很多時候也是各做各的。

我對他在我讀博期間考慮的問題興趣不大,而他對我在學術上的幫助也有限——不是他不想,而是真的幫不到。也許我應該在讀博的第三第四年去訪問一下Birkhard Wilking或者方老師,感覺他們年輕一些,學術上更活躍一些,點子也多一些。

不過我覺得純數這種出成果靠腦力而不是靠實驗設備的學科,導師作用也有限,關鍵還是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花姐之前說我如果聽他的跟了Tony Pantev,早就拿頂級博後了。事實上Tony最近的中國學生,以及我們系做數論公認很強的翟老師的之前的中國學生,也都畢業後轉金融了。Tony和Ron的一個比我小一屆的羅馬尼亞學生,據說現在也在找quant實習。各人有各人的選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