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1861年,一生“贏弱多病”的咸豐帝,還沒從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驚嚇中緩過神來,便在熱河行宮的“煙波致爽殿”駕崩了。尚在幼年的愛新覺羅·載淳作為咸豐皇帝死時,唯一的兒子,順理成章的登基為帝,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煙波致爽殿


由於剛剛即位的小皇帝同治年齡尚幼,“大權”又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太后的手中,這時,宮中有東、西兩位太后,一個是咸豐帝的“正宮皇后”也就是“東太后”慈安,另一個則是同治帝生母,大名鼎鼎的“西太后”慈禧。

從1861年咸豐帝死,慈安和慈禧二人同時被封太后,一直到1881年,慈安暴斃於鍾粹宮,這前後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二人同處一個深宮之中,又都貴為大清“太后”,那麼,慈安和慈禧二人的感情糾葛高到底是怎樣的一段發展歷程喃?面對一向“貪戀權力”的慈禧,慈安作為同朝太后又是怎樣應對的喃?

“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1、“入宮”八個月,十六歲便登上“皇后”寶座的“慈安”

“慈禧”作為晚清時期,長達半個世紀的國家實際掌權人,相信大家對對她有所瞭解。不過在慈禧剛接觸國家權力時,不僅處處受到咸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等集團的反對和遏制,還要受到“正宮皇太后”慈安的節制,所以這一時期的慈禧並不算順風順水。

而作為“正宮皇太后”的慈安,史料對其記載不是很多,也導致後世很多人對其沒有太多的瞭解。不過,最為能穩壓慈禧一頭的當朝太后,其智慧和政治權謀也不可低估。這裡,就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慈安的人生經歷。

“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慈安畫像


不像清朝大多數的皇后那樣,從王府中一路跟著丈夫“熬”進皇宮的,慈安是在咸豐帝登基以後,也就是1852年2月才被選秀入宮的,同年4月便升為“貞嬪”,次月又越級晉升為“貞貴妃”,這還沒有結束,十月就被立為當朝“皇后”。從出入皇宮到貴為“一國之母”,僅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清朝晉升速度最快的皇后。

2、“辛酉政變”與慈禧聯手,扳倒“顧命八大臣”

咸豐帝去世前,為了防止出現“主少國疑,後宮干政”的局(主要是針對慈禧),留下“顧命八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人,來輔佐年幼的同治帝執政,同時,也為了節制兩宮太后擅權。

“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顧命八大臣


咸豐帝駕崩沒多久,“顧命八大臣”便與“兩宮太后”產生嚴重的矛盾,“顧命八大臣”甚至憑藉手中的軍政大權,將慈安和慈禧軟禁在熱河行宮。

據史籍《越縵堂國事日記》記載:兩宮皇太后與八位贊襄政務大臣激烈辯論,“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於涕泣,遺溺後衣”。小皇帝同治都被嚇得尿褲子了,可見雙方矛盾的激烈程度。

可能是因為“同病相憐”的原因,這一時期,雖然慈安和慈禧二人連生命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但卻是二人感情的“蜜月期”。此事,尚無實權的“兩宮太后”,只好先假意順從載垣、端華等人的安排,私下卻派人秘密聯絡素來與“顧命八大臣”不和的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文祥及軍中的實權派僧格林沁等人,密謀發動政變,一舉扳倒“顧命八大臣”等勢力。

“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不久,文祥上書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後兩宮太后又命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命大學士桂良、戶部尚書沈兆霖及文祥等人為軍機大臣。自此,朝中大權盡落“兩宮太后”集團的手中。

3、兩宮“垂簾聽政”,掣肘慈禧弄權,因此生隙

共同的敵人被扳倒以後,希望大權獨攬的慈禧很快便發現,曾經緊密無間的“戰友”,西宮太后“慈安”及“議政王”奕訢漸漸成為了自己的阻礙,因為按制例,國家大小事務必須由三人共同決定。

於是,慈禧開始著手針對二人,先是以“雖無實據,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議政王”的封號,同時解除手中一切權力,使其逐漸被排斥到權力中心以外。

“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奕訢


這一切都被政治智商不低的慈安看在眼裡,內心忌憚的同時,不免又有些悲涼。也可能是慈安真的不喜權謀,於是便主動退居二線,不再主動過問政事,大小事務皆由慈禧一人決斷,雖然因慈安主動的退讓,使得二人並沒有爆發直接衝突,不過二人感情早已不復如初,東西宮之間,也很少走的。

4、誅殺慈禧心腹安德海,改立同治帝的皇后,與慈禧徹底決裂

退居二線的慈安,也不是真的就什麼事情都不過問,有時也會和慈禧意見衝突,不過接下來兩件事情卻使得二人關係徹底決裂。

第一件事,慈安下旨誅殺安德海。清朝舊制就規定:“太監不得出宮,犯者殺無赦”。而安德海卻依仗自己是慈禧心腹的身份,肆無忌憚,藉口為同治帝大婚置辦龍衣(實則是想出宮遊玩並藉機斂財)而出遊江南。

“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安德海(左一)


不過剛到山東境內,便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抓獲,消息傳到北京,慈禧本有意袒護安德海,但慈安卻突然站出來“以祖制,當誅”為由,下令誅殺安德海。於是,安德海正法於濟南。

第二件事,改立同治帝的皇后。

1872年,同治帝年滿17歲,到了立後成婚的年齡。慈禧本來為同治選中了鳳秀之女富察氏,而慈安卻看中了崇綺之女阿魯特氏。

“慈安”是怎麼和“慈禧”走向決裂,並使得慈禧對自己痛下殺手?


二人爭執不下,最終讓同治自己決定,同治帝採納了慈安的意見,立阿魯特氏為後。慈禧也便因此事而耿耿於懷。

5、暴斃宮中,死因成迷

1881年4月8日,因偶感風寒的慈安在鍾粹宮剛傳膳不久,便暴斃而亡,不久便匆忙下葬。雖然,清政府給出的官方說法,一直是正常病死,但質疑之聲一直持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