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恩師葉企孫:他教出了錢偉長、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葉企孫是我國物理學科主要創建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磁學學科的奠基人。

早年他留學美國,從哈佛畢業後,葉企孫回國從事教育工作長達52年,培養了包括錢偉長、鄧稼先、李政道、楊振寧在內的眾多世界級的科學大師,為我國的高等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近百年來我國科教興國的先驅。

葉企孫教育思想並不見諸專門著作,而是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體現出來的。本文的作者戴道生曾受教於葉企孫門下,他回憶了往昔受教的點點滴滴,為我們還原了一個言傳身教的好老師,葉企孫。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葉企孫與一流大學建設回憶暨葉企孫學術誕辰120週年紀念會上李政道留書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撰文 | 戴道生

(葉企孫學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導)

五十年代,親炙教誨

1952年,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和建制進行了巨大調整和改造,清華物理系併入北大,成立新物理系,葉先生任物理系教授。合併後北大物理系的建制,以蘇聯莫斯科大學為藍本,組建固體物理(含半導體、金屬和磁學三個組)、光學、理論物理、無線電物理與電子物理等教研室,分別負責專業教學,普通物理教研室負責基礎課和實驗教學,此外還有中級物理實驗教研室,與目前的近代物理實驗類似。

葉先生受命組建磁學專業,一開始有胡國璋、廖瑩、張之翔三位老師(張後來調回普物)和一間約40平方米的房子,準備建實驗室。1953年,他招了第一位磁學研究生鍾文定;1954年起,四年級本科生就讀不同的專業,入磁學的有五名學生,所學課程包括黃昆先生講授的固體物理、柯俊先生講授的金相學、唐有棋先生講授的結晶學、葉先生講授的鐵磁學基礎、胡國璋先生講授的磁學基本實驗。1955年開始有學生畢業。1956年秋,金屬和磁學專業組成金屬磁學教研室,葉企孫為主任。1958年後,分別成立磁學和金屬教研室,葉先生仍為磁學教研室主任,直到“文革”開始。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清華大學北院7號,1925-1952年間葉企孫住宅

我是1951年入清華物理系的學生,當時葉先生是清華校務委員會主任,我只在全校大會上見過葉先生。1954年我分到磁學班學習,1955年夏從北大物理系磁學組畢業,並留校做助教,可以說親身受到葉先生的多年培養和教導,其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都對我產生很大影響。

葉先生親自給我們講授鐵磁學,同時還有南京大學進修教師翟宏如等人來聽課。葉先生講課從不帶講稿,總是先講實驗,再給予理論解釋或分析,簡單扼要,很少重複。每講一個問題或現象,總是先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慢慢解釋,所用的數學公式不多,有時還稍作停頓,讓大家思考和判斷,這很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上課時似乎感覺內容不多,但到期末複習總結時,才發現內容充實、系統性強。葉先生很重視學生對該學科前沿情況的瞭解,常請名家(如施汝為、彭桓武、潘孝碩、向仁生等教授)來作有關學科發展動態報告,他也曾親自講過有關鐵氧體研究的現狀。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1962屆北京大學磁學班畢業照,第二排左四為葉企孫,左五為戴道生。

大四下半年,葉先生常要我們五個學生到他家去,大多是晚上,他利用這個時間瞭解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同時也介紹一些國外物理和磁學發展現狀,有時介紹一些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葉先生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淵博的歷史知識對中國科學技術史有深入研究。例如,在論述我國古代磁性材料的發現時,他從書架上隨手拿出一本沈括的《夢溪筆談》,翻到有關指南針記載和製作的一段敘述,他認為這是可靠的記載,而黃帝戰蚩尤時用的指南車是否和磁性材料有關,則需要進一步研究。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夢溪筆談》

校注:張富祥

中華書局

2009年10月

三項任務,受用終身

葉先生非常重視實驗,強調在學好理論課時一定要掌握好實驗技術,因為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他認為,所有教師都要既教書又從事專題研究,叫“教學和研究並舉”,尤其對年輕教師要求很嚴格。

我剛畢業留校做助教,葉先生交給我三項教學任務:一是中級物理(現在的近代物理,是系裡對助教的統一要求)實驗教學,每週三次;二是協助葉先生指導下一班徐誠同學的畢業論文,內容是設計、製作Sucksmith環秤(即一種磁天平),要求樣品從低溫(液氮)到高溫(Fe的TC以上)加熱時不被氧化(真空度優於10-5torr)。我具體的工作是搞圖紙、跑加工,幫助安裝調試;三是準備給第三屆磁學班同學講磁分析課。

以今天的工作量標準來看,光是第一項任務就已經達到工作量要求。第二項任務葉先生親自過問,要我從應用物理所施汝為先生處將圖紙抄繪好,之後,葉先生就按圖紙講解該測量儀器的設計原理、實施方案、加工方法及安裝調試等,要求我和徐誠認真弄明白每個環節的具體工作。將所加工的原件完成安裝後,要對該設備的測量效果進行分析,給出磁性測量和溫度測量的誤差範圍,整個過程就如同寫作一篇優異的畢業論文。對於一個剛進入助教工作的新手而言,同樣也是一次從建立實驗設備、掌握設備性能到用科學方法進行實驗的全方位訓練過程。

第三項任務對剛畢業的我來說難度更大,但葉先生親自指導,經常讓我去他的住處彙報備課情況,對我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點耐心講解,先議定要學習的基本內容和關鍵參考書。每學習一段時間,再和我討論所學的內容,並瞭解備課的進展,指出下一步要學的內容和關鍵問題。有時還親自為我查找文獻和資料,使我能較快地入門和有信心去完成任務。在備課過程中,我在磁學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礎。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葉企孫與學生們在一起。

雖然說協助學生做畢業論文也具有科研性質,但葉先生認為這不是個人獨立進行的研究工作。因此,要我到中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現中科院物理所前身)跟潘孝碩先生做不同成分NiAu合金的熱處理和脫溶研究,每週兩天。總體來看,時間不夠用是最大的問題,在做助教的第一年裡,絕大多數情況是每週幹7天,每天從早上7點幹到晚上12點,確實非常緊張。但那時人們的精神境界比較高,有著改變國家一窮二白落後面貌的決心,幾乎所有年輕人都在晝夜努力,辛勤勞動,積極設法完成任務,我只是其中一員而已。

葉先生還特別要求學生和青年教員自己動手做實驗設備,如繪製加工草圖、加工小型零件、製作研究樣品等。我經常要去系或校工廠加工器件,常排隊等待,認識了工人師傅,就主動打下手和學習簡單的加工技術。這使我認識到,再好的現成實驗設備和測量儀器,是不可能滿足開創性研究工作的需要的,而是總要自己做特定的補充器件。為了節省時間和有利於改進設計,我就學會了機床加工和焊接技術,從而能自己動手製作簡單的實驗器件。

言傳身教,表裡如一

葉先生對學生和青年教師的培養方法,一貫是身教和言傳並舉,善於啟發和培養學生對學習或研究內容的積極性。他常在晚上邀一些學生或青年教師到住處茶敘,讓大家隨便談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或是瞭解到的科技動態。這種小型聚會作用很大,既有交流科研學術思想和教學心得,也使青年教師或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開闊思路。

而葉先生總是謙虛地說,這對他也是一種學習。因為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自己去看、去做,互相學習可以事半功倍。我們每次去見葉先生時,他總要問大家:最近在磁學或其他科研方面有什麼新情況?遇到或看到什麼有意思的問題?這在無形中促使我隨時留心國內外物理學方面的動態,對自己的工作開動腦筋,也注意周圍的人有什麼工作成績。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晚年葉企孫

在葉先生的指引下,北大磁學組迅速成為有影響的教學和科研基地。從1955年到1996年,共為國家輸送了磁學本科畢業生464人、博士生和碩士生51人。據校自然科學處的統計(1988-1993),北大磁學教研室的研究工作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表現在SCI和ISTP(科技論文引用)收錄的論文數五年均居全校第一位,獲得科研獎勵的人次也最多。

葉企孫先生既是深受中國傳統教育、熟知中國文化和科技歷史的學者,又是受到現代西方科學教育的科學家。他學貫中西,在教書育人的一生中,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又注重應用西方的科學發展和教學理念,如實驗和理論、教學和研究並重。他還以個人的高尚道德品質,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

我國磁學經歷了四十年的巨大發展,在科研、教學和生產方面有一大批教授和技術專家,他們都能很好地合作共事,相互學習,團結奮進,這都離不開葉先生的表率作用。他在磁學界擁有崇高威望,沒有門戶之見,對學生和青年科學工作者厚愛有加。

葉先生對我們的教誨太多了,寫下這一點回憶,表達對他老人家的深切懷念。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一代師表葉企孫》

編者:錢偉長

版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3年1月1日

此書由清華大學“葉企孫獎”基金會策劃、50多位專家學者撰稿,作者主要是葉企孫先生的同事和學生。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怀念恩师叶企孙:他教出了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

7月14日《新京報·書評週刊》B01版~B12版

「主題」B01 | 大師葉企孫:懷瑾握瑜,勿忘在莒

「主題」B02 | 葉企孫:從好學生到好國民(1)

「廣告」B03 | 廣告

「主題」B04 | 葉企孫:從好學生到好國民(2)

「主題」B05 | 恩師葉企孫:言傳身教,一代師表

「思想」B06 | 哲學的爆炸與常識匱乏

「歷史」B07 | 《審問歐洲》:在無常環境中,保持有道德的生活

「科學」B08 | 翁達傑×石黑一雄:人們已經忘記創作來自即興

「生活」B09 | 《人生須盡歡》:“有趣的事情不多,有的只有荒誕”

「博物」B10 | 北極,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遠

「書情」B11 |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等6本

「視覺」B12 | 不鏽時光:一代人的青春影像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