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將軍,麥克阿瑟!

1899年,麥克阿瑟考入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在校期間既刻苦攻讀,又注重體育鍛煉。4年之後以98.43分的成績畢業,創下西點軍校的分數記錄(此記錄至今無人打破),破格晉升上尉.後赴菲律賓任美軍第3工兵營上尉。1905年,麥克阿瑟追隨其父從事情報工作。1906年,成為美國陸軍工兵學校學員,兼任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1908年,調任工兵營連長,因訓練有方而晉升為營部副官,稍後成為騎兵學校教官1911年晉升為上尉,次年調入陸軍參謀部任職。1915年晉升為少校。1916年,調任陸軍部長貝克的副官,負責與新聞界的聯絡事務。

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各州國民警衛隊抽調人員組成第42步兵師。麥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師參謀長,晉升為上校,赴法國參加世界大戰。他聲稱該師人員來自美國各地,猶如跨越長空的彩虹,故該師亦稱“彩虹師”。1918年,因作戰勇敢和指揮有方,數次獲得勳章並升任第84旅准將旅長。同年11月,在大戰結束之後擔任彩虹師代師長。戰爭時期,他與遠征軍總司令部人員結有怨恨。

西點校長

美國?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將軍,麥克阿瑟!
美國?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將軍,麥克阿瑟!
美國?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將軍,麥克阿瑟!

4張

西點軍校

1919年6月,39歲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成為該校自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校長。他時刻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治校的座右銘。學校體育館的上方,放著一塊匾,上面鐫刻著他的一句話:今天,在友好場地上播撒下的種子,明天,一定會在戰場上將收穫勝利的果實!1922年2月,與路易絲·布魯克斯結婚,但因妻子威脅到麥克阿瑟鍾愛的軍事事業,所以,他毅然離婚。年底赴菲律賓任馬尼拉軍區司令。

1925年,麥克阿瑟晉升為少將,先後在亞特蘭大和巴爾的摩任軍長。同年,麥克阿瑟在米切爾准將(主張建立獨立的空軍)案件中奉命擔任審判官,以至後來不得不在回憶錄中為自己辯解。

麥克阿瑟於1927年秋出任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率美國代表隊參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並獲得冠軍。陸軍參謀長為此 致電祝賀:“你不僅獲得了美國人決不撤退的美譽,而且獲得了美國人深知如何獲勝的光榮。”此後,麥克阿瑟調任駐菲律賓美軍司令。

1930年8月,麥克阿瑟收到陸軍部長來電,得知胡佛總統決定讓他出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考慮到當時處於世界經濟危機之際,和平主義思潮高漲,軍費開支必將縮減,惟恐出力不討好,遂有推辭之意。其母則力勸他接受該職,聲稱“如果你表現出怯懦,你父親在九泉之下也會為此感到羞恥。”

1930年11月,麥克阿瑟接受上將臨時軍銜,宣誓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任內用機械化裝備代替馬匹,提高了部隊的機動能力和速度,制定戰爭總動員計劃;為諸兵種建立統一的採購制度以減少浪費,建立航空隊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隊的協調效率;反對國會因經濟原因而欲裁減陸軍機構的企圖;反對削減軍官隊伍,聲稱“一支陸軍可以缺乏口糧,可以衣住簡陋,甚至可以裝備破舊,但如缺少訓練有素及指揮有方的軍官,則在戰時註定會被殲滅。勝利與失敗的不同,全在於有無干練而有效率的軍官隊伍”;每年均成功地阻止削減陸軍員額的議案,併為陸軍的戰備辯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為陸軍參謀長的麥克阿瑟於1932年不惜親自披掛出馬鎮壓華盛頓的美國退伍軍人“退伍金進軍”。1933年羅斯福出任總統之後,麥克阿瑟繼續擔任陸軍參謀長。

1935年,麥克阿瑟的陸軍參謀長任期屆滿,以少將軍銜調任菲律賓政府總統奎松的軍事顧問。

1936年8月,獲得菲律賓元帥軍銜。

1937年4月,與瓊妮·費爾克洛思在美國結婚。

1937年底,麥克阿瑟從美國陸軍退役,開始組建菲律賓陸軍。

遠東戰場

1941年6月,美國軍方採納“彩虹5號”計劃,決定一開始與軸心國作戰就把重點放在歐洲。7月,華盛頓下令將菲律賓陸軍與駐菲美軍合併,將麥克阿瑟轉服現役,晉升為中將,任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司令,下轄溫賴特指揮的第1軍和帕克指揮的第2軍。12月8日, 日軍繼偷襲珍珠港之後,對菲律賓發動進攻。由於麥克阿瑟判斷錯誤和處置失當,駐菲律賓的美軍轟炸機和戰鬥機大部被毀,空中防禦能力喪失殆盡,再加上美菲軍兵力有限,裝備低劣而缺乏訓練,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麥克阿瑟幾乎要拿父親留下的手槍自殺,與菲律賓人民共存亡。但是,羅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國家的名義,再次命令麥克阿瑟及其家屬撤離菲律賓。2月22日和23日,羅斯福和馬歇爾連續給麥克阿瑟發電,讓其撤離,並允諾讓麥克阿瑟到澳大利亞指揮盟軍反攻,3月11日晚,麥克阿瑟無奈撤離。於是所有部隊則從馬尼拉撤往巴丹半島固守,宣佈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麥克阿瑟晉升為上將。

1942年1月,日軍進佔馬尼拉。日軍隨後多次進攻巴丹半島,但未能成功。當日本廣播電臺的“東京玫瑰”嘲笑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時候,麥克阿瑟要求陸軍部派遣飛機飛越菲律賓上空以打擊“敵人宣傳的氣焰”,穩定守軍士氣。然而,這種要求沒有也不可能得到滿足。3月,得到增援的日軍向孤立無援的巴丹半島等地的美菲軍發起攻勢。美國政府為避免麥克阿瑟成為俘虜,命令他將指揮權轉交溫賴特並赴澳大利亞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指揮該區盟軍作戰。3月11日夜,麥克阿瑟在從科雷吉多爾登上魚雷艇離開菲律賓之前,發誓“我還要回來”。4月9日,巴丹美軍及菲律賓軍約75000人被迫向日軍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後轉移到哥黎希律島指揮作戰的溫賴特被迫請求投降,並於次日通過馬尼拉廣播電臺命令所有美菲軍隊投降。

抵達澳大利亞之後,麥克阿瑟率參謀長薩瑟蘭先將司令部設在布里斯班,後又前移至莫爾斯比港,旨在穩住莫爾斯比,與日軍在歐文·斯坦尼山那邊決戰。西南太平洋盟軍的陸軍司令為布萊梅爵士,空軍司令先為佈雷特,後為肯尼(所轄空中力量後來改編為美國陸軍第5航空隊),海軍司令為利裡。後來隸屬麥克阿瑟指揮的還有美國海軍第3艦隊。美國陸軍部隊先後有克魯格的第6集團軍、艾克爾伯格的第8集團軍和巴克納的第10集團軍(後由史迪威指揮)。鑑於另沒有以海軍的尼米茲為司令的太平洋戰區,麥克阿瑟認為:“在有關這場戰爭的所有錯誤決定中,最莫名其妙的恐怕是沒有建立太平洋的統一指揮。”經過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和1943年的瓜達爾卡納爾戰役,盟軍開始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

中途島戰役之後,日軍陳兵新幾內亞,企圖通過直接攻擊而奪佔米恩灣,通過側翼運動而攻克莫爾斯比港。麥克阿瑟對此作有正確判斷,並制定出相應的作戰計劃。

麥克阿瑟的1943年最後進攻計劃,設想從瓜達卡納爾和巴布亞同時發動進攻,保衛新幾內亞東北部和所羅門群島,集中力量收復拉包爾。盟軍採用麥克阿瑟的越島戰術,基本實現上述作戰計劃。麥克阿瑟稱越島戰術“這種戰爭方式的實際應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傷亡進行正面的攻擊,就是避開日軍據點;切斷補給線,使他們無所作為;就是孤立他們的軍隊,使他們在戰場上餓死。這就是我調動部隊與擬定作戰計劃的指導思想。”

1943年,共和黨政客有意讓麥克阿瑟成為1944年大選的總統候選人。但是,1944年某些州的預選表明麥克阿瑟得票並不多。因而,麥克阿瑟只好聲明無意參加總統競選。

美國?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將軍,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返回菲律賓

1944年春夏,盟軍已經攻克阿留申群島,吉爾貝特群島,所羅門群島,新不列顛島,新幾內亞島,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等地。在此期間,麥克阿瑟與尼米茲就太平洋戰爭的戰略問題發生重大分歧。前者主張先發起以新幾內亞一哈爾馬赫拉一棉蘭老為軸心的戰役,進而解放菲律賓;後者主張先奪取棉蘭老空軍基地,孤立呂宋,再進攻臺灣和中國沿海,進而打擊日本本土以縮短戰爭進程。二者分別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和海軍作戰部長金的支持。最後,羅斯福表示支持前者。

菲律賓群島戰役是以麥克阿瑟所部盟軍1944年9月的摩羅泰島和帕勞群島登陸作戰為先導的。10月,盟軍以登陸萊特島開始從棉蘭老島到呂宋島的躍進,並始終得到美國陸軍航空隊和美國海軍第3艦隊的支援。10月20日,麥克阿瑟率部在萊特島登陸之後,在菲律賓總統的陪同下,在雨中發表了最震撼人心的演講:“菲律賓人民,我,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回來了!”他語氣深沉,眼角掛著淚光,他號召大家為了神聖的死者,為了子孫後代,繼續戰鬥,奪取正義的勝利!

五星上將

1944年12月,麥克阿瑟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

1945年1月,盟軍於10日開始在馬尼拉以北的仁牙因灣登陸,29日在巴丹半島登陸,夾擊日軍山下奉文部。直到3月,盟軍才經激戰而攻克馬尼拉,佔領巴丹半島,收復科雷吉多爾。3月2日,麥克阿瑟.乘坐魚雷艇象徵性地回到科雷吉多爾。山下奉文頑抗至9月才率部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麥克阿瑟則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佔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9月2日,盟國在“密蘇里號”軍艦舉行受降儀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方簽署投降書。麥克阿瑟出場代表盟國簽字受降,中美英蘇等盟國代表亦先後簽字受降。麥克阿瑟在簽字受降時,特意安排太平洋戰爭初期即被日軍俘虜的美國將軍溫賴特和英國將軍珀西瓦爾站在身後的榮譽位置,很有意思的是,他準備了5支派克金筆用作簽字。他用第一支筆簽了“道格”兩字,送給站在身後的美軍中將溫賴特;第二支筆接著寫了“拉斯”,然後送給英軍司令珀西瓦爾;第三支寫了“麥克阿瑟”就收起來,送給美國政府檔案館;第四支筆簽了職務“盟軍最高統帥”,送給美國西點軍校;第五支筆簽了年月日後,送給愛妻瓊妮。[1]

戰後,自1945年8月至1951年間擔任盟軍駐日最高司令官,統籌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在戰後處置方針上,麥克阿瑟反對廢除天皇制或將昭和天皇裕仁交付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認為這可能導致日本人民激烈反抗;為此,他對杜魯門總統表示,若是一定要追究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請再調派一百萬士兵的部隊來日本維持局勢。

最終,麥克阿瑟領導的盟軍總司令部得以在保存天皇制、不追究天皇責任的客觀條件下,對日本政府進行改造,包括制訂《日本國憲法》及確立現行日本政府組織架構的基礎。此外,盟軍總司令部一度下令自日本政治官僚體系中全面清除戰前軍國主義協力者、解散財閥,但是因美國與蘇聯的冷戰對抗升高,美國需要既存政經勢力合作以迅速重建日本的策略性考量而未徹底實施。

冷戰期間

美國?全世界?人人皆知的將軍,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與杜魯門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發動了波及朝鮮全境的戰爭,南朝鮮首府漢城(首爾)在6月28日被攻陷,6月27日,杜魯門下令美軍支援南朝鮮的作戰,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美國起草的決議,組織聯合國軍參加朝鮮戰爭,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戰爭期間,麥克阿瑟組織策劃仁川登陸將朝鮮人民軍攔腰切斷,戰爭形勢被完全逆轉。毛澤東接受金日成的請求,以志願軍的正當名義出兵朝鮮,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委。10月19日,美軍攻佔平壤,此時第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分三路秘密進入朝鮮進攻聯合國軍。1950年10月15日,杜魯門在威克島接見麥克阿瑟,只讓他打一場有限的戰爭。之後,麥克阿瑟公開反對杜魯門的決定,派偵察飛機飛入中國領空。志願軍入朝後的前三次戰役,聯合國軍遭到失敗,第四次戰役旗鼓相當;麥克阿瑟缺乏統一朝鮮半島有效手段,在李奇微出任第八集團軍司令並開始扭轉戰局後,麥克阿瑟越來越令美國軍政當局不滿。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藉口撤了他的職,由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接任,當麥克阿瑟知道這件事時,悄悄的跟妻子說:“瓊,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2]

麥克阿瑟回到美國後,在華盛頓受到了萬人空巷的英雄式歡迎。許多大城市都爆發了支持麥克阿瑟,反對杜魯門的遊行示威活動,杜魯門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個州的議會通過了決議,要求杜魯門總統收回成命。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大廈發表了題為《老兵永不死》的著名演講。

“我即將結束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我從軍是在本世紀開始之前,而這是我童年的希望與夢想的實現。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教練場上宣誓以來,這個世界已經過多次變化,而我的希望與夢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記著當時最流行的一首軍歌詞,極為自豪地宣示‘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

1962年5月2日,82歲高齡的麥克阿瑟回到母校——西點軍校,接受軍校最高獎勵——西爾維納斯·塞耶榮譽勳章。在授勳儀式上,他即興發表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最感人的一次演講《責任—榮譽—國家》:

“我的生命已近黃昏,暮色已經降臨。我過去的音調和色彩已經消失,它們已經隨著往事的夢境模糊地溜走了。往日的回憶是非常美好的,是以淚水洗滌,以昨天的微笑撫慰的。我渴望但徒然地聆聽著遠處那微弱而迷人的起床號聲和那咚咚作響的軍鼓聲。在夢境裡,我又聽到隆隆的炮聲,噼啪的步槍射擊聲,戰場上古怪而悲傷的低語聲。然而,在我黃昏的記憶中,我總是來到西點,耳邊始終迴響著:責任—榮譽—國家。”

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在沃爾特·裡德陸軍醫院(美國陸軍醫療中心)因膽結石去世,享年84歲。

謝謝閱讀,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