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把一箇中學生送到美國教育是危險的——過早留學弊大於利

楊振寧:把一箇中學生送到美國教育是危險的——過早留學弊大於利

中小學留學要謹慎

同事徐建(化名)最近在跟老婆鬧矛盾。他老婆想在中考前送兒子去美國念高中,兒子自己不想去,徐建也不太同意。徐建認為孩子還小,高中就出去怕孩子心理不成熟會“長歪了”。妻子卻不以為然,認為高中出去能夠豐富孩子的人生經歷,開拓其視野。高中就在美國讀容易考上名校以後會有好前程,加上外面有親戚照顧,男孩子不會有什麼問題。夫妻倆人意見不一致,加上兒子自己不想離開同學和父母,並不想“一個人孤零零的出國”,這件事就一直僵持著。

徐建的這個問題在現在的中國家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的留學人員人數這幾年一直在持續增長,且越來越低齡化。據最新公佈的《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調查,被調查的中國家長對於小學階段留學的意向達27%,中學階段為29%,高中階段為24%,這些數據說明大多數被調查家長願意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國留學。

但筆者卻認為在孩子未成年就讓孩子離開父母獨自去異國他鄉求學是弊大於利。

楊振寧曾經在訪談中談到,把一箇中學生送到美國去教育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他認為孩子太早出國,家長又不在身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不足,容易出問題。我們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外界對他的影響極大。初高中生自控能力差,很多孩子到了國外因無人管束教育,很容易被人帶偏帶歪,往往求學不成反成了毛病一大堆的“渣渣”。

中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自我管理能力也差。一個小孩子,他缺乏批判性思維,不知道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你讓他如何分辨是非曲直?要抵禦負面不健康的思想,連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你讓一個小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自生自滅還要求他獨善其身真的是千難萬難。所以,在孩子三觀未建立的情況下,過早出國留學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

第二,孩子過早跟父母離別,雙方不容易培養感情,容易導致親情淡漠。未成年的孩子天生對父母有依賴感,父母過早把孩子推出去,孩子在心理上容易缺乏安全感,感覺被父母親人拋棄了。這樣的孩子表面陽光,其實內心孤獨寂寞,對父母的愛也會淡漠。

孩子很小離開父母容易造成雙方情感上的隔膜。孩子遇到困惑和麻煩的事,如果有父母在身邊自然可以幫助指導和解決。現在雙方遠隔千山萬水,父母“鞭長莫及”,孩子只能自己“摸爬滾打”,往好處想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往差了想,孩子走了歪路你也不知道。何況,獨立久了,你這個父母有沒有也無所謂了。試想一下,孩子都感覺不到父母的愛,又怎麼會愛父母呢?

當然,現在陪讀媽媽也不少,但如果媽媽去陪讀則夫妻兩地分居,容易導致家庭問題,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好。

第三,孩子太早出國留學,如果回來發展容易缺少人脈,不回來發展又很難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

孩子太小出國留學如果要回來,需要彌補的是人脈資源,而人脈關係是需要靠時間來沉澱,來積累的。

我有個親戚孩子十四歲就出國去了,現在已經讀到美國常青藤大學的博士,他已經完全適應不了國內的生活環境,幾年才回國一次,回來幾天就要走,因為在國內除了父母親戚,他就只有幾個初中同學還能偶爾打聲招呼,其他人他一個可以說話的都找不到了。

另外,主流社會這個詞,不出國不足以深刻理解。我一個在海外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訴我,在國外真的“好寂寞,你永遠有看不見的天花板,你總是被主流社會彬彬有禮的拒於千里之外,你的圈子永遠侷限在華人圈裡”。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高速發展,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中國的基礎教育更是在世界領先。所以,筆者認為中國的孩子根本沒有必要背井離鄉,告別父母去異國他鄉過寄人籬下的生活。等孩子在國內完成中小學教育,孩子的心智相對比較成熟了以後,如果孩子自己願意去發達國家學習開拓眼界再讓孩子出去也不遲。

本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感謝您的支持!如果你喜歡小謝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歡迎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故事和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