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變“造血”,我市脫貧助殘走出新路子……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相比一般群眾,殘疾人就業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很多崗位都適應不了。為了不讓殘疾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市殘聯積極拓寬理念思路,創新方式方法,為殘疾人脫貧增收想點子、謀路子,走出了一條助殘、扶殘新路,為殘疾群眾圓了增收夢。

培育項目帶動殘疾人輔助就業

2018年10月,市殘聯建立殘疾人勞動項目培育中心,培育出2家殘疾人勞動機構、1處殘疾人勞動點,為肢殘、聾啞等各類殘疾人提供輔助性就業。截至目前,共幫助50多名殘疾人實現就業,人均每月增收1000多元。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徐衛飛沒有雙臂,但他身殘志不殘,辦過食品廠、機械加工廠等。去年在勞動項目培育中心註冊成立了行健電子加工有限公司,目前錄用的40多名職工全部都是殘疾人,其中10人是培智學校畢業生,為殘疾人家庭解除了後顧之憂,也為融合教育起到了示範作用。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我自己是殘疾人,知道殘疾人在就業過程中會遇到多少困難。”徐衛飛告訴記者,成立行健,是為了給像自己一樣的殘疾人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有機會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自力更生、創造財富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從而增強信心。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據瞭解,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情況,培育中心採取的勞動方式靈活多樣,有居家就業、駐廠就業、集中就業等。出行方便、能自行上下班的在中心直接從事加工工作;出行不方便、不能離家的,就把加工材料送上門,由他們在家中完成作業後計件結算;工作比較熟練的職工則送到合作單位,跟隨單位職工一起工作。

平等的氛圍、自由的工作方式讓大家很高興,不少職工家屬也表示孩子們參加工作後開心了很多。

市殘聯勞動服務所所長羅永德表示

目前中心招收的職工主要集中於城區,不少南渡、別橋等鎮區的殘疾人也都慕名而來,但由於出行等原因並不能在中心就業。因此,他們計劃今年選擇有條件的鎮開設分支機構,將相同的模式推廣到鎮區,方便農村殘疾人就業。

“打包”服務拉動殘疾人養殖增收

據瞭解

絕大多數殘疾人都沒有一技之長,且體力較差。為了給他們找到力所能及的致富項目,市殘聯做了大量調研。2018年在社渚鎮推行殘疾人家禽養殖項目,為32戶殘疾人家庭免費提供1600羽雞苗、鴨苗、鵝苗,由他們自願領養,併為他們提供全程養殖技術諮詢服務,家禽出欄後,由周城食品廠兜底收購。最終,32戶養殖戶戶均增收2000多元,最高增收8000多元。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徐保興是養殖項目的直接受益者。他因為智力殘疾與母親兩個人相依為命,平時沒什麼事做,精神一直不太好。去年4月領養了15只雞、15只鴨,每天侍弄雞鴨,讓他頓覺生活充實了不少。雞鴨出售後,家裡多了近3000元收入,他高興地告訴市殘聯工作人員,用自己的勞動掙得了收入,很開心。同時,因為平時有事做,不再整天無所事事,精神也好了很多。今年,他再次要求領養30只雞、20只鴨。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因為項目得當、組織得力、效果明顯,項目實施後得到農村殘疾人家庭的普遍好評,該項目還被評為2018年度省殘聯創新創優項目。記者瞭解到,今年,市殘聯將進一步擴大實施範圍,除了社渚鎮,南渡、竹簀2個鎮也一併推行。目前,正在申報領養人員和領養苗禽,月底前,家禽苗將送到農戶家中。

內容來源 | 溧陽時報

記者 | 朱躍芳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2019溧陽• 別橋“原鄉花海”徒步大會開始報名啦!

●總投資近18億,竹簀鎮2019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終於等到你!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牛馬塘盛大揭牌!

更多內容,請關注“今日溧陽”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