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主義——英國的“光榮孤立”(二)

“光榮孤立”

1896年2月,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喬治·戈申在講話中使用了“光榮孤立”(Splendid isolation)來描述英國的外交政策。至此,“光榮孤立”這個詞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並特指19世紀後期英國奉行的外交政策。

孤立主義——英國的“光榮孤立”(二)

孤立主義——英國的“光榮孤立”(二)

孤立主義與干涉主義並存

1822年,喬治坎寧出任英國外交大臣,並於1827年出任首相。他的孤立主義與干涉主義並存逐漸成為英國外交思想的主流,從此英國的外交政策開始出現孤立主義與干涉主義所並存的狀態,並由帕默斯頓等人發揚光大。例如,1823年坎寧宣佈英國支持並贊助希臘獨立、1839年比利時獨立並被英法普奧俄五國認定為永久中立國、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以及1878年柏林會議等事件都是在孤立主義與干涉主義並存下的結果。

孤立主義——英國的“光榮孤立”(二)

喬治坎寧

英國在這段時間為什麼要推行“光榮孤立”政策呢?第一,英國在19世紀中期完成工業革命後,殖民地的價值發生了質的變化,由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黃金掠奪變成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場所;而歐洲各國的關稅保護政策仍在強烈地抵制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英國人對歐洲早有“雞脅”之感。第二,英國當時不具備與哪一個歐洲強國結盟的基礎。英國與法、俄在亞非殖民地爭奪上有矛盾,德國雖多次獻媚邀寵,但朝氣蓬勃的德意志帝國更是英國的潛在威脅。

孤立主義——英國的“光榮孤立”(二)

德意志

保持歐洲大陸的破碎

英國認為,一個統一的歐洲大陸會對其國家安全產生巨大的威脅,所以“光榮孤立”政策的最原始的作用就是英國的對歐洲大陸的外交政策,即在無法佔領、統治歐洲大陸的情況下,儘可能使得歐洲大陸細碎化、實力均衡化,以此來保持英國對於歐洲大陸的領先地位。所謂的“光榮孤立”政策並不是真正的、完全的“不參與”的孤立主義,而是結合了干涉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所謂的“光榮孤立”,只是一個美好的包裝而已。當國際形勢,特別是歐洲大陸形勢的發展有利於英國時,“光榮孤立”就是英國偽善的面具,一旦國際形勢的發展不利於英國,歐洲大陸開始出現統一、融合的趨勢,英國會毫不猶豫地撕下這個面具,採取一切手段來扭轉國際形勢。就像19世紀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帕默斯頓所說的:“把這個或那個國家假定成永恆的盟友或持久的敵人而把他們區別開來的政策是狹隘的。我們的利益才是永恆的、持久的,是我們必須遵循的。”

孤立主義——英國的“光榮孤立”(二)

歐陸形勢

歸根結底,“光榮孤立”政策的本質就是要保證英國的國家利益、保證英國在當時的世界中心——歐洲的支配權和領導權,並藉助這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來保證英國的世界第一強國的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地位,推動英國國內及其所屬殖民地的經濟發展,進而達到支配並領導世界的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任何形式的外交政策、經濟手段乃至軍事威脅都是必要的。

孤立主義——英國的“光榮孤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