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东:《长大以后做什么》教案实录

《长大以后做什么》讲课教案

老师简介:张广东,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冈市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先后在《小学语文教师》《内蒙古教育》《教育名家》《语文世界》《素质教育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教案十多篇,主编《小学生天地十年美文精选》(湖北报刊社出版)、《小学生分级阅读训练》(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触摸经典》(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等书籍。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职业,感知职业无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2.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3. 能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的愿望,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问一问。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职业,能清楚地表达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并简单说明理由。

[教学难点]

能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与之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了解一些职业具体是做什么事情的。

2.教师准备好PPT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猜职业,激发兴趣

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谁最先猜出图上的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2.认读词语,了解职业

教师 工程师 魔术师 建筑师 理发师 演员 营业员 服务员 裁判员 饲养员

(设计说明:复习本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学过的词语,唤起学生对“职业”认知的记忆。)

《长大做什么》、《大人每天都在做什么?》

(设计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在我们的生活中,职业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职业都有其作用。为后面的交流打开话题。)

二、尝试交流,渗透要求(一)

1.尝试交流

你长大以后做想什么?

2.渗透要求(一)

你长大以后做想什么?这什么?说的时候用上“因为”。

3.同桌交流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交流,说说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三、友好交流,表达祝福

1.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交流,并对照要求评价。

2.创设情境,友好交流

(出示对话)小明应该怎么说,小红听了会开心呢?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友好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友好交流能处聊天更开心。)

3.友好交流,表达祝福

(学生交流展示)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学会善意地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引领学生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

四、深入交流,渗透要求(二)

1.示范交流

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就感兴趣的问题多问一问。

(设计说明:示范引领,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多问一问”,以及怎么问,渗透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二),让学生“说”有所依,突破难点。)

2.同桌交流

对照要求,同桌再次交流。

3.全班交流

4.现场采访

五、拓展阅读,引发思考

(一)阅读绘本

(出示绘本《长大以后》)思考:绘本中的主人翁长大后,想做兽医、理发师、消防员。他的愿望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二)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去思考“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个问题。

(设计说明:肯定学生现在的想法,同时鼓励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思考这个话题,让本次口语交际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板书设计]

长大以后做什么

说清楚 愿望 理由

问一问 感兴趣的内容

指向教学目标的“口语交际课”

——评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张广东《长大以后做什么》

作者简介:武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柯三毛

在刚刚结束的黄冈市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多课型”教学研讨会上,实验二小张广东老师代表武穴市给与会的老师们带去了一节《长大以后做什么》的口语交际课。整节课环节紧凑、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精彩纷呈,赢得了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

无论是一节怎样的好课,首先看的教师个人的基本素质。张老师沉着稳重,教态亲和,应对机智。尤其是在当下女教师一统公开课天下的情势下,张老师以他男性的大度、雄浑、高亢、从容,征服了所有的听课者,这实在是要个人的素质作垫底的。

第二,精准的把握住了课型特点

。“口语交际课”作为统编本教材的一种新课型,当然具有与识字课、阅读课、写话课、习作课、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等课型的不同特点。它突出的是口语交际的“交际功能”,强调的是交际过程中的“互动”。尽管每次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又不一样。但是,其核心始终是关注学生的“倾听、表达与应对”三种能力;始终是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自信、快乐地“说”。通过个体的、群体的说,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习惯、发展学生语言思维、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张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在“说”上做足了功课,学生在聊天中说,在小组合作中说,在讲台上面对大家说。“说”的花样繁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敢说、会说、乐说,深度、广度、精彩度俱显。

第三,教学环节梯度上升。教学环节是课堂实施的依据,“口语交际课”和其它课型一样,也要遵循循序渐进、又易到难的原则。小学生有一颗童心,他们在课堂上敢“说”,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在“说”时容易陷入言语贫乏、文不对题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适度地引导。张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年龄、学情实际,结合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推进,步步深入的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更让学生学会了交际。他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说、听、问,都很精彩。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教师的常规教学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为谁设计的?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还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课堂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再现,它深刻地反应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分解教学目标的能力以及对文本进行开发的“校本研究”的能力。而“口语交际课”更看重的是教师自我开发文本的能力。《长大以后做什么》,文本呈现给我们只是四幅表示不同职业的图片,加上两行提示的文字。如何把它当作一个课型来上?还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来,这是值得研究的。

第四,呵护童心,培养习惯。低段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课堂上的专注度不够,这往往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不确性。在这方面,张老师匠心独运,不厌其烦,以师者的“爱心”来面对学生的“童心”。在口语交际进行时,张老师时刻提醒学生要说完整的句子,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注意文明礼貌。我想:这些看似极小的细节,有些甚至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细节,张老师也作了很好的提醒与告诫,这既是在教学生口语交际,也是在教学生做人。

什么叫“习惯”?长期坚持的一种行为就是习惯。怎样养成一种“习惯”?久久为功,自然成为了习惯。因此,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在孩子人格还不健全、在他们身体和智力发育还没成型时,及时抓住儿童教育的“窗口期”,在关爱有加的同时,更要教育有方。

时间总是淡忘了人们记忆,但是,却总有一些人和事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四月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在古老而年轻的黄州,来自黄冈市各县市区的12节研讨课,我独独记住了张广东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还有那经久不息掌声。

紧扣目标培养能力 分层推进快乐交际

——评张广东老师口语交际课《长大以后做什么》

作者简介: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 蔡凤燕

口语交际,通俗的说就是与人说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部编版教材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特别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统编本教材把口语交际作为一个课型独立编排,每学期4次,放在语文园地的前面,以引起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每一次口语交际都有具体而又梯度的目标要求,便于老师开展教学。这次口语交际,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目标是说说长大后做什么,并简单说清理由,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问一问。

张广东老师这节口语交际课在落实课程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关注情境,强化互动

“口语交际”类同于聊天,开课前,张老师与学生互动,师生之间开始聊一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聊天情境。开课后,播放PPT课件,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职业,熟悉的图画点燃学生交际的热情。再通过说说你对某一职业的了解和一首关于《长大后干什么》的小诗把学生带入话题情境,引入《长大以后干什么》这一话题。多层铺垫,将孩子逐步带入有意思的交际语境中。

张老师紧紧把握口语交际课互动、交际这一特点,特别强调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交际、在交际中的互动。“具体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话交际场,让交际在课堂中真实的发生。“互动交际”让交际形式多样,整节课既有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又有同桌之间、个体与全体之间、小组之内的多向交流。交际中既强调个体的清楚表达,又注重互动交流时机智应对,由点及面,浑然天成。

二、目标明晰,层层深入

本节课的交际目标是 :清楚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对感兴趣的问题问一问。这一目标是承接一上《小兔运南瓜》和二上《有趣的动物》的口语交际目标而来。张老师紧扣目标,分层落实。第一步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既自信、大胆地说;第二步引导学生“说清”。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说清理由,用上“因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步“会说”。张老师通过“微视频”重现生活中不恰当的对话,引导学生说话要关注当下的话题情境,表达自己良好的祝愿,这才是会说话。只有在交际中得到对方的鼓励和肯定,交际才会继续。在继续交际时,我们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多问一问,这是第四步“乐说”——快乐交际。

教学过程一步落实一个目标,后一个目标在前一个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深入,扎扎实实。最后张老师用一个绘本——《长大后做什么》,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把说与思联系起来,使口语交际更具现实意义。

三、巧妙设计 突破壁垒

老师们在进行口语交际课时,常常步入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写话课;第二个误区就是老师讲一下要点要求,学生得不到交际的要领,即便让学生交际也没有具体的指导,特别是碰到难点的地方轻易放过。

对这节课来说,难点就在于你对感兴趣的地方问一问,学生不知道怎么问,问什么。张老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一是在设计中分解了难点。开课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有问题意识,“同学们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张老师吗?”课中交流的时候,老师不断地挑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拓展学生说话的思维,使学生有话可问。最后在“问一问”这个环节,进行具体地不着痕迹的指导,学生才问得出来,并能够从多角度去提问。第二,老师指导巧妙,他没有一二三地提要求、作讲解,而是给学生一些提问的示范,比如一开始是老师给学生提问的示范,然后,让一对学生起来互相提问,让学生给学生又一次示范。除了示范性指导,张老师最高妙的还是评价性指导。通过示范与评价让学生习得提问的角度和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交际语言。

口语交际课上,老师还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学生不敢说,打不开思路。张老师就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交际的话题,整节课都是在和学生聊天。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消除了孩子害羞紧张的心里。教学过程中又特别注意不断地去鼓励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说。从一句话到一句更清楚的话到深入的问一问,特别在最后的提问环节,老师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问,而是用两次示范引导,不但让学生知道了“怎么说”,还学会了“怎么问”。最为精彩的是,课堂中,张老师设计了让全班学生对一个学生提问的环节,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两两之间提不出问题的尴尬,又打开了孩子的思路,突破了思维的局限。就这样,学生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中,在同伴的互相学习中,在老师有梯度指导中,学生也就敢说、会说、乐意说了。

四、培养习惯,提高素养

低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要求学生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口语交际具有互动性,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张老师的课上特别注重在细节中培养孩子这些交际的习惯。老师的即时评价,学生间的评星活动,自始至终在引导着、激励着学生们在交际中大方自信的表达,在倾听中理解谈话的内容,不断修正自己的表达,提高自己的说话技巧,实事求是地表达,享受交际的快乐。

一个思维活跃的人,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一个会说话的人,才是一个会表达的人。口语交际课,就是要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说”、去交际来开启他们的语言思维,习得语言素养。

张老师这节口语交际课,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整节课值得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课堂永远都是遗憾的艺术”。在生生交际一块老师还可以放得更开一点,交际面可以更广一些,交际的深度可以更延伸一些。这样,整个课堂上,交际的氛围会更浓、精彩度会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