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新零售,瑞幸咖啡。

咖啡作為“世界飲料”,已經成為很多國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晨間還是午後,或者深夜加班,都離不開咖啡的陪伴。實際上,國人喝到第一杯咖啡,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口通商”時期。

而近代咖啡的流行主要依靠連鎖品牌的帶動。從最開始的“臺系”上島咖啡,到“美系”星巴克,再到“韓系”漫咖啡,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星巴克為首的“一超多強”局面。

不難看出,在中國咖啡的消費其實已經固化,很多人一說咖啡就是星巴克,它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品牌符號壟斷。

咖啡新零售,瑞幸咖啡。

據調查數據顯示,在2017年中國連鎖咖啡飲料品牌市場份額排行榜中,星巴克的市場份額達到51%,佔據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上島、Costa、麥咖啡緊隨其後。


咖啡圈鄙視鏈:

鄙視鏈A:精品咖啡館>星巴克/Costa>上島>便利店咖啡>快餐店咖啡>速溶咖啡

鄙視鏈B:阿拉比卡豆>羅伯斯塔豆

鄙視鏈C:手衝>意式>美式>花式

從銷量的角度來看,反而是處於鄙視鏈底端的品類銷量最好,受眾最廣。深厚的群眾基礎,也是下一步咖啡市場消費升級的主力軍。

但近幾年來,互聯網咖啡入局欲打破星巴克的“半壁江山”。

即使你並不是一個咖啡愛好者,也應該注意到了一個叫做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的咖啡品牌。如果你身在一線城市,你更能體會到它的存在感:不管是電影院還是寫字樓,都有張震和湯唯拿著藍杯子咖啡說“這一杯,誰不愛”的身影。

瑞幸咖啡創始團隊主要來自神州體系,創始人兼CEO錢治亞是前神州優車COO,CMO楊飛此前也是神州優車CMO。錢治亞曾公開表示,要用10億人民幣教育中國的咖啡市場。

咖啡新零售,瑞幸咖啡。

瑞辛將自己定位為 “新零售咖啡”,向職場人群和年青一代消費者普及咖啡消費,更重要的是,天生自帶“數字化”基因,線上線下全壘打,無現金APP點單+外送,試圖用新零售的方式,跳脫傳統咖啡店的經營模式,以互聯網企業的打法,一舉在代表消費升級的生活方式。

新玩法正在帶來新變化

luckin coffee運營特點:所有訂單都在線上,現場無現金交易,大大降低運營管理成本,也讓門店員工專注進行客戶引導和服務。

可以說,luckin coffee是一個新零售咖啡的典型模式, “人、貨、場的核心是數據”。luckin coffee並不強調開店還是外賣,既有和順豐合作的外賣咖啡,也有自提咖啡,同時也有大堂咖啡,模式非常靈活。


咖啡新零售,瑞幸咖啡。


今年1月到5月,瑞辛完成門店佈局525家,5月8日宣佈正式營業後,試營業期間累計完成訂單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數據還是相當亮眼的,在咖啡連鎖這個慢行業跑出了快速度,可喜可賀!

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演講中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並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只有新零售。從此“新零售”一詞一直被大家所關注、討論和實踐,不論是線上的電商企業,還是線下各大傳統零售商,紛紛擁抱新零售。

2017年阿里巴巴開擴新零售業務主線,隨後劉強東提出京東的“無界銷售”;考拉提出“新消費”;雷軍調侃自己與馬雲不約而同提出“新零售”理念並在小米自家踐行;這場話語權的爭奪,從側面反映出“新零售”已成為“虛實一體化”新經濟的潮流。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新零售呢?

新零售並非線上與線下的簡單結合,而是以產品為中心,利用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商品、物流、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數字化,採購、銷售、服務等零售運營的智能化,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它是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體驗為用戶提供商品和服務。新零售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機遇,給普通的商家也帶來更大的價值!


咖啡新零售模式進展的風風火火,致使星爸爸很是擔憂。

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宣佈達成三年戰略合作。星巴克將在阿里旗下餓了麼外送平臺和盒馬鮮生門店開展咖啡外賣服務,利用阿里的支付、物流和新零售技術擴大客流、提升服務便利性和新鮮感。


是什麼原因讓星爸爸不得不表現出更開放的姿態?


因為這家公司在中國市場正遭遇著一場危機。就在星巴克與阿里宣佈達成合作前一週,星巴克發佈的2018財年三季度業績顯示,其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九年來首現負增長,降幅為2%,中國成為其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


參照2017財年7%的同店銷售增長率,2018財年前兩個季度6%和4%的增長率,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下滑趨勢明顯。

咖啡新零售,瑞幸咖啡。

進入中國19年,度過了可以快速增長的時代以後,星巴克終於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而中國的咖啡市場也正迎來它的轉折點。

繁華過後,便是落寞。任何產品在到達頂峰之時,如果不做出改變和創新,那就只能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咖啡業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