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推廣的難題

自《葉問》系列電影成功推出後,做為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師承拳術,中國大陸掀起了一股詠春潮。這也造成了詠春拳武館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良莠不齊。在一些三線城市,有人為了純粹的商業目的,在沒有任何師承的情況下,通過視頻學了一點皮毛功夫,未學到任何詠春精髓,便開館盈利,欺世盜名,糟踐武術。無論是黃淳梁系、葉準系、梁挺系,均為詠春正宗,但葉問宗師倡導義務會友,低調做人,淡泊名利。因此,商業化的推廣,有利於利用豐富資金,金錢鋪路,開設大量武館,製作大量廣告,以壯大詠春聲勢。而做為中國傳統武術的詠春,講究穩紮穩打,推己及人,順勢而為,教人習武也講究機緣巧合,而非做大做強,將武術做成產業。正如少林寺欲被包裝上市而飽受爭議一樣,如何既能傳承詠春正宗,又能使傳承者獲得應有的物質生活待遇,如何在詠春精神與市場經濟之間尋求巧妙平衡,是擺在詠春門人面前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