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相比一般群众,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很多岗位都适应不了。为了不让残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市残联积极拓宽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为残疾人脱贫增收想点子、谋路子,走出了一条助残、扶残新路,为残疾群众圆了增收梦。

培育项目带动残疾人辅助就业

2018年10月,市残联建立残疾人劳动项目培育中心,培育出2家残疾人劳动机构、1处残疾人劳动点,为肢残、聋哑等各类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截至目前,共帮助5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人均每月增收1000多元。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徐卫飞没有双臂,但他身残志不残,办过食品厂、机械加工厂等。去年在劳动项目培育中心注册成立了行健电子加工有限公司,目前录用的40多名职工全部都是残疾人,其中10人是培智学校毕业生,为残疾人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融合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我自己是残疾人,知道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困难。”徐卫飞告诉记者,成立行健,是为了给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自力更生、创造财富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增强信心。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据了解,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培育中心采取的劳动方式灵活多样,有居家就业、驻厂就业、集中就业等。出行方便、能自行上下班的在中心直接从事加工工作;出行不方便、不能离家的,就把加工材料送上门,由他们在家中完成作业后计件结算;工作比较熟练的职工则送到合作单位,跟随单位职工一起工作。

平等的氛围、自由的工作方式让大家很高兴,不少职工家属也表示孩子们参加工作后开心了很多。

市残联劳动服务所所长罗永德表示

目前中心招收的职工主要集中于城区,不少南渡、别桥等镇区的残疾人也都慕名而来,但由于出行等原因并不能在中心就业。因此,他们计划今年选择有条件的镇开设分支机构,将相同的模式推广到镇区,方便农村残疾人就业。

“打包”服务拉动残疾人养殖增收

据了解

绝大多数残疾人都没有一技之长,且体力较差。为了给他们找到力所能及的致富项目,市残联做了大量调研。2018年在社渚镇推行残疾人家禽养殖项目,为32户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1600羽鸡苗、鸭苗、鹅苗,由他们自愿领养,并为他们提供全程养殖技术咨询服务,家禽出栏后,由周城食品厂兜底收购。最终,32户养殖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最高增收8000多元。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徐保兴是养殖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他因为智力残疾与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平时没什么事做,精神一直不太好。去年4月领养了15只鸡、15只鸭,每天侍弄鸡鸭,让他顿觉生活充实了不少。鸡鸭出售后,家里多了近3000元收入,他高兴地告诉市残联工作人员,用自己的劳动挣得了收入,很开心。同时,因为平时有事做,不再整天无所事事,精神也好了很多。今年,他再次要求领养30只鸡、20只鸭。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因为项目得当、组织得力、效果明显,项目实施后得到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普遍好评,该项目还被评为2018年度省残联创新创优项目。记者了解到,今年,市残联将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除了社渚镇,南渡、竹箦2个镇也一并推行。目前,正在申报领养人员和领养苗禽,月底前,家禽苗将送到农户家中。

内容来源 | 溧阳时报

记者 | 朱跃芳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2019溧阳• 别桥“原乡花海”徒步大会开始报名啦!

●总投资近18亿,竹箦镇2019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终于等到你!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牛马塘盛大揭牌!

更多内容,请关注“今日溧阳”

“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输血”变“造血”,我市脱贫助残走出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