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不就是借錢貸款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人生在世,江湖救急,總免不了一個借字。借煙、借路、借刀、借殼...但是我們借的最多的是錢,高端點的說法就是借貸。

借貸不就是借錢貸款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不就是借錢貸款嗎?小學生都懂,so easy!

其實這件事沒那麼簡單,為什麼今天要給同學們講借錢?起因是貸小妹的一段“感情”經歷:

16號晚上,剛放下書本《聰明的投資者》到枕邊,準備安然入睡的時候,叮咚叮咚...

借貸不就是借錢貸款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從上圖的消息中,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這是一個傷感情的真實故事。

作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故事主人公,貸小妹今天跟同學們聊聊借錢的前世今生。

借錢➱借貸的演變

據說夏商西周以前,人們生活在一起不分你我的混沌社會,想用啥,互相借一借就完事,基本不用還,也不會計較。

但到了春秋戰國那會兒,社會層次架構逐漸清晰了,借的形式開始發生變化,逐漸也就開始計較起來。

借貸不就是借錢貸款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最明顯的就是靠天吃飯的黎民百姓,動不動就盤上西北風沙塵暴,但國家不能讓百姓餓著啊,於是出面說:先借你們,拿去救急。

國家出種子、糧食啥的,幫老百姓度過難關,明年有了收成再還給國家。

這時候的“借”的目的是國家用來維護社會穩定的,不像現在的借錢,需要還利息。

那利息怎麼出現的呢?貸小妹展開說說吧。

同學們想想古代社會啥最貴?土地啊!

那個年代,不管皇帝、諸侯都有自己割據的地盤,這叫土地私有制,他們都叫地主。

地主們把地租給農民,然後收租,收的地租,就相當於利息。

地主有錢了,還會借錢給其他的商販做生意,商人有錢啊,在中國的社交文化裡,有錢就代表著你會有很多親戚,缺錢的親戚!

借貸不就是借錢貸款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歷史車輪不斷滾啊滾,一借一還,錢生錢啊!於是需要還利息的經濟活動就誕生了,這就是借貸。

經濟學中的借貸

由於借貸的發展年代久遠,在經濟學中已形成兩派觀點不一的經濟學家。他們最大的分歧就在人在經濟中的行為表現是否理性,同學們不妨把他們看成一場辯論,辯題就是:人是不是理性的?

正方:傳統經濟學家

他們的觀點認為人是理性的,大家都借自己能還上的錢,也會只把錢借給靠譜的人。

方便同學們理解,我們先假設經濟社會是一場三人遊戲:個人、公司和政府。

一個公司需要錢搞項目,貸DD就把私房錢借給了公司,收回一張欠條,她算是一個小股東。

公司拿著錢去搞項目,賺錢了就給貸DD分紅,當然貸DD也可以把欠條賣給別人。

公司給貸DD的欠條,可以看成是股票。

政府有時也會向公司借錢,政府開張欠條,到期了連本帶利還給公司。

政府給公司開的欠條,可以看成是國債。

同學們明白了吧,總的來說就是錢在大家手裡轉來轉去,錢應該去哪兒,就去哪兒。

借貸不就是借錢貸款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按照這麼說,整個經濟社會,一片大好和諧,國家經濟也不會出現什麼么蛾子才對啊。

但是現實中真的是這樣的嗎?不完全是!

反方:行為經濟學家

這時,行為經濟學家有話說了:一手好牌打爛的事還少嗎?

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同學們還記得吧。

簡單說,一邊是美國銀行敢給,一邊是具有高槓杆資產的人想借,也不想想自己是否還得上。

這麼不理性的兩邊碰在一起,結果就是房價跌了,次貸危機出現,經濟就呵呵了。

借貸不就是借錢貸款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這幾年網絡上,還有個人借貸的事,只要拍張照,啥也不用抵押,就能借到錢...多不理性啊。

所以按照行為經濟學研究,最後的觀點就是:人不理性起來,怎樣都敢借。

借錢實用指南

咱們知道了借貸是正經的歷史產物,明白了理性的人發明了股票、債券...更多時候,不理性的借錢反而會吃苦頭,說不定還會被國家徵信中心盯上,那就攤上事了,高鐵、飛機、出國...等都被牢牢地限制。

好了,回到開篇,江湖救急的事很多,我們總免不了借錢的時候。貸小妹就告訴大家如何借錢。

1、認清自己

正所謂知己知彼,心裡有底。

想借錢,先看看你的還款能力,工資、存款多少、有沒有養娃。起碼每個月還完錢,還有飯吃。

2、認清楚借貸機構

要找有名的金融機構借錢,另外看需要償還的利息,法律都說了,利率高過36%就是高利貸,同學們就不要碰了,到時候還不起就麻煩。

3、控制你寄己

其實講再多方法,也得迴歸人的本質,借錢還是理性一些,起碼不要傷及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