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悠 國內眾多獨角獸估值水分太大

Zoom究竟何方神聖?在最近的這波“獨角獸”IPO風潮中異軍突起,受到投資者青睞,上市首日更大漲72%。

別忽悠  國內眾多獨角獸估值水分太大

Zoom成立於2011年,主要從事ToB業務,為客戶提供企業雲視頻會議解決方案。Zoom雲會議將移動協作系統、多方雲視頻交互系統、在線會議系統三者進行無縫融合,為用戶打造出便捷易用的一站式音視頻交互、數據共享技術服務平臺,提供統一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作為一家視頻會議廠商,為何Zoom能夠博得投資者的青睞?

這個答案可以通過以下數據得到回答,“超千萬的下載量”、“熱門免費中排名第二”、“4.5星的好評率”,都已經表明用戶對Zoom的喜愛。Zoom是一個聚焦遠程會議的極簡產品,簡單易用近乎到了極致。普通用戶打開zoom後,無需登錄只需輸入會議號便能加入視頻會議,付費等相對複雜的操作,都集中於會議主持人一側。可以說Zoom將視頻會議的用戶體驗細節抽離到極致,化繁為簡將用戶的使用門檻最優化,這也是Zoom最核心的技術壁壘。

反觀國內,新的“獨角獸”公司已經出現得不那麼頻繁了。而許多現有的“獨角獸”公司也將無法維持生存,2019年將會出現多家獨角獸公司消亡的場景。

別忽悠  國內眾多獨角獸估值水分太大

通常來說,獨角獸數量上的增長是城市或者國家的發展實力的映照。但在中國,打造一隻獨角獸成了“流水化作業”——只要找準平臺,創造一個概念,就能吸引來投資,繼而燒錢炒作,得到高估值,新的獨角獸企業就此誕生。

有數據顯示國內獨角獸企業分佈於18個領域,其中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大健康、文化娛樂和物流為集中爆發領域,數量佔比達到56%。這些類別裡,大健康、互聯網金融可以算是技術性較強的行業。但它們之中,不乏技術較弱的營銷平臺充數。

而真正技術驅動型的行業裡,新能源汽車9家,雲服務8家,人工智能6家,大數據、智能硬件各自只有4家。加起來佔比不足20%。真正涉及前沿科技的領域,中國獨角獸少之又少。

別忽悠  國內眾多獨角獸估值水分太大

從自身角度看,技術型獨角獸要活下去,考慮的不光是融資能力和清晰的盈利模式。

最難、也最強調一點——在不斷突破技術這條路上,要“耐得住寂寞”。

以Zoom的主業務為例,它從僅能支持15個參與者同時進行視頻會議,到2013年初上線時,系統能力已經能夠提供25人同時在線,到了2.5版本時,已經能夠支持100人,直到目前能夠支持最多500人,Zoom不斷地通過技術手段提升產品的服務能力,滿足多種不同需求場景。

技術創新與核心競爭力決定企業存亡,同時也決定產業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